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虹霞
採火女祭司顏值超高,星範十足;國際奧委會也很給力,以巴赫為首的高層們信誓旦旦,都說,不會讓東京奧運會在今夏缺席。
昨天,3月12日在希臘古奧林匹亞發生的一切,儼然歲月靜好,但東京奧運或面臨停擺的疑慮,並未隨著聖火採集的順利完成,歸於平息。
3月13日,日媒曝出美國奧委會服務商美聯航已經得到了美官員的機密通知,「東京奧運會或被取消,需要提前做準備。」
東京奧運會一旦停擺,會發生形形色色的問題。其中一大問題就是,耗費巨資新建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怎麼辦?
耗資1529億日元建成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
【耗資1529億日元!停擺或成為日本經濟「大包袱」】
新國立競技場總建設費用1529億日元。一旦東京奧運會停擺, 它恐怕真的會淪為日本人最為擔心的「大包袱」,奧運會的「負面遺產」。
「這筆巨大的投資就會打水漂。這對苦於財政赤字的日本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體育立國論——只有日本人不知道的經濟人才健康全緯度強化戰略》的著者安田秀一是某國際知名體育服飾品牌的日本開發商,他一貫倡導日本藉助體育商務圖謀復甦。
在為日本一家媒體撰寫的專欄中,安田指出,有一種聲音認為,就算不辦奧運會了,體育場本身還是留下來了,「怎麼能說是浪費,打水漂了呢?」
安田秀一給出的回答是,因為新國立競技場在「後東京奧運」時代該怎麼用,迄今日本還未能尋覓到對策。
據估算,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年維持費用是24億日元,屬於實打實的「耗材」且金額巨大。年折舊費方面,以使用年限50年計的話,每年折舊30.6億日元。兩項合計54億日元。這意味著,新國立競技場未來每年應該力爭有超過54億日元的收益,才能勉力支撐。
圍繞新國立競技場,從規劃階段起,日本政府也沒少聽有關領域專家的建議,在破土動工之後,也一直在聽取各方的意見。但安田指出,從設計階段起,這座體育場更多的是「為投資而投資」,「為建設而建設」,專家們並沒有「收回投資」的概念,擔當官員也只是奉命行事。
【1億日本人平攤,每人1碗拉麵錢,還不算原方案推倒重來的損耗】
所以,一旦東京奧運會停擺,單單總建設費用1529億日元,以日本人口1億2千萬計來平攤的話,每個日本人需要為此承擔大約1274日元——這相當於一碗較為高級的日式拉麵的價錢。
這還不算因為原設計方案推倒重來所帶來的一系列損耗。
新國立競技場最初的設計方案,是由已故著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蒂德設計的。方案後來因被反對遭遇撤回,但其中已經損失了67億日元的建設規劃費用,包括支付給扎哈事務所的14億日元設計費。這筆67億按理應該一併計入新國立競技場的總體建設費用耗資,但日本目前尚未釐清其責任主體。
再往上追溯。新國立競技場從2012年開始規劃。當初決定採納扎哈方案之際,預計建設費1300億日元,此後費用逐步膨脹,最終接近了原計劃的兩倍,高達2500億日元。在日本國民反對下,日本政府撤回扎哈方案推倒重來,最終隈研吾設計的現方案被採納,但建設費用達到了1530億日元,比最初決定採用扎哈原方案之際,仍然高出了230億日元。
東京奧運會倒計時第133天
【職棒救贖奧運會主會場?建設耗資曾10年即可回收】
建體育場,就等於賠錢?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體育發達國家開始了探索。在美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就是個成功示範。在歐洲,自2006年德國世界盃起,圍繞體育場也開始了意識改革。
在日本也有過成功的例子。比如,日本職棒聯賽主場之一的廣島馬自達zoom-zoom體育場2009年建成之際,耗資僅為110億日元,跟新東京國立競技場差了一個數量級。
更驚人的是它的收益能力。日本職棒廣島隊的2019年觀眾進場總人數是222萬人,以門票和餐飲消費人均5000日元計的話,年銷售額就高達111億日元。此外還有周邊紀念品收入、命名權收入,場內植入廣告等等,收益項目五花八門。
僅僅是以年銷售額111億日元,收益率10%計,該體育場在10年內就可回收全部投資。這或為奧運會主會場的後奧運利用問題,指明方向。
【亞特蘭大奧運會成功示範:建體育場,就是建「錢櫃」】
如果說職業棒球賽事不等同於奧運會的話,還可以看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例子。這個案例已經是世界體育商務的經典案例。
亞特蘭大奧運會主會場,在當初建設之前,就是按奧運會之後改造為美職棒大聯盟亞特蘭大勇士隊做了先期規劃。所以它的四角是棒球場常見的鑽石型,而不是田徑體育場常見的橢圓型。而此前,奧運會一般會將既有的體育場進行改建,來舉辦為時僅兩周的奧運賽事,比如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而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創了「體育場在後奧運時代如何再利用」的成功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亞特蘭大奧運會主會場在被勇士隊使用之後,2017年被轉手給了喬治亞州立大學,經「二次改裝」,成為了一座美式橄欖球球場,鑽石型看臺也得以保留。奧運遺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鑑於此,在東京奧運會危機日益逼近的當下,安田呼籲,新國立競技場「是時候考慮效仿美國式體育場改造的成功先例」,「防患於未然」。
「好不容易建成的新國立競技場,如果每年出現至少24億日元的赤字,未免太浪費。建議後奧運時代,改造為職棒球隊的主場,座位和廁所都可望得到再次利用。這樣,假如東京奧運會不辦了,不僅可以止損,還有望成為錢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