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性灰」、「雙曲線」,是不是想右上角關閉退出了?
別急,本編輯絕不會搬出一般教程的套路,刷刷刷列出幾個步驟,中性灰、雙曲線這等知識點,就瞬間闖進你的大腦。在你下一次進行磨皮伊始,才發現所謂步驟教程,不過在關閉網頁的瞬間,也一步一步被大腦刪除。
所以 咱們還是腳踏實地先來了解原理,再去動手8
D&B 是 什 麼 ?
有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攝影作品的光影效果十分突出,畫面的質感也十分強烈,不同於我們常見照片的光影效果,這時候就很好的顯現出 D&B的特徵了。
| 何為 D&B ?
D&B 的全稱為 Dodge & Burn ,直譯成中文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減淡和加深。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後期手段人為地重塑畫面光影分布。
我們知道,畫面的光影信息是人們判斷物體形態、距離大小等要素的重要參考標準。如果修改畫面的陰影,那麼人們對這個物體的判斷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所以我們可以通過 D&B 的手法改變畫面明暗分布,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外部面貌,這就是 D&B 的一個重要功能:重塑結構。
D&B 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呢,就是所謂的磨皮。它的本質也是通過改變光影關係來改變畫面的光照分布。
例如,人物面部的斑點等瑕疵一般是以較暗像素的形式存在著,我們通過減淡可以增加它的亮度,從而與周圍的皮膚亮度達到一致,實現磨皮的同時又不破壞肌膚的紋理。
我們有很多路徑可以實現 D&B,例如可以直接使用加深/減淡工具,又比如可以做一個選區,然後用曲線進行調整。
那麼提到 D&B ,就不得不提到本期的重點:中性灰和雙曲線。
在了解 D&B過後,我們了解到:D&B 是一種後期思想,而中性灰和雙曲線則是它的具體表現手法。
中 性 灰
那麼什麼是中性灰呢?
簡單理解:
像我們在直方圖中所講的,打開色階,把輸出色階拉到最右邊,也就是255,圖片變成純白色,拉到最左邊,也就是0,圖片變成純黑色。0是純黑,255是純白,再加上0-1這個區間一共256個區間,這256個區間的一半,也就是128,這就是中性灰。
中性灰運用了 photoshop 裡面一個特殊的混合模式「柔光」。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柔光混合模式:當一個圖層的混合模式為柔光模式時,如果A位置的像素亮度高於50%灰(中性灰),那麼這個圖層下面圖層A位置的像素會變亮。同理,如果A位置的像素亮度低於50%灰(中性灰),那麼這個圖層下面圖層A位置的像素會變暗。
如此一來,新建一個填充50%灰的新圖層,把混合模式改為柔光,這時畫面不會發生變化,但是一旦使用畫筆工具進行塗抹,這個圖層的亮度必然高於或低於50%灰。這時候反映到下面的圖層,就會發生相應的變亮、變暗了。這就是中性灰的原理。
| 如何建立中性灰進行操作呢?
我們打開拾色器,當RGB都是128時,也就是中間灰度,這就是中性灰,如果RGB有任何一個不是128,則不會產生中性灰。
新建一個空白圖層,打開拾色器,紅綠藍都改成128,然後填充空白圖層,選擇柔光模式,這就建成了中性灰圖層。
tips:
還有一種簡便操作:按住option鍵,點擊新建空白圖層,就會出現一個對話框,模式改為柔光,填充柔光中性色(50%灰)打勾,然後點擊確定,就能快速的建一個中性灰的圖層了。
雙 曲 線
雙曲線則是 D&B 的另一個應用。
雙曲線的基本結構是這樣的:建立一個曲線圖層把圖像提亮,然後建立一個曲線圖層把圖像壓暗,再使用蒙版把兩個曲線圖層都隱藏。
如果需要加強A區域的亮度,就用畫筆工具在提亮曲線的蒙版上用白色畫筆塗抹,這樣被提亮的畫面就顯現出來了。同理,也可以以此來顯示被壓暗的區域。
當然,在雙曲線的使用時,我們一般會建立一個觀察層。
所謂觀察層就是一個增強對比的圖層。它的作用是增強畫面的明暗對比,更加便於觀察畫面的細節。
| 為什麼要用黑白觀察圖層?
處理一張好的圖片必須要先處理它的素描關係。任何絢麗的色彩都是依附在素描關係的基礎上的。
觀察圖層,在修圖中輔助我們觀察修圖中的素描關係及細節。在黑白情況下觀察,避免顏色對視覺的幹擾。
| 那麼如何建立雙曲線呢?
建立去色圖層,再調整明暗對比,增加畫面之間的對比效果輔助修圖。建立兩個曲線圖層,一個用來提亮,一個用來壓暗。蒙版填充黑色,畫筆進行調整。透明度、流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調整的過程中,結合觀察組進行修改。
為什麼人們經常聽到中性灰、雙曲線時,會直接把 D&B 等同於中性灰、雙曲線呢?
這是因為這兩種手法有著獨到的優勢。以加深/減淡工具為例,我們知道,加深/減淡工具是無法疊加的。但中性灰和雙曲線基於圖層,是可疊加的。同時,加深/減淡工具的影響區域只能通過原圖對比查看,結果不準確,且無法即時預覽,而中性灰和雙曲線則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中性灰和雙曲線的優勢:可疊加性和可視性。
下面這張照片是一個中性灰的圖層,我們可以從這個圖層直接看到對圖像的哪些部分進行了處理,這是加深/減淡工具無法實現的。
同時,如果我們覺得效果不夠強烈,可以直接複製這個圖層,相當於效果加強,這也是加深/減淡工具無法做到的。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
1
中性灰和雙曲線原理是一樣的,都是使用畫筆加深或者減淡不同區域的皮膚亮度,來讓皮膚亮度統一,從而變得光滑細膩。兩種磨皮方式原理相同,只是具體操作方式有所差異。
2
我們學習工具,學習方法,最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局限自己。常說中性灰磨皮、雙曲線磨皮,看到這裡你應該清楚:中性灰和雙曲線也是從「減淡/加深」這個方向中延伸出來的具體方法,當我們弄清楚原理,我們照樣可以運用到除了人物皮膚以外的其他區域。服裝、飾品等任何你覺得可以實現的地方,你都可以大膽嘗試。
3
還有一個經常會人朋友問到的問題:中性灰和雙曲線相比,到底哪個更好用?這裡還是想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自己最熟悉的,才是對你而言最好用的。」
4
剛學修圖的時候,覺得雙曲線、中性灰是很複雜的操作。在各種尋找教程的過程中,甚至會有朋友刻意去記教程中每個步驟的參數。可想而知,當你以這樣的方式學習一遍過後,長久沒有練習,到下一次在需要修圖時,恐怕要花更多時間去理解。
要記住:參數不重要,重要是方向和方法。
學完本期內容,看一下本次練習福利作業8
從無到有,從修瑕疵到雙曲線,液化到調色,詳細且豐富的 psd,就是本次練習福利啦!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