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
美國的禁令生效期近在咫尺,華為乃至整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四處碰壁,接下來的處境都將十分不樂觀,對此華為內部表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目前來看,國內的晶片產業似乎已經陷入一盤「死局」,而最新的一則關於晶片的消息讓這盤「死局」大有「難上加難」的趨勢。
2016年日本軟銀集團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這是迄今為止日本半導體行業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今年7月份有消息稱軟銀因為財務危機打算出售ARM,這一消息在近期得到證實,據了解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將會以400億美元(約2723億人民幣)左右的價格完成對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收購。
和軟銀當年的320億美元收購價相比,如今以400億美元售出的ARM,軟銀的投資回報率將近25%。英國的《金融時報》在昨日確認了這一交易框架,據說併購最早應該會在15日公布。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晶片設計企業,是智慧型手機行業最重要的晶片設計公司。
而美國英偉達則是市值3000億美元,排名全球前三的晶片公司,假如完成併購,在強強聯合之下,或將改變當下的半導體行業布局,開啟一個完全布局於移動端、PC端的嶄新的晶片霸主時代。此前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已經壟斷了電腦CPU的架構,如果再把手機處理器架構設計也收入囊中,那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真的要隻手遮天了。
ARM成立於英國,旗下共有6000多名員工,以研發高性能、低費用和功耗的晶片,設計ARM處理器的架構為主,主要通過向半導體廠商售賣技術智慧財產權來獲取利潤。高通、蘋果、華為、三星、聯發科等130多家科技企業都是ARM的客戶,像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晶片、蘋果的A系列晶片、高通的驍龍晶片等,都是以ARM的晶片架構為基礎進行設計,再投入生產的。
ARM晶片憑藉低功耗的優勢,在行動裝置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據統計,ARM的智慧型手機份額大於99%、數據機大於99%、車載信息設備大於95%、可穿戴設備大於90%。英偉達作為一家市值排名全球前三,超越了英特爾的晶片製造企業,此次願意付400億美元來收購日本軟銀手中年營收不過18.98億美元的ARM,正是看中了ARM在移動晶片領域巨無霸地位。
英偉達收購ARM後,很大可能會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英偉達作為美國企業,被「籠罩」在美國禁令之下。一旦ARM被英偉達收購,那麼華為乃至整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都會相應的受到禁令的影響。美國可以隨時限制中國企業獲得ARM的晶片架構技術授權,給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設置障礙。
之前華為海思的麒麟手機晶片和昇騰伺服器晶片均是採用ARM的V8指令集,並以此為基礎來設計CPU,好在華為已經獲得了V8指令集的永久使用權。但ARM未來的升級架構,華為可能很難再獲得,屆時,華為的晶片鏈又會增加一項阻礙。這是華為乃至中國晶片企業不願看到的結果。
在華為涉足的晶片產業鏈當中,前端需要ARM的架構授權,設計環節需要美國的EDA軟體,製造環節要依賴臺積電等廠商,可以說美國企業對ARM的收購完成了對華為的「圍追堵截」。不過ARM在中國地區20%的收入佔比中,絕大部分來自於華為海思,一旦失去和海思的合作,那麼對ARM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損失。
另外英偉達收購ARM還有兩大阻礙,一是英國正極力阻止這場收購,英國人認為讓ARM保持獨立才是最好的選擇,並且英國正打算把ARM打造成一家萬億美元市值的高科技企業,如果收購完成,那英國人的計劃就泡湯了。
另外英偉達的收購還可能引起中國及歐盟各國的反壟斷調查,因此英偉達收購ARM並不是英偉達和軟銀集團一拍即合就行的。大家覺得英偉達能成功收購ARM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