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5G、電動車等新應用興起,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逐漸成為市場焦點,看好碳化矽(SiC) 等功率半導體元件,在相關市場的優勢與成長性,許多IDM、矽晶圓與晶圓代工廠,均爭相擴大布局;即便近來市場遭遇疫情不確定因素襲擊,業者仍積極投入,盼能搶在爆發性商機來臨前,先站穩腳步。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
目前全球95% 以上的半導體元件,都是以第一代半導體材料矽作為基礎功能材料,主要應用在資訊與微電子產業,不過,隨著電動車、5G 等新應用興起,推升高頻率、高功率元件需求成長,矽基半導體受限矽材料的物理性質,在性能上有不易突破的瓶頸,也讓廠商開始爭相投入化合物半導體領域。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包括氮化鎵(GaN)、碳化矽(SiC) 等寬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其中,碳化矽具備低導通電阻、高切換頻率、耐高溫與耐高壓等優勢,可應用於1200 伏特以上的高壓環境。
相較於氮化鎵,碳化矽更耐高溫、耐高壓,較適合應用於嚴苛的環境,應用層面廣泛,如風電、鐵路等大型交通工具,及太陽能逆變器、不斷電系統、智慧電網、電源供應器等高功率應用領域。
近來隨著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發展,碳化矽材料快速在新能源車領域崛起,主要應用包括車載充電器、降壓轉換器與逆變器。且據研究機構IHS與Yole預測,碳化矽晶圓的全球電力與功率半導體市場產值,將從去年的13億美元,擴增至2025年的52億美元。
目前碳化矽晶圓市場由CREE獨霸,市佔率高達6成之多,中國臺灣晶圓大廠、也是全球第三大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也積極跨入碳化矽晶圓領域,已有產品小量出貨,去年8月更宣布與GTAT籤訂碳化矽晶球長約,確保取得長期穩定、且符合市場需求的碳化矽晶球供應,以加速碳化矽晶圓產品發展。
另一家矽晶圓廠合晶也持續關注碳化矽或氮化鎵產品,並評估進行策略合作,未來可能與其他廠商結盟。韓國唯一的半導體矽晶圓廠SK Siltron,也呼應韓國政府近來推動的材料技術自主化政策,今年2月底收購美國化學大廠杜邦(DuPont)的碳化矽晶圓事業,積極切入次世代半導體晶圓技術。
除矽晶圓廠外,投入碳化矽領域的還包括布局最早的漢磊投控,已在此領域建立完整生產鏈,旗下磊晶矽晶圓廠嘉晶切入4吋與6吋SiC磊晶矽晶圓代工服務,已獲客戶認證並量產;同集團的晶圓代工廠漢磊科,則提供SiC Diode、SiC MOSFET代工服務。
近來新加入市場的,還有尋求新事業發展的太陽能廠太極。太極上(2)月與中科院籤署碳化矽專利授權合作開發合約,將著墨在碳化矽長晶與基板,初期切入高壓功率元件應用市場,最快第4季可量產基板。
而在IDM廠方面,除英飛凌(Infi neo n)、羅姆(ROHM)等IDM大廠積極布局外,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也在本月與GTAT籤訂5年碳化矽材料供給協議。
雖然受限成本與技術門檻較高、產品良率不高等因素,使碳化矽晶圓短期內難普及,但隨著既有廠商與新進者相繼擴增產能布局,且在電動車、5G 等需求持續驅動下,可望加速碳化矽晶圓產業發展。
來源:鉅亨網
圖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原標題:《碳化矽(SiC) 未來可期,廠商們加速布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