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光伏扶貧」照亮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

2020-12-28 光明網

  2014年,大同第一塊太陽能光伏板落戶;2015年,大同成立山西省最早的縣級管理平臺;2016年,天鎮縣在山西首家實現貧困村光伏扶貧全覆蓋;2017年,大同光伏在山西省率先實現智能運維,收益一直穩居全省前列;2019年,實現全市貧困縣區所有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村級電站累計發電量4.47億度,惠及745個貧困村,697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一組組嶄新的數據見證了大同市光伏扶貧產業的發展歷程。從戶用光伏,到漫山遍野成為藍色的海洋;從每天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到一度度電量把農民的腰包鼓起,在大同,光伏新能源已點亮越來越多貧困群眾的小康夢想。

  初嘗試顯成效

  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四個市之一的大同市,充分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以及良好的電網接入條件,積極搶抓政策機遇,下大力氣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把能源革命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在光伏扶貧產業上大膽試、勇敢闖,發起了一場光伏產業扶貧的大同實踐。

  光伏扶貧項目啟動後,渾源、廣靈、天鎮等縣先後上馬了一批光伏扶貧項目,成為助力全市脫貧攻堅的重要平臺。其中,天鎮縣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2074萬千瓦時,每個貧困村平均收益20多萬元。天鎮黑石樑光伏扶貧電站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太陽能光伏扶貧運行機制的系統性評價與政策創新研究課題組」等機構向國家扶貧辦推薦,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電站管理的學習典型。

  隨著越來越多光伏扶貧項目的落地投產,照亮了貧困群眾的致富之路。到去年底,全市光伏扶貧共建成72座村級電站,建設總投資達到9.34億元,裝機總容量達到12.5萬KW,實現了全市貧困縣區所有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市村級電站累計發電量4.47億度,光伏扶貧收益4.07億元,惠及全市745個貧困村,697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強措施保質量

  大同市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式,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機制。其中「五最」工作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最好的地塊建,項目選址綜合考慮海拔、光照、地形等因素,好中選優;最強的隊伍幹,施工隊伍考察資質和業績,強中選強;最優的產品用,所有的光伏組件選用轉換率在16%以上的國內知名品牌,逆變器選用產品效率達到99%以上;最細的管理抓,聘請專業技術總監,嚴把每一道工序,不定期進行現場核查;最快的速度搶,保質量、搶時間、抓進度,數據接入全省率先。

  此外,該市按照「四個權重」因素分析對電站開展確權到村工作。縣、鄉、村三級全部建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產信息登記臺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產確權管理臺帳》「兩個臺帳」,將全市41座單村電站確權到41個貧困村,31座聯村電站確權到704個貧困村。電站確權到村讓群眾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建立完善縣鄉兩級監管的扶貧電站管理機制,切實做到資產到村、統一運維、公正分配、縣鄉監管」的光伏扶貧資產管理模式。

  布局巧,分配公

  在站點布局上,大同市先後探索出七種模式(地面集中、地面一村一站、地面多村一站、農光互補一村一站、農光互補多村一站、林光互補百村一站、戶用電站),在過程管理方面摸索創新出「六個統一」的建設運維管理模式(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統一運維、統一分配)。運用「因素法」(按村級電站權屬規模、村貧困戶總量)進行收益再次分配,為光伏扶貧在大同市的全面鋪開積累了寶貴經驗。

  同時,積極實行「五步兩公示一審批」的分配流程,以戶申報、代表大會評議、村初審公示、鄉審核公示、縣審批五個環節,進行精準評定,實施動態管理。有效增強了村鄉治理的公信力和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力。

  據了解,在大同,每個貧困村每年光伏收益達到20多萬元,收益可以持續25年左右。截至目前,大同市光伏扶貧累計收益1.69億元,745個貧困村的貧困人口成為光伏扶貧的受益者。

  經過5年來的集中攻堅,大同市6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光伏扶貧等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實現「三個第一」,達到「三個率先」。是貧困群眾滿意度最高、獲得感最強的精準扶貧措施之一,成為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最穩定的經營收入來源,壯大集體經濟組織最有力的支撐,貧困村集體經濟最優質的經營性資產。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建斌 通訊員 馬靜波)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扶貧項目照亮群眾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臨朐縣寺頭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落實精準要求,下足「繡花功夫」,精準發力、精準施策,以穩定脫貧為目標,探索發展多元化產業,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脫貧致富之路。
  • 光伏發電「照亮」致富路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國網山東德州供電公司日前透露,截至目前,德州已建設投運武城耀盛、樂陵中廣核二期等2個集中電站及516戶村級電站,共518個光伏扶貧電站,合計容量31614千瓦。截至今年6月,德州供電公司一至三批418個扶貧項目累計支付國家補貼資金6065.4萬元,支付省補資金722萬元,為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可持續的脫貧資金保障。
  • 穩定收益20年,萊州光伏扶貧為貧困群眾帶來「陽光存摺」
    「我們村的光伏扶貧電站是萊州市首批光伏扶貧項目,已經運行4年了,有陽光就有收入,每年都能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帶來6萬多元的收入,貧困戶每月都有錢可領,能夠穩定運行20年。」12月11日,煙臺萊州市平裡店鎮艾坡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國洲介紹說。
  • 西安市長安區扶貧「組合拳」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漫步鄉村,農家院落乾淨整齊,與綠樹桃花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見證著「精準扶貧扶志扶智並重、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並舉」給長安帶來的巨變。  產業扶貧、就業幫扶、「志」「智」並舉,一項項精準幫扶的好政策,讓長安這片土地上的貧困群眾受益,紛紛走上增收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鐵拓寬大同群眾小康路
    張大高鐵開通、大西動車全線貫通後,大同到北京間的列車運行時間由原先的6小時左右最快壓縮至105分鐘,大同到太原間也由原先普遍四五個小時壓縮至2小時左右,不僅方便了普通市民的日常交通需求,更有效加快了沿線貧困地區的貿易往來,助力脫貧攻堅。  張大高鐵西連山西大同、東接河北張家口,線路全長136公裡,共設大同南、陽高南、天鎮3個車站,設計時速250公裡。
  • 遂平縣和興鎮:光伏發電公益崗 照亮脫貧致富路
    遂平縣和興鎮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縣等相關文件會議精神,嚴格執行光伏扶貧發電收益大部分用於開展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補助扶貧、土地租金等,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同時,認真做好光伏扶貧公益崗位的開發工作,助力困難群眾就業增收,有效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開發光伏扶貧臨時性輔助性崗位助力疫情防控。
  • 光伏照亮脫貧路——冊亨縣「光伏+農業+就業」模式實現多重效益
    按照政府的有關部署,冊亨縣打響了精準扶貧、電力扶貧攻堅戰,推進長效性項目,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工程,確保光伏扶貧上得好、見效快、早受益,照亮貧困村脫貧路。黨員服務隊巡查線路丫他鎮板街村部分土地以黃土為主,土壤保水能力較差,不適宜林木生長,但光照充足,屬於太陽能資源富集區。
  •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來源:國務院扶貧辦網站原標題: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從2014年試點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家電網等部門和單位大力支持下
  • 山東泰安: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47座
    15日上午,泰安市電力扶貧工作會議在新泰市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為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國網泰安供電公司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47座,裝機容量1.83萬千瓦,全額消納光伏併網電量3348.72萬千瓦時,結算上網電費及補助資金2885.01萬元,惠及貧困家庭8590戶。
  •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據悉,在山西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有了新註解,扶貧效應正在全面顯現:一是開闢了產業扶貧新業態。發揮山西省貧困地區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優勢,光伏扶貧彌補資源匱乏的短板,打破「種養加」傳統農業產業格局,擺脫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羈絆,收益持久穩定,逐漸成為產業扶貧新業態,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
  • 大同天鎮火車站發揮鐵路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天鎮火車站按照「路地協同、全員參與、市場運作、精準帶貧」思路,圍繞天鎮縣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充分利用鐵路行業優勢,全方位拓展扶貧路徑,全力構建「鐵路+精準扶貧」生態鏈,幫助天鎮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初心照亮扶貧路——鼎和保險公司多舉措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年以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整體部署的指導下,鼎和保險公司以教育扶貧為主線,以「扶志扶智」為思路,先後開展了「金秋築夢 情暖上學路」、為鄉村教師「上保險」、「電力小課堂」送進貧困村等一系列活動,累計捐贈物資10餘萬元,為鄉村教師捐贈保險保障420萬元。這樣有溫度的公益行動,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也有所體現。
  • 威寧:「三易」扶貧夯實脫貧致富路
    觀風海鎮果化社區蔬菜大棚基地(何歡 攝)從2015年到2020年,威寧以易地扶貧搬遷、易地就業扶貧、易地產業扶貧的「三易」模式,破解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差、就業難度大、群眾增收困難幾大難題,為數萬人圓了「城裡有套房
  • 大同日報評論員文章 | 時代呼喚大國工匠 ——熱烈祝賀全國扶貧...
    在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加快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主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市政府承辦的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工作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此次我國首次圍繞扶貧主題專門舉辦的職業技能賽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武山:光伏扶貧項目為貧困群眾送上增收「陽光...
    近年來,武山縣圍繞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創新舉措,因地制宜,把光伏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重大產業項目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民生工程,投資2.04億元,在榆盤河程、
  •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2020-12-1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特派員如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樣回答
    原標題:科技特派員如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樣回答   在23日國新辦發布會上,新華財經記者向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提問,作為駐村扶貧的科技特派員
  • 湛江聯通駐赤漁村扶貧幹部陳海惠和鄧亞瑜的暖心扶貧路
    翻開那本「貧困戶第一手資料簿」,就是翻開貧困群眾的所思所求、所盼所憂,也翻開了兩位駐村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陳海惠與鄧亞瑜不厭其煩地和施工方老闆溝通,多番解釋道路對赤漁村經濟發展的制約,道路硬化在赤漁村脫貧致富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終施工方表示願少賺一些錢為國家的脫貧攻堅大業盡一份綿薄之力。如今,赤漁村的水泥硬化路成為了一條便民出行路、增收致富路,凝結了赤漁村脫貧摘帽的希望和底氣。赤漁村頭的榕樹下原本是「髒亂差」的區域,垃圾遍地、臭氣燻天。
  • 發揮自身優勢,讓健康扶貧惠澤更多群眾
    三是加強貧困人口籤約管理,貧困人口家庭醫生慢病籤約應籤盡籤,貧困人口患高血壓等4種重點慢性病和6種多發慢性病均已完成隨訪和健康指導服務。四是「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在縣域內醫療機構達到全覆蓋規範運行,徹底解決了貧困人口住院交不起費用的問題。五是加大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培訓力度,貧困人口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達到95%以上。
  • 李冬森:電力扶貧到定點幫扶 打造脫貧致富樣板村
    李冬森在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中開展茶園除草補植工作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金寨縣湯家匯鎮金剛臺村,這個平均海拔超過500米的偏遠山村,原本是有名的「後進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脫貧致富的  金剛臺村位於豫皖交界、大別山腹地的金剛臺山腳下,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是金寨縣的深度貧困村。近幾年,在安徽省電力公司幫扶下,金剛臺村依託光伏發電、茶產業以及特色旅遊,村民們脫了貧,口袋漸漸鼓起來了。截至2019年底,該村脫貧224戶743人,貧困發生率由33%降至0.56%。  看著金剛臺村越來越好,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李冬森甭提多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