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意中使用的過激行為,可能給孩子一生帶來陰影

2020-12-21 黃衣心理

1.

剛剛看到一則視頻,題目是:實力坑娃。視頻中,母親因為一隻遙控器掉到一口枯井裡,為了將其撿起,母親向井裡丟進一顆糖,然後用繩子綁著幾歲的小女孩,哄騙她下去撿糖。當把小女孩放下井時,小女孩嚇得尖聲大叫:「好害怕!」、「不要!不要!」但母親沒有馬上拉起孩子,而是繼續往下放孩子,不管孩子如何害怕,怎麼喊叫,直到孩子按她的要求,沒有撿糖,而撿起了遙控器,她才將孩子拉上來。

網友在下面評論:孩子是買遙控器送的吧!未成年保護法應該安排上。

真不知女孩的母親是怎樣的思維,竟然把遙控器看得比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更為重要。

按照常理,沒有哪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則視頻,當然也不能說明這位母親不愛女兒,但其安全意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確實大為欠缺,以至於網友呼籲上未成年人保護法。

用繩子綁著孩子下井,萬一繩子綁不好,中途鬆動或出其它意外,孩子的安全如何保證?畢竟,你不具有救險專業知識,完全懂得綁繩子及其相應操作,況且孩子那麼小,不懂得如何在危險情況下,比如用手抓繩子等自救方式,孩子的性命豈能以自己的盲目自信去嘗試?

井裡光線昏暗,孩子又是被吊著下去,強大的不安全感已讓孩子驚恐喊叫出:「害怕」和「不要」,可母親還繼續按照自己的意願作為。

那麼上來之後的孩子是否會受到驚嚇?心理是否會投下陰影?母女的親子關係是否會受影響?真的很令人擔憂。

願母親在孩子上來之後能進行安撫,用自己的愛使孩子重獲安全感。

2.

其實生活中那種未顧及孩子的感受,隨意折騰孩子的事情還真不少。

如為簡單教會孩子遊泳,狠心將孩子往水裡丟,讓孩子嘗試嗆水、苦苦掙扎的味道。這些孩子,雖然後來學會遊泳,但父親狠心將自己往水裡丟的情景,可能深深刻進孩子的腦海,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以潛意識的形式產生看不見的影響。

如孩子不聽話,父母將孩子關進黑暗的房間,任其哭叫、嘶喊,導致孩子自此之後無法一人獨處於黑暗中。

如孩子不按父母的要求做,父母將其趕出家門,讓孩子無助、擔驚受怕,導致孩子從此變得膽小、怕事。

如為給孩子挫折感,父母人為製造挫折,對孩子非常苛刻、無情,極盡威嚇之事,導致孩子要不變得叛逆,要不變得懦弱。

在一檔心理節目中,看過一對父子,因為孩子不聽父親勸告執意玩手機,父親一怒之下,摔掉孩子的手機,並驅逐孩子。當時已是晚上,而且外面風雨交加。孩子就這樣在外面瑟縮了一個多鍾。回家後的孩子,不再說話,成天將自己關在房間,吃飯也必須母親端進去給他吃。他堅決不跟父親打照面,任憑父親如何自我反思,表達愛意,孩子始終不回應,持續時間很長。父親無奈向心理節目求助。

父母一次不理性的行為,有些時候,就可能讓孩子的心理一片黑暗,讓孩子無法走向陽光的人生。

3.

孩子的童年時期,生理和心理都比較脆弱,父母不能以自己的心智想當然去看待孩子,認為「這個沒啥」、「那個是為了鍛練他。」殊不知,當家長的行為超過孩子的承受力,讓孩子害怕和無助時,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就是很深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所以,身為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切忌從利益出發,或者為虛榮,或者因為心氣浮躁,衝動做出非理性之事,給孩子留下陰影,造成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遺憾。

一旦疏忽或者控制不住已經造成嚇到孩子、傷到孩子,一定要及時補救,進行心理溝通和疏導,盡最大可能消除孩子心靈上的陰影。

首先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陪伴,不要錯誤認為事情已經過去,時間會讓孩子慢慢忘記曾經的害怕,而是要對孩子及時表達自己的愛,以及對曾經發生的事情處理不妥的歉意,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驚嚇和害怕中回過神來。

再者不要因為自己事後自責和擔心而一再跟孩子提及、強調,乃至不停詢問孩子、鼓勵孩子。這樣做,儘管出發點是顧慮孩子,為孩子好,其實不自覺總是將孩子帶回那不願回首的,令孩子害怕的時候,讓孩子更難以抹去心中的陰影。

同時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溫暖的行為,如有必要,也可以請心理醫生進行幹預、疏導。總之,不能讓孩子的未來因心中的害怕而難以安穩。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2.逼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很多父母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逼迫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孩子不喜歡吃魚,媽媽以吃魚對身體好為由,非逼著孩子吃魚,結果孩子不但沒有愛上吃魚,在今後的人生中看到魚可能都覺得難以下咽。還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打招呼,家長為了顧忌自己在人前的面子,非逼著孩子與人打招呼等等。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要抱?心理科學實驗給你答案,選錯可能傷娃一生
    而這必然會引起小寶寶的恐慌和哭鬧,在一次次的實驗之下,給小阿爾伯特留下了心理陰影,只要看見毛絨玩具和小白鼠就會忍不住害怕和哭泣。曾經有研究人員跟蹤調查過長時間經歷持續性哭鬧的嬰兒,發現他們長大後學習成績和社會行為能力,較正常孩子而言,落後很多,這可能會傷娃一生。
  • 孩子最反感父母說這5句話!請別因為一張嘴,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又何嘗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最依賴的人呢?如果你在生活中比較細膩的話,你就會發現,你孩子不聽話你怕了他幾句,他當時可能會哭的稀裡譁啦,還有可能躲起來不理你,但只要他停止哭泣了,他又會媽媽,爸爸叫個不停。可見,父母在孩子心中是很親很重要的。
  • 被忽略的童年創傷,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這條話題底下有1萬3千多條回答,超過3500萬瀏覽。原本很多人以為童年不良經歷是一個很嚴重的事,只有被虐待、毆打、霸凌、侮辱才算陰影。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幾句話就可能摧毀孩子的童年,楊冪感恩父母,與蒙氏理念不謀而合
    在我們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的某些話深深傷害過?哪怕現在我們長大,甚至已為人父母,仍然會被某情某景觸動這份回憶,並暗下決心:這樣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但回歸到現實生活,在日常養育的瑣碎麻煩中,我們是否也在扮演著孩子的傷害者。
  •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這也和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這也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他並不會感到孤單,也並不會感覺他需要朋友,因為他平時身邊都有兄弟姐妹或者父母的陪伴直到父母意識到孩子到了需要交朋友的年齡時,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去交朋友,因為他的內心沒辦法接納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也不懂得友誼的珍貴。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 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錯誤行為是種傷害,要謹慎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南針,孩子大部分脾氣和性格的形成都受父母的影響。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是否可以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和美好的未來,父母的性格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生活中,孩子最擔心的就是碰到這三種類型的父母,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是第一種!
  • 丁真家庭背景被曝光:不追名逐利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對於丁真父母有沒有遠見,網上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小編比較認同的是,不管丁真父母有沒有遠見,但不追名逐利倒是真的。有遠見的父母,能引導孩子飛得更高更遠,而不追名逐利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他並不求兒子"賺大錢",也不鼓勵兒子投機取巧,貪圖一時的流量和關注,在可能決定兒子一生的選擇上,他格外謹慎和理智,害怕兒子被當成消費品。可以說,丁真之所以在所有人的關注下,還能保持一顆初心,都是因為他有不忘初心,也許不夠有遠見但卻真心為他打算的父母。
  • 孩子偷東西卻不自知,父母不當教育,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文/可馨育兒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送進警察局。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出現了偷東西的行為。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 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 父母學堂:孩子三歲以前要培養孩子什麼?讓孩子受益一生
    其實他當時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性,可是卻管不住自己,深究原因,是從小的行為習慣導致的性格缺陷。 不要小看孩子的小時候,不經意養成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容易被人忽視的0—3歲。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孩子三歲之前我們可以培養什麼?
  • 最近孩子自言自語,行為異常?可能是焦慮情緒在作怪,父母要知道
    孩子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必須父母陪著,有時候行為舉止奇怪,總是自言自語,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嗎?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上面這些情況這些舉止的時候,可能並不是因為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而可能只是因為孩子正在處於焦慮之中,而他又因為自己無法排解這種焦慮,而導致他們會出現一些「奇怪」舉動。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01原生家庭即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而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卻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也許終其一生也走不出這個陰影!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性格的養成,人際關係溝通等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 來自親生父母的不認可,是孩子一生的痛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謙虛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這代人的父母,連表達愛意都是含蓄內斂的,更別提當眾誇獎孩子了。有時,這種謙虛確實能幫助孩子學會低調,但有時,也對孩子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自親生父母的不認可,是孩子一生的痛第一,自卑和羞怯的人格伴隨著孩子一生總是被父母打擊、從來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一生永遠活在被比較中……這樣的孩子,不管成年後取得多麼大的成就,始終無法擺脫童年不被的陰影,永遠活在過去被否定的童年裡。
  • 原生家庭的父母一些錯誤的觀念,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的全盤吸收。除卻對於父母的言行之外,還有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一點不落的轉移到孩子身上。父母是孩子最貼近的模仿對象,也是最有威懾力的人,除了會學習家長,也會服從家長。其一、在經濟方面,花錢的負罪感。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有一種大多數家長都有的教育『行為』,嚴重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難以修復和彌補。這種『行為』就是父母無意間對孩子的惡語相向。在摧毀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沒有人可以完整地知道孩子一生中經歷了什麼。他們可能被父親鄙視過無數次,也可能為自己絕望過。就在一根神經緊繃的節點上,父親的那句「有本事就別活了」衝破了他心中所有的防線,最親近的人的反而變成了最致命的武器。父母傳遞出來的一些嘲諷已經謾罵,有時候足以毀滅一個人。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父母的肆意發火,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覺,父母帶著情緒的那張臉,是孩子內心最深的恐懼。 在父母情緒暴力下長大的孩子,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擺脫內心的陰影。
  • 寧波一對工地父母接孩子時怕孩子沒面子,但孩子的行為獲央視表揚
    是否又因為父母的職業感到過「沒面子」,以前由於社會發展不像如今這麼快,班級裡許多孩子的家庭條件都差不多,孩子們父母的學歷也普遍不是很高。但由於社會的發展,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現如今學校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學歷也普遍提升,並且工作也「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