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創業夢,畢竟創業是實現財富自由的最佳辦法看,而每個奮鬥著的年輕人,在其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偶像,前輩們的創業故事總能激勵著年輕人前行,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他們的創業經歷更是能夠鼓舞人心。
創業絕非易事,每個創業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還要經受眾多挫折。平庸的人可能會在面退挫折時退出,而那些內心堅定的人,卻總能把壓力變為動力。馬雲經歷過多次創業失敗,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宗慶後在創立娃哈哈之前,甚至還蹬三輪賣過冰棍,但是他也挺過了那段艱難時期。
事實上,有很多成功的創業案例,但是在每個成功的企業家背後,也會有一系列失敗的企業家的名字,有些是競爭者,有些是合作夥伴,有些是路人,但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然而我必須還要強調一點的是,許多企業家為了創業,甚至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比如任正非,他在創業時患有抑鬱症,還差點死於癌症。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成為了中國最值得驕傲的企業家之一,也是中國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
任正非的大名,在國內幾乎被所有人熟知。任正非知道自己創業成功過不易,所以他才格外珍惜自己的成功。當然,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任正非有很大功勞外,也離不開員工的努力。任正非雖然儉樸,但是他對員工卻非常大氣。
華為是最賺錢的民企之一,但是任正非為啥沒能進入富豪榜前十?原因是任正非對員工太好了,在華為公司中,每個員工都持有股份,任正非會把企業的40%利潤分給員工,而他自己卻僅僅持有1%的股份,如果他跟其他企業家一樣,也持有大量股份的話,他早就是富豪榜的常客了。不過任正非並沒有這麼多,因為他知道員工的不容易,只有讓員工享受到福利,企業才能更快地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公司的員工工資普遍加高,平均年薪為110萬。
平均年薪為110萬,而且有些高管還能拿到年終獎,所以工資可能比這還要高,這種高薪在國內幾乎是很少見的,要知道華為公司的員工工資水平是阿里的4倍,更是小米的6倍。
阿里巴巴的員工分為技術職位(P5-P11)和管理職位(M1-M10)。入職不久的員工,工資級別通常是P5。如果級別達到了P5,年薪則可以達到15W-25W的水平。小米總部薪酬在4.5 - 5萬元之間,其中2 - 3萬元的薪酬最高達27.6%。小米的工資比同行高出50%,比同地區高出280%。各項福利都包含在總薪酬數據中,小米員工的年薪在15 - 30萬元之間。顯然,阿里和小米的工資水平都已經不低了,不過這跟華為比起來還差得很遠呢。
華為不光願意給員工開出高薪,它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支出也毫不吝嗇。繼續,華為每年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支出都在千億左右。而且這樣的水平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領先的。值得欣慰的是,華為的付出跟回報是成正比的,眾所周知,現在華為的科技實力,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領先水平。在5G方面,華為更是佼佼者。
華為是國內頂尖的民企不假,不過有一點也讓人疑惑,規模如此大的一家公司,為啥不上市呢?畢竟很多企業在做大做強之後,都會通過上市來進行融資。不過任正非並不喜歡進入資本市場,因為他相信公司的實力,他不想依賴融資來促進公司發展,所以任正非把更多的精力都突入到了科研領域。
華為不上市,其實並不全是因為華為不缺錢。主要是一旦公司上市,就會參與到資本市場中。現在公司的管理權力非常分散,如果貿然衝進資本市場,這必將導致華為的動蕩,任正非自然不想讓這種事情發生。作為一個專注於科技研發的企業,華為一直在走科技創新之路,而並不想進入資本的漩渦。如果華為貿然上市,很可能就會偏離原來的發展軌跡。
不過對於現在的華為而言,其實是面臨諸多挑戰的,外有美國的打壓,內有公司員工離職的壓力。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了,華為員工的工資非常高,不過即便如此,華為卻依然難以留住人才,從2013年以來,華為公司的高級人才流失率高達22%,員工在職時間越長,離職率就越高。2014年入職的員工,現在的離職率近5成!
為啥拿著這麼高的工資還有人離職?其實答案不難分析,高薪就意味著壓力大,既然公司能夠給你開出這麼高水平的工資,那麼員工也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據悉華為的員工幾乎每天都加班,而且加班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這種工作強度已經遠超其他企業。正因為華為員工的不斷付出,華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不過人才流失的問題,華為依然不能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