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跟我說要DIY一臺電腦,但是不知道要選什麼硬碟?什麼硬碟好?什麼硬碟性價比高?現在的裝機市場同時存在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混合硬碟。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裝機時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小編就講講關於硬碟的這些知識,希望對你幫助!
一、機械硬碟(HDD)
傳統機械硬碟內部結構
機械硬碟(HDD)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提到的普通硬碟。目前絕大多數電腦還是使用的機械硬碟,機械硬碟的構造相當複雜,主要由: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當然還有電路板和鋁製防護殼。機械硬碟中所有的碟片都裝在一個旋轉軸上,每張碟片之間是平行的,在每個碟片的存儲面上有一個磁頭,磁頭與碟片之間的距離比頭髮絲的直徑還小,所有的磁頭聯在一個磁頭控制器上,由磁頭控制器負責各個磁頭的運動。
二、混合硬碟(SSHD)
混合硬碟電路板結構
混合硬碟顧名思義,就是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的結合體。主盤體和機械硬碟是一樣的,但是在電路板部分增加了SSD模塊和快閃記憶體顆粒。混合硬碟採用了容量較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常用常用文件,容量通常在8到16GB之間。而磁碟才是最為重要的存儲介質,快閃記憶體僅起到了緩衝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快閃記憶體內減小尋道時間,提升效率。目前生產混合硬碟的廠商並不多,希捷和東芝最具代表力。
三、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內部結構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片、DRAM晶片)組成。固態硬碟在接口的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固態硬碟這兩年也逐漸熱門起來。其實固態硬碟的起源還是比較早的,但是由於技術和成本的制約,直到近幾年固態硬碟才在普通消費市場慢慢成熟起來。固態硬碟的結構相比機械硬碟就要簡單許多了,一塊電路板上集成了固態硬碟所有的重要元器件,快閃記憶體顆粒、主控晶片和緩存等。
了解了機械硬碟HDD、固態硬碟SSD和混合硬碟SSHD這三者的基本結構之後,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三者各種的優缺點。
優缺點
一、機械硬碟
優點:容量大、價位低、壽命長
缺點: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來講能耗高,並且在這三種硬碟中,機械硬碟的讀取速度是最慢的。而且由於自身結構的特點,易損性較高。現在的硬碟在工作時磁頭與磁碟碟片之間的距離小於0.01微米,可想而知在磁片高速轉動時,硬碟受到震動後碟片與磁頭之間難免會有真正的親密接觸,從而損壞磁碟碟片。所以,千萬不要在硬碟運行的過程中對硬碟進行強烈震動。
二、混合硬碟
優點:混合硬碟結合了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優點,在性能上也是介於二者之間。價格來說也比較合理,目前一款1T容量的混合硬碟,售價約為600元。
缺點:結合了兩者優點的混合硬碟也繼承兩者的缺點,比如抗震性能差、單顆快閃記憶體顆粒導致擦寫次數收到了嚴重製約等,好在這顆快閃記憶體只記載常用文件,並且只是備份,而不是將文件完全的存儲到快閃記憶體中。
三、固態硬碟
優點:讀寫速度在三者之中是最快的。而且由於固態硬碟的結構相比機械硬碟要簡單許多,只是一塊集成度較高的電路板,因此有非常不錯的抗震性能。固態硬碟的功耗上要低於傳統硬碟。由於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至20-30克。
缺點:容量小、價格昂貴、壽命短。目前市場上的固態硬碟魚龍混雜,同樣容量的固態硬碟,其價格卻相差懸殊。
選購建議
就目前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混合硬碟這三者之間的性能和價格綜合比較來看。小編給不同的購機人群以不同的建議。
一、硬體發燒友:這類用戶喜歡追求極致的硬體性能,購機的預算少則五、六千元,多則萬元以上。這樣的機器自然少不了一塊性能強勁的SSD固態硬碟。土豪的人生就是那麼隨意、任性!
二、遊戲愛好者:這類用戶屬於DIY的主流人群,對機器的整體性能有著一定的要求,一般的裝機預算在5000元以內。這個價位的機器如果上SSD固態硬碟的話,筆者覺得帶來的性能提升非常有限,還不如一款價位適中的混合硬碟來的划算,或者直接買一塊小點的SSD,外加一塊機械硬碟,SSD用來裝系統,機械硬碟用來存儲數據,黃金搭檔啊!
三、普通用戶:如果只是用於普通家用,玩玩小遊戲,看看電影什麼的,選擇普通機械硬碟完全足矣。不就是開機時間慢了那麼幾秒、十秒麼,這咱還是等的起的吧?
更多電腦技術、電腦知識、網際網路諮詢,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學點電腦知識
猜你喜歡:
筆記本電腦電池的保養和正確使用方法
筆記本電腦集成顯卡好還是獨立顯卡好
win7系統32位和64位的區別?兩者該如何選擇?
電腦待機與休眠的區別?待機與休眠哪個更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