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一新表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所處發展階段和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清醒認識和科學判斷,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深刻把握「四個全面」新表述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內涵,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關鍵所在。
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縱觀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特點,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有獨有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表述,正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成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嚴密的內在邏輯,四個方面不是簡單機械的疊加,而是相互呼應、協調統一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鍛造堅強的領導核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根本保證。「四個全面」新表述切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背景,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目標引領措施,措施支撐目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協調推進,統一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起著目標引領的重要作用。目標指引方向,規劃引領未來。在不同歷史階段,根據發展形勢和發展條件,提出相應戰略目標引領事業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經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具體部署,而且描繪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為全黨全國人民指明了奮鬥方向,實現了戰略目標和措施的有機統一,既直面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國情,又緊緊把握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從近期、中期、遠期分別勾勒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內生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確定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大主要目標之一。和以往相比,新發展階段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遇到的矛盾衝突更加複雜多變,推動發展需要革除許多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強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協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治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描繪2035年遠景目標時,將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作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提出。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也是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的戰略抉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要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實現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保證改革和發展在法治軌道內有序進行。
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鍛造堅強領導核心、提供根本組織保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有效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在新的發展階段,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注重黨的自身建設,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一以貫之地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進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的常態化,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切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提升基層黨支部的組織水平和治理能力,密切黨群關係,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