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掃地,你可能會覺得不值一提——大家都會做的事,說它幹啥?
但是,你真的「會」掃地嗎?
就拿最普通的城市人行道來說,清掃分幾個步驟?掃帚應該怎麼拿?晴天和雨天的掃地工具有哪些不同?
這些問題,都能在《九龍坡區道路環境衛生標準化作業手冊》中找到答案。
為啥要為了掃地這種小事專門出一本手冊?
「掃地可絕不是一件小事!」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管理無小事,道路清掃更是維護城市環境衛生的重要一環。他們希望將城市道路衛生工作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從而讓城市更乾淨、生活更高品質。
記者現場走訪發現,九龍坡區掃地那些事兒,還真不簡單。
一月十六日,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公園內,市民在乾淨整潔的道路上漫步。記者 齊嵐森 攝
數讀》》
7676處
2018年,九龍坡區全年各級開展「馬路辦公」2300餘次,巡查整改問題7676處。
58.64萬件
2018年,全區全年處置城市管理問題58.64萬件,滿意率達94.8%。
45.4萬噸
2018年,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清運垃圾45.4萬噸,日均清運量居全市第一。
手冊怎樣來的?
環衛一線工作人員的集體經驗濃縮而成
掃地的標準答案,在《手冊》中是這樣定義的——
道路普掃(即常規清掃)分為6個步驟:上崗前準備工作、清掃車沿道邊沿、清掃路沿石、清掃人行道路面、清運垃圾和巡迴保潔。
它有三大動作要點:第一,握住掃帚的兩手間隔約20-40釐米;第二,掃帚揮動時,末端與胸持平,不能超過肩膀;第三,兩腳自然分開,掃帚不能離開地面。
其中,晴天保潔,使用小玻絲掃把;雨天保潔,使用小竹枝掃把。
類似規定,在《手冊》中比比皆是。每一條規定後,還配有標準動作照片、工具照片和作業流程圖。
這些規定、標準和流程是誰制定的?
「《手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手冊》編者之一、九龍坡區城管局環境衛生管理處副主任毛效鋒介紹,《手冊》於2017年5月問世,一共127頁。編寫過程經歷半年多,數易其稿。其中的標準和流程並非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區城管局的多個部門聯動,共同查閱資料、求教專家、現場實踐、總結經驗後形成。
例如,環衛工人的掃帚到底怎樣拿最合適?《手冊》編者先找到環衛工人班組長、優秀工人等了解他們的經驗,再根據環衛工人的實際身高、工具長度等進行現場「實驗」,最後得出標準。
「《手冊》的內容,相當一部分是對多年來我們在城市環境管理工作中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毛效峰說,自己就曾在環衛一線做過十幾年管理工作,許多耳聞目睹的訣竅、秘方,都寫進了《手冊》。
比如,亂貼在公共建築物外牆上的小廣告等「牛皮癬」,怎樣才能鏟乾淨?在大家都能想到的除粘性、撕下廣告、用鏟刀鏟等程序外,還有一條重要的作業流程:如果有粘膠殘留,要用百潔布配合抹布擦拭,以免粘膠殘留吸附灰塵,形成新的汙漬。
「編寫標準化《手冊》,我們在全國算走在前列。」毛效峰介紹,2018年,武漢市城管部門也推出了《環境衛生管理與作業標準化手冊》。他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城市對環境衛生作業採取標準化管理。
細到哪種程度?
把掃把當「針」 掃地就像在繡花
說實話,《手冊》的規定細緻程度,甚至會讓人感到有些苛刻。
比如,第43頁規定,清掃車行道的洗掃車在高壓噴水時,高壓噴水面與地面夾角應為45度;車上掃帚平面與地面的夾角向後傾斜度應為15度到20度。
這到底是做清潔,還是繡花?
「我們的目標就是用掃把等清潔工具當『針』,像繡花一樣做清潔。」
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手冊》不僅「管」人工清掃保潔,還「管」機械作業、城市牛皮癬清除、道路附屬設施保潔、公廁清掃保潔以及應急處置等環衛實作規範。
此外,《手冊》還能當教材用。圖文並茂,是為了方便環衛工人儘快熟讀、上手。
那麼,它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
「用這本書教的方法,比光用蠻力氣要好!」
九龍坡區梅子堡路段的環衛工人李大英(化名)說,此前,自己所在的環衛公司用《手冊》做過培訓。她按照其中的要點,試著清掃了一天道路,發現效率確實更高。
比如說,以前掃把揮高了,浮塵、垃圾就跟著亂飛;現在,掃把不離地,浮塵和垃圾也「聽話」多了。自從接受了培訓,李大英就開始用《手冊》上的方法掃地。一年多來,她覺得挺滿意。
毛效峰說,2017年起,九龍坡區多家環衛公司已使用《手冊》作為培訓教材。九龍坡區還將相關標準集結整理為《九龍坡區道路環境衛生精準化考核文件彙編》,涵蓋環境衛生考核辦法、評分細則等8個文件。目前看來,各項標準和考核實施一年多來,環衛清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管理效能明顯提高。
掃個地也創新?
為了環保安全 清洗路面牆面告別「佐料」
在清潔行業,有句行話叫「佐料」。指的是添加在水中,用來增強去汙力的化學清潔劑。
例如,強酸、強鹼就是過去常用來對付城市牆面、路面重油汙等頑漬的典型「佐料」。
不過,在九龍坡區,清洗牆面路面已經可以不加「佐料」。取而代之的,就是熱水。
熱水怎麼能比化學清潔劑還厲害?清潔工陳必財一開始也不信。
陳必財今年45歲,負責楊家坪正街43號一帶的牆面和路面的衝洗工作。過去,他和同事總是一人開車,一人拿水管衝洗汙漬。用的水也不是一般水,而是事先配好的「佐料水」。
現在,陳必財乘坐的環衛車上多了個新夥伴:一臺高壓冷熱水清洗機。這臺清洗機可使85攝氏度的熱水在高壓下形成「水槍」,點對點地清除汙漬。
打開熱水,陳必財用水管「瞄準」牆面上廣告招貼畫殘留的粘膠,在高壓水的衝擊下,粘膠很快分散、脫落。熱水接觸牆面後形成水霧,迅速蒸發,無殘留物。
「高科技的東西還是好,熱水比『佐料』用起放心。」陳必財說,以前衝牆面路面,要特別留意周圍的行人,避免水花濺到他們。現在,他工作時放心多了。
「以往工人們習慣使用的燒鹼等『佐料』,不夠安全,也不環保。」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佐料」具有一定腐蝕性,衝洗時濺出的水花難免讓人擔心;衝洗後,「佐料」隨水流進入下水道,又給城市環境帶來壓力。
針對這一問題,九龍坡區摸索出了為環衛車加裝高壓冷熱水清洗機的方法。這樣做,成本低於買新車;把機器調到冷水模式,還能為道路綠化帶澆水,環衛綠化「二合一」,性價比高、實用性強。目前,加裝工作正逐步進行。
爬山虎為何不再是城市立面綠化的「主角」?
爬山虎是重慶人十分熟悉的植物。它生性頑強,容易成活,往往被用來綠化立柱、堡坎等城市立面,一度成為重慶城市立面綠化的「主角」。
不過,到了冬天,爬山虎就紛紛枯萎,露出了立面的本色。
但鵝公巖大橋下的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公園情況卻不一樣。大橋從公園頂上穿過,橋梁立柱矗立在公園中。每一根立柱上都布滿茂盛的綠色植物,即使在冬春之交也沒有枯萎、凋謝。
近距離觀察,這些綠色植物似乎還是整整齊齊地排成方隊,「長」在立柱上的。這顯然不是我們熟悉的爬山虎,那麼,它們又是啥?
「花葉蔓、黃金絡石、花葉絡石、金森女貞、杜鵑……」九龍坡區城管局工作人員一口氣報出一長串植物名。他說,這些是經過優質化選配的植物,平均每個立柱用苗量超過1萬株。所以遠看起來綠色充沛,十分「養眼」。
這麼多植物在立柱上,怎麼固定?會不會對大橋安全有影響?
「植物不是直接長在立柱上,而是按照統一規格固定在基底上的。」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植物首先固定在基底上,再將基底鋪裝在立柱上。整體工程已通過重慶市建科院及行業專家的橋柱立體綠化安全評估,嚴格按照橋柱安全標準執行。
的確,這些植物比爬山虎更美觀。但僅僅是為了美觀嗎?
「我們綜合考慮了安全、美觀、後續管理等因素。」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爬山虎生性喜歡鑽入縫隙,容易使立面縫隙擴大。並且,過去使用爬山虎綠化城市立面,往往是「苗子一甩,自生自滅」。對於綠化效果無法精準掌握,後續管理也有一定難度。
如今,採用優質化選配的植物,不僅更安全,後期管護中還可通過自動高壓灌溉技術,保證澆水施肥,讓植物始終生機勃勃。
該負責人介紹,除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公園外,九龍坡區楊家坪商圈、直港大道等處的眾多城市立面也因地制宜進行了立體綠化。使用的植物均可循環利用,既美化了城市,也更加環保。
白天路燈沒關,居民為何不投訴反點讚?
楊萬渝(化名)今年65歲,家住渝州路龍景苑小區。過去幾年,他經常向區城管局投訴:天都亮了,路燈還亮著,浪費電!
去年底,楊萬渝又發現了幾次白天路燈還亮著的現象,但這回,他不僅沒投訴,還想為區城管局點個讚。
這是為啥?
「重慶的冬天太陽少,看時間是白天到了,但天色還是黑黢黢,正需要路燈。」
楊萬渝說,渝州路這片的路燈以前是統一固定時間開關。他過去幾次投訴,都是在夏天早上發現到了時間路燈卻沒關。冬天早上的路燈,照亮大家上班、上學、買菜、鍛鍊的路,幫了大忙,所以要點讚。
他猜想,現在,渝州路這片的路燈可能是工作人員手動開關燈,所以更加人性化了。
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這個猜想,也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現在九龍坡區部分區域路燈的亮燈、熄燈時間隨天氣變化調整,不再固定時間;說不對,是因為並沒有人一盞盞地來開關路燈,靠的是物聯網技術。
該負責人介紹,過去,路燈開關時間由經緯鍾統一控制,無法實現個性化管理。2018年起,九龍坡在渝州路、石橋鋪等片區開展智能路燈單燈控制系統試點工作,通過NB-IoT(基於蜂窩網絡的窄帶網際網路)物聯網絡通訊技術,在燈杆上加裝控制器,實現路燈「點對點」控制。
基於這項技術,路燈管理人員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掌握路燈工作情況,及時進行故障排除、維修;還可分組或集中設置路燈的開關時間,並及時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
目前,通過安裝路燈控制燈箱,九龍坡已有近6000盞路燈納入物聯網技術管理範圍。從今年起,這項技術將逐步推廣到全區4萬多盞路燈,特別是背街小巷地帶。
記者手記》》
落到細微處 方可見真章
申曉佳
地怎麼掃,牆面怎麼衝,路燈怎麼開關……乍看起來,這些都是城市管理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一條道路的清潔,關係著來往的人對街道、區域的印象;一面牆的改變,能為城市減少一點瘡疤;一盞路燈的明亮,能為周圍居民提供出行路上的照明保障。
小事情,往往緊密關係著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城市品質、城市印象,正是在道路清潔、市容整潔、綠化美觀、出行安全等細節中體現的。
全市城市綜合管理工作會強調,要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大力推進「馬路辦公」工作方式,下足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做到「大題細做」「小事大做」「小問題真做」,推動城市管理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所以說,掃地、衝牆、開關路燈等等,看起是小事,卻絕非「小題大做」,而是把城管這篇「大題」,真正落到了細處。
專訪》》
4招補齊城市管理「短板」
本報記者 申曉佳
城市管理永遠「在路上」。目前,九龍坡區的城市管理還存在哪些短板,今後將如何補齊?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記者:目前,九龍坡區的城市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哪些困惑和短板?
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第一,從九龍坡區的發展歷史看,老城區多、工業區多,在規劃建設方面受到一些局限,尚未完全達到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管理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例如,我區的「城市瘡疤」遺留較多,市容市貌、城市形象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
第二,城市管理工作中,社會各方參與度還不夠高,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尚顯不足,城市管理「大合唱」的局面還未形成。
第三,城市管理執法能力建設還需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還需深化。比如與公檢法、食藥監等部門的執法聯動需更加密切。
記者:針對以上困惑和短板,九龍坡區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將如何開展?
九龍坡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今年,九龍坡區將圍繞城市品質提升這一主線,大力實施治亂拆違、街淨巷潔、路平橋安、整牆修面、燈明景靚、江清水暢、城美山青七大工程,深入推進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大城嚴管,讓城市更加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
具體而言,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一步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落細新標準、新規範。學懂弄通市容市貌、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街面秩序等行業新標準、新規範,制定符合區情的方案和導則,推進落實落地落細。
二是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以城市雙修道路微改造為引領,提速推進設施更新、「增綠添園」、「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景觀燈飾等城市品質提升工程。
三是繼續深化市容整治。開展攤點亂擺、車輛亂停等城市管理「十亂」專項執法整治。推進「多杆合一」,規範標識標牌,打造有序城市空間,塑造國家中心城市窗口區域新形象。
四是繼續強化「馬路辦公」,深化「五長制+網格化」,深化「三城共建」(城市提升、鞏固國家衛生城區成果、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活動,提升綜合管理合力,營造全社會知曉、理解、支持、參與城市管理的濃厚氛圍。
記者:申曉佳
編輯:崇雲豐
校對:唐琴
審核: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