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攝影人講求「無景深,不攝影」,是因為淺景深形成畫面意境唯美的虛化效果。
景深,是指在相機完成對焦時,景物在感光元件上的清楚、銳利範圍,其深淺主要取決於感光元件大小、光圈大小、鏡頭焦距和對焦距離。由於手機的光圈、鏡頭焦距是固定的,景深可控制的範圍不如單眼相機。加上手機傳感器尺寸小,淺景深的效果不如單眼相機的理想。

今天就說一下,如何利用手機現有的硬體軟體,拍出與單眼相機相媲美的淺景深效果,方法具體有8個:
1.利用距離
調整被攝主體與手機、背景的距離,製造淺景深效果。拍攝時讓主體儘可能地接近相機,遠離背景,可以有效地突出主體,同時虛化、簡潔背景。主體離手機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好。主體離背景越遠,背景虛化效果越好。
2.精確聚焦
對準主體精確聚焦、測光,從而突出主體,虛化次要部分、背景或前景。當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虛化主體,製造朦朧寫意美。
3.利用手機原生相機的虛化模式拍攝
主流手機都具備虛化拍攝模式,基本所有的雙鏡頭手機都有虛化功能。比如華為 「大光圈」,iPhone「人像」、OPPO「人像」、vivo「虛化」等,這些模式可以直接拍攝出背景虛化的效果。
有些手機還自帶「微距」拍攝功能,可拍出淺景深效果。有些品牌手機原生相機提供「專業拍攝模式」選項,拍攝時可以通過調大光圈,實現淺景深的效果,光圈越大,虛化、模糊效果越明顯。
4.利用手機原生相機的光場相機功能拍攝
個別品牌手機提供「光場相機」選項,可以「先拍照,再對焦」,拍完之後,在照片上點哪裡,對焦就在哪裡,哪裡就清晰,而其他部分則是虛化的。「光場相機」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嘗試。
5.藉助外置長焦、微距鏡頭拍攝
個別品牌的手機,具有光學變焦功能,可通過長焦端的使用,實現淺景深拍攝。不具備光學變焦功能的手機,也可以在手機鏡頭外加套一個專用的長焦、微距鏡頭,拍攝出虛化效果。
6.藉助拍攝app實現淺景深效果
不論iOS還是android系統,都有不少手機攝影app能夠拍攝出淺景深效果,如Instagram、Tadaa SLR、VSCO、Camera+、Big Lens、美圖聚焦等,集拍攝與後期功能於一體,可輕而易舉實現虛化效果。
基於iPhone 7P/8P/X三款機型開發的Focos,還有所謂「黑科技」的「大光圈光場相機」功能,先拍照後對焦,可以隨心所欲地實現淺景深效果。
7.通過後期處理app實現淺景深效果
使用手機後期處理app,同樣可以製作淺景深效果的照片,不足之處是「模糊」、虛化效果不大自然。比如上一點所列拍攝app同時也有後期處理的功能,還有Snapseed、MIX、Pixlr、PicsArt、fotor、FabFocus等app都可以製作照片淺景深效果。
8.良好的光照環境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保證拍攝主體細節更清晰、畫面質感更好。更重要的是,由於手機的淺景深效果主要依靠算法,就算是有外置鏡頭的輔助,算法也非常重要,在光線不好、陰雨天或夜晚場景下,進入手機鏡頭的光線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虛化效果以及總體畫質。
總結
儘管手機「先天不足」,但只要充分利用淺景深的原理和手機硬軟體的特性,藉助外置鏡頭、攝影及後期app,注重拍攝方法與竅門,完全可以「得之於手而應於心」,用手機拍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淺景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