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晶片製造水平最強的三大晶片企業,應該是臺積電、三星、intel了。
不過從工藝節點來看,臺積電最強,今年達到5nm,其次是三星,預計最遲明年5nm,而intel現在才實現10nm,近日表示7nm會延期,一時之間讓大家議論紛紛,表示intel徹底落後於臺積電、三星了。
當然,也有人表示不同意,稱intel其實只是太清白了,或者說不屑於玩數字遊戲,所以才有了今天,要是它將10nm說成7nm,將7nm說成5nm,其實也是可以的。
因為從業界公認的參數(電晶體密度)來看,intel的10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7nm的,而7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5nm的。
如上圖所示,這就是臺積電、三星、intel三者的工藝節點與電晶體密度的對應關係,單位是每平方毫米的電晶體數(百萬數),很明顯intel的10nm比三星的8nm、臺積電的7nm確實是要強的。
而intel的7nm工藝,這個電晶體個數要達到2億個,臺積電的5nm,電晶體密度是達到1.713億個,可見從這一個參數來看,如果intel把7nm說成5nm,把10nm說成7nm,估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接下來說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英特爾這麼幹了,會不會被人發現?我想肯定會的。除非intel早就想好了要造假,並把所有的資料全部改了,那才會沒問題。
否則一旦發布時,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該怎麼說呢?比如電晶體結構怎麼樣,第幾代 FinFET 了?與上一代相比,電晶體密度提升如何等等,估計不做全了全套假資料,會漏洞百出,專業機構一分析就看出來了。
當然,網友們又會有了另外一個疑問了,那就是為何臺積電的7nm、5nm工藝沒人質疑呢?畢竟和intel比起來,似乎電晶體密度這個參數不太夠了。
其實這個疑問早就有了,並且高通的高管有過一段」隱晦「的說法,他說這些代工廠現在是想辦法把數字弄得越小越好,臺積電、三星、格芯都有類似的問題,或許只有英特爾是清白的。
此外在去年,臺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也說過「現在描述工藝水平的XXnm說法已經不科學了,因為它與電晶體柵極已經不是絕對相關了。製程節點已經變成了一種營銷遊戲,與科技本身的特性沒什麼關係了。」
所以說,以後大家關於晶片工藝節點,其實也不用太認真的,不同公司的工藝節點定義和標準是不一樣的,用XXnm來看誰的技術強,誰的技術弱,其實並不太科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