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剛看到一則視頻,題目是:實力坑娃。視頻中,母親因為一隻遙控器掉到一口枯井裡,為了將其撿起,母親向井裡丟進一顆糖,然後用繩子綁著幾歲的小女孩,哄騙她下去撿糖。當把小女孩放下井時,小女孩嚇得尖聲大叫:「好害怕!」、「不要!不要!」但母親沒有馬上拉起孩子,而是繼續往下放孩子,不管孩子如何害怕,怎麼喊叫,直到孩子按她的要求,沒有撿糖,而撿起了遙控器,她才將孩子拉上來。
網友在下面評論:孩子是買遙控器送的吧!未成年保護法應該安排上。
真不知女孩的母親是怎樣的思維,竟然把遙控器看得比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更為重要。
按照常理,沒有哪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則視頻,當然也不能說明這位母親不愛女兒,但其安全意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確實大為欠缺,以至於網友呼籲上未成年人保護法。
用繩子綁著孩子下井,萬一繩子綁不好,中途鬆動或出其它意外,孩子的安全如何保證?畢竟,你不具有救險專業知識,完全懂得綁繩子及其相應操作,況且孩子那麼小,不懂得如何在危險情況下,比如用手抓繩子等自救方式,孩子的性命豈能以自己的盲目自信去嘗試?
井裡光線昏暗,孩子又是被吊著下去,強大的不安全感已讓孩子驚恐喊叫出:「害怕」和「不要」,可母親還繼續按照自己的意願作為。
那麼上來之後的孩子是否會受到驚嚇?心理是否會投下陰影?母女的親子關係是否會受影響?真的很令人擔憂。
願母親在孩子上來之後能進行安撫,用自己的愛使孩子重獲安全感。
2.
其實生活中那種未顧及孩子的感受,隨意折騰孩子的事情還真不少。
如為簡單教會孩子遊泳,狠心將孩子往水裡丟,讓孩子嘗試嗆水、苦苦掙扎的味道。這些孩子,雖然後來學會遊泳,但父親狠心將自己往水裡丟的情景,可能深深刻進孩子的腦海,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以潛意識的形式產生看不見的影響。
如孩子不聽話,父母將孩子關進黑暗的房間,任其哭叫、嘶喊,導致孩子自此之後無法一人獨處於黑暗中。
如孩子不按父母的要求做,父母將其趕出家門,讓孩子無助、擔驚受怕,導致孩子從此變得膽小、怕事。
如為給孩子挫折感,父母人為製造挫折,對孩子非常苛刻、無情,極盡威嚇之事,導致孩子要不變得叛逆,要不變得懦弱。
在一檔心理節目中,看過一對父子,因為孩子不聽父親勸告執意玩手機,父親一怒之下,摔掉孩子的手機,並驅逐孩子。當時已是晚上,而且外面風雨交加。孩子就這樣在外面瑟縮了一個多鍾。回家後的孩子,不再說話,成天將自己關在房間,吃飯也必須母親端進去給他吃。他堅決不跟父親打照面,任憑父親如何自我反思,表達愛意,孩子始終不回應,持續時間很長。父親無奈向心理節目求助。
父母一次不理性的行為,有些時候,就可能讓孩子的心理一片黑暗,讓孩子無法走向陽光的人生。
3.
孩子的童年時期,生理和心理都比較脆弱,父母不能以自己的心智想當然去看待孩子,認為「這個沒啥」、「那個是為了鍛練他。」殊不知,當家長的行為超過孩子的承受力,讓孩子害怕和無助時,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就是很深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所以,身為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切忌從利益出發,或者為虛榮,或者因為心氣浮躁,衝動做出非理性之事,給孩子留下陰影,造成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遺憾。
一旦疏忽或者控制不住已經造成嚇到孩子、傷到孩子,一定要及時補救,進行心理溝通和疏導,盡最大可能消除孩子心靈上的陰影。
首先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陪伴,不要錯誤認為事情已經過去,時間會讓孩子慢慢忘記曾經的害怕,而是要對孩子及時表達自己的愛,以及對曾經發生的事情處理不妥的歉意,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驚嚇和害怕中回過神來。
再者不要因為自己事後自責和擔心而一再跟孩子提及、強調,乃至不停詢問孩子、鼓勵孩子。這樣做,儘管出發點是顧慮孩子,為孩子好,其實不自覺總是將孩子帶回那不願回首的,令孩子害怕的時候,讓孩子更難以抹去心中的陰影。
同時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溫暖的行為,如有必要,也可以請心理醫生進行幹預、疏導。總之,不能讓孩子的未來因心中的害怕而難以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