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全文約16600詞,大概需花費15分鐘閱讀。如果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也請點擊一下右下角推薦,給同為JR的譯者一些鼓勵。
在《三環馬戲團:科比、沙克、菲爾和湖人王朝的瘋狂歲月》一書中,作者傑夫-皮爾曼揭示了科比-布萊恩特和沙奎爾-奧尼爾為了爭奪誰才是洛杉磯湖人頭牌而展開的八年鬥爭內幕。
編者註:下文節選自傑夫-皮爾曼新書《三環馬戲團:科比、沙克、菲爾和湖人王朝的瘋狂歲月》,本書由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社出版,已於2020年9月22日發售。
年輕的科比-布萊恩特
在科比-布萊恩特成為世人皆知的那個科比(五奪NBA總冠軍、18次入選全明星)之前,他不過是喬-布萊恩特、帕姆-布萊恩特夫婦三個孩子中的老么,一個在義大利長大的小孩。科比的父親曾在NBA徵戰了八個賽季,人送外號「糖豆」,彼時正在海外聯賽繼續追逐籃球夢想。身為喬的小兒子,科比繼承了父親的運動天賦與敏銳直覺。比起老爸,科比最得意的還是自身無窮的衝勁。換言之,科比-布萊恩特迫切地想要成為超級巨星……
「從第一天起我就在拍球玩兒,」科比-布萊恩特曾在採訪中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語氣中既有懷念又有自豪,「那時候我覺得籃球真是天底下最好玩兒的東西。不光是看我爸打球有意思,自己拍著球到處跑才更帶勁。你可以邊自個兒打著玩,邊幻想一些特定的場景。」小時候,科比可以講一口流利的義大利語,參加過芭蕾課,也在足球賽場上亮過相,對意式烤麵包和麵包沙拉更是情有獨鍾。在義大利,籃球也是一門常見運動,但遠遠算不上熱門。所以布萊恩特一家在自家車道上裝了個籃架,這一舉動在當地可不常見。當義大利的同齡人還在看Mio Mao和Quaq Quao這類動畫片時,科比已經如饑似渴般地鑽研起祖父寄給他的VHS錄像帶——這些錄像帶裡,記錄的都是魔術師、伯德以及芝加哥公牛那個初出茅廬的麥可-喬丹等人的打球畫面。「我愛死了(籃球)在我手裡的感覺,」科比曾如是說,「我也愛死了籃球撞擊硬木地板時發出的聲響。砰,砰,砰,清脆又響亮,這會兒我腦海裡都有畫面了。」
隨著年歲漸長,喬和帕姆替科比報名,參加了當地的青少年籃球隊。他一直是隊裡最強的球員,卻也是最不受歡迎的那個人——因為實力遠超隊友,科比甚至都不拿正眼瞧他們。同伴們會衝他大喊:「科比,傳球啊!」而他的回答很簡短:「不。」不同於那些含著銀湯匙的名人後代,科比最為人知的便是他的傲慢無禮,以及對其他小朋友的輕視。與其說他被同齡人憎恨,不如說他遭到了鄙視。其他隊員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戳科比痛處:「別看你在這兒挺厲害,到了美國看你還怎麼逞能。」
照片最左側的塔米卡-卡欽斯(時年7歲,未來她將成為WNBA著名球星)和右起第二位的科比(時年8歲),因為父親遠赴海外打球,二人都在義大利度過了不少時光。12歲那年,科比在參加費城的一個夏季聯賽時,被主辦方要求列出未來想從事的職業,他在紙上寫道:「NBA。」供圖者:塔米卡-卡欽斯
每年夏天,老喬打完了當地聯賽,一家人都會回到費城。然而適應費城的生活卻頗為不易,對科比而言,他雖是美國籍的黑人小孩,打小卻習慣了歐洲的風土人情,開口講話還帶點義大利口音。
1991年7月,父親替即將年滿13歲的科比-布萊恩特報名,參加了桑尼山社區夏季聯賽。每年這個時候,費城的青年才俊都會雲集坦普爾的邁高尼格爾禮堂。老喬當年也曾是桑尼山聯賽的明星球員,在他看來,費城最兇悍的球員以及他們硬碰硬的打球方式,對兒子的成長有好處。於是他先幫科比填了報名表,然後又把表格遞給了兒子,讓兒子補充完善個人信息。比賽頭一天,科比來到球場,一個領隊看了看他的報名表。
姓名:科比-比恩-布萊恩特年齡:12出生地:費城未來計劃從事職業:NBA
「你認真的嗎?」領隊問道。
布萊恩特點點頭,他確實是這麼想的。他古怪的名字還有寫在紙上的豪言壯語,吸引了工作人員的格外注意。但科比剛一站上場就讓人忍俊不禁。義大利的孩子們打球都戴著排球專用的厚護膝,在科比眼裡,這樣的打扮很是尋常,於是他也穿了這身行頭(又或者這種穿搭根本不夠「範兒」)來到了費城的球場。「我站在那兒,看上去就像是《王牌特派員》裡的大反派,」科比回憶道。在義大利的籃球場上,他所向披靡,可以無所顧忌地突進內線上籃得分。但回到美國,他就像是離了水的魚兒,不僅不懂時尚,腿上還像是得了什麼怪病,紗布纏了一圈又一圈,看上去膝蓋疼得要命。參加了25場比賽後,布萊恩特一分未得。「我一個球都沒投進,罰球也沒有,什麼都沒有,」他回憶說,「聯賽結束後,我差點兒把眼睛都哭幹了。」
雖然這一年科比-布萊恩特表現差勁,但他並不打算就此沉淪。第二年夏天,科比重返桑尼山夏季聯賽,表現尚可,投進了幾個籃,防守端更是可圈可點。
出於對未來的考慮,1991-92賽季結束後,布萊恩特一家從義大利搬回美國,科比進入坐落於費城西部郊區的巴拉辛魏德初中,以八年級學生的身份開始適應新生活。這所學校裡七成都是白人,科比的到來顯得格格不入。首先他膚色不白,其次他刻意模仿黑人學生的樣子又顯得過猶不及。他會說義大利語,但這兒沒人能用義大利語和他交流。到處都是陌生的面孔。和同齡人相比,科比從來都不會咋咋呼呼,也正因如此,無論他走到哪兒,都被人認為過於冷漠、傲慢。得益於自身的運動天賦以及旅居海外的美國人身份,童年時期的科比表現甚為出眾。如今回到美國,他仍舊覺得自己鶴立雞群。更重要的是,不光跟從前一樣出色,還要更勝以往。
八年級那年,科比-布萊恩特已有6尺2寸高,場均轟下30分,這讓外界對這個年輕人的討論越來越多。「我馬上就意識到,我手裡的這個小孩有多麼與眾不同。」洛爾梅裡恩高中校隊教練格雷格-多納如是說道。供圖者:洛爾梅裡恩高中
相較於桑尼山夏季聯賽的人才濟濟,巴拉辛魏德初中就顯得「寒酸」了許多。與此同時,自身球技日臻純熟、正式比賽經驗豐富、繼承父輩的籃球夢想(不光是自己的父親徵戰過NBA,帕姆的哥哥查比-考克斯,也曾是1983賽季華盛頓子彈隊的一員)、頑強不屈的絕對自信,具備了這些特質的科比在學校大殺四方。彼時的科比有6尺2寸高,參加八年級校隊已是球場主宰,場均能轟下30分。回想起當年的對位場景,直教人啞然失笑:身形苗條、走位靈活的布萊恩特長驅直入,身邊圍著的都是矮了一個頭的小毛孩。洛爾梅裡恩高中校隊主教練格雷格-多納對這個年輕人的表現有所耳聞,於是他邀請科比參加了一次高中校隊主力的訓練賽。在身高6尺9寸的父親的陪伴下,科比來到球館。「我X,那人是喬-布萊恩特,」多納和身邊的助教耳語道,「『糖豆』布萊恩特。」
多納教練曾代表林奇堡(維吉尼亞)學院參加過NCAA三級聯賽,時年27歲的他立馬意識到,眼前這個小男孩可不是等閒之輩。科比毫不畏懼,他甚至敢對校隊球員揮肘、掩護時也是兇相畢現。訓練賽剛開打五分鐘,多納就對身邊人說,「這小孩是職業球員的料。」
「我馬上就意識到,我手裡的這個小孩有多麼與眾不同,」多納說,「才13歲的年紀,基本功就這麼紮實,在我看來,他除了要變高變壯,已沒什麼好再進化的了。」
就讀洛爾梅裡恩高中的第一年,布萊恩特便進入了多納的校隊首發名單,場均貢獻18分,球隊全年戰績則為4-20。科比身上最突出的,是那股不服輸的狠勁。他不光是不喜歡失敗——他對失敗憎恨到了骨子裡。投丟了罰籃,他不光會懊惱,更會把這種恥辱感銘刻在心裡。其他球員若是打得不好,傳球不到位或是出現了不該有的失誤,可能也只是一笑置之。但科比從不這麼做。他是個完美主義者,只要有一丁點的瑕疵,都無法令他滿意。多納教練曾在一次訓練中大聲訓斥高一新生,因為小夥子們沒有打出學校傳統的防守戰術。「好吧,」布萊恩特回答道,「到了NBA,我可不能這麼做!」
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去好時主題樂園遊玩,有位名叫蘇珊-弗裡德蘭德的小姑娘找到科比,請他去罰球贏獎的攤位上幫自己贏一個毛絨玩偶。邊上圍觀的同學嘻嘻哈哈好不熱鬧,但科比不為所動,他抓起籃球,在罰球線上站定、瞄準籃圈、出手——空心命中。
再投一個——空心。
再投一個——還是空心。
蘇珊拿到了一個長著綠色象牙的藍毛大象,她謝過了科比的出手相助。但科比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又回到攤位前,丟下3美元的硬幣。
再投一個——空心。
再投一個——又是空心。
攤主又急又惱,連忙再塞給科比一個大象玩偶,叫他趕緊滾蛋。
這種經歷對科比來說毫無樂趣。相反,它另有寓意:要做就做最好;向偉大看齊;絕不輕言放棄。此後二十年,人們好奇這種渴望從何而來,也想知道科比-布萊恩特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喬丹一般的球場殺手。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能在洛爾梅裡恩高中找到。科比曾親口承認,在學校裡他一直獨來獨往,他最親密的朋友只有一個:籃球。
1996年6月26日,夏洛特黃蜂選中17歲的科比-布萊恩特。僅僅15天後,黃蜂便將布萊恩特送往洛杉磯,換回弗拉德-迪瓦茨。這筆交易達成後又過了一周,湖人籤下沙奎爾-奧尼爾——王朝球隊的兩大支柱已然在列。
科比加盟湖人
1996年NBA選秀大會上,湖人手握24號籤位,這意味著他們(理想情況下)只能挑中邊緣化的角色球員,或是在需要長期投資的潛力新秀身上賭一把。多虧了時任球隊執行副總裁的傑裡-韋斯特,在他的一番神奇操作下,湖人同黃蜂達成協議,拿到了一個高中生的籤約權,而這個年輕人畢業於費城郊區,他的名字叫科比-布萊恩特。當湖人全隊趕赴夏威夷、參加訓練營後,隊內老將們很快就被這個菜鳥的傲慢震驚到了。儘管科比當時因為手腕骨折無法上場訓練,但他還是迅速給其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站在主教練德爾-哈裡斯面前的這幫青年才俊可謂激動人心。哈裡斯教練要求每個人上前做個自我介紹。
沙奎爾-奧尼爾笑嘻嘻地第一個走上前,衝大家點點頭,說,「大家好啊,我是沙克。新賽季加油好好幹。」
隨後其他球員挨個上前。
「嘿,我叫德裡克-費舍爾。是今年的新秀。來自阿肯薩斯州小石城。我做好準備了。」
下一個。
「尼克-範-埃克塞爾。這是我效力湖人的第四年了。」
下一個。
「埃迪-瓊斯。老家佛羅裡達的。畢業於坦普爾大學……」
下一個。
「我叫傑羅米-柯爾西。今年是我……啥?這居然是我進聯盟的第13個年頭了。真不可思議。」
下一個。
「我叫塞德(塞德裡克-塞巴羅斯)。」
下一個。
「喲,我叫科比。全名科比-布萊恩特。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畢業於洛爾梅裡恩高中,在那兒掌控了一切。」(頓了一下。)「我想讓你們知道一點,誰也別想欺負我。我決不允許NBA任何一個人欺負我。所以醜話先說在前頭。」
太——尷尬了。
「我們都說,『喲,科比,放鬆點,』」大衛-布斯回憶道,由於夏季聯賽表現出色,他獲得了球隊訓練營的邀請,「他是想給自己樹立威信,這我能理解。但實際效果並不好。」
「上來就搞這一出確實不夠明智,」球隊替補前鋒科裡-布朗特說,「但你得記住一點,他那會兒只是個小屁孩。」
在眾人眼裡,科比報到第一天的自我介紹就像是放壞了的牛奶。而隨著訓練營逐步推進,湖人老將們又被他流露出的自命不凡驚得無話可說。1993年,範-埃克塞爾從辛辛那提皇家隊轉投至洛杉磯湖人時,他表現得一臉謙遜而又寡言少語。一年前瓊斯來到湖人,同樣是一臉謙遜、寡言少語。菜鳥中鋒特拉維斯-奈特亦然。費舍爾也不例外。
但布萊恩特既不謙遜也不寡言。由於手腕傷勢還未康復,他依舊作壁上觀。於是很多時候他都被隊友排擠到一邊。「其實我們並沒怎麼捉弄過他,」塞德裡克-塞巴羅斯回憶道,「我們沒怎麼讓他跑腿買甜甜圈、跟班拎包或是做這樣那樣的事。沙克倒是會叫他做一些傻事,比如在我們面前來一段即興饒舌。」
「(科比)與眾不同。大多數菜鳥都想討得老將的歡心。但他從來不會這麼做。」
回過頭來看,倘若當初科比從一開始就參加全隊合練,大部分老將都覺得他會毀了整個訓練營。或許毀滅一詞有點誇張,那最起碼也會造成不小的破壞。範-埃克塞爾、瓊斯和塞巴羅斯這三位湖人的「老面孔」,過去曾肩負起球隊的進攻重擔,如今都得為了奧尼爾統治級的低位進攻讓路,這個時候要是再來一個嘴上吆三喝四、心裡追求極致完美的球霸小年輕,恐怕不是球隊所需。無論是站在場邊觀戰,還是參加強度不大的訓練,科比都會頗為自得地炫耀自己擰成麻花般的上籃、失去平衡的漂移跳投。他希望別人能夠注意到自己,也渴望隊友意識到,外界對他的那些吹捧並非言過其實。奧尼爾乾脆給他起了個「騷包」[注]的綽號,即便綽號本身沒有戲弄之意,但那也絕不是正兒八經的誇讚。譯者註:奧尼爾給科比起的綽號是showboat,既有戲船的本意,也有賣弄炫耀的含義。這裡參考以往jrs的翻譯,選用「騷包」一詞。特此說明,並向前輩致敬。
最讓湖人隊員感到奇怪的是,這個小孩一直在模仿麥可-喬丹,其實布萊恩特早在義大利生活期間,就已經把這位公牛傳奇球員的VHS錄像帶看得滾瓜爛熟。對喬丹的模仿可不局限於籃球場上,科比模仿的是喬丹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舔唇、聳肩抑或是說話方式,科比都學得有模有樣。與其說這是向喬丹致敬,倒不如說科比更像是喬丹身後的盯梢人。「很明顯,他一開始就想成為麥可-喬丹,」奈特說,「在每一個你能想得到的地方,他都要向喬丹看齊。」
儘管布萊恩特被迫在場邊觀戰,球隊陣容已迅速凝聚成型。10月10日晚,湖人迎來季前賽揭幕戰,在檀香山特別賽事場館與丹佛掘金交手。很多人賽前等著看湖人體會「成長的陣痛」,可比賽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經歷了一周的魔鬼集訓,瘦了一圈的奧尼爾身披34號資金戰袍,出戰26分鐘,13次出手命中11球,輕鬆砍下25分12籃板的數據。用檀香山《明星公報》記者邁克-菲茨傑拉德的話來說,「(奧尼爾)幾次驚天動地的暴扣甚至能引發大海嘯。」比賽進行到第二節,奧尼爾在短短60秒內連得6分,順帶送出一個火鍋、收下一個籃板。最終湖人以111-101的比分獲勝,可惜由於只是季前賽,最終勝負並不重要。在場邊10225位觀眾的見證下,範-埃克塞爾和瓊斯中規中矩地將球餵給低位的奧尼爾,隨後拉開,讓後者主宰內線。即便是以「自私」聞名的塞巴羅斯,也老老實實地離開禁區,把空間讓給自己的大個子隊友。賽後,湖人更衣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奧尼爾站在那兒,大肆吹噓自己的強大。
「沒人能幹倒我!」他說,「我就是大佬!」
在科比手腕受傷無法出戰的情況下,湖人氣勢如虹地擊敗丹佛掘金,取得1996-97賽季季前賽開門紅,此役沙克大發神威,上場26分鐘,出手13次便掠下25分。
首戰結束後又過了6天,在此期間掘金、湖人兩隊留在夏威夷再度交手,終於回到了美國本土,布萊恩特也獲準參加比賽——科比以18歲又55天的年紀,成為NBA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登場球員。此役湖人來到加州美麗的弗雷斯諾,同達拉斯獨行俠進行一場表演賽。然而在賽前準備階段,布萊恩特像是找尋剩飯的小狗,在更衣室和走廊裡緊張地走來走去。賽前熱身時,拜倫-斯科特站在布萊恩特邊上,寬慰他放輕鬆、要學會享受比賽。斯科特非常欣賞這個後生的激情與衝勁,但他也察覺到了年輕人那種過於迫切的心情,恨不得學會走之前就先跑起來。「屬於你的時刻會來的」這句咒語要多耳熟有多耳熟,「屬於你的時刻會來的。」
在主教練哈裡斯眼裡,布萊恩特只是板凳末端的替補,上場時間非常有限。比賽進行到第二節還剩7分49秒時,布萊恩特終於登場,球館內10274名球迷齊聲高呼,「科比!科比!」首次觸球,科比有點緊張,又有點笨手笨腳,皮球差點脫手。隨後他鎮定情緒,將球傳給籃下的中鋒肖恩-盧克斯,後者輕鬆上籃得分。沒過多久,他的球鞋掉了下來(當年阿迪達斯與科比籤下百萬美元的代言合同,此役科比穿的是阿迪推出的EQT Elevation球鞋),由於比賽還在進行,科比一邊觀察場上局勢,一邊摸索著把鞋子重新套在了右腳上。此後科比以一記三分宣告開張,隨即又打進轉身跳投、完成飛身劈扣,最後再命中一個16尺跳投。到了比賽收官階段,科比一直在那兒運球,素來以性格溫和而著稱的哈裡斯忍不住大叫:「嘿,快傳球!這可不是高中聯賽!」
總的來說,科比的首秀相當不錯:4投4中,收穫10分。賽後湖人隊的更衣室內,隊友紛紛送上稱讚之詞。大家都清楚,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年輕後衛能在NBA迎來首秀,這種經歷值得大書特書,於是範-埃克塞爾在採訪中表示,布萊恩特「投籃很棒。他表現得很積極。」哈裡斯隨後補充道,「他雖然犯了幾個小錯誤,但總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輪到奧尼爾接受採訪時,記者詢問他對科比如何評價。奧尼爾乾脆以歌聲回應——奧尼爾選的歌是惠特尼-休斯頓的《I Believe In You And Me》,歌詞則是自己現改的。
「我相信,『騷包』就是未——來……」
顯然,新賽季的湖人頗具看點。
儘管年紀輕輕,科比-布萊恩特已具備了足以撼動NBA版圖的巨星潛質,而他一直在和他身邊的大個子沙奎爾-奧尼爾抗爭,認為自己才是洛杉磯的籃球王。
打架事件
儘管沒人指望年輕的科比-布萊恩特能立馬帶領湖人走向輝煌,但他頭兩次季後賽之旅都充斥著苦澀與失望。1997年西部半決賽,科比在G5最後關頭連續4次三不沾,讓猶他爵士笑到了最後。一年以後,湖人挺進西部決賽,卻再次倒在爵士腳下——又一次尷尬的失利。
時間來到1998-99賽季,由於聯盟停擺,該賽季常規賽縮水了32場,這讓困在國內的球員們百無聊賴、焦慮不安。
同時還有點出離的憤怒。
上賽季季後賽,湖人鎩羽而歸。僅僅過了數周,NBA便宣布進入停擺狀態。不同於密爾沃基或是克利夫蘭這些小球市,少了NBA的洛杉磯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停擺讓所有人都不開心,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大家總能找到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對湖人球迷而言,名宿的八卦幕後同樣讓人津津樂道。舉例來說,球隊名宿、副總裁「魔術師」詹森,停擺期間受僱於原20世紀福克斯電視工作室,主持了一檔時長一小時的脫口秀節目《魔術時刻》。
儘管這檔節目笑匠雲集,還有著名歌手Sheila E.領銜的樂隊進行現場表演,但它呈現出來的內容卻毫無笑點。倘若魔術師不是電視史上最糟糕的主持人,那也只是因為加布裡埃爾-卡特裡斯這個「惡魔」遊蕩在人間。堅持了八周之後,這檔脫口秀終於壽終正寢。節目停播的消息一經傳出,全國電視觀眾長舒一口氣,旋即津津有味地看起了重播版長篇連續劇《愛之船》。
這次主持經歷可謂巨大的羞辱。但好在魔術師的尷尬還上不了頭版頭條。而沙奎爾-奧尼爾經歷的那檔子糟心事可就沒那麼簡單了。正當魔術師在節目中和著名影星瓦內薩-馬賽爾聊得火熱時,奧尼爾遭到了公眾的抵制。知名運動品牌銳步發表聲明,宣布不再籤約湖人中鋒奧尼爾,而此前雙方合作達六年之久,奧尼爾是該公司旗下運動鞋的巨星級代言人。公司新聞發言人戴夫-福格爾森表示,銳步同奧尼爾經過協商,「雙方一致同意」不再續籤一份5年總價1500萬美元的代言合同——這純粹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同身高7尺1寸、體重325磅的巨無霸的合作宣布失敗後,公司意識到這樣的巨無霸無法得到球鞋愛好者的青睞。《體育營銷通訊》公布了1998-99年度十大最掙錢的代言球星名單,奧尼爾竟然榜上無名。眨眼之間,他成了市場上無人問津的棄兒。或者簡單來說,他在普通顧客眼裡並不受歡迎。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期間奧尼爾還遭到一位女性指控,對方聲稱在迪士尼樂園一家俱樂部門外排隊時,奧尼爾動手掐了她的脖子。儘管這項指控很快就撤銷了,但公關方面引發的軒然大波很是讓人頭疼。另一方面,奧尼爾因為擺出了一副「老子有錢、老子不在乎停擺」的態度,這讓他受到了同行的冷落。「我真不懂他們有啥好爭的,」奧尼爾如是對美聯社記者說,「我掙了大錢,日子美得很。」
所有的這些破事都讓奧尼爾出奇憤怒,而停擺期間《洛杉磯雜誌》刊發的一篇4646字長文更是火上澆油。這篇文章出自著名專欄作家馬克-羅蘭德之手,標題為《科比-布萊恩特:城市王子》,文章極盡吹捧之能事,認定科比就是麥可-喬丹的傳人。羅蘭德在文中寫道:
「按照NBA的標準,目前的布萊恩特已是相當優秀的球員。而按照市場營銷和商業娛樂的標準,他已是國際巨星,是聯盟繼喬丹先生之後最為搶手的商業形象。如今,他的肖像無處不在,手握阿迪達斯、斯伯丁、雪碧等代言合同,還和任天堂合作推出了自己的專屬遊戲,天知道以後他還有什麼新動作。布萊恩特的商業傳奇猶如《聖經》般宏大,他的出現證明了哪怕喬丹已經謝幕,上帝仍舊眷顧著祂所偏愛的這個聯盟。」
但目前來看,奧尼爾對科比並不感冒。奧尼爾厭倦了搭檔的自私打法,也厭倦了搭檔除了自己誰也瞧不上的一根筋生活方式。《紐約郵報》著名籃球記者皮特-維克西在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毋庸置疑,科比的技術非常全面,而且很明顯的一點是,他渴望擊敗別人,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但正是由於自己太強了,科比很難和別人搭檔打球,因為他總是覺得自己能強壓隊友一頭。其他人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拔起跳投、急停跳投、對抗後強行出手。但這種打球方式並不明智,尤其是比別人都大了一個碼的沙克剛在禁區站定、迫不及待地要球開打的情況下,科比這樣打球更不合適。」
奧尼爾想要成為這支球隊說一不二的王,他希望全隊都能任他擺布。「傑裡-韋斯特想要這樣,沙克自己也想這樣,」《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J.A.-阿丹德回憶道,「但科比卻對此嗤之以鼻。他可不想做誰的跟班小弟。」
比科比早六年進聯盟的沙克,很喜歡大哥帶小弟的相處方式,也希望自己能和這個年輕後衛如此相處。但最終事與願違。「我想要的相處模式他並不感冒,」多年以後沙克坦言道,「這一點我現在能理解了。」
「你得要讓其他人做自己,」多年以後奧尼爾回顧往事,不禁感嘆,「有些人為了實現目標,或許會採用不一樣的方式。他想當NBA的威爾-史密斯。他想要每天訓練7、8、9個小時。這都可以。畢竟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要的相處模式他並不感冒。這一點我現在能理解了。」
這種敵意與日俱增。科比並不在乎——比起如何討大個子的歡心,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考慮。但對奧尼爾來說,科比的怠慢令他怒不可遏。幾個月前,《人物周刊》將科比列入全球最美人士名單,科比對此欣然接受。「他很快就成為NBA市場營銷的重要工具,」湖人前鋒裡克-福克斯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也就是說某些人失寵了。」回首沙奎爾-奧尼爾在奧蘭多魔術的新秀賽季,那時可沒有人對他說不。如果他想給菜鳥隊友買套西裝,菜鳥隊友便會開心收下;如果他想讓誰參加自己豪宅裡開的派對,那這個人必定忙不迭地趕去。「過去沙克去哪兒,我們就跟著去哪兒,」福克斯回憶道,「全都是他說了算。但科比不吃這一套。他就是不在乎。」
由於NBA無球可打,全美各地的球員紛紛混跡於各大球館、體育俱樂部,和路人組局打比賽。在紐約,你也許能在第92大街看到尼克斯和籃網隊員的身影。而到了洛杉磯,你可以去西南學院碰碰運氣,在這個可容納8200名學生的校園內,體育館常年對外開放,時不時就能看見湖人和快船的隊員。
誰都不知道,那段時間每天都會有誰去球館打球。有的時候是UCLA和USC的校隊成員,有的時候則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或是長灘州立大學的學生,也有的時候會來幾個快船和湖人的球員,或是那些在丹佛、邁阿密等地打球,但眼下住在洛杉磯的球員。無論場上打球的是誰,這裡的比賽水平很高,競爭也很激烈。
1999年元旦伊始,奧尼爾和科比來到西南學院,準備打場比賽。此時距離《洛杉磯雜誌》刊發「科比是喬丹接班人」的文章過去沒多久。當天球館內還來了其他幾個湖人隊員,以及老將奧爾登-波利尼斯。此前四個半賽季,波利尼斯都是薩克拉門託國王的主力中鋒。休賽期成為自由身的他,希望能和湖人籤下一紙合約,恰好有人告訴波利尼斯,球隊總經理米奇-庫普切克那天會到場觀戰。儘管波利尼斯和奧尼爾作為對手纏鬥了很多年,但兩人私下的關係相當不錯。「我就想加盟湖人,和沙克並肩作戰,」波利尼斯回憶道,「我從小就是湖人死忠。如果真能加入湖人,那就像是圓了自己一個夢。我要向米奇證明,這件事我可不是說著玩的。」
隨著球員們陸續到場,大家開始熱身投籃。之後便是分組挑人——某些人被分到這一隊,某些人去了另一隊。奧尼爾和波利尼斯都是七尺長人,因此各分一邊。「科比和我一隊,」波利尼斯回憶道,「我們和沙克是對手。」
原本只是稀鬆平常的一場野球比賽,沒一會兒便開始不尋常起來。和往常打野球一樣,奧尼爾每次投不進就會喊犯規。
沒進。
「犯規!」
又沒進。
「犯規!」
「我真是受夠了,」終於,科比忍不住說道,「閉嘴好好打球。」
「再多嗶嗶一句,」奧尼爾沒好氣地說,「信不信我抽你丫的。」
又過了幾個回合,布萊恩特殺到籃下,奧尼爾舉手試圖封蓋,但科比靈巧一避,倚著奧尼爾的身軀,低手上籃命中。動作完成得很漂亮,但之後的故事就顯得醜陋不堪了。
「去你X的!」他衝著奧尼爾大喊,「這是我的隊伍!TM我的隊伍!」
氣氛瞬間緊張了起來,所有人停下腳步。「他說的可不是野球局的隊伍,」波利尼斯回憶道,「他說的是那支湖人隊。」
奧尼爾怎能咽的下這口氣。「不,你個XX!」他大吼道,「這是我的隊伍!」
「去你X的!」布萊恩特回敬道,「我可去你X的!你也配當領袖?你啥都不是!」
科比剛剛說啥了?
「我會讓你從球隊滾蛋,」奧尼爾說,「不成問題。」
場上的幾個人上前把這兩個人分開,比賽好歹繼續進行了下去。但此後場上的氣氛悄然改變,讓人感受不到絲毫的輕鬆和友善。「我們大概又跑了兩個來回,」波利尼斯說,「科比帶球衝到籃下,上籃得分,然後衝沙克喊,『哈,XX!你TM防都防不住我!』」
奧尼爾抓住球,示意比賽暫停。
「你TM再罵我試試,」奧尼爾邊說邊惡狠狠瞪著布萊恩特。
「啊,去你X的,」布萊恩特說,「你懂個——」
啪!
奧尼爾一巴掌扇到布萊恩特臉上。下手很重。
「他的手掌特別大,」當天也在場的布朗特表示,「扇這一下聲音特別響。」
而目睹了全程的波利尼斯如是回憶道:「之後沙克再揮一拳想揍科比,但這一下沒打著。我X!當時我就衝過去抱住沙克,因為周圍只有我的個子能攔得住他。接著沙克繼續揮拳,但因為我拉著他,所以他還是沒打到人。我就這麼抓著沙克,使出了吃奶的勁抱住他,一邊還大喊,『來個人抱住科比!我說真的——快來個人抱住他!』因為我抱住了沙克,這會兒科比正要衝過來揍沙克。突然間沙克掙脫了一條胳膊,然後砰一下打到我的腦袋。真的,這就叫好心沒好報。我這麼跟你說吧,要是沙克那會兒整個人都掙脫了,他保準要把科比-布萊恩特幹掉。我沒誇大其詞。他揮出的每一拳,都是衝著『我現在就想殺了你』去的。他當時肯定是想要了科比的命。」
但科比一點沒嚇著。「你個軟蛋!」他不依不饒,「你就這點能耐?你個軟蛋!」布朗特在一邊求科比別再說了。「你這樣無濟於事,」他說,「趕緊閉嘴吧。」隨著奧尼爾的保鏢傑羅米-克勞福德衝進場內,勸住了自己的好友,這場口角才終於告一段落。但奧尼爾還是怒不可遏。「你不能在訓練中碰他,」日後奧尼爾在文章中如是評價科比,「他和喬丹一個樣,很多球員都覺得喬丹是碰不得的。無論你什麼時候打到科比,他都會喊犯規。過了一會兒,我就對他說,『聽著,你沒必要張口閉口都是狗屁犯規。』」奧尼爾離開球館後,波利尼斯看著場邊瑟瑟發抖的庫普切克,高聲嚷道,「就衝剛才這一出,你就得籤下我。」
但庫普切克沒這麼做——1998-99賽季,奧爾登-波利尼斯最終加盟西雅圖超音速。
「他們倆就像是一山不容二虎,」波利尼斯說,「沙克的想法是,『這是我的球隊。』科比的想法是,『沒人能欺負我。』你不能讓這樣的兩個人待一塊兒。這樣是行不通的。」
說到這兒,波利尼斯停了下來,似乎還沉浸在那次衝突事件中。
「這樣子從來都是行不通的。哪怕中間取得了成功,最後結局還是散了。」
即便2001年總決賽,湖人5場之內解決76人,強勢衛冕,OK組合之間的敵意仍未消除——其中一位名人堂成員正處於生涯巔峰,另一位則堅信彼可取而代之,自己理應坐上王位。
湖人隊內的明爭暗鬥
2000年NBA總決賽,湖人終於實現重大突破,經過6場大戰,他們最終擊敗印第安納步行者,順利問鼎。很多人天真地以為,如此一來沙奎爾-奧尼爾和科比-布萊恩特之間的敵意能夠煙消雲散。但他們都錯了。相反,成績越是矚目,二人的衝突越是激烈。捧杯之後,奧尼爾終於坐實了自己聯盟最具統治力球員的身份,他對這一頭銜垂涎已久。而另一方面,布萊恩特則用相當挑剔的眼光審視著這位傑出隊友。在科比眼裡,奧尼爾訓練並不刻苦,對待比賽也不夠認真。最終,隨著2000-01賽季拉開帷幕,兩人的敵意仍未消散。
曾經,奧尼爾很喜歡大哥帶小弟的模式,當初他也試著引導年輕的科比,跟他組成蝙蝠俠和羅賓遜一樣的組合。但直到此刻他才意識到,這樣的嘗試只是徒勞。沒錯,這樣的相處模式對科比來說是無法忍受的。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引進了老將後衛伊塞亞-萊德爾後,科比敢在第一天就同後者單挑;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自由球員市場籤下了新人邁克-潘佩西後,科比敢輕視後者。當然,這也是為什麼,科比敢霸佔球權,寧可自己運球也不願抬頭找隊友,把好端端的三角進攻變成廢紙一堆。布萊恩特希望其他隊員能和他一樣高強度地訓練,但沒人能做得到。尤其是奧尼爾,在他贏得生涯第一枚戒指後,他大肆慶祝了好幾個月。「當科比在練習跳投的時候,」知名作家伊莉莎白-凱伊這樣寫道,「沙克正在享用炸蝦、蛋黃醬、番茄醬以及芝士混搭的美食,他管這個叫『沙克老爹三明治。』此外,奧尼爾還拉著一幫兄弟去拉斯維加斯瀟灑。沙克給他們一萬美元,攛掇他們也上賭桌,就這樣連著玩上好幾個小時,直到自己頭痛欲裂……那年夏天,沙克出入所謂的『紳士俱樂部』(即脫衣舞廳)、凌晨三點現身漢堡快餐店的新聞屢見不鮮。有句話說得好,『你重複做的事塑造了你這個人』,這話用在沙克身上一點不假。」
進入衛冕賽季,湖人開局僅為6勝4負;球隊更衣室噤若寒蟬,隊內關係劍拔弩張,更多的人卻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奧尼爾對布萊恩特的蔑視絲毫不加掩飾,尤其是在這個小孩瘋狂出手31次(你沒看錯,就是31次)、球隊卻以81-91不敵聖安東尼奧馬刺的情況下,這種情緒達到頂點。「我們要打得更聰明點,」賽後面對眾多記者,奧尼爾評價道,順帶委婉地提了一句,「要是這個小孩肯時不時傳個球,那就更好了。」
「布萊恩特一直不肯放下身段去接納奧尼爾,」皮爾曼在新書中寫道,「人人都愛沙克,那為什麼科比就不行呢?他理應找老大哥諮詢建議——但他從來沒這麼做。他理應高唱奧尼爾的讚歌——但他從來沒這麼做。」
接下來就要講到這個賽季湖人隊內小劇場最精彩的部分了——沙克與科比的鬥爭波及到了媒體的站隊。比賽結束,記者湧入球隊更衣室,先圍住其中一人進行採訪。結束完這邊的採訪,又來到另一個更衣櫃前,將另一人團團圍住。多數時候,奧尼爾先接受採訪,他會巧妙地把話題帶到對布萊恩特自私與幼稚的批評上來(偶爾這種批評比較直接)。有些批評不宜公開發表,大部分言論則會被記錄下來。輪到布萊恩特接受採訪時,記者會轉述奧尼爾的批評,科比會巧妙地予以回應(偶爾這種回應比較直接)。如此消極的隊友相處模式,對記者來說也是聞所未聞,這跟兩個小屁孩為一根棒棒糖爭得死去活來有何兩樣!奧尼爾和科比的更衣櫃相距不過15英尺,他倆本可以洗完澡後邊收拾整理邊互相吐槽。但這麼做需要鼓足勇氣。「他們都太小孩子氣了,特別是沙克,」阿丹德說,「沙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反正你們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他不想主動站出來把事情說清楚,情願讓我們來幹這個髒活累活。而科比說話就不會這麼艱深晦澀。他會等待合適的機會,把心裡話都倒出來。」
各路專欄作家根據流露出來的傾向性,被迅速貼上「沙克這邊的人」或是「科比這邊的人」這類標籤。《ESPN雜誌》專欄作家裡克-布赫,長期跟蹤報導湖人比賽,也曾負責執筆撰寫奧尼爾的自傳。但他後來寫的一篇文章,被沙克視為是對布萊恩特表示同情。「從那之後,對沙克來說,我就是『科比那邊的人』了,」布赫回憶道,「我和沙克的關係也到此為止。其實我根本不想效忠於哪個球員。但在沙克眼裡,你要麼是他這邊的,要麼就是跟著那個傢伙的。」
阿丹德則被視為「沙克那邊的人,」而且理由相當充分。「我一開始不想選邊站,」他說,「但他們倆會逼著你做選擇。我之所以選沙克這一邊,主要就是球在沙克手上的時候,球隊表現會更好。儘管人高馬大,沙克更易親近,也更為友善。更何況我和沙克是老相識了,年齡也相仿。所以他願意向我敞開心扉。但科比從來不會這麼做。」
《洛杉磯時報》記者比爾-普拉施克說:「沒人支持科比。他有一個貼身保鏢,除此之外便是孤身一人了。所以我會在採訪結束後等他,跟他一起走去停車場。只要我有採訪任務,我都會這麼做。科比身上那股強烈的競爭意識,讓他在場上所向披靡,卻也讓他在場下拒人於千裡之外。他一直都在抱怨,說話尖酸刻薄。他會觀察你在跟誰交談。你不得不選邊站——要麼沙克,要麼科比。於是我選了沙克這一邊。要是你和別人聊到了科比的事,沙克就會湊過來聽。我一直記得,有一次我在通道裡和裡克-福克斯聊到了科比,沙克就從門帘的另一邊探出腦袋:『你們在聊啥?發生什麼事了?』無論是賽後還是賽前熱身投籃,他們倆都會觀察你先去採訪了誰。你必須要在他倆中選一個。」
沙克嫉妒科比。但科比並不嫉妒沙克。科比滿腦子想的都是擊敗所有人。
而對於熟悉這兩名球員的人來說,看到外界不斷揣測兩人的內心想法,倒也是樂事一樁,因為實際情況與他們的猜想並不完全一致。很多人都覺得,奧尼爾更高、更壯、球技更為純熟、更擅長自吹自擂,那他就是更靠譜的老將,能夠帶好那個不靠譜的小年輕。但事實上,布萊恩特一直不肯放下身段去接納奧尼爾。人人都愛沙克,那為什麼科比就不行呢?他理應找老大哥諮詢建議——但他從來沒這麼做。他理應高唱奧尼爾的讚歌——但他從來沒這麼做。
更糟的是,布萊恩特根本不在乎奧尼爾對他的評價。奧尼爾有時會滔滔不絕地列舉布萊恩特的缺點,說實話他的這些評價有失公允。但布萊恩特的回應顯得漫不經心,常常只是聳肩一笑。他的肢體語言仿佛是在說:真假的?真會有人在乎他怎麼想嗎?——這樣的反應讓奧尼爾很是抓狂。每場比賽開打之前,湖人隊員都會在場館通道裡圍成一圈,用布赫的話來說,奧尼爾會帶著大家「打打鬧鬧、相互推搡,仿佛是在看搖滾演出。」隊裡的所有人都熱衷於此,從福克斯、霍裡這樣的老將,到潘佩西、麥德森這樣的新秀,都會參與其中。但唯獨科比不在此列。他從來都沒有參與過。你問我為啥?那請你想想,他為啥要參與其中呢?
至於主教練菲爾-傑克遜,他乾脆兩腳一翹,靜觀其變。儘管教練不遺餘力地宣揚禪學,經常組織球員在室內焚香冥想,但與此同時他也堅信,隊員之間的衝突無需外人幹涉。事實上,他還相信沙克與科比的對抗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這兩個互相憎恨的球星,通常會把怒氣帶到場上。如果兩個人在更衣室大發雷霆,那憑什麼他倆就不能在面對波特蘭開拓者、薩克拉門託國王時上演衝冠一怒呢?傑克遜教練很反感「操縱」一詞,但不得不承認,這樣也算是操縱的手段之一。
菲爾-傑克遜在執教OK組合的五年內三度奪得總冠軍,他堅信衝突有益,科比和沙克彼此間的憎恨會轉化為球場上的精彩發揮。
分崩離析的前兆
儘管場下從來不是好友,沙奎爾-奧尼爾和科比-布萊恩特卻能在場上並肩作戰,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帶領湖人實現了三連冠的偉業。然而到了2002-03賽季,無敵戰車的車輪似乎是要掉落了。這一年的沙克有點懶散。布萊恩特則厭倦了搭檔的懶惰與冷漠。兩人在場上的目標一致,原則方面卻相互對立。2003年西部半決賽,湖人不敵馬刺慘遭淘汰,明眼人都看得出,球隊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因此,球隊招募來兩個未來的名人堂成員做幫手——一位是長期效力超音速的控衛加裡-佩頓,另一位則是長期效力爵士的前鋒卡爾-馬龍。這樣的組合很有道理:還有什麼比兩個超級巨星更強的呢?當然是四個超級巨星。但即便是佩頓和馬龍的加盟,都無法阻止OK組合的分崩離析。到了2003-04賽季,二人的不睦已上升為極致的憎恨。
2004年4月11日,湖人客場挑戰薩克拉門託國王。如今回顧這場比賽,場面堪比血腥戰爭——多虧了近代史的教育,戰爭的殘酷場面能讓人一一對應起來。
此前六周,球隊(多多少少)設法站穩了腳跟,最起碼54-25的戰績能讓禪師及眾將士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那是不是說球隊上下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呢?難說。新來的控衛加裡-佩頓,把三角戰術搞得一團糟。布萊恩特當起了空中飛人,不斷往返科羅拉多,出席自己的聽證會。3月24日下午的一次秘密會議中,控訴人針對侵犯事件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作證,在此期間科比只能坐那兒乾等。球隊擱置了同禪師的續約談判。奧尼爾遭到一家公司的起訴,對方聲稱奧尼爾拿了63000美元的酬勞,本應出席一家少兒籃球機構的宣傳推廣活動,但活動當天卻無故缺席了。板凳席上除了德裡克-費舍爾,淨是些不忍直視的瘦竹竿。賽季一路走來,球隊經歷了漫長的起起落落。《洛杉磯時報》記者普拉施克總結道:「這是一趟毫無樂趣的旅程。」
但萬幸眼下還有一絲希望的曙光。傳奇大前鋒卡爾-馬龍以及奧尼爾傷愈歸隊,季後賽就在眼前。只要今天戰勝國王,湖人就能專注於他們該做好的事情。換言之,湖人應當向今年的總冠軍獎盃發起衝擊。
只不過,擺在湖人面前的一道道難題,可沒那麼容易解決。
儘管兩人最後一次聯手是2004年的NBA總決賽G5,最終他們以一場失利宣告了兩人關係的破裂,但以OK組合為核心建立起的湖人王朝,八年內四次闖進總決賽,三次捧得拉裡-奧布萊恩杯,也算是一段佳話。
下午三點半,湖人同國王的比賽正式在阿科球館打響,原本期待兩支宿敵能帶來一場精彩對決的球迷,差點沒被場上的實際情況驚掉下巴。國王開場便迅速取得8-0的領先,第一節結束時,兩隊比分已經來到31-15。如此懸殊的分差著實令人吃驚,但最讓人驚訝的(特別是對湖人球員和教練們來說),便是科比在場上的表現了。這一節他在場上……
……毫無建樹。
這一點都不誇張。一個如馬兒熱衷於奔馳一般熱衷於投籃的人,居然在比賽第一節零次出手。哪怕當天奧尼爾早早領到兩次犯規下場休息;哪怕當天德文-喬治、斯拉瓦-梅德維登科以及替補出戰的前鋒拜倫-拉塞爾,三人在第一節合計11投僅1中。為什麼,布萊恩特直到半場結束還剩6分41秒時才完成第一次投籃出手,而且這次三分嘗試還以打鐵告終?更何況此時湖人正以23-40落後對手。如此關鍵的一場對決,竟然早早進入垃圾時間,用普拉施克的話來說,這要多虧了某個球員「不投籃、不突破、不指揮……不在乎」。這究竟是為什麼?
最終,湖人以85-102告負。單看賽後科比-布萊恩特的數據統計(13投3中,得到8分4助攻),遠沒有實際觀感來得震撼。但湖人更衣室裡,眾人都受夠了。無論是科比的隊友,還是教練組,眾人一致認為布萊恩特是故意為之。過去,一幫身披紫金戰袍的隊友不遺餘力地批評科比的投籃選擇、批評科比接管比賽的野心、批評科比成為球隊老大的痴心妄想。就在前幾天,禪師還當著媒體的面抱怨「科比又開始大包大攬了」。這一次,科比拒絕投籃,他就是要把這樣做的後果告訴這幫人,仿佛是要對那些看輕自己的人大喊一句「滾蛋。」不過比賽剛結束,科比就在採訪中用「我每次拿球,國王都會安排雙人包夾」的說辭來為自己開脫。隊友聽到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差點笑到錘牆。
「我沒法告訴你他當時在想什麼,」佩頓賽後表示——其實科比打的那點算盤,佩頓心裡清楚得很。
「我認為科比開始摸索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了,這是一件好事,」禪師說——雖然他這番說辭只是在給某個球員開脫,但這名球員並不需要這種假客套。
一天後,終於有人敢站出來說真話了。球隊訓練剛結束,《洛杉磯時報》記者蒂姆-布朗便和某個湖人隊員聊了起來。在得到了記者絕對匿名的保證之後,這名隊員告訴布朗:「我不清楚我們該怎樣才能原諒他的所作所為。」而另一名隊員,在同樣得到記者匿名的保證後表示,湖人隊已開始懷疑布萊恩特的心智是否正常。4月13日一早,科比在體育專版的頭條,讀到了布朗這篇標題為《對科比和湖人來說,氣氛過於沉悶》的838字短文。這讓科比狂怒不已。
他衝進位於埃爾塞貢多市納什大街的訓練館,胳膊還夾著一份捲起來的《洛杉磯時報》體育專版。他挨個走向隊友,揮舞著專版,恨不得把文章糊在每個人臉上。「這話是你說的?!」他大吼道。
不是。
「這話是你說的?!」
不是。
「這話是你說的?!」
不是。
科比的憤怒寫在臉上,而尷尬充斥著整座球館。有些人被嚇得說話都不利索起來。之後的球隊會議上,布萊恩特仍在咄咄逼問。「今天就在這兒把話說明白!」他說,「我就想知道,是誰說了這些屁話!」
會場再度陷入死寂。
氣氛令人不適。
所有人都是一副尷尬的神情。
這感覺太痛苦了。
沉默。長久的沉默。
終於,馬龍清了清嗓子,開口道:「科比,很明顯要麼沒人說過這些話,要麼就是說了這些話的人不敢承認了。還是算了吧,別追究了。」布萊恩特可不想就這麼算了,他沒好氣地叫馬龍滾蛋。馬龍同樣寸步不讓,表示該滾蛋的應該是科比自己。兩個人的對話絲毫沒有商量的意味,咆哮聲充斥著整個會議室,眼看就要上演全武行。2001年夏天科比和奧尼爾的衝突令人不願回想,但這一次的衝突情形有所差別——這個爭強好勝的年輕後衛大概是氣昏了頭,根本沒意識到他招惹的那個人,摧毀起自己來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過了好久,禪師終於走了進來。過去他能像老虎鉗一樣牢牢掌控整支球隊,但現在他對球隊的掌控力早已消失不見。他的三角戰術成了過氣的代名詞。布萊恩特一隻腳踏出門,隨後11天都拒絕接受媒體的採訪(順帶一提,科比曾向球隊媒體公關負責人約翰-布萊克透露,自己並非「早早進入了百毒不侵的狀態」)。奧尼爾不確定自己賽季結束後要不要回歸湖人。馬龍賽季結束後就退役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佩頓的狀態一日不復一日。至於佩頓的替補費舍爾,他還在為自己受限的出場時間沮喪不已。
多虧老天爺開恩,湖人在常規賽收官階段連戰連捷,最終以西部第二的身份挺進季後賽。
儘管醜態百出,球隊還是取得了56場常規賽勝利。現在,很多球員都盼著賽季趕緊結束。
要麼趕緊奪冠,要麼趕緊滾蛋。
最終,洛杉磯湖人在2004年總決賽上以1-4的總比分不敵草根球隊底特律活塞,結束了這個噩夢般的賽季。最後一戰結束沒多久,布萊恩特坐到隊友的面前,鄭重表示,「我以後再也不跟那個XX打球了。」
科比口中的那個XX,顯然指的是沙奎爾-奧尼爾。
球隊老闆傑裡-巴斯別無他法。他不顧一切地想要挽留布萊恩特,因為他大概是球場上最好的球員——哪怕彼時的他正面臨性侵指控,有可能會在監獄裡待夠20年。於是湖人決定讓菲爾-傑克遜退休,緊接著又將奧尼爾交易至邁阿密熱火。兩個賽季後,奧尼爾和德維恩-韋德聯手為熱火奪得隊史首座總冠軍獎盃。
而當科比-布萊恩特在年初意外去世後,他已然是湖人隊史得分王,另外還收穫了5枚總冠軍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