基輔被蒙古人攻陷時,已不再是高居他人之上的統治者,而且自身也已落入外來者之手。負責基輔城防的指揮官名叫德米特羅(Dmytro),聽命於位於今烏克蘭西部的加利西亞-沃裡尼亞公國君主丹尼洛(丹尼爾)。丹尼洛王公在此前一年通過與基輔大公米哈伊洛[10]的協商,將基輔這座羅斯都城納入他的保護之下。米哈伊洛一開始曾經嘗試抵抗蒙古人,卻丟掉了自己的主要據點切爾尼戈夫城,之後就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哈利奇的丹尼洛是羅斯政治世界中的一顆新星。
與成吉思汗一樣,他在幼年失怙。1205年他4歲時,他父親,即被編年史作者稱為「羅斯君王」的羅曼,在與波蘭人的戰鬥中身亡。此前數年,繼承了沃裡尼亞公國的羅曼取得了鄰國加利西亞的權力,成為基輔以西全部羅斯國土的統治者。丹尼洛和他的弟弟瓦西裡科]繼承了父親的頭銜,卻沒能得到他的遺產。這些土地成了敵對的羅斯王公、加利西亞的波雅爾們,還有波蘭人和匈牙利人爭奪的對象。直到1238年,也就是蒙古人開始進攻東北羅斯那一年,丹尼洛才重建了他對沃裡尼亞和加利西亞的控制,並將他的沃伊沃達,即軍事指揮官,派往基輔履職。 丹尼洛作為君主和將領的能力在蒙古人的入侵中經受住了考驗。
更重要的是,這次入侵還展示了他作為外交家的能力。當蒙古將軍要求丹尼洛交出他的都城哈利奇時,他前往拔都可汗在伏爾加河上的都城薩萊。其他羅斯王公此前也這樣覲見可汗,目的在於向蒙古宣布效忠並接受可汗的「雅爾力克」,即對他們自己公國的有條件的統治權。根據羅斯編年史作者的記載,可汗曾問丹尼洛:「你是否願飲黑奶?這是我們的酒,母馬的庫米思。」「我從未飲過此酒,但若得可汗您的旨意,我便當飲之。」丹尼洛如此回答,向可汗展示了他的尊重和順從。編年史作者以這種隱喻的方式描述了丹尼洛的輸誠和他被蒙古精英群體接納的過程。 編年史作者對信奉基督教的羅斯王公向異教的蒙古可汗效忠的做法不以為然,並記載了這些王公在面對蒙古人時的三種行為模式。
切爾尼戈夫王公米哈伊洛首先垂範,他的做法也最受編年史作者稱道。據記載,拔都要求他在一叢灌木前叩頭並放棄基督教信仰,而他拒絕了,並被可汗下令殺害。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王公雅羅斯拉夫代表了第二種模式——叛教者。據稱他同意向灌木叩頭,因此受到編年史作者的譴責。丹尼洛採取了第三種方式,對蒙古的統治既非完全拒絕,也不是完全服從。根據那位對丹尼洛懷有同情心的編年史作者的看法,丹尼洛沒有向灌木下跪以玷汙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但他選擇飲下馬奶酒,表示他願意承認可汗在俗世的權威。
真實的情況是,蒙古人從未要求羅斯王公們放棄他們的信仰,並且整體而言對東正教表現出了最大的寬容。然而編年史作者對這三種行為模式的區分的確能反映羅斯王公之間在選擇抵抗或與蒙古人合作時的真實差異。米哈伊洛王公的確被拔都下令殺害,因為他在1239年曾拒絕向蒙古人投降,甚至處死了可汗派去受降的使者。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恰恰相反,是第一個向蒙古人宣布效忠的羅斯王公,這令他取得了羅斯大公的頭銜,以及在基輔派駐軍事長官的權力。
直到1246年死去之前,雅羅斯拉夫二世對蒙古人保持著忠誠,他的兒子和繼承人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同樣如此。涅夫斯基因抵抗西方入侵者瑞典人和條頓騎士團,保衛了羅斯國土,在後來被俄羅斯東正教會封為聖人。丹尼洛則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儘管他向拔都可汗效忠,卻並未長期信守他的誓言。 丹尼洛承諾向蒙古人納貢,並參與蒙古人在本地區的軍事行動,因此從拔都手裡獲得了統治加利西亞和沃裡尼亞的「雅爾力克」。
尊蒙古為宗主國不僅使與之敵對的羅斯王公們不能對他的領土提出要求,也使他免遭來自西方和北方鄰居的侵略。丹尼洛利用這種新政治環境的穩定,開始復興他國土上的經濟。蒙古人在鄰近草原地區建起了前哨,實施直接統治,而加利西亞和沃裡尼亞被破壞的程度小於烏克蘭其他地方,成為鄰近草原地區居民的避難目的地。如果羅斯的編年史作者們的記載可信的話,丹尼洛王公保護下的沃裡尼亞和加利西亞城鎮的經濟發展的機會吸引了大量來自基輔一帶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