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彝
YI XIU
繡
四川省級非遺傳承人
阿西巫之莫
她是甘洛縣的「土專家」,目不識丁卻懂得保護、傳承、發揚民族文化;她是四川省首屆彝族刺繡手工藝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飛針走線繡出了多彩人生。從學生到老師,從繡娘到工匠,48年來,她獲獎無數卻始終專注,她實現了人生目標卻不忘同胞姐妹。她始終堅守初心,運用自己勤奮的成果,助力脫貧攻堅、倡樹文明新風,繡出了新時代的文明之花。她就是涼山州嘿嗎咔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縣彝針彝線刺繡專業合作社創始人——阿西巫之莫。
一針一線「開」出勤奮之花
十歲跟著母親學習彝族刺繡養成一種習慣,「習慣+勤奮」繪就了七彩人生。
為了營生,1993年春節過後,阿西巫之莫在縣城擺起了地攤,賣糖果、針線、布匹。因為「骨子裡的喜歡」,她萌生了經營彝族服飾的想法。下定決心後,她花了半年的時間走遍涼山州17縣(市),觀察和學習不同的彝族刺繡技藝。她認真的看,反覆的琢磨,仔細的練習,一針一線裡慢慢「開」出了勤奮的花兒。同年8月,阿西巫之莫彝族服飾專賣店開張了,她一邊學習專研、傳授指導,一邊銷售經營、接單攬活兒。她的刺繡不僅沿襲了彝族傳統刺繡的特色,還加入了現代元素,在以紅、黃、黑三色為主的基礎上,輔以綠藍等色彩。由於所刺繡的花紋和所鑲的花邊圖形繁多,圖案色調豐富和諧,做工精緻,她的繡品逐漸打開了市場,甚至有些供不應求。2012年她被省文化廳確定為省級彝族傳統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創辦涼山州嘿嗎咔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並榮獲「四川省首屆農村手工藝大師(刺繡、染織類)稱號」。為搭建完整的供應鏈,2019年又創辦了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繡專業合作社。她的作品參加省州各類博覽會、設計大賽,始終是金獎、銀獎、一等獎、二等獎。
2019年11月,涼山州嘿嗎咔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縣彝針彝線刺繡專業合作社作為四川省農村手工藝企業代表受邀企業之一,阿西巫之莫將彝族刺繡帶到江蘇南京——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並以區域特色鮮明、感染力強,展示出涼山文化藝術多樣性和強大魅力,獲得國內外嘉賓和觀眾的高度認可。聯合國糧農組織信息技術司司長塞繆爾(Samuel Varas)來現場視察時,還收藏了一副她的彝繡作品。同年12月,四川省博物院徵集(購買)阿西巫之莫的親手繡制的新娘裝、老年男裝、老年女裝、青年男裝、青年女裝、少年男裝、少年女裝及配飾,察爾瓦、披氈等,共9件(套)象徵助力脫貧攻堅的作品入館(院),總價值4.5萬餘元。
帶動同胞姐妹脫貧奔康
致富不忘同胞姐妹,發展不忘履行社會責任。在經營彝族刺繡製品中,她始終堅持把保護、傳承、發揚民族文化作為己任,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舉辦培訓班,帶領廣大留守婦女走上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的致富路。
2008年,她參加了縣婦聯舉辦的甘洛縣首期彝族刺繡培訓班,自身刺繡技藝更上一層樓。隨後,便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廣泛傳授傳統技藝和創新技術。店鋪開業到現在,26年多來共培訓3209人次,開設專題培訓45期。自此,她創辦的嘿嗎咔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成為了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化的現代化公司,更多價格實惠、品質精美的彝繡產品走向市場,繡娘和合作夥伴獲得了更穩定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讓更多人參與到傳承、保護彝族傳統文化事業中來。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在政府倡導青壯年外出務工的同時,阿西巫之莫想:不能讓留守在家的婦女「坐以待斃」。於是,他廣泛召集自己的「學生」成立了甘洛縣彝針彝線刺繡專業合作社,鼓勵留守婦女農閒時在家做「針線活」增加家庭收入,讓男人不再看不起婦女。
「這個頭帕她(阿西巫之莫)給300元的手工費,20天能繡完,一年能掙5000元左右,我們村大部分女人都在做,卡莎莎!」普昌鎮哈木覺村彝族婦女阿呷以哈莫說。
經初略估算,僅2016至2019年脫貧攻堅期間,阿西巫之莫就帶動農村婦女1700多人「在家掙錢」,三年創收2500多萬元。
不忘匠心倡樹文明新風
刺繡改變了阿西巫之莫的人生軌跡,也改善同胞姐妹的生活品質。對於廣大的農村彝族婦女來說,阿西巫之莫不僅讓她們鼓了錢包、有了家庭地位,更多的是引導她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了新風文明觀念。
因為彝繡作品不易漂洗過多的特殊性,刺繡過程中對於個人和環境衛生的要求非常高。在開展的入戶「教學」過程中,阿西巫之莫不僅要教她們針法,還要督促她們講究衛生,勤洗手、勤打掃成為繡娘們的經常性「活路」。
與此同時,阿西巫之莫還給她們講「外面精彩的世界」,城裡人怎麼吃飯穿衣,怎麼講究衛生,怎麼說話做事等等。
阿西巫之莫發動合作社的成員們積極參加「新風超市」「樹新風助脫貧」巾幗行動、潔美家庭評比等活動,徹底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作為一名普通的彝族婦女,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彝繡的投入時間長、收入低,導致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學,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很容易會失傳。」對於彝繡的未來,阿西巫之莫有所擔憂。她表示,將不忘工匠初心,把更多精力放在傳統針法的發掘、整理、研究和再創作中。同時,希望將來能建一所彝族刺繡專業的培訓學校,傳播彝繡知識和技藝,讓更多的彝族兒女摒棄浮躁、靜心專研。
來源:甘洛發布、涼山州婦聯
原標題:《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脫貧故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