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過別人拍攝的那種如絲如奶般水流效果,可以是溪流,可以是瀑布,凡是一切流動的水都能以這樣的效果展現,用這樣的手法拍攝,對提升作品藝術層次,增加作品的視覺衝擊力,吸引觀眾目光有很大幫助。很多剛接觸攝影的朋友就好奇了,怎麼才能拍出這樣的效果來呢?小編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慢快門拍攝手法,在一定時間內開啟快門,在這個時間裡能把水流一幀幀的全部捕捉下來,然後經過相機的運算把這個時間內的照片一張張的疊加起來,最後就出來這樣的效果了。
下面小編就將這種拍攝技巧具體操作方法跟大家談一下,學習了解後,你不妨找一處流動的水流去實踐下,攝影是實踐高於理論的東西,有些技巧經驗還是需要實踐中自己摸索掌握的,光對照著書本上的理論,方法去拍,只能達到大致的效果,要拍出精美絕倫的作品,就需要在理論的基礎上積累符合自己的那套經驗才可以,理論只是基礎,實踐才是根本,所以才有攝影要多拍多練的說法。 1.拍攝任何題材,首先我們要進行初步構圖,什麼是初步構圖呢?就是決定你這幅作品是橫拍還是豎拍,並不是你想橫拍就橫拍,想豎拍就豎拍,這需要根據你的現場場景來定的。比如你拍攝的是從上而下的狹窄瀑布,那麼你就需要採用豎構圖來拍攝,豎構圖既能拍全整個瀑布,又能表現出衝洩而下的氣勢,如果此時用橫構圖,則明顯不合適。有時場景比較「中庸」,不知道要橫拍還是豎拍時,你可以拿起相機先大致的各拍一張,看看橫的順眼還是豎的順眼,然後再做決定,反正現在數碼時代了,按快門不需要錢!
2.拍攝這類慢快門題材作品(一般快門都在1/4秒以上),所以三腳架是少不了的,這樣的快門速度,你單靠雙手是把握不穩的,必須要有三腳架的協助,另外使用三腳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拍攝水流主題的地方一般比較溼滑,如果你一邊手拿相機拍攝,一邊又要注意腳下情況,防止滑倒,這樣的一心二用很難拍出好作品來,所以在這樣的場合,使用三腳架就比較牢靠,安全,能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創作中。
3.在相同快門速度下,不同的水流動速度表現出的絲般效果也是不同的,水流速度越快,絲般如牛奶的效果越明顯,在拍攝這類題材時,如果經驗還不是很足的話,你可以先架好三腳架,隨便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拍幾張,然後選擇你所想要的那種效果,按 那效果的快門速度進行構圖拍攝。另外光圈的大小不僅關係到快門速度,還關係到拍攝的效果,用不同的光圈拍水流,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意境來。
4.下面我們來說說濾鏡,濾鏡是拍攝水流不可缺少的裝備,主要有中灰鏡(減光鏡)和偏光鏡(偏振鏡),中灰鏡我們就不多說了,是用來減小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從而讓慢快門正確曝光而不造成過曝。我們來說說偏光鏡,偏光鏡在拍攝水流時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除水面的雜光和鏡面反光,從而讓水面通透,使水裡面的物體清晰展現,比如水草,魚兒,樹枝等都能看的真切,而不是由於有反光而變的若隱若現。另一個作用也跟中灰鏡一樣,有一定的減光作用。
5.使用三腳架拍攝慢快門題材,最好使用快門線來替代直接按相機快門,我們使用三腳架的目的就是讓相機穩定,不要有絲毫的震動,所以當相機架上三腳架時,請你一併插上快門線,或者用無線快門線遙控拍攝,手頭實在沒有快門線時,我們也可以使用相機的定時拍攝功能臨時應急一下。
版權聲明:本文為「綿羊攝影技術」原創,版權所有。文章已籤約版權機構,受全網保護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