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考網2020年註冊消防工程師考試高頻考點連載:氣體滅火系統機理
一、高頻考點
知識點1 :系統滅火機理及適用範圍
物理滅火方式; 降低氧氣濃度
適用範圍: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液體 火災或石蠟、瀝青等可熔化的固體火 災;固體表面火災及棉毛、織物、紙 張等部分固體深位火災;撲救電氣火災;液體表面火災或可熔化的固體火災;固體表面火災;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 氣體火災 撲救電氣火災;固體表面火災;液 體火災;
不得用於撲救:硝化纖維、火藥等含 氧化劑的化學製品火災;鉀、鈉、 鎂、鈦、鋯等活潑金屬火災;氫化 鉀、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不得用於撲救下列物質的火災: 含氧化劑的化學製品及混合物, 如硝化纖維、硝酸鈉等;活潑 金屬,如鉀、鈉、鎂、鈦、鋯、 鈾等;金屬氫化物,如氫化鉀、 氫化鈉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學 物質,如過氧化氫、聯胺等 (2017年技術實務第39題)不適用於撲救下列火災:硝化纖 維、硝酸鈉等氧化劑或含氧化劑的 化學製品火災;鉀、鎂、鈉、鈦、 鋯、鈾等活潑金屬火災;氫化鉀、 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過氧化 氫、聯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學物質 火災;可燃固體物質的深位火災
知識點2:系統分類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分為高壓系統(指滅火劑在常溫下儲存的系統)和低壓系 統,高壓系統應取5. 17MPa,低壓系統應取2.07MPa
知識點3: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參數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按應用方式可分為全淹沒滅火系統和局部應用滅火系統。全淹沒滅火系統應用於撲救封 閉空間內的火災;局部應用滅火系統應用於撲救不需封閉空間條件的具體保護對象的非深位火災。
(1)採用全淹沒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對氣體、液體、電氣火災和固體表面火災,在噴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動關閉的開口,其面積不應大於防 護區總內表面積的3%,且開口不應設在底面;
②對固體深位火災,除洩壓口以外的開口,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
③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25h;圍護結構及門 窗的允許壓強不宜小於1200Pa;
④防護區用的通風機和通風管道中的防火閥,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
(2 )採用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保護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保護對象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宜大於3m/s。必要時,應採取擋風措施;
②在噴頭與保護對象之間,噴頭噴射角範圍內不應有遮擋物;
③當保護對象為可燃液體時,液面至容器緣口的距離不得小於150mm。
(3 )啟動釋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時,必須切斷可燃、助燃氣體的氣源。
(4 )組合分配系統的二氧化碳儲存量,不應小於所需儲存量最大的一個防護區域或保護對象的儲存量。
(5 )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個及以上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時,或者在48h內不能恢復時,二氧化碳應有備 用量,備用量不應小於系統設計的儲存量。對於高壓系統和單獨設置備用儲存容器的低壓系統,備用量的 儲存容器應與系統管網相連,應能與主儲存容器切換使用全淹沒系統 二氧化碳設計濃度不應小於滅火濃度的1.7倍,並不得低於34%。全淹沒滅火系統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不應 大於lmin。當撲救固體深位火災時,噴放時間不應大於7min,並應在前2min內使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30% (2018年技術實務第2題)
局部應用系統: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設計可採用面積法或體積法。當保護對象的著火部位是比較平直的表面時,宜採用面 積法;當著火對象為不規則物體時,應採用體積法。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二氧化碳噴放時間不應小於 0.5min。對於燃點溫度低於沸點溫度的液體和可熔化固體的火災,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不應小於1.5min
(1)採用氣體滅火系統保護的防護區,其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應根據防護區內可燃物相應的滅 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經計算確定。
(2 )有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採用惰化設計濃度;無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和 固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採用滅火設計濃度。
(3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護區採用組合分配系統時,一個組合分配系統所保護的防護不應超過8個。(2018 年技術實務第17題)
(4 )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72小時內不能重新充裝恢復工作的,應按系統原儲存量的100%設備用量。
(5 )滅火系統的設計溫度,應採用20T。
(6 )同一集流管上的儲存容器,其規格、充壓壓力和充裝量應相同;同一防護區,當設計兩套或三套管網 時,集流管可分別設置,系統啟動裝置必須共用;各管網上噴頭流量均應按同一滅火設計濃度、同一噴放 時間進行設計;管網上不應採用四通管件進行分流。
(7 )噴頭的保護高度和保護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最大保護高度不宜大於6.5m;最小保護高度不應小於0.3m;噴頭安裝高度小於1.5m時,保護半徑不宜大於4.5m;噴頭安裝高度不小於1.5m時,保護半徑不應 大於7.5m。噴頭宜貼近防護區頂面安裝,距頂面的最大距離不宜大於0.5m。(2019年技術實務第58題)
(8 ) 一個防護區設置的預製滅火系統,其裝置數量不宜超過10臺(2017年綜合能力第87題);同一防護區 內的預製滅火系統裝置多於1臺時,必須能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於2S (2017年技術實務第50 題、2018年技術實務第91題)
(1)防護區的劃分:採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於800m2,且容積不宜大於3600m3; 採用預製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於500m2,且容積不宜大於1600m3。
(2 )耐火性能:防護區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均不宜低於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宜低於0.25h。
(3 )洩壓能力:對於全封閉的防護區,應設置洩壓口,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洩壓口應位於防護區淨高的2/3 以上(2018年技術實務第17題)。防護區設置的洩壓口,宜設在外牆上(2019年案例分析第六題)。洩壓 口面積按相應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定計算。對於設有防爆洩壓設施或門窗縫隙未設密封條的防護區可不設 洩壓口。
(4 )封閉性能:在防護區的圍護構件上不宜設置敞開孔洞,在必須設置敞開孔洞時,應設置能手動和自動 關閉的裝置。在噴放滅火劑前,應自動關閉防護區內除洩壓口外的開口。
(5 )環境溫度:防護區的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於-10T (2018年技術實務第91題)
(1)設置氣體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證防護區內所有人員在30S內撤離完畢。防 護區內的疏散通道及出口,應設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標誌燈。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警器,必要 時,可增設閃光報警器。防護區的人口處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採用的 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永久性標誌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信號,應保持到防護區通風換氣後,以手動方式解 除。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並能自行關閉;用於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
(2 )滅火後的防護區應通風換氣,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設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 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並應直通室外。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的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小於每小 時5次。儲瓶間的門應向外開啟,儲瓶間內應設應急照明;儲瓶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地下儲瓶間應設機 械排風裝置,排風口應設在下部,可通過排風管排出室外。(2019年綜合能力第99題)
(3 )經過有爆炸危險和變電、配電場所的管網,以及布設在以上場所的金屬箱體等,應設防靜電接地。有 人工作防護區的滅火設計濃度或實際使用濃度,不應大於有毒性反應濃度。防護區內設置的預製滅火系統 的充壓壓力不應大於2.5MPa (2017年綜合能力第87題)。滅火系統的手動控制與應急操作應有防止誤操作 的警示顯示與措施。設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宜配置空氣呼吸器
(1)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滅火設計濃度不應小於滅火濃度的1. 3倍,惰化設計濃度不應小於惰化濃度的1. 1 倍。(2019年技術實務第26題)
(2 )固體表面火災的滅火濃度為5.8% ;圖書、檔案、票據和文物資料庫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採用 10% ;油浸變壓器室、帶油開關的配電室和自備發電機房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採用9% ;通信機房和 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採用8%。防護區實際應用的濃度不應大於滅火設計濃度的1. 1 倍。(2018年技術實務第2題)
(3 )在通信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於8s;在其他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 大於 10s。
(4)滅火浸漬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木材、紙張、織物等固體表面火災,宜採用20mm;通信機房、電子計 算機房內的電氣設備火災,應採用5min;其他固體表面火災,宜採用10min;氣體和液體火災,不應小 於 lmin。
(5 )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應採用氮氣增壓輸送。氮氣的含水量不應大於0.006%
(1)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的滅火設計濃度不應小於滅火濃度的1. 3倍,惰化設計濃度不應小於滅火濃度1.1倍。固體表面火災的滅火濃度為28. 1 %。當IG541混合氣體滅火劑噴放至設計用量的95%時,其噴放時 IG541 間不應大於60s且不應小於48s。(2018年技術實務第2題)
浸漬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木材、紙張、織物等固體表面火災,宜採用20mm;
②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內的電氣設備火災,宜採用10mm;
③其他固體表面火災,宜採用10min
(2)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3)室內應保持乾燥和良好通風;
(4 )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儲存容器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距儲存容器間地面高度不宜 大於0.5m,排出口應直接通向室外,正常排風量宜按換氣次數不小於4次/h確定,事故排風量應按換 氣次數不小於8次/h確定。
5)在組合分配系統中,每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應設一個選擇閥。選擇閥應設置在儲存容器間內, 並應便於手動操作,方便檢查維護。選擇閥上應設有標明防護區的銘牌。
6)選擇閥可採用電動、氣動或機械操作方式。選擇閥的工作壓力:高壓系統不應小於12MPa,低 壓系統不應小於2. 5MPa。
7)系統在啟動時,選擇閥應在二氧化碳儲存容器的容器閥動作之前或同時打開;採用滅火劑自身 作為啟動氣源打開的選擇閥,可不受此限。
8)管道可採用螺紋連接、法蘭連接或焊接。公稱直徑等於或小於80mm的管道,宜採用螺紋連 接;公稱直徑大於80mm的管道,宜採用法蘭連接,二氧化碳滅火劑輸送管網不應採用四通管件分流。
9)管網中閥門之間的封閉管段應設置洩壓裝置,其洩壓動作壓力;高壓系統應為15MPa±0.75MPa,低壓系統應為 2. 38MPa ±0. 12MPa。
知識點6 :其他氣體滅火系統組件設置
1)管網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宜設在專用儲瓶間內。儲瓶間宜靠近防護區,並應符合建 築物耐火等級不低於二級的有關規定及有關壓力容器存放的規定,且應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 散走道的出口。儲瓶間和設置預製滅火系統的防護區的環境溫度應為-10~50°C。
2)儲存裝置的布置,應便於操作、維修及避免陽光照射。操作面距牆面或兩操作面之間的距離, 不宜小於1. 0m,且不應小於儲存容器外徑的1. 5倍。
3)同一規格的滅火劑儲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過20mm;同一規格的驅動氣體儲存容器,其高 度差不宜超過10mm。
4)氣動驅動裝置儲存容器內氣體壓力不低於設計壓力,且不得超過設計壓力的5%,氣體驅動管 道上的單向閥啟閉靈活,無卡阻現象。
5)在通向每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主管道上,應設壓力信號器或流量信號器。
6)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以及組合分配系統集流管上的安全洩壓裝置的動作壓力, 應符合下列規定:
(1)儲存容器增壓壓力為2.5MPa時,應為5.0MPa±0.25MPa (表壓);
(2)儲存容器增壓壓力為4.2MPa,最大充裝量為950kg/m3時,應為7. 0MPa ±0. 35MPa (表壓); 最大充裝量為ll20kg/m3時,應為8.MPa±0.4MPa (表壓);
(3)儲存容器增壓壓力為5.6MPa時,應為10.0MPa±0.50MPa (表壓)。
7)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儲存容器增壓壓力為2. 5MPa的儲存容器宜採用焊接容器;增壓壓力為 4.2MPa的儲存容器,可採用焊接容器或無縫容器;增壓壓力為5.6MPa的儲存容器,應採用無縫 容器。
8)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儲存容器在容器閥和集流管之間的管道上應設單向閥。
9)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以及組合分配系統集流管上的安全洩壓裝置的動作 壓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級充壓(15.0MPa )系統,應為 20.7MPa±1.0MPa (表壓);
(2 ) 二級充壓(20.0MPa )系統,應為27.6MPa±1.4MPa (表壓)。(2018年綜合能力第92題)
10)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儲存容器應採用無縫容器。
11)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儲存容器充裝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級充壓(15.0MPa )系統,充裝量應為211. bkg/m3;
(2 ) 二級充壓(20.0MPa )系統,充裝量應為281.06kg/m3。
知識點7:系統的操作與控制
1)管網滅火系統應設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預製滅火系統 應設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啟動方式(2017年技術實務第89題)。
2)採用自動控制啟動方式時,根據人員安全撤離防護區的需要,應有不大於30S的可控延遲噴 射;對於平時無人工作的防護區,可設置為無延遲的噴射。
3)滅火設計濃度或實際使用濃度大於無毒性反應濃度(N0AEL濃度)的防護區和採用熱氣溶膠 預製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設手動與自動控制的轉換裝置。當人員進人防護區時,應能將滅火系統轉 換為手動控制方式;當人員離開時,應能恢復為自動控制方式。防護區內外應設手動、自動控制狀態 的顯示裝置。(019年技術實務第99題)
4)自動控制裝置應在接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後才能啟動。手動控制裝置和手動與自動轉換裝置應 設在防護區疏散出口的門外便於操作的地方,安裝高度為中心點距地面1. 5m。機械應急操作裝置應設在 儲瓶間內或防護區疏散出口門外便於操作的地方(2018年技術實務第91題)。
5)組合分配系統啟動時,選擇閥應在容器閥開啟前或同時打開。
知識點8:系統調試
調試項目包括模擬啟動試驗、模擬噴氣試驗和模擬切換操作試驗。
1.模擬啟動試驗。
1)手動模擬啟動試驗按下述方法進行:按下手動啟動按鈕,觀察相關動作信號及聯動設備動作是 否正常(如發出聲、光報警,啟動輸出端的負載響應,關閉通風空調、防火閥等)。手動啟動使壓力 信號反饋裝置,觀察相關防護區門外的氣體噴放指示燈是否正常。
2)自動模擬啟動試驗按下述方法進行:
(1)將滅火控制器的啟動輸出端與滅火系統相應防護區驅動裝置連接。驅動裝置與閥門的動作機 構脫離;
(2 )人工模擬火警,使防護區內任意1個火災探測器動作,觀察單一火警信號輸出後,相關報警 設備動作是否正常(如警鈴、蜂鳴器發出報警聲等);
(3)人工模擬火警,使該防護區內另一個火災探測器動作,觀察複合火警信號輸出後,相關動作信 號及聯動設備動作是否正常(如發出聲、光報警,啟動輸出端的負載響應,關閉通風空調、防火閥等)。
3)模擬啟動試驗結果要求:
(1)延遲時間與設定時間相符,響應時間滿足要求;
(2)有關聲、光報警信號正確;
(3)聯動設備動作正確;
(4 驅動裝置動作可靠。
2.模擬噴氣試驗。
1)模擬噴氣試驗的條件:
(1)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及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採用其充裝的滅火劑進行模擬噴氣試驗。試 驗採用的儲存容器數應為選定試驗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設計用量所需容器總數的5%,且不少於1個;
(2 )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採用二氧化碳滅火劑進行模擬噴氣試驗。試驗要選定輸送管道最長的 防護區或保護對象進行,噴放量不小於設計用量的10% ;
(3)滷代烷滅火系統模擬噴氣試驗不採用滷代烷滅火劑,宜採用氮氣或壓縮空氣進行。氮氣或壓
縮空氣儲存容器與被試驗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用的滅火劑儲存容器的結構、型號、規格應相同,連接 與控制方式要一致,氮氣或壓縮空氣的充裝壓力按設計要求執行。氮氣或壓縮空氣儲存容器數不少於 滅火劑儲存容器數的20%,且不少於1個;(2018年綜合能力第15題)
(4)模擬噴氣試驗宜採用自動啟動方式。
2 )模擬噴氣試驗結果要符合下列規定:
(1)延遲時間與設定時間相符,響應時間滿足要求;
(2)有關聲、光報警信號正確;
(3)有關控制閥門工作正常;
(4)信號反饋裝置動作後,氣體防護區門外的氣體噴放指示燈工作正常;
(5)儲存容器間內的設備和對應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滅火劑輸送管道無明顯晃動和機械性損壞;
(6 )試驗氣體能噴人被試防護區內或保護對象上,且能從每個噴嘴噴出。
3.模擬切換操作試驗。
每曰應對低壓二氧化碳儲存裝置的運行情況、儲存裝置間的設備狀態進行檢查並記錄(2018年綜合能力第41題)
每月(1)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儲存裝置的液位計檢查,滅火劑損失10%時應及時補充。(2019年綜合能力第20題) (2 )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七氟丙烷管網滅火系統及IG541滅火系統等系統的檢查內容及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滅火劑儲存容器及容器閥、單向閥、連接管、集流管、安全洩放裝置、選擇閥、閥驅動裝置、噴嘴、信 號反饋裝置、檢漏裝置、減壓裝置等全部系統組件應無碰撞變形及其他機械性損傷,表面應無鏽蝕,保護 塗層應完好,銘牌和標誌牌應清晰,手動操作裝置的防護罩、鉛封和安全標誌應完整;
②滅火劑和驅動氣體儲存容器內的壓力,不得小於設計儲存壓力的90%。
(3 )預製滅火系統的設備狀態和運行狀況應正常
每季度(1)可燃物的種類、分布情況,防護區的開口情況,應符合設計規定。
(2 )儲存裝置間的設備、滅火劑輸送管道和支架、吊架的固定,應無鬆動。
(3 )連接管應無變形、裂紋及老化。必要時,送法定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檢測或更換。
(4 )各噴嘴孔口應無堵塞。
(5 )對高壓二氧化碳、三氟甲烷儲存容器逐個進行稱重檢查,滅火劑淨重不得小於設計儲存量的90%。
(6 )滅火劑輸送管道有損傷與堵塞現象時,應按相關規範規定的管道強度試驗和氣密性試驗方法進行嚴密 性試驗和吹掃
每年(1)撤下1個防護區啟動裝置的啟動線,進行電控部分的聯動試驗,應啟動正常。
(2 )對每個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自動噴氣試驗。通過報警聯動,檢驗氣體滅火控制盤功能,並進行自動啟 動方式模擬噴氣試驗,檢查比例為20% (最少一個分區)。
(3 )進行預製氣溶膠滅火裝置、自動乾粉滅火裝置的有效期限檢查。
(4 )進行洩漏報警裝置報警定量功能試驗,檢查鋼瓶的比例為100%。
(5 )進行主用量滅火劑儲存容器切換為備用量滅火劑儲存容器的模擬切換操作試驗,檢查比例為20% (最 少一個分區 。
(6 )在滅火劑輸送管道有損傷與堵塞現象時,應按有關規範的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和吹掃
五年後(1)五年後,每3年應對金屬軟管(連接管)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和氣體密封性試驗,性能合格方能繼續使 用,如發現老化現象,應進行更換。
(2 )五年後,對釋放過滅火劑的儲瓶、相關閥門等部件進行一次水壓強度試驗和氣體密封性試驗,試驗合 格方可繼續使用
分析:從近幾年的出題情況來看,氣體滅火系統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2017年達到17分,2018 年分值為9分,2019年分值為18分。因此本章的內容需要重點掌握。近三年的案例分析當中,每年都 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大題。主要集中在發生故障的原因分析、維修分析以及組件的設置等內容上。對於 氣體滅火系統,系統的組成、分類、控制方式、適用範圍、系統組件及設置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需要牢牢掌握。系統的滅火機理、工作原理、防護區的設置規定和安全要求等內容需要熟悉。另外, 各類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參數也經常成為考點。
系統驗收、檢測和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要求需要熟練掌握。氣體滅火系統安裝前,系統組件、 管件(材)檢査的方法和要求需要熟練掌握。氣體滅火系統及其組件的組成、結構、系統組件安裝的 要求需要熟悉。熟悉並掌握《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 5037 — 205)及《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範》 (GB 50263—2007)相關內容,可在這部分考試中得到理想的分數。
二、高頻真題
1.(2017年技術實務第50題)(知識點6 ) 一個防護區內設置5臺預製七氟丙烷滅火器裝置,啟 動時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於( )s。
A. 1 B. 3 C. 5 D. 2
【答案】D
【解析】一個防護區設置的預製滅火系統,其裝置數量不宜超過10臺。同一防護區內的預製滅火 系統裝置多於1臺時,必須能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於2s。
2.(017年綜合能力第17題)(知識點8 )關於氣體滅火系統維護管理周期檢查項目的說法,錯 誤的是( )。
A.每年應對選定的防護區進行1次模擬啟動試驗
B.每日應檢查低壓二氧化碳儲存裝置的運行情況和儲存裝置間的設備狀態
C.每月應檢查預製滅火系統的設備狀態和運行情況
D.每月應檢查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儲存裝置的液位計
【答案】A
【解析】每年對每個防護區進行1次模擬啟動試驗。
3.(018年技術實務第2題)(知識點3、4 )某電子計算機房,擬採用氣體滅火系統保護,下列 氣體滅火系統中,設計滅火濃度最低的是( )。
A.氮氣滅火系統 B. IG541滅火系統 C .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 D.七氟丙烷滅火系統
【答案】D
【解析】彳艮據《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範》(GB 50370— 205 )經查表附錄A滅火濃度和惰化濃度, 可知設計滅火濃度最低的是七氟丙燒滅火系統。
4.(2018年技術實務第91題)(知識點4、7)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範》 (GB 50370),關於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在防護區疏散出口門外應設置氣體滅火裝置的手動啟動和停止按鈕
B.防護區外的手動啟動按鈕按下時,應通過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控制氣體滅火裝置的啟動
C.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於-15°C
D.手動與自動控制轉換狀態應在防護區內外的顯示裝置上顯示
E.同一防護區內多臺預製滅火系統裝置同時啟動的動作響應時差不應大於2S
【答案】ADE
【解析】防護區內外應設手動、自動控制狀態的顯示裝置。選項D正確。
手動啟動、停止按鈕應安裝在防護區入口便於操作的部位,安裝高度為中心點距地(樓)面
1.5m。選項A正確。
防護區的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於-10°C。選項C錯誤。
同一防護區內的預製滅火系統裝置多於1臺時,必須能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於2s。 選項E正確。
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GB 50116—2013 )的規定:
氣體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應分別由專用的氣體滅火控制器、泡沫滅火控制器控制。選項B 錯誤。
5.(2018年綜合能力第15題)(知識點8 )某計算機房設置組合分配式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最 大防護區的滅火劑存儲容器數量為6個,規格為120L。對該防護區進行系統模擬噴氣試驗。關於該防護 區模擬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試驗時,應採用其充裝的滅火劑進行模擬噴氣試驗
B.試驗時,模擬噴氣用滅火劑存儲容器的數量最少為2個
C.試驗時,可選用規格為150L的滅火劑存儲容器進行模擬噴氣試驗
D.試驗時,噴氣試驗宜採用手動啟動方式
【答案】B
【解析】模擬噴氣試驗的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滷代烷滅火系統模擬噴氣試驗不應採用滷代烷滅 火劑,宜採用氮氣,也可採用壓縮空氣。氮氣或壓縮空氣儲存容器與被試驗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用的 滅火劑儲存容器的結構、型號、規格應相同,連接與控制方式應一致,氮氣或壓縮空氣的充裝壓力按 設計要求執行。氮氣或壓縮空氣儲存容器數不應少於滅火劑儲存容器數的20%,且不得少於1個。選 項A、C錯誤,選項B正確。模擬噴氣試驗宜採用自動啟動方式。選項D錯誤。
6.(018年綜合能力第4題)(知識點9 )單位管理人員對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進行巡查,根 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築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 25201),不屬於該系統巡查內容的是( )。
A. 氣體滅火控制器的工作狀態 B. 低壓二氧化碳系統安全閥的外觀
C.低壓二氧化碳儲存裝置內滅火劑的液位 D.低壓二氧化碳系統製冷裝置的運行狀況
【答案】C
【解析】低壓二氧化碳儲存裝置內滅火劑的液位是月檢項目,其他是巡查項目。
7.(019年綜合能力第4題)(知識點9 )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範》 (GB 50263),某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所制定的下列維保方案中,不符合規範要 求的內容是( )。
A.每季度對滅火劑輸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有無鬆動進行一次檢查
B.每季度對防護區的開口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一次檢查
C.每季度對各儲存容器內滅火劑的重量進行一次檢查
D.每季度對滅火劑鋼瓶間內閥驅動裝置的銘牌和標誌牌是否清晰進行一次檢查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氣體滅火系統周期性檢查維護。根據《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 範》(GB 50263)的相關規定:
8.0.6每月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儲存裝置的液位計檢查,滅火劑損失10%時應及時補充。
2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七氟丙烷管網滅火系統及IG541滅火系統等系統的檢查內容及要求應
符合下列規定:
1)滅火劑儲存容器及容器閥、單向閥、連接管、集流管、安全洩放裝置、選擇閥、閥驅動裝置、 噴嘴、信號反饋裝置、檢漏裝置、減壓裝置等全部系統組件應無碰撞變形及其他機械性損傷,表面應 無鏽蝕,保護塗層應完好,銘牌和標誌牌應清晰,手動操作裝置的防護罩、鉛封和安全標誌應完整。 D選項不符合要求。
2)滅火劑和驅動氣體儲存容器內的壓力,不得小於設計儲存壓力的90%。
8.0.7每季度應對氣體滅火系統進行1次全面檢查,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可燃物的種類、分布情況,防護區的開口情況,應符合設計規定。B選項符合要求。
2儲存裝置間的設備、滅火劑輸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應無鬆動。A選項符合要求。
3連接管應無變形、裂紋及老化。必要時,送法定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檢測或更換。
4各噴嘴口應無堵塞。
5對高壓二氧化碳儲存容器逐個進行稱重檢查,滅火劑淨重不得小於設計儲存量的90%。〔選項 符合要求。
6滅火劑輸送管道有損傷與堵塞現象時,應按本規範第E. 1節的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和吹掃。
三、考題預測
1.對氣體滅火系統操作與控制要求錯誤的是( )。
A.管網滅火系統應設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預製滅火系統應設自動 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啟動方式
B.氣體滅火系統的操作與控制,應包括對開口封閉裝置、通風機械和防火閥等設備的聯動操作與
控制
C.噴放滅火劑前,防護區內所有開口應能自行關閉
D.採用自動控制啟動方式時,根據人員安全撤離防護區的需要,應有不大於30S的可控延遲噴 射;對於平時無人工作的防護區可設置為無延遲的噴射
2.氣體滅火系統的高壓儲存裝置安裝要求:滷代烷滅火劑儲存容器內的實際壓力不低於相應溫度 下的儲存壓力,且不超過該儲存壓力的( )。
A. 1.0% B. 1.5%
C.5% D. 10%
3.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小於( )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應小於( ) h;圍護結構及門、窗的允許壓力不宜小於( )Pa。
A. 0.5,0.25,1200 B. 1.0,0.5,1100
C.1.5,1.0,1000 D. 2. 0,1.5,900
4.某通信機房設置七氟丙烷預製滅火系統,該系統應有( )種啟動方式。
A.1 B. 2 C. 3 D. 4
5.()是為了防止系統由於驅動氣體洩漏的累積而引起系統的誤動作而在管路中設置的 閥門。
A.檢漏裝置 B.信號反饋裝置
C .單向閥 D .低洩高封閥
6.對氣體滅火系統各組件描述正確是( )。
A.瓶組是用於儲存滅火劑和控制滅火劑的釋放
B.容器是用來儲存滅火劑和啟動氣體的重要組件
C.容器閥按用途可分為滅火劑瓶組上容器閥和驅動氣體瓶組上容器閥兩類
D .選擇閥用於控制滅火劑經管網釋放到預定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閥門,每個防護區對應一個選
擇閥
E .單向閥按安裝位置分滅火劑流通管路單向閥和驅動氣體控制管路單向閥
7.潔淨氣體滅火系統可以用來撲救下列哪些類別的火災( )。
A.含氧化劑的化學製品及混合物火災 B .可熔化的固體的深位火災
C .滅火前能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 D .液體火災
E.電氣火災
8.氣體滅火系統的選擇閥可分為( )。
A .活塞式 B .球閥式
C.氣動啟動型 D.電磁、電爆啟動型 E .機械啟動型
9.下列關於全淹沒滅火系統防護區的設置要求,說法錯誤的是( )。
A.防護區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均不宜低於0. 5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宜低於0 . 25h
B .防護區建築物構件耐火時間包括:探測火災時間、延時時間、釋放滅火劑時間及保持滅火劑設 計濃度的浸漬時間
C .防護區維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低於1200Pa
D.防護區建築物構件耐火時間一般為60min
E .延時時間為45s,撲滅表面火災時釋放滅火劑時間不應大於7min
10.屬於自動模擬啟動試驗進行方法有( )。
A .按下手動啟動按鈕,觀察相關動作信號及聯動設備動作是否正常
B.將滅火控制器的啟動輸出端與滅火系統相應防護區驅動裝置連接。驅動裝置與閥門的動作機構 脫離;也可用1個啟動電壓、電流與驅動裝置的啟動電壓、電流相同的負載代替
C .人工模擬火警使防護區內任意1個火災探測器動作,觀察單一火警信號輸出後,相關報警設備 動作是否正常
D .手動啟動使壓力信號反饋裝置,觀察相關防護區門外的氣體噴放指示燈是否正常 E .人工模擬火警使該防護區內另一個火災探測器動作,觀察複合火警信號輸出後,相關動作信號 及聯動設備動作是否正常
11.下列關於氣體滅火系統模擬噴氣試驗的條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及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採用其充裝的滅火劑進行模擬噴氣試驗 B .滷代烷滅火系統模擬噴氣試驗不宜採用滷代烷滅火劑,宜採用氮氣或壓縮空氣進行 C . 二氧化碳的模擬噴氣試驗,噴放量不小於設計用量的10%
D.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模擬噴氣試驗採用的儲存容器數應為選定試驗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設 計用量所需容器總數的5%,且不少於1個
E.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模擬噴氣試驗採用的氮氣或壓縮空氣儲存容器數不少於滅火劑儲存容器數 的20%,且不少於1個
12.管網式氣體滅火系統有( )啟動方式。
A .電磁閥控制 B .手動控制
C .自動控制 D.機械應急操作
E.遠程控制
13.案例分析。
某國際電信局的長途程控交換機房,採用組合分配式高壓二氧化碳全淹沒氣體滅火系統,系統服 務10個防護區,共有300組氣瓶,氣瓶間設在中心機房,其中設計用量為最小防護區的儲存量,未設 置備用量。氣瓶庫用磚牆單獨隔開,採用甲級防火門開向中心機房。該系統的啟動方式採用自動控制 和手動控制方式,每個防護區內設有火災光報警器,防護區的人口處設有警鈴。整個系統主幹管採用 DN65mm不鏽鋼管,水平方向共有5個轉角,管道支吊架間距在水平方向為4 . 0m,垂直方向為3 . 0m, 在垂直方向安裝了1個防晃支架,水平方向安裝了3個防晃支架。該系統已經運行6年,系統按照規 範要求開展了各項檢查。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該系統設計存在哪些問題?原因是什麼?
2 )該系統的年度維護檢查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什麼?
3)系統運行6年,檢查有什麼特別要求?檢查內容是什麼?
4)氣體滅火系統對防護區圍護結構的耐火極限和耐壓性能是如何規定的?
5)簡述檢漏裝置的安裝、類型和用途。
(二 答案詳解
1.【答案】C
【解析】在防護區的圍護構件上不宜設置敞開孔洞,當必須設置敞開孔洞時,應設置能手動和自 動關閉的裝置。在噴放滅火劑前,應自動關閉防護區內除洩壓口外的開口。所以C錯誤。
【解析】瓶組一般由容器、容器閥、安全洩放裝置、虹吸管、取樣口、檢漏裝置和充裝介質等組 成,用於儲存滅火劑和控制滅火劑的釋放。選項A正確。
容器是用來儲存滅火劑和啟動氣體的重要組件,分為鋼質無縫容器和鋼質焊接容器。選項B正確。 容器閥按用途分為滅火劑瓶組上容器閥和驅動氣體瓶組上容器閥兩類;按密封形式分為活塞密封 和膜片密封兩類;按結構形式分為膜片式、自封式、壓臂式三類;按啟動方式分為氣動啟動型、電磁 啟動型、電爆啟動型、手動啟動型、機械啟動型和組合啟動型六類。選項C正確。
選擇閥是在組合分配系統中,用於控制滅火劑經管網釋放到預定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閥門,選擇 閥和防護區一一對應。選擇閥可分為活塞式、球閥式、氣動啟動型、電磁啟動型、電爆啟動型和組合 啟動型等類型。單元獨立系統不用設置選擇閥。選項D錯誤。
單向閥按安裝在管路中的位置可分為滅火劑流通管路單向閥和驅動氣體控制管路單向閥;按閥體
內活動的密封部件類型可分為滑塊型、球型和閥瓣型。選項E正確。
7.【答案】CDE
8.【答案】ABCD
9.【答案】DE
10.【答案】BCE
11.【答案】AE
12.【答案】BCD
13.【解析】
1)本系統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①該組合分配系統未設置備用量,不符合要求。理由: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個及以上防護區時, 二氧化碳系統應設有備用量,備用量不少於設計用量。
②該組合分配系統設計用量為最小防護區的儲存量不符合要求。理由:組合分配系統的設計用量 應不小於最大防護區所需的儲蓄量。
③該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啟動方式不符合要求。理由:組合分配系統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的啟 動方式有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方式。
④防護區內設有火災光報警器,未設火災聲報警器,不符合要求。理由: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 警器,必要時可增設閃光報警器;防護區應有疏散通道和出口,設置應急照明裝置與疏散指示標誌。
⑤防護區的入口處僅設有警鈴,不符合要求。理由: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和滅 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採用的氣體滅火系統的永久性標誌牌。
⑥氣瓶間設在中心機房,位置不正確,氣瓶間應設在防護區外。
⑦DN65mm管道的支吊架間距應為3.4m,該系統的管道支吊架間距在水平方向為4.0m,不符合標準要求;因目前在水平方向有5個轉角,所以判斷應至少安裝6個防晃支架。
2 )該系統的年度維護檢查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有以下幾點:
①撤下1個防護區啟動裝置的啟動線,進行電控部分的聯動試驗,應啟動正常;
②對每個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自動噴氣試驗。通過報警聯動,檢驗氣體滅火控制盤功能,並至少 對兩個分區進行自動啟動方式模擬噴氣試驗;
③檢查每個高壓二氧化碳鋼瓶的滅火劑檢漏裝置是否工作正常,保持滅火劑的淨重不得小於設計 儲存量的90% ;
④做兩個防護區的主用量滅火劑儲存容器切換為備用量滅火劑儲存容器的模擬切換操作試驗;
⑤檢查滅火劑輸送管道,若有損傷與堵塞現象時,應進行嚴密性試驗和吹掃。
3)因為系統已運行滿五年,此時需要進行維護保養,此次保養不能用年度檢查維護代替。此次保 養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①對高壓軟管(連接管)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和氣密性試驗,性能合格方能繼續使用,如發現老化 現象,應進行更換;
②對釋放過滅火劑的儲瓶、相關閥門等部件進行一次水壓強度和氣體密封性試驗,試驗合格方可 繼續使用。另外,此次維護保養應由專業維修人員完成。
4) 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對防護區的耐火、耐壓性能要求如下:防護區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 限均不宜低於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宜低於0.25h。對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 低於 1200Pa。
5)檢漏裝置安裝於介質儲瓶上,用於監測瓶組內介質的壓力或質量損失。包括壓力顯示器、稱重 裝置和液位測量裝置等。當檢測數值低於設定值時,檢漏裝置發出報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