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5月25日赴阿里巴巴調研時點讚阿里巴巴「雲招聘」,並強調利用阿里平臺發掘廣大中小微企業就業崗位增量,對解決應屆生就業至關重要。
一邊是「史上最難」的874萬高校畢業生,一邊是提供中國超八成就業崗位的數千萬中小微企業;一邊曾經「不敢找」中小微企業,一邊曾經「不敢招」應屆畢業生。但在阿里巴巴「雲招聘」平臺上,越來越多畢業生和中小微企業正在發生「化學反應」。
教育部和阿里巴巴於5月11日聯合啟動「阿里巴巴數字經濟專場招聘會」,阿里巴巴旗下釘釘、支付寶和夸克等整合動員超過16萬家企業,共上線超過40萬個數位化就業崗位。截止5月22日,阿里巴巴「雲招聘」平臺已收取28.62萬份學生簡歷。
「和傳統招聘機構聚焦頭部企業不同的是,釘釘致力於鼓勵廣大中小微企業,讓他們把更多崗位開放給大學生,精準匹配中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釘釘副總裁張毅(花名陶均)說。
翁鐵慧也指出:「中小微企業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並且中小微企業也孕育著更多新業態,而越新的業態越適合青年大學生。」
中小微業數量佔中國企業總數的比重超過99%,並提供了超過80%的就業崗位,中小微企業是中國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同時,疫情後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緊迫的數位化轉型壓力,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強烈。
目前,釘釘服務1500萬企業組織和上千所高校。張毅表示,通過打通中小微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的連結通路,解決一邊「不敢招」、一邊「不敢找」的傳統難題,挖掘出更多此前被忽略的中小微企業崗位開放給應屆畢業生。
此前,中小微企業以及很多創業企業之所以「不敢招」應屆生,其一是因為傳統線下招聘應屆生成本較高,其二是這些企業也缺乏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方式。
為此,釘釘開通「新校招」功能,企業可以免費發布招聘信息,並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直觀展現公司信息和文化。同時,通過算法推薦,將這些招聘信息精準推送給近千所高校的釘釘用戶。
成立於杭州的創業公司袋鼠雲通過釘釘「新校招」功能,已經收到一百多位學生的簡歷投遞。公司HR負責人表示,往年線下校招平均每次要投入3到5名工作人員和近10萬成本。而如今,利用原本就在使用的組織數位化管理工具釘釘就能招聘,降低了中小企業的校招門檻和成本,又實現了同一個平臺的在線「速招」。
對畢業生來說,此前「不敢找」中小微企業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對稱。為解決這一問題,畢業生在釘釘上看到的均是實名認證的企業,同時還可以查看企業「智能辦公指數」、「芝麻信用」,以及企業間的互相評價。張毅說:「釘釘的雲招聘平臺基於真實場景、真實用戶、真實評價、真實鏈路,打造透明、靠譜、企業和畢業生雙方都能觸達的通道。」
為更好幫助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翁鐵慧表示,多方應共同培育有利於中小微企業和新業態生長發育的土壤。中小企業興,則社會經濟興。阿里巴巴4月7日啟動扶助中小企業的特別行動「春雷計劃」,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
近年來,數位化轉型也已逐漸成為促進就業的「推進器」,廣大中小微企業在阿里數字平臺不斷催生出大量新就業方式,如網絡主播、主播經紀人、場景包裝師、直播講師等,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