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領先難取勝補時被絕平 勒夫應該要敲響警鐘 這個問題要解決

2020-12-23 騰訊網

連續三場比賽與對手戰平,執教德國國家隊以來第一次未能戰勝土耳其,三個丟球都來自自己的失誤,德國主帥勒夫罕見的在賽後發了火,「這樣的問題存在了很長時間,我非常生氣」。

由於眾多主力球員或輪休或缺席,勒夫此役排出的只是一套替補陣容。不過,勒夫賽前就透露會繼續沿用此前使用的343陣型,「在這樣的比賽裡,你可以看看哪些球員可以在之後進入首發陣容。他們或許會犯錯,但他們應該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一語成讖,德國球員們此役頻頻犯錯,而且一犯就是導致對手進球的致命失誤。土耳其使用了前場逼搶的戰術,這讓德國後衛們非常不適應,尤其是左後衛舒爾茨。土耳其打入的第一球,就來自於舒爾茨邊路的傳球失誤,圖凡在中路盤過布蘭特後打入了世界波。除了這次失誤之外,舒爾茨還多次在後場傳球時出現失誤。

在此役的343陣型裡,布蘭特與諾伊豪斯組成雙後腰,而他們也暴露出防守不夠強硬的弱點,布蘭特被圖凡輕易擺脫,而諾伊豪斯護球失誤,則導致卡拉卡斷球之後單刀破門。就在比賽結束前20秒鐘,土耳其又一次抓住了德國的防守漏洞,第三次扳平了比分。

在總結這場比賽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保持住領先優勢,並不是這支德國隊所擅長的事情。」的確,9月份對陣西班牙時,德國也是在第96分鐘丟球,被對手壓哨扳平。近三場比賽,德國五次取得比分領先,但最終卻都被對手追平。

無法保住領先優勢,連續被對手在補時階段破門,後衛球員頻頻傳球失誤,勒夫批評了球隊的表現,「儘管很難去批評這樣一支之前從未在一起踢過比賽的球隊,但是,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我們三次領先,但卻最終沒有取勝,我非常失望,也很生氣。」

勒夫甚至暗示舒爾茨會失去主力位置,「在面對壓力時,你必須認真去處理球,但我們在很簡單的情況下卻總是輕易丟球。當所有球員都回來的時候,我們需要好好談一談。這是我們長期以來遇到的問題。」連續16場比賽破門,近8場保持不敗,足以說明德國的實力,但連續三次與對手戰平,勒夫也的確應該敲響警鐘了。

相關焦點

  • 尤文力克那不勒斯捍衛王座 這場比賽敲響衛冕警鐘
    北京時間9月1日凌晨,意甲第2輪聯賽,尤文主場迎來那不勒斯的挑戰,這場比賽兩支球隊交出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7球大戰,那不勒斯倒在了最後時刻,被自己人絕殺,這場比賽那不勒斯雖敗猶榮,他們一度看到了在安聯球場帶走1分的曙光,而經歷了這場跌宕起伏的比賽後,尤文新賽季要想坐在王座上,絕對要一萬個小心了
  • 戴口罩開車一定要注意這個情況,這位駕駛人為大家敲響警鐘...
    戴口罩開車一定要注意這個情況,這位駕駛人為大家敲響警鐘。。。▲ 行車記錄儀記錄了事發時的一幕馮先生的驚魂一幕為戴眼鏡的駕駛人朋友敲響了警鐘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眼鏡起霧的情況?有沒有辦法能夠儘可能避免?已經有駕駛人朋友為大家敲響了警鐘01駕駛人開車戴口罩,車身刮壞小轎車車頭 1月28日,廣東珠海,駕駛人吳某準備駕車出門,當他來到車庫準備駛出車位時,突然想起自己還沒戴口罩,於是他一邊開車,一邊拿出口罩戴上。
  • 網約車司機確診敲響「網絡防疫」警鐘
    這個聚集性病例給我們敲響了「網絡防疫」警鐘。  當前,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線下比較嚴密,各個環節控制比較完善。但是,對於「網絡防疫」,我們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謂「網絡防疫」,就是我們要對那些通過網上談生意,網下做生意的活動,進行嚴格的疫情防控監管。比如網約車、比如外賣、比如快遞、等等。這是我們疫情防控的弱項,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 重慶沙坪垻一高樓失火敲響警鐘 歲末年初要高度重視防火
    重慶沙坪垻一高樓失火敲響警鐘 歲末年初要高度重視防火 新華網 | 2020-12-28 08:32:49 夜幕之下,大樓火光沖天,火焰直竄樓頂,不少房間還亮著燈,讓人揪心……26日晚,重慶市沙坪垻區一座高樓失火,兇險的情形引發大量網民關注,甚至上了社交媒體
  • 「華為事件」為全中國敲響了警鐘!中科院也要出手了!
    「華為事件」為全中國敲響了警鐘!2010年以前,美華為還不夠強大,所以在美國主要是和本土企業競爭。但是從華為事件我們應該得到教訓,華為之所以被美國所制,關鍵是因為在很多技術方面用的是美國的,尤其是晶片。既然美國能對華為那樣打壓,那麼,在其他方面也會不會像對華為那樣對待?因此,要想不為所制,我們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斷技術壟斷!
  • 黃聖依直播「翻車」,敲響品牌直播帶貨警鐘!
    無獨有偶,這個商家同樣邀請了另一明星楊坤直播帶貨保溫杯產品。 敲響直播帶貨領域的警鐘 黃聖依直播「翻車」這件事,無疑敲響了直播帶貨領域的警鐘。 對品牌而言,明星直播頻繁翻車也讓品牌進入直播前應該思考多種因素。
  • 節前敲響警鐘,南寧市中院部署專項整治活動
    節前敲響警鐘,南寧市中院部署專項整治活動 2020-09-3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5歲研究生自縊,給家長敲響警鐘:要給娃從小培養
    25歲研究生自縊,給家長敲響警鐘:要給娃從小培養 2020年10月13日,一個網名為「紅燒土豆葉」的研三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訣別信」,用五張備忘錄截圖和一張實驗室一角圖,在25歲的年紀,告別了這個或許並不美好的世界。
  • 酷騎單車事件,敲響押金監管警鐘
    酷騎單車事件,敲響押金監管警鐘 2017-10-10 10:34:50來源:檢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 「死要面子活受罪」,又一民族手機品牌落寞,為新榮耀敲響警鐘
    不管是八零後還是九零後,很多人都繞不開魅族這個品牌。早年魅族的mp3和mp4佔有率保持行業領先,之後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轉型做起了手機。相信說起魅族M8大家還有不少的印象,在功能和設計方面魅族挑起了「國貨之光」的大旗,除了iPhone手機上市,排隊購機的場面也同樣出現在購買M8的畫面中。
  • 兩個原因敲響警鐘
    兩個原因敲響警鐘烏克蘭獨立時曾是個強大的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從擁有的武器裝備已經軍工業體系來看,他的實力幾乎和俄羅斯持平。在這樣一個狀態下,烏克蘭卻因為經濟問題的牽扯,導致眾多的家底開始流失,人才也不斷離開,直到現在烏克蘭已經沒有讓別人忌憚的東西,只能算是個較弱的中型國家而已。
  • 幸虧補時3分鐘,補時5分鐘真要丟人了
    北京時間12月3日,在山東魯能昨晚取勝廣州富力後,距離足協杯冠軍又近了一步,對於高調喊出要奪冠的山東魯能最終能不能奪冠,從他們和浙江綠城和廣州富力的這兩場比賽來看,似乎有些困難,若魯能和武漢卓爾的兩回合還有這樣的表現,估計好運氣不可能一直伴隨著山東魯能,那個時候被淘汰的可能就是山東魯能了。
  • 嬰兒訓練變「死亡直播」敲響育兒安全警鐘
    該事件敲響了育兒安全警鐘,盲目採用一些不靠譜的方法訓練嬰幼兒,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很容易引發類似悲劇。這起事件應該查明真相,如果是付費育兒課程指導不當或錯誤,必須追究責任,為死去的嬰兒討回一個公道。  據報導,這名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的嬰兒趴睡,並在群裡進行網上直播,向老師尋求「指導」。
  • 飛行裡程被盜敲響航司管理警鐘
    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洩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可是,涉事「站姐」將吳磊證件綁定在自己手機號下航空公司卻一直未有發現,任由其一次次將別人的「財產」竊為己有。此次若非粉絲憤而舉報,恐怕該涉事人還不會收手,航空公司方面理應做出反思並補上漏洞。 可怕的是,藝人裡程被盜只是公民信息洩露的冰山一角。
  • 勒夫請繼續,明年歐洲杯葡萄牙、法國穩了
    北京時間11月18日3時45分,歐國聯一場焦點大戰,西班牙主場6-0狂掃德國。賽前德國領先西班牙1分,此戰德國只需平局就能小組晉級,然而西班牙必須獲勝才能晉級;比賽中莫拉塔率先進球,費蘭-託雷斯上演帽子戲法,羅德裡與奧亞薩瓦爾也各入一球。
  • 給主播們敲響了「警鐘」?
    除了當下最流行的薇婭和李佳琦之外,還有新網紅辛巴也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話題,他的銷售能力不一般,言辭也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了「假燕窩」上。辛巴曾經在直播間很賣力的推薦這款燕窩,說了它的各種營養功效以及很平民的價格,加上之前辛巴做了很多的公益,進行了很多的募捐活動。
  • 電工「引以為戒」的三點,敲響安全警鐘!
    小編總結了電工一定要【引以為戒】的三個方面,同時也給新入行的電工們敲響警鐘!【戒「因循守舊」】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如果電工不及時更新知識技術,落伍是早晚的事。有一次,單位的變頻器發生故障,可單位的電工卻束手無策,因為他們對變頻完全不了解,只得求助於廠家。
  • 川普始料未及,華為敲響警鐘後,龍芯決定放棄美國技術
    華為敲響警鐘,「去美化」迫在眉睫 而像我國的晶片行業,主要靠的卻是購買國外企業的晶片實現發展像半導體領域,有些國家負責原材料,有些國家負責製造有些國家負責設備和設計,但是我國在這個行業當中卻沒有什麼能核心技術,所以在半導體領域中也就沒有話語權,在華為遭受打壓之際,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
  • 「餓了麼」外賣員自焚,再次給社會敲響警鐘
    「餓了麼」外賣員自焚,再次給社會敲響警鐘圖片來源於相關新聞配圖1月11日上午10時57分,靖江市海陵區時代花園東門處發生一起點火自傷事件,造成一人燒傷,傷者正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救治,目前生命體徵平穩。受傷人員劉某,男,48歲,雲南人,2013年起暫住海陵工作。
  • 亞洲國家2500萬人確診,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要知道,伊朗總人口只有8000多萬,如果三分之一的人口確診的話,伊朗這個國家將會徹底崩潰。而在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確診病例將近400萬,伊朗爆出這一消息之後,可能會直接取代美國躍升為「全球第一」。魯哈尼「誇大」數據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