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學院明天揭牌:20本文獻記錄美術教育「上海回憶」

2021-01-08 澎湃新聞

2016年12月11日,上海美術學院將正式掛牌。

上海美術學院的前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是上海辦學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類高等院校,而其基礎是成立於1959年的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她傳承了1912年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的海派美術精神;1983年併入新組建的上海大學,定名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其中,12月11日,「春華秋實——上海百年美術教育文獻展」同期開幕。值「上海美術學院」從敘事中邁入現實的當口,「文獻展」回顧了從「土山灣」時期到1983年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創建過程的重要藝術家和重要美術教育機構的文獻。據悉,上海美術學院揭牌儀式後,當天還將舉辦國內藝術院校院長研討會、美術學科研討會、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研討會等一系列學術研討活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選取當天開幕的「文獻展」中「20位先賢藝術家文獻」以回顧上海美術教育歷程中獨特而難忘的「上海回憶」。20本文獻,記錄美術教育的「上海回憶」。

波西爾著、戴嶽譯.蔡元培校《中國美術》(上、下)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國近代將美術納入全民教學系統的學術先驅,從體制上積極推進美術現代化進程,他畢生關注並致力推動美育活動。《中國美術》全套上下兩冊,由波西爾著、戴嶽譯、蔡元培校對。本書詳從西方人的角度闡述了中國藝術,詳盡地介紹了中國藝術,包括雕塑、建築、青銅等,文字內容豐富,又輔以大量圖片解說,所列舉的各個作品或是收藏於英國博物館的中國作品,或是作者在中國所見,這些不僅西方人前所未聞,對於東方人來說也是難以見到,十分珍貴。作為早期中國美術通史,為中西融合的探索,拓展了應有的國際視野。

黃賓虹《古畫微》

黃賓虹(1865—1955),中國近代山水畫巨匠。除繪畫外,其從事繪畫史論、篆刻的研究和教學。1907年後居上海,在書局從事美術研究、編輯工作,撰述豐富,先後任上海多所美術學校教授。《古畫微》即為黃氏繪畫史研究的一部言簡意賅的著作。全書共二十四篇,概述了中國繪畫自上古至清末的風格面貌演變,以及各時代的代表畫家及其藝術特色,近似中國繪畫史綱要。《古畫微》這本書系黃氏總結歷代繪畫名家成就的一部史論兼畫論成果,其文字雖少,但是所論精到,可供後學者學習取法。

《晚晴老人演講錄》

晚晴老人為李叔同先生之號。李叔同是中國藝術教育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1910年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43年,在李叔同先生逝世一年後,為了回顧弘一大師平生事跡、緬懷這位偉大的佛子,弘一大師紀念會搜集其遺著,並整理成此書。這本書以蔡丐因居士為序,主要介紹了青年佛徒應注意的事項、南閩十年之夢影以及九篇晚晴老人的演講。

徐詠青《水彩畫風景寫生法》

徐詠青,上海人,早年被徐家匯土山灣孤兒院收養,後在土山灣圖畫館從修士劉德齋學畫。在圖畫館滿師後,開始在印書館從事拓圖、裝幀等工作,同時畫了大量的鉛筆素描和水彩畫,被譽為「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出版了《水彩畫風景寫生法》和《中小學圖畫臨摹本》兩種早期重要的美術教本。《水彩畫風景寫生法》1928年11月由上海大東書局出版,書中刊載了徐詠青20世紀20至30年代重要的水彩畫作品和水彩畫風景寫生的主要方法,所涉內容較為細緻、全面,是一本重要的水彩畫寫生畫法教材。

吳法鼎《西洋畫派匯考》

吳法鼎為中國留法藝術家第一人,初學法律,後改學油畫,畢業於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成後歸國。此處展出的是1924年2月17日的出版物《藝術》刊登的文章《大藝術家吳新吾先生遺稿——西洋畫派匯考》。該文摘要如下:陸士衛曰:「宣物莫大語言,存形莫善於繪,繪術之傳,由來久矣,考諸西洋古代文化,遠不及中國;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洋文化,日益進步,即就畫派一端觀之,其派別紛歧,五光十色,已是令人目眩,愛將各派,及其名家歷史,以供留心藝術史者之參考。」但吾作是篇之始、其應預為聲明者、厥有二端:(一)發明油色者梵谷之歷史。(二)對於各畫派以我個人之眼光加以批評。其體現了吳法鼎於上海執教時期的相關藝術主張。

聿光 《中學水彩畫》第三冊

張聿光作為中國近代藝術教育先驅者之一,其一生兼治中西繪畫,早年從事西畫的創作和教學,晚年多作中國畫。《中學水彩畫》共四冊,本書為第三冊。由陸爾強編繪,汪亞塵,張聿光校訂,1931年上海世界書局印行。編者執教中等學校圖畫科多年,由於當時市上發售的水彩畫教本大都是編制陳舊,印刷模糊,內容取材簡陋。因此本書根據當時教育部新頒初級中學圖畫暫行課程標準編輯,選擇新穎簡易而合乎藝術教育原理,對於自然的各種描寫、圖解、色彩的配合與調和,灌輸美術史、透視學等理論,課程和時間的支配,啟發學生個性、表現能力,彙編成此套色彩鮮豔,筆觸簡明,畫理透徹的教材。

陳抱一《油畫法之基礎》

陳抱一為中國近代油畫教育和實踐的先行者,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油畫法之基礎》為陳抱一所著,中華書局出版。本書專為初習繪畫的人,及已經從事研究而略有程度者參考。本書的內容是根據陳抱一本人的研究及創作經驗所著。陳抱一認為繪畫研究之深奧非一步可以通透。倘若最初的基礎無法熟知則難免深入迷途,不易改投正道,因此本書以純正的基本學理為主。該書共分為十四章,包括「繪畫的研究」、「油畫的發明」、「素描」、「色」、「油畫顏料」、「油類」、「畫布及筆」、「用具及畫室」、「習畫時的準備及注意」、「靜物」、「風景」、「人物」、「構圖略說」和「技術的意義」。

顏文樑 《美術用透視學》

顏文樑為20世紀著名的油畫前輩名家,美術教育家。他的繪畫作品構思精巧,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且對透視學、色彩學、解剖學的研究也卓有建樹。《美術用透視學》編於1957年,匯集了顏文樑多年來的作畫和教學心得,理論結合實踐,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能使讀者更好的掌握透視學的變化規律。內容主要分析物體在各種情況下的畫面投影和它們的變化規律。書中兼有各國美術家的論點和經驗,除適合專業學校和參考外,也可供其他美術工作者自學和研究。

王濟遠《人體速寫素描集》

王濟遠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美術家及教育家,藝術生平中畫集、教材豐富。《人體速寫素描集》為王濟遠編繪,上海大東書局發行。本書一共分為四章和七張速寫稿。第一章「素描概說」中王濟遠將素描比作是繪畫的基礎,素描能夠顯露出作者的本質、性格和修養。第二章「素描類別」中王濟遠介紹了木炭畫與鉛筆畫、毛筆畫與水墨畫及其它的素描種類諸如鋼筆畫。第三章「習作的順序」中王濟遠建議初學者的寫生應從石膏模型至人體模特、從單位至全體,同時要注重線條的運用。第四章「人體速寫」中,王濟遠例舉了十二種人物狀態,將人體速寫比作線的活躍,素描的靈魂。

汪亞塵簡易師範學校教科書《美術》第一冊

汪亞塵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名家,對美術教育卓有貢獻。1935年汪亞塵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師範學校教科書《美術》上下兩冊及簡易師範學校教科書《美術》上下兩冊。《美術》第一冊的編輯概要指明了本書時按照教育部頒行的簡易師範學校課程標準編輯,關於藝術教育、生產教育、職業教育之重要點。所繪各圖既可指示學生實習寫生之參考,又可供給授課時之範本。對於色彩學、透視學、圖案製作法、剪貼法、黑板畫、意匠畫等等由淺而深,聯絡貫通,使學生養成自由研究與製作的習慣,以培育創作的能力。汪亞塵作為上海美專西洋畫教員及教務主任,在美育普及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劉海粟《畫學真詮》

《畫學真詮》為劉海粟第一部出版的理論著作,是他針對當時國內中等學校圖畫課程而撰寫的鉛筆畫寫生基礎教材。劉海粟在書中《自序》中表明編著此書的原因,是因為上海美專在創辦數年後學生已逾百人,大多數在畢業後擔任各所中學的美術教員,而當時普通學校圖畫課程欠缺規範,相關教材極其缺乏,邀請劉海粟編著。至1918年,劉海粟倡議成立「江蘇省教育會美術研究會」並任副會長,成立大會上一致作出改革中等學校圖畫教材、教法的決議。劉海粟根據教學上的實踐經驗,撰寫了美術基礎教學專著《畫學真詮》,在美術教育的專業化與普及化結合方面,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

《中國繪畫史》由時任上海美專教授的潘天壽,於1925年撰稿成書,翌年由商務印書館作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叢書出版。潘氏《中國繪畫史》大致以《佩文齋畫譜》和中村不折、小鹿青雲所著《支那繪畫史》為參考,輔之以《美術叢書》等。潘天壽在自序中闡述了他的藝術觀點:「藝術的所以發生,是依了時代的精神與種族的個性。而他的發揮增進,自然也須依了種族的性格與素養,更採取別人的長處,才有成功增進的事實。那麼研究外洋的藝術,固然要緊;明白本國藝術的來源與變化的過程,也是不緩的事。」作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教材之一,潘天壽此著對後世產生重要學術影響。

豐子愷《構圖法ABC》

《構圖法ABC》為豐子愷所著,世界書局印行出版。本書的宗旨是將各個藝術門類通俗化、普遍化,傳播給全體民眾,為中學生、大學生提供了一本優良的、系統化的教科書。豐子愷在序言說到,本書通過猜度畫家的心理,分析,歸納出畫家的手法,並進行系統的解說和整理,以供初學者參考。《構圖法ABC》共有四章。第一章「序說」講述了日常寫生的構圖方法及黃金分割律。第二章「畫面的位置」分別講述了線、形、明暗與色彩的位置應用。第三章「構圖法」分為四個要素,線與形、明與暗、主體與背景、畫面的均衡。第四章「構圖論」譯自黑田重太郎。該著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學術影響。

關良《關良畫集》(德文版)

《關良畫集》為20世紀50年代出版,關良藝術重要出版物之一。1957年,與李可染一起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萊比錫 「伊姆茵採爾」出版公司於1959年出版了《關良畫集》。關良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中最早將西方現代派繪畫理念引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之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戲劇人物畫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關良欣賞京劇藝術,並拜師學戲,因而諳熟戲曲的劇情、人物造型、身段,故其筆下所出極其簡練傳神。其人物的造型吸收了民間造型藝術的某些特徵,僅僅通過身段、手勢、腰腿等簡練的幾筆闊大筆觸,就把人物動態刻畫得栩栩如生。戲劇人物的臉譜、裝扮、服飾等也以最概括的手法表現,絕不拘泥於細節的描摹。他喜用禿筆,筆法稚拙,筆墨敷彩簡潔隨意,質樸平易,極富筆趣,不拘泥對象的解剖、透視和比例,而是以誇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態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畫最見功力,眼睛瞳孔用濃墨點醒極傳神。

倪貽德《近代藝術》

《近代藝術》是倪貽德早期重要的藝術理論成果,在倪貽德的眾多學術著述之中,是十分稀缺難得的「孤本」。倪貽德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集美術創作、美術理論、美術評論為一體的著名大家。本書反映了其20世紀20年代後期留學時期,對於西方近現代藝術的認識。該著內有九章,涉及到印象主義之後諸多藝術流派分析,以及「都會藝術」的探討,與其在30年代美術理論高峰期所出版的《現代十大畫家》、《現代繪畫概觀》、《藝苑交遊記》、《藝術漫談》、《西洋畫研究》、《西畫論叢》、《西畫論叢續集》、《水彩畫之新研究》等,形成承前啟後的學術聯繫。同時,該著作成為在中國較早對於印象派、後印象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西方現代主義藝術,進行介紹和研究的中國版本的美術學著作。同時其成為之後決瀾社相關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先聲的學術先兆。

滕固《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

作為中國近代藝術學理論研究重要先行者,滕固的學術研究影響深遠。《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是滕固在任教上海美專時期一部重要的專著,作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叢書第三種,由商務印書館於1932年10月出版,是西方田野考古的方法運用於藝術史研究的成果。滕固將圓明園歐式宮殿比照歷史文獻研究後指出,圓明園中西式建築之特色,並不完全是西方風格的模仿;而其裝飾點綴中仍有不少中國之特質。滕固對圓明園歐式宮殿的研究形成了相關中歐建築文化的獨特闡述,也為研究中西美術融合發展提供諸多借鑑的經驗。

吳大羽專欄,《良友畫報》第88期,1934年5月15日出版。

1926年創刊的《良友畫報》,除了登載國際國內軍事、政治以及經濟建設新聞圖片外,還介紹國內外文化藝術,且以西洋畫新作為尤,還曾專門推出了「現代中國西洋畫選」系列。作為中國早期現代藝術的拓荒者,吳大羽的事例早有關注。1934年第88期的《良友》畫報便為吳大羽先生特設專欄。該處展出了吳大羽先生的作品《女孩》。吳大羽先生留法期間學習繪畫,自1927年歸國後任教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中國美術學院)。他對於色彩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解。他的作品大多用色複雜而鮮豔、筆觸輕快流暢、畫面和諧的感覺,被譽為「使色彩吟哦」的一代名家。

周碧初《西畫概論》

《西畫概論》為周碧初所著,汪亞塵校對,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系列叢書,上海藝術圖文社出版發行。本書將西洋畫繪藝各部門作一整體概論,涵蓋了木炭畫、鋼筆畫、色粉畫、水彩畫、油畫、圖案畫、雕刻和兩篇周碧初的繪藝隨談,分別為「人體比例」和「畫的微妙」。本文文字力求簡要明達,並不抱著諄諄說教的態度,僅是作者周碧初的個人觀點,為初學西畫的讀者備以補充讀物之用。周碧初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及中國近現代油畫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奠基人。在他長達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不斷上下而求索,終成就其個性獨具的繪畫,為後世留下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他20年代留學法國,受印象派影響,同時又十分喜愛民族藝術,作品既有西畫情趣又有東方韻味,是中國早期油畫家探索西方藝術同中國精神相結合的完美範例。

《張充仁水彩畫選》

張充仁先生主要從事雕塑藝術,兼工水彩畫。多年來的水彩畫實踐,使他的水彩畫技藝達到異常純熟的境地。他的水彩畫能夠充分運用水色的特具功能。畫幅用筆簡要,色彩豐盈,水分充潤,給人以清新、爽朗之感。他的作品取材較廣;靜物畫、風景畫、肖像畫無所不畫,其中靜物畫尤為引人入勝。這本畫選選刊了十件作品,試圖介紹出張充仁先生的水彩畫藝術。通過出版這本畫集,不僅可以使得更多的讀者欣賞到張充仁先生精彩的作品,還可以為想要學習水彩畫的讀者朋友提供學習的資料。

牛頓著,傅雷譯《英國繪畫》

傅雷譯著《英國繪畫》,為其早期重要的美術譯著之一。1927年冬,傅雷離開上海遠赴巴黎大學深造。主修文學、美術理論和藝術評論等,留學期間遊歷諸國(瑞士、比利時、義大利等)。1931年秋回國後,傅雷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譯作豐富,行文流暢,文筆傳神,翻譯態度嚴謹。1948年,傅雷受英國文化協會之託,開始執筆翻譯牛頓的《英國繪畫》。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列舉畫家姓氏與著名作品的編目,而是側重於介紹英國繪畫的兩大系統——即十八世紀的肖像畫與十九世紀的風景畫。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展示了在託馬斯·庚斯博羅、雷諾茲、康斯泰勃爾與透納等舉世矚目的大家以外,英國自始即有富於想像的傳統浪漫主義傳統,及其平行的素描畫傳統,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英國繪畫的了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揭牌成立 專家學者熱議象牙塔裡的美育
    原標題: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揭牌成立,專家學者熱議象牙塔裡的美育 我們需要藝術大師,更需要高素質美術教師  如果讓一位大學校長做一道選擇題:學校要新建一所學院,是建美術學院還是設計學院?估計時至今日,校長們十之八九會選後者。  近年來,美術學科在高校被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學科發展有萎縮的趨勢。
  • 曾成鋼任上海美術學院院長
    人民網上海6月9日電 (錢曉鳴) 今天上午,上海大學舉辦上海美術學院院長聘任儀式,曾成鋼任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美術學院原院長馮遠被聘為上海美術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分別為曾成鋼、馮遠頒發了聘書。
  • 評展| 留存上海近現代水彩藝術,如何讓美術記憶不失憶
    2016年,該機構延續著對中國早期水彩畫家及20世紀以來上海美術史梳理的思路,繼續舉辦了「潘思同精品特展」,這位1923年與陳秋草、方雪鴣在上海創辦「白鵝畫會」、出版《白鵝畫刊》,並先後執教於上海美專、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指導培養學生千餘人的美術教育家、水彩藝術家,終於在新千年後首次完整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 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簡介
    #中國美院考研##國美創新設計學院##藝術考研##優塔教育##美術考研韓緒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專家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視覺傳達設計分支副主編、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上海美術學院2019級學術碩士生、曹志成作品欣賞
    曹志成1996年5月出生於上海市,本科畢業於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後直升本校研究生,現為上海美術學院2019級學術碩士生,師從張海平老師。其次長期專注於成人美術教育板塊,負責線下用戶體驗、培訓、教案迭代等板塊,其與合伙人運營的成人畫室曾被列為上海人氣畫室排行榜第一。
  • 「抗戰時期育才學校美術教育文獻展」在重慶歷史名人館展出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7日13時30分訊(何婷 唐清清)1月16日上午,由重慶市育才中學、重慶歷史名人館聯合舉辦的「行知育才,教育為公——抗戰爭時期育才學校美術教育文獻展」在重慶歷史名人館舉辦開展儀式。
  • 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館、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北美術學院主辦,展出了湖北美術學院自1920年建校以來的600餘幅(件)藝術文獻作品,系統呈現了湖北美術學院百年高等美術教育發展歷程。開幕式由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主持。
  • 上海大學2020年美術類校考新方案
    上海大學2020年美術類校考新方案 2020-04-08 19:35 來源:上海大學 作者:
  • 上海音樂學院2021年美術類校考內容
    尺寸:20cm×20cm;色彩不限。   (2)考試要求:創意獨特,造型能力強,構圖巧妙。畫面層次豐富,色調統一且有視覺衝擊力。   (3)考試用具和材料要求: ① 4開紙張(考場提供); ② 水粉、水彩或馬克筆均可(自備); ③ 畫板或畫夾及鉛筆、尺、圓規等相關繪畫用具(自備)。
  • 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教師作品展亮相敬華藝術空間
    12月25日電(記者  姜煜)「敬華2020——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教師作品展」25日上午在銅仁路92號敬華藝術空間隆重開幕。(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教師作品展開幕 記者 姜煜 攝)  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唐勇力教授親臨開幕式現場並致辭,他對本次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
  • 百年上海設計展本月底登陸劉海粟美術館 近三百件作品參展
    展覽以近300件實物、文獻描摹出上海平面設計、產品設計、設計機構、設計教育的百餘年軌跡,其中十件設計手稿、文獻為首次公開展出。  「這不是一個懷舊展,也不是一個老物件展,而將呈現一種不斷研究發現的無盡狀態,期待一種超越。」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副系主任趙蕾坦言。她認為梳理上海設計,是在尋找城市的根脈,對於上海城市發展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 《大鬧天宮》和《阿凡提》都成了回憶,這裡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提起來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自己的童年回憶,但究竟它們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衰落的,似乎沒有人知道」,黃蓓蓉是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公共教育部的研究員,2016 年起,她策劃了系列講座「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邀請美影廠當年的創作者回顧這段歷史。
  • 百年辦學薪火相傳 湖北美術學院的美育傳承
    繼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後,作為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湖北美術學院於2020年也迎來辦學百年華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說,「湖北美院的百年曆程就是中國美術教育從篳路藍縷到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縮影。」
  • 中國十大美術學院擴招了,今年還有多少美術生可以瓜分這筆財富?
    藝術與設計管理(中法合作)首年開始招生,學費為45000元/學年,入學後學生第一、二學年在上海校區學習,第三學年學生將自願選擇在上海校區或法國合作院校學習。如第三年選擇在上海校區學習,學費仍按45000元/學年收取;如第三學年申請赴法學習,學費需按照所申請法國院校本科收費標準繳納學費。
  • 漾兮九闋——張漾兮藝術研究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值此國慶與中秋之際,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漾兮九闋——張漾兮藝術研究展」,借張漾兮充滿詩意的名字以「漾兮九闋」為名,精選捐贈作品,包括原版、手稿、版畫、水彩、水墨等200餘件,結合大量文獻,包括照片、檔案、筆記、訪談視頻等,以九個板塊如詩如歌般深入梳理、敘述張漾兮先生的藝術生涯與美術教育成就。
  • 美加淨、蝴蝶、大白兔奶糖、光明啤酒……來「百年上海設計」展找...
    兒時常吃的奶糖、餅乾、話梅,它們的包裝設計或許沒有被保存,但重新看到都能勾起甜甜的回憶。如今,設計師們也從幕後站到了臺前。「百年上海設計」展新聞發布會昨天上午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劉海粟美術館共同舉辦。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副系主任、策展人趙蕾,高級工藝美術師、展覽策展顧問趙佐良,資深平面設計師、展覽策展顧問姜慶共、馬德崗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
  • 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廣州美術學院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廣州美術學院是我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藝術院校之一,學校目前有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三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教育碩士、藝術碩士、風景園林、文物與博物館四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掌握堅實專業基礎和理論基礎,具有創新精神,從事藝術研究、藝術創作與設計、藝術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 中國32所藝術高校排名:中央戲劇學院第一,中央美術學院第二!
    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 著名美術教育家鄭錦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1949年11月,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的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
  • 鄭州師範學院「學術活動月」之科研成果展——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自升本以來,圍繞學科特色來制定發展規劃,優化學科布局,搭建創研平臺,積極開展產學研的協同創新工作,著力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創作能力,以創作科研帶動教學的發展,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啟迪思想,增進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美術學院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院師生思想、觀念碰撞革新的重要渠道。
  • 優遊涵泳——山西大學、呂梁學院教師美術設計作品聯展在呂梁學院...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 12月14日,在第四屆「呂梁論壇——黃河文化保護性開發與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召開、呂梁市、呂梁學院共建的「黃河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之際,「優遊涵泳——山西大學、呂梁學院美術設計作品聯展」在呂梁學院藝術系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