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9 澎湃新聞
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位於濟南高新區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參與了該項目。

我國成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張強教授、周飛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經過兩年多穩定性、安全性測試,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京滬幹線」,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目前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業的150多家用戶。《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濟南量子院參與驗證構建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可行性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張強教授、周飛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等合作,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

「濟南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是星地量子通信網的重要節點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超過2000公裡,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其中,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建成的「濟南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是京滬幹線中一個重要的接入網絡,業務涵蓋政務、金融、政法、科研、教育等五大領域,可實現基於安全可靠、集成化、工程化的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為用戶提供基於量子安全的電話、傳真、文件和文本通信業務,是當時已知的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實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網絡。2017年,濟南建成首個商用化量子通信網絡「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並在2019年,與中科大合作完成全球首套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在濟南實現了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對接,邁出了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第一步,通過「墨子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加快濟南與世界基於量子保密通信的互聯互通。

在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大量測試結果及標準化研究的基礎上,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正基於京滬幹線的建設模式起草可信中繼安全要求、QKD網絡功能架構等國際標準。

近年來,濟南充分發揮量子標準化的引領帶動作用,匯集了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對口單位,逐步成為世界量子信息標準化工作的主要陣地和戰略要地。

該項目推動了量子保密通信的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科學與技術基礎。下一步,濟南將布局量子保密通信移動應用產業,充分藉助現有的先發優勢和基礎條件,打造千億級量子科技產業,為加速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東強」戰略實施、助力揚起省會『龍頭』作出更大貢獻。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濟南市和濟南高新區的大力支持。

編審:黨群工作部

原標題:《重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1月7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這項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量子密鑰分發設備、控制設備和經典通信設備。
  • 每日一詞∣星地量子通信網 space-to-ground quantum network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可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整個網絡總距離4600公裡,目前已接入150多家用戶。該成果已於1月7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2017年5月,烏魯木齊南山,「墨子號」開展量子密鑰分發。多張照片合成了衛星過境全貌。(圖片來源:中科院)【知識點】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中科大凌晨宣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我國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構建星地量子通信網絡基於這些技術突破,一個集成的星地量子通信網絡成形,由一個包括700多個QKD鏈路的大規模光纖網絡和兩段星地自由空間QKD鏈路組成。2001年,已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國際成就的潘建偉,帶著「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實驗室」的決心從奧地利回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實驗室。從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起國內首個量子實驗室,到推動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潘建偉院士團隊見證了我國量子信息的20年發展之路。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歷時3年跨越4600公裡,中國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計劃在未來 5-6 年後發射一顆中高軌衛星,實現 24 小時全天的星地量子通信。」作為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參與者之一,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如是告訴 DeepTech。1 月 7 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首個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地面跨度 4600 公裡,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2200億晶片一哥突然暴漲19%
    操作上看投資者可將前期獲利較大的品種逢高止盈,積極進行調倉換股,選擇當下人氣較高的品種進行參與,或等待市場調整到位後再擇機選擇有市場合力的相關品種進行布局。 2.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潘建偉等學者構建了4600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智造頭條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
    (來源:一財) 02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多萬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潘建偉等學者構建了4600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
  • 智造頭條|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多萬...
    (來源:一財) 02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通信距離擴展1400多萬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潘建偉等學者構建了4600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
  • 潘建偉團隊構建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覆蓋京濟廬滬!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93-8這項成果中展示的量子通信網絡由700多個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2個高速「衛星-地面」自由空間QKD鏈路組成,不僅跨越了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範圍,覆蓋國內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衛星與地面QKD平均密鑰傳輸速率達到了每秒
  • 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實現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實現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1989年,當首個量子密鑰分發(QKD)實驗在IBM實驗室內實現,線路只有32釐米,而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被調侃為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
  • 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怎麼這麼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9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時傳輸距離是32釐米△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那麼
  • 絕對保密無法破解,中國星地量子通信網建成,世界第一座信息長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7號公布了量子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在4600公裡的跨度上完成了密鑰的量子通信分發,構築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由於量子通信從原理上來說無法被破解,所以說中科大的這個通信網絡是世界通信歷史上的又一座裡程碑一點也不為過。
  • 中國科大等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 潘建偉《自然》發文:量子通信技術大規模應用已成熟
    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學術頭條:吸菸讓新冠感染更嚴重,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首個「皮膚貼」新冠疫苗英國科學家宣傳正在開發世界上第一個「皮膚貼」新冠疫苗,作為一種替代接種方式。這種矽質設備的工作原理就像尼古丁貼片一樣,使用比頭髮還細的微型針來打破皮膚屏障。據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這種貼片的設計目的是讓患者自己接種疫苗,然後監測他們的身體對疫苗的反應。
  • 潘建偉團隊再登Nature:建成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全長4600公裡
    這一次,是量子通信網絡在工程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我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已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 這也是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
  • 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 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成了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助力中科大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存儲器間的量子...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3日訊 記者從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獲悉,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教授張強、高工謝秀平、副研究員鄭名揚基於自主研發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助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功將相距50公裡光纖的兩個量子存儲器糾纏起來,並演示了經由22公裡外場光纖的雙節點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