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導讀】目前,特斯拉正與臺積電打造HW 4.0自動駕駛晶片,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量產。爆料稱,HW4.0將採用臺積電7nm工藝,性能將是上一代HW3.0的三倍!「拋棄」英偉達後,馬斯克的晶片自研一路高歌猛進,將掀起新一輪的L5級自動駕駛革命。
特斯拉靠什麼顛覆傳統車廠,甩開眾多自動駕駛新勢力呢?
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開拓者,特斯拉一度處於技術壟斷地位,不管是在電池性能方面,還是在車輛整體設計方面,每一步都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
作為頭部電動車企,技術的積累是特斯拉成功的第一要義。
特斯拉和臺積電合作發力 HW 4.0 自動駕駛晶片,「拋棄」英偉達後晶片自研一路高歌?
最新報導稱,特斯拉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 HW 4.0自動駕駛晶片,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進行量產。
其實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開始組建一個晶片架構師團隊,由具有傳奇色彩的晶片設計師Jim Keller(原AMD首席晶片架構師)領導,開啟了自研晶片之路。
當時馬斯克就宣稱,「我們認為Jim帶隊開發的專用型AI晶片將會是全球最好的晶片」。現在看來這個理想確實距離現實不遠了。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晶片方面一騎絕塵?黃仁勳不服
目前國外自動駕駛晶片真正進入大規模量產車市場的也就三家,除了特斯拉以外,還有英偉達和Mobileye。
在特斯拉走上自研之前,也曾先後用過Mobileye和英偉達的晶片。特斯拉曾在2015年與Mobileye合作,採用其晶片EyeQ3,但因雙方存在極大分歧而分道揚鑣。
後來,特斯拉又轉向英偉達。英偉達產品算力不凡,但同時功耗也大,一度被馬斯克詬病為「性能一樣的耗電更高,耗電差不多的性能弱雞」。
黃仁勳聽聞馬斯克要自研之後回應,「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如果特斯拉沒能開發出自己想要的晶片,一個電話,我很樂意提供幫助。」這意思就像是,我一直都在。
後來老黃奮發圖強,在今年的廚房發布會上,大舉推發布了目前世界上算力最強的自動駕駛晶片方案——Drive AGX Robotaxi,算力 2000TOPS,但功耗高達800W,劍指L5級自動駕駛!
黃仁勳和馬斯克「相愛相殺」喜聞樂見,今年廚房發布會上的自動駕駛晶片似乎也是對「前任」馬斯克的最好回應。
有礙於英偉達晶片的高能耗, 馬斯克說到做到,在自研之路上越走越遠。去年,特斯拉終於推出了FSD(Full Self Driving全自動駕駛)晶片,也就是當時宣傳的Autopilot硬體 3.0的一部分,顧名思義,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
馬斯克稱它是客觀上「全世界最好的晶片」, 算力144TOPS,功耗72W,能效比2TOPS/W,就目前來說,確實是量產車最好用的自動駕駛晶片。
按照發布會時公布的數據,FSD相比於之前的HW2.5版本,每秒處理幀數提高了21倍,而功耗卻幾乎沒有增加。上一版用的正是英偉達提供的晶片。(目前英偉達Xavier晶片仍用在小鵬 P7 以及沃爾沃 、奔馳 、豐田等一些傳統車型
上)。
當時在推出這款新晶片時,馬斯克宣布,特斯拉已經在研發下一代晶片,預計新晶片的性能將比FSD要好3倍,但距離投產還有大約兩年時間。
China Times披露了有關 HW 4.0 晶片及其生產時間表的細節信息:
「根據業界消息,博通與特斯拉(Broadcom)合作開發超大尺寸的車用HPC晶片,採用臺積電7nm製程,並首度採用臺積電推出的SoW先進封裝技術,新晶片將自第四季開始生產,初期投片約2,000片,預計明年第四季後進入全面量產階段。」
特斯拉的 HW 3.0晶片此前是由三星公司生產的,製程為 14nm。從報導來看,特斯拉要轉向7nm處理器,而臺積電正是先進位程領域的領導者。
報告稱,該晶片將用於「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 HW 4.0晶片。
報告中的時間表顯示,第一批產品最早將於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但這個時間很可能只是為了工程驗證。預計這款晶片的大規模量產要到2021年第四季度,意味著只有到2022年才能在特斯拉的車上看到這款晶片了。
7nm大幅降低能耗
對於特斯拉來說,採用7nm工藝意義重大,因為它的主要優勢是能夠在電源電壓低的多的情況下(小於500mV)工作,大幅降低能耗。
電力消耗一直是晶片的一個重大問題,尤其是用於電動車的晶片。減少能耗對於燃油車可能沒什麼,畢竟晶片省的這點電也做不了什麼,但對於電動車就不一樣了,畢竟電池不僅要供電給晶片運算,還有個更重要的功用是驅動車輛行駛。所以降低能耗也可以有效地提升電動車續航。
下一代晶片使用7納米工藝nm解決這個有效耗能,同仍然留有較性能提升的空間。
想坐上電動汽車的第一把交椅,除了技術積累以外,也要想得足夠長遠。
特斯拉的autopilot發布以來,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但是馬斯克從未退卻。
在7月舉辦的上海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誇下海口,稱特斯拉今年將實現L5級無自動駕駛。
他表示: 「我仍然相信,我們將在今年實現L5級自動駕駛的基本功能。」。
在馬斯克看來,實現目前自動駕駛最高級別L5,不存在根本性難題,有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
L5級,完全自動化,完全自適應任何駕駛場景。但是涉及到法律、高科技突破等限制,目前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發,對應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實現。
當然,在實驗室擁有L5級的自動駕駛能力不等同於可以將它交付給客戶,還要經過監管部門的各類審批。
外媒報導,儘管馬斯克的預想過於激進,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確實比競爭對手更優秀。
此外,近期特斯拉還開發出Dojo訓練系統,可以快速高效處理大量視頻數據,以改善人工智慧系統的訓練。他表示,「Dojo就像是一頭真正的性能野獸」。Dojo 有望為特斯拉 4D化 (三維 + 時間)Autopilot系統的開發提供強勁動力。
「需要一種真實的環境,來模擬」斯克說。「有什麼比現實世界更複雜、更奇怪的了。我們創造的任何模擬都必然是現實世界複雜性的一個子集。」
馬斯克認為目前特斯拉的硬體已經基本具備,只需改進軟體,就可以完全實現L5級別的自動駕駛。
特斯拉備受期待的電池日(Battery Day)即將到來,馬斯克也給大家漏了點口風:批量生產400Wh/kg的高壽命電池並不遙遠,可能需要3到4年。
400Wh/kg什麼概念?
去年,馬斯克就表示,他曾設計過的電動直升機,400Wh/kg的電池就可以驅動。
能量密度是實現更長駕駛裡程的關鍵。目前,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松下「2170」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260Wh/kg,400Wh/kg意味著比目前的能量密度提高50%。如此高的能量密度還能使電動汽車的行駛裡程增加約280公裡。
那敢情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可能用這個電池。畢竟,馬斯克是個什麼都喜歡嘗試的人。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但與傳統汽油車相比,續航上還沒能實現超越。
所以,研究人員正在絞盡腦汁地來提高所謂的「能量密度」,馬斯克的這個暗示,可能代表了特斯拉的重大突破。
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把電池的陽極從傳統的石墨轉換成矽,將電池的性能大幅提高。
但是,在像電動車這樣的高功率運作時,矽陽極可能會膨脹甚至破裂。
另一個想法是完全去除鈷,特斯拉正與寧德時代合作,後者正在開發無鈷電池技術。
特斯拉在加拿大的電池研究小組提出了新方法,即「雙鹽LiDFOB/LiBF4液體電解質的無陽極鋰電池」。
這個電池極具突破性,能夠達到馬斯克說的那種能量密度激增,重點是,不需要更高的成本。
除了能量密度,電池壽壽命也是重要因素。去年,該電池小組實現了90個循環的電池壽命。顯然,這對電動汽車來說不太夠。
但是,今年他們在《自然》上發表的新論文將無鋰金屬陽極電池的壽命延長至200次循環,這一年內的一個巨大改進。
研究團隊發現,在雙鹽電解液中,靜止的鋰在原地形成了一個不活躍的基質,在內部形成了大而密集的鋰柱——理想的鋰形態。以50次循環為例,
可惜的是,200個循環仍不足以實現商業化。但可喜可賀的是,新論文發現了電池性能是如何退化的,而且他們已經找到了修復退化的方法。
不愧是特斯拉的研究人員,持續改進電池的速度很「特斯拉」。
上圖:無陽極電池(左)和鋰離子電池(右)兩者具有相同的容量
左下圖:無陽極電池(左)和鋰離子電池(右)的能量密度比較
右下圖:無陽極電池(紫色)與相同的電池數量和成本或相同的車輛範圍
目前,量產電動車的續航特斯拉依然領先,尤其是Model S。Model S在不停電的情況下行駛裡程超過600公裡。
WLTP排名前10位的全電動汽車
第二、第三分別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X
特斯拉將於9月22日召開股東大會,並於當天舉行「電池日」活動。特斯拉的超長續航電池,可能會在電池日活動中正式與公眾見面。
從自研的HW 4.0自動駕駛晶片,到L5級自動駕駛的豪言壯語,再到碾壓各大廠商的電池能量密度,特斯拉一直走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技術第一梯隊,領跑了近10年。
特斯拉是目前為數不多能夠完全掌握電池、電機、電控核心技術的汽車品牌。
2018年年底,特斯拉就已經擁有850項專利技術,前段時間,特斯拉又啟動了全球最大的一體鑄造機,讓車架實現了一體成型。
特斯拉要革的不只是ABB們的命,它每「入侵」一個領域,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晶片、電池、自動駕駛、傳統製造,SpaceX上天、Boring入地,馬斯克的太空夢在地球先上演了。
參考連結:
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298017332904620033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817000176-260202?chdtv
https://electrek.co/2020/08/18/tesla-hw-4-0-self-driving-chip-tsmc-for-mass-production-q4-2021-report/amp/
https://www.thedetroitbureau.com/2020/08/tesla-ceo-musk-hints-of-big-battery-breakthrough/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0-0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