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設計,敏捷開發,一個都不能少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AgileUX和LeanUX,即兩種軟體開發方法在設計領域的應用。敏捷用戶體驗注重產品設計中人員交流,軟體交付及開發的高效,而精益用戶體驗則以人為核心,注重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但同樣重要。

LeanUX(精益用戶體驗)和AgileUX(敏捷用戶體驗)這兩種方法對於設計師來說並不陌生,但對於設計新人來說,想準確地對二者進行區分是件不容易的事。

如果你在谷歌中搜索「LeanUX和AgileUX的區別」,然後一篇篇地閱讀相關的文章,你會發現很多觀點和立場是互相矛盾的,最終還是一臉茫然。

實際上,我們在討論任何概念時,只要以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為導向,就不會過分糾結。

對於精益用戶體驗和敏捷用戶體驗,我們只需知道它們的淵源,核心原則,優缺點,再根據這些來判斷其在產品開發中的適用性,就已經足夠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實際的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中,二者大多數時候是相輔相成,混合使用的。

一、淵源與定義

精益用戶體驗(LeanUX)和敏捷用戶體驗(AgileUX)這兩個概念實際上是在精益軟體開發(LeanSoftwareDevelopment)和敏捷軟體開發(AgileSoftwareDevelopment)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們先來看看後兩者的定義:

敏捷軟體開發:又稱敏捷開發,是一種從9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關注的一些新型軟體開發方法,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體開發能力。它們的具體名稱、理念、過程、術語都不盡相同,相對於「非敏捷」,更強調程式設計師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被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體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軟體開發過程中人的作用。

精益軟體開發:源於MaryPoppendieck和TomPoppendieck的同名書籍。這本書將傳統的精益原則重新闡釋,提供了22種開發實踐「工具」,並與敏捷開發的實踐做了比較。通過Poppendieck夫婦在敏捷軟體開發社區中的努力,包括在敏捷開發會議上的幾次演講,精益軟體開發已經被敏捷開發社區廣泛接受。

同理可得,AgileUX和LeanUX即兩種軟體開發方法在設計領域的應用。敏捷用戶體驗注重產品設計中人員交流,軟體交付及開發的高效,而精益用戶體驗則以人為核心,注重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但同樣重要。

二、核心原則

三、優缺點,重要性

在敏捷用戶體驗設計中,軟體項目在構建初期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可視、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徵。換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繫,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並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體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該方法能提高設計效率和產品的響應能力。

然而,想要設計出一個好的產品,最終還是與「人」有關,人是既麻煩又非二進位的動物,人的需求只有被整體地結合起來考慮時才能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這是精益設計最顯著的優點。由於這一方法一定程度上拉長了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時間,對於大多數以結果為導向的設計師而言,敏捷設計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敏捷不等於低質量,精益不等於低效率。

四、產品原型在兩種設計方法中的作用

原型作為產品設計初期的雛形,被用於測試產品的可用性,數據表明,原型可以減少產品發布後約25%的bug。因此無論是在敏捷用戶體驗設計(AgileUX)還是精益用戶體驗設計(LeanUX)中,產品原型對於設計師都是一個很好的刺激。正是因為有了原型設計,設計師才得以從舒適的房間和辦公室裡走出去,帶著他們的「想法」到客戶那裡,與他們進行交流,深入地了解用戶需求,從而使得兩種設計方法中以「人」為核心,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原則得以被貫徹。

以下推薦一些優秀的原型設計工具:

Mockplus–做原型,更快更簡單。支持團隊協作和在線審閱。

Axure–原型及圖表一體工具。

Justinmind–網頁及移動應用原型工具。

本文由@jongde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Scrum 敏捷開發都是騙人的!」
    對於選擇使用敏捷開發的程式設計師而言,Scrum 應該是其熟知的工具之一。Scrum 是一個用於開發和維護複雜產品的框架,是一個增量的、迭代的開發過程。其憑藉實效的功能特性吸引了不少開發者的注意,但就在此時,本文作者 Dennis Weyland 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見解,其認為 Scrum 不僅不敏捷,另而且還尤為脆弱。
  • 【思維導圖】什麼是敏捷開發?
    0、先來一張導圖1、概念簡單的說,敏捷開發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在敏捷開發中,軟體項目的構建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集成和可運行的特徵。換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繫,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並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體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敏捷最大的特色是迭代式開發。2、優勢1、敏捷開發屬於增量式開發,對於需求範圍不明確,需求變更較多的項目而言,可以很大程度上響應及擁抱變化。
  • [淺談]敏捷開發的關鍵挑戰
    敏捷開發看起來能夠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事實卻並不如此。有些公司在嘗試敏捷開發後遇到了各種問題。有人對十七個採用敏捷開發的公司進行了調查,People over processes: Key people challenges in Agile Development 。這篇文章的作者分析了九個最常見的問題。我這裡只談四個。
  • 敏捷開發的6個實戰經驗
    在大型企業中經常是各種軟體開發模式混用,一些採用敏捷開發,一些則是採用傳統的瀑布式或RUP(統一軟體開發過程)。敏捷開發,相對傳統軟體開發模式,它主要是針對快速變化的需求,不斷優化管理流程,最終推出優質軟體。
  • 敏捷開發框架的開發運用之智能辦公管理系統的開發
    JNPF敏捷開發框架的第十個重量級運用是智能商業辦公運營管理系統的開發。什麼是智能商業辦公運營管理系統,它的關鍵就在於智能二字。它突破了傳統辦公管理軟體的種種功能權限的限制和升級制約,從系統的初始開發到終端的落地使用,再到後期的更新拓展,它全程實現智能化操作運行,而這一切就是有賴於JNPF敏捷開發框架的開發運用。引邁JNPF敏捷開發框架是一個二次開源開發平臺,它有統一的基礎架構、穩定高效的底層框架以及全開放式的開發方法和開發技術。
  • 原來程式設計師的敏捷開發需要走這樣的路
    一種把以人為本、團隊合作、快速響應變化和可工作的軟體(目標結果)作為宗旨的開發方法。它要求我們只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少關注那些佔用大量時間卻不重要的事。從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出,敏捷注重人與人的協同溝通,是一種團隊合作方式。可以根據外部的反饋持續迭代,最終形成一個可執行的軟體。
  • Scrum敏捷開發的幾款工具
    做敏捷開發,如何敏捷?我們需要一系列成熟的工具幫助我們敏捷。敏捷開發工具的適合以及選用,對開發項目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此篇介紹我們在scrum敏捷開發中發掘的幾款工具,方便更多新加入的開發者上手。1.LeangooLeangoo是由國內權威的scrum中文網精心打造,融入了先進的敏捷管理思想。leangoo是一款永久免費、簡潔、輕量、高可視化的敏捷團隊協作工具。它的核心是看板,通過看板共享和實時同步團隊工作以實現高效協同, 團隊工作體現為卡片,內容可以是需求、任務、問題等。
  • 「老生常談」瀑布模型開發 與 敏捷開發 的對比
    1.敏捷開發客人到餐館來點菜(新項目)不確定客戶想吃什麼的時候,通常選好餐廳後會先看看餐廳的菜單(客戶往往提不出具體的需求)根據圖文菜單,客人點了十個菜(根據原型和設計稿,基本確定了需求)後廚開始準備(項目啟動)
  • 瀑布與敏捷開發方法大比拼
    需求收集階段 如果採用了瀑布模型來開發應用程式,那麼無論是客戶還是組織都需要事先對需求規範擁有一個清晰的理解。而一旦需求被接受了,任何一方都不可以輕易改變既定的範圍。 然而,在敏捷方法中,項目在開始時並沒有固定的需求文檔。客戶可以在每一次Sprint中提出不同的用戶故事(user stories),而開發者的任務是完成程序編碼、並提交演示版本。
  • 專訪陳勇: 敏捷開發現狀及發展之路
    原因之一就是,儘管管理一個軟體企業的知識體系有很多,但應該有一個較為一致的思路貫穿其中,才更加利於企業及其團隊的理解和應用。不過,儘管方向和課程收縮為只有一個敏捷開發,但所包含的內容卻擴大到包含整個企業及團隊管理所需的所有內容。比如下面還會細談的FPA(功能點分析),實際上完全不是傳統敏捷開發關心的內容。
  • 敏捷開發的指標型管理|乾貨
    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敏捷技術的出現使得開發效率越來越快。敏捷方法是一種基於經驗性控制方法,根據實際項目中的現實觀測而做出決策的管理方式。與傳統方法相比,敏捷框架具有明顯的優勢,包括更大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更少的非生產性工作,更快的高質量交付,更高的開發團隊績效
  • 軟體開發:敏捷開發模式,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都要懂
    本文筆者將從軟體工程的角度來聊一聊敏捷開發模式,會涉及瀑布,V字、RUP、迭代、螺旋等開發模型,同時重點分享下敏捷模式的核心思想。文章分兩部分:通過舉例和對標其他行業,聊聊軟體開發模型的發展演進。聊聊敏捷的核心思想。
  • [探討]敏捷開發原則
    什麼是敏捷開發?敏捷的核心就是關於溝通和改變,從客戶那裡得到什麼,就迅速的實現,因為我們開發軟體的每個子項目都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調整,並不會對其他子項目產生不好的影響,反而會使開發變的快速高效。頻繁交付從幾周到幾個月就應該交付更新,間隔越短,越好!
  • 一個真實的敏捷開發案例
    但是,在每個項目中,Scrum都必須根據具體需求和環境進行調整,這是項目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介紹如何成功地完成了一個大型的(20人年,超過十萬行代碼)、分布式(開發人員位於印度和荷蘭)Scrum項目,而這個 項目曾經在傳統開發方式下被廢棄過 。為了幫助讀者順利運作大規模項目,在這裡我也會歷數我們的經驗教訓,包括:項目啟動、找到合適的產品負責人、估算的重要性、有效溝通、測試、文檔。
  • 淺談敏捷開發之「小步試錯,快速迭代」
    但是,軟體開發不同於其它行業,對於需求經常改變的顧客來說,這就是程式設計師的災難。傳統的開發模式"瀑布開發模式",它的弊端:開發周期很長,問題發現得晚,返工成本高。例如,客戶一個需求提單進來,至少要等一兩個月才能排期完成,客戶往往都等不了,也不能理解我就這麼一個小需求,為什麼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處理,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加上整個行業不景氣,顧客上帝不高興了,那怎麼能行?!
  • 沒有人喜歡,但卻不得不選擇的敏捷開發
    敏捷絕非某一種特定的開發方法,它只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體開發能力。所以敏捷開發並不在意需求是否變更,即便是在項目開發的後期,敏捷開發依然樂於接受需求的變更。這一點對於取得客戶的滿意度來說,無疑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 你如何理解敏捷開發?
    工程型方法的目標是定義一個過程,不管什麼人使用這個過程,都能得到大致相同的結果;而敏捷型方法則認為,沒有任何過程能代替開發組的技能,過程所起的作用是對開發組的工作提供支持。作為雪鳥會議最重要的產物,「敏捷軟體開發宣言」(Manifesto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常被稱為「敏捷宣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對比的基礎上。
  • 如何實現敏捷軟體開發?
    這麼多的模型各有各的應用場景、各有各的適用範圍,但我認為最實用開發模型還是敏捷軟體開發。中國式軟體開發思路是什麼樣的呢?從我接觸過的大多軟體項目來看,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必須快,客戶都是急脾氣,恨不得今天立項,明天就要你拿出產品來。面對公司和客戶如此快節奏的要求,我們有辦法嗎?人們從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一套即高效又優質的開發模式——敏捷軟體開發。
  • 實例解析:敏捷開發項目管理五步走
    這篇文章講產品經理如何進行高效的敏捷開發項目管理。敏捷開發項目管理過程,主要分5個步驟(以某小程序項目開發為例)。開發計劃如下圖(2.0):服務端比前端少一個接口欄位,就不放圖了,裡程碑計劃也可以從開發計劃裡面進行提取,就不多說了。3.
  • 軟體定製開發中的敏捷開發是什麼?看完讓你一目了然!
    此外,它是分析最後一次迭代,識別正負點並為其開發解決方案的理想選擇。 由於軟體開發團隊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演示,因此各方之間的持續協作對分布式團隊也至關重要。 3、投資協作技術協作技術有利於離岸開發團隊提高生產力和效率。有些工具可幫助簡化協作流程並使之透明。這些工具不能代替一起坐在房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