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從開始準備寫作,1個小時將要過去了,可是我依然腦袋裡空空,不知要要寫啥。
記得之前,準備寫作前,為了平靜內心,同時也為了提神,我一個冰棍一個冰棍吃的情景。三四隻冰棍吃完了,我依然沒有寫出一個字,腦袋裡依然是空空如也。
記得有些日子裡,為了讓自己寫作前頭腦能夠清醒些,我會吃完晚飯就睡覺,鬧鐘定了一個小時,一小時後立馬起床寫作。這種做法真的很痛苦,正在自己酣睡時候,鬧鐘卻響了,逼迫著自己起來。雖然人已經坐在桌子前,可是腦子卻只有一半清醒過來,在讓自己趕快清醒過來的同時,一遍想著即將寫的內容,一遍還有要擔心著時間。因為我必須趕在零點前把文章發布。因為微信公眾號每天只可以發一條。
還有一些時候,寫著寫著竟然睡著了,而且還是站著打字。就在剛要睡著的那一瞬間大腦又清醒過來。於是又繼續打字,然後又在一瞬間又打起了瞌睡。一篇文章就這樣在半夢半醒中寫完了。
在那些晚上,為了寫出一篇文章,也真是歷盡千山萬險,用盡各種招數。還好,一直到現在,每一天的文章都寫了。完成比完美重要,這句話也給了我更多的力量。
在剛開始寫日更時候,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即最後能夠在30分鐘內寫完,因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一篇文章,就可以保證日更文章能夠長久的堅持了。從來沒有哪篇文章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寫寫此時的寫作狀態,再回憶回憶之前寫作時候的困難,到現在已經600多字了,還有400多字這篇文章就可以完成了。
哈哈,這樣的寫作形式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了。我之前的幾篇文章也是這樣寫出來的。在實在不知道寫什麼,怎麼想也沒有想到想寫的主題的時候,我就會這樣去描述當前寫作的心理狀態。因為這樣寫起來比較容易,自己當前心理狀態,以及當前寫作的心理經歷,都是自己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所以寫出來就非常容易。
這也是思考「是什麼」比「為什麼以及「怎麼做」要容易的多的原因。
「是什麼」是現象,是你可以直接接收到的信息。而「為什麼」,是需要你進行思考分析得到的結論。最重要的是「怎麼做」,在了解了「為什麼」後,才更容易去做一些事情,去改變一些事情。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這句話其實並不容易理解,或許說想要更精確理解是不容易的。比如什麼樣叫完成?拿我這篇文章來說,只要字數到1000字就算完成?還是不只是字數夠,且質量也要達到一個分數,才算完成?
也許準確地理解並不是那麼重要,按照大致方向可以指導行動的進行就可以了。
到此本篇文章算是完成了,一篇在半睡半醒中寫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