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屆勞模創新工作室論壇綜述

2021-01-09 中工網

來源:中工網

編者按

2020年12月19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屆勞模創新工作室論壇在京舉辦受到各級人士的關注。近期,在工運領域中,該論壇主題和內容受到熱議,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在多方的支持和關注下,多次回訪調研,整理相關數據並匯成綜述供廣大工會工作者和職工群眾借鑑與參考。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進一步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的意見》(總工發〔2017〕13號)文件,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以下簡稱「勞模創新工作室」)是由較強技術能力、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勞模、工匠人才領銜,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制度創新為主要內容,以解決工作現場難題、推動所在單位創新發展為目標的群眾性創新活動團體。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和運作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案例和成功經驗,也存在諸多問題。筆者根據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屆勞模創新工作室論壇的觀點進行了梳理,進一步總結分析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運作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有益經驗以及專家學者針對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以利於勞模創新工作室更好地發揮帶團隊、促創新的職能,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激發廣大職工在企業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明確勞模創新工作室職責,保障勞模創新工作室職能的發揮

(一)理清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權限經過對勞模創新工作室存在問題的梳理和總結髮現,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運作過程中,政府、企業、工會對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權限不明確。

工會組織在勞模創新工作室管理中應發揮主要職能。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王明哲副教授建議各級工會組織要明確對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職能,由工會對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建申報、成果的評審立項獎勵和推廣、工作室的考核和監督、領銜人和骨幹員工的培養計劃等方面給出明確的指導建議。

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建和運行,更需要的是企業的支持。例如濰柴集團工會副主席張東海介紹了濰柴集團在勞模工匠培養力度、創新工作室投資力度等方面做出的探索,通過各類比賽、「傳幫帶」、線上線下學習培訓中培養人才的做法。

南開大學王星教授建議進一步理清政府、企業、行業的職責,形成工會主持、部門牽頭、勞模參與的綜合創建的格局,保障工作室的人員、資金等各方面資源的調配。

(二)找準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自身定位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勞模處處長朱洵提到,許多勞模創新工作室被當做對外宣傳和觀賞的「盆景」,並沒有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團隊、促創新的職能。張偉、拜麗等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也提出,很多基層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存在制度流於形式、創新動力不足、領銜人精力不夠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

針對這一問題,王建清、楊波、晏文娟等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分享了諸多有益的經驗,例如王建清領銜的王濤技能大師工作室將「傳授技藝、技術攻關、成果推廣」作為工作室的主要職能,圍繞這一職能開展技術攻關工作,為企業創新增效。晏文娟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利用「酒店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這一企業文化,將服務行業中的知識顯性化、標準化、規範化,變成可傳承、可傳授的知識,很好地發揮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團隊的職能。

朱洵處長也給出建議,勞模創新工作室很多都是放在基層,由一線職工領銜、解決一線現場問題,每個工作室都需要結合本職工作的實際,明確自身職能。

(三)明確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內部分工王明哲副教授提到,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以及成員多數是企業機關的一線骨幹,往往是以兼職身份投入工作室的建設和運作,團隊成員不穩定、內部分工不明確,限制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運作和職能發揮。圍繞這一點,王建清和楊波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都存在類似問題,如工作室年齡結構不平衡、人員極其不穩定,尤其是年輕人學習技能的積極性不高,出現「斷層」現象日益凸顯。

楊波提出建議,要明確工作室管理職能,優化人員結構,讓工作室內部形成明確的分工,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時,工作室領銜人可以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幫助工作室成員提升認同感和獲得感,從而維護和鞏固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的穩定。

二、完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推動勞模工作室長遠發展

(一)建立不同行業工作室的分類考核標準王明哲副教授提到,不同行業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目標和類型不同,

但是目前並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建立分類考核標準。為此他提出建議,要根據行業分類提煉考核標準。王建清分享了王濤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創新做法,在工作室內部有明確的計劃、考核標準,把考核落實到周、月,並設有詳細的、動態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標,才能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另外,他建議根據不同的考核標準,對勞模創新工作室進行激勵。濰柴集團的做法也值得借鑑,按照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建立了精準的分類、評聘和晉升激勵機制,暢通技術工人發展渠道,這種經驗和做法也可以推廣至勞模創新工作室內部和外部的分類考核過程中。

(二)多渠道爭取持續的經費支持缺乏穩定持續的經費支持是眾多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筆者通過分析總結,勞模創新工作室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能夠成為勞模創新工作室爭取內部和外部資金自持的動力。

從外部資金支持來講,王建清提到全總或上級工會組織可以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勞模創新工作室進行資金獎勵和支持。張東海講到濰柴集團作為大型能源企業,在企業創新和研發環節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自上而下解決經費問題,也是企業支持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標杆。此外,王明哲副教授還提到,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發展基金也可以從一定層面解決經費穩定和可持續性成果轉化系列問題。

從人力成本理論來講,勞模創新工作室也可以通過內部的良性運作實現資金的不斷支持。例如紀雯雯教授提出實現勞資兩利,建立內部激勵循環,幫助企業實現創新創效。此外,朱洵處長也提出建議,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也可以通過對創新工作室的不斷完善和推進,爭做示範性創新工作室,並獲得相應資金支持。

(三)建立明確的學習上升通道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勞模創新工作室更注重領銜人和成員的學習和上升通道問題。例如,濰柴集團建立了以導師帶徒、網上學習、線下培訓、技能競賽、崗位創新為抓手的「五位一體」青年工匠培養機制,開展勞模工匠大講堂,為一線員工培訓授課,激發了一線勞模工匠的大量湧現。此外,企業還建立晉升激勵機制,暢通技術工人發展渠道。晏文娟勞模創新工作室探索出了蜂窩式的人才梯隊,從班組到基層服務員都納入進來,建立人才發展模式。

此外,王星教授指出保持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新和學習動力,還需從社會制度層面激勵更多一線工匠紮實工作。北京師範大學和震教授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角度也提出建議,要促進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的不斷學習,只有保證勞模的持續發展,才能保證技能的傳承發展。

三、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縱向與橫向的聯繫,擴大勞模工作室規模和影響力

(一)形成一定規模的工作室聯盟獨木不成林,在勞模創新工作室運行過程中,單打獨鬥是幹不成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進一步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的意見》指出,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王建清、晏文娟、楊波等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都一致提出了要建立創新工作室聯盟。例如在生產線上形成上下遊縱向聯盟,促進企業內部的協同創新;在行業內進行跨企業跨區域橫向聯盟,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共贏,通過聯盟搭建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攻關相互借力的平臺。

王明哲副教授也提出建議,各級工會牽頭以自願、共建、共享理念,引導企業探索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的作用,在更廣闊的時空整合創新人才和創新資源,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品牌效應,構建和完善職工創新生態系統,

(二)打通與黨政部門、企業核心部門之間的通道王明哲副教授認為勞模創新工作室還存在資源有限、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的問題,體現在縱向與上級職能部門溝通較少,無法實現協同合力。為此他提出建議,要注重勞模創新工作室宣傳和造勢,爭取黨政部門以及企業的認同,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品牌效應。朱洵處長也提出,全社會行業和企業要協同創建創新氛圍,用企業文化建設帶動創新工作。和震教授從職業教育的角度提出倡議,鼓勵勞模(工匠)跨領域、跨行業、跨專業發聲,引起社會對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廣泛關注,高校也可以積極開展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塊化課程探索,大力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結束語

本文歸納整理了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屆勞模創新工作室論壇中的主要觀點,總結了來自一線的有益經驗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期為工作室職能的進一步發揮提供有益的幫助。隨著我國產業結構日益升級,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帶團隊、促創新方面的職能將尤為重要,對工作室的研究也將具有更為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供稿)

責任編輯:張葦檸

相關焦點

  • 張宿義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四川省「十佳」勞模創新工作室
    近日,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張宿義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四川省「十佳」勞模創新工作室。1月6日,授牌儀式在羅漢釀酒生態園張宿義勞模創新工作室舉行。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彭闖向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環境保護總監張宿義授牌,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江域會出席了授牌儀式。
  • 建功煙臺·工會在行動 | 我市將新建20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記者在昨日召開的煙臺市勞模工匠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獲悉,今後五年,我市將啟動「勞模工匠引領創新行動」,建立一批以職業院校為支撐的工匠孵化分院,新建20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廣泛開展「工匠導師」選樹活動,每年培育選樹各級工匠1000名,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我市是製造業強市,為勞模工匠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舞臺和肥沃土壤。
  • 哈市四院成功創建「張麗萍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王葉、鮑靜華)2020年,哈爾濱市總工會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為落實黑龍江省總工會「五個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方案,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
  • 鄭廣順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勞模創新...
    近日,為進一步深化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更好地發揮工作室的功能作用,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工會命名鄭廣順、陳蘭穎等46個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  鄭廣順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11年,是以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郵政信息技術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鄭廣順為領軍人,以計算機網絡技術服務於郵政生產和企業經營管理為工作目標的科研團隊。工作室現有成員17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3 人、工程師 4人。
  • 發展中心全面啟動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
    12月16日,杭州市交通運輸發展保障中心組織召開「11125」黨建聯建工作推進會,部署啟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通過先進模範示範引領,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攻堅。根據發展中心《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方案》部署,中心將以勞模先進作為領軍人物,圍繞中心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搭建幹部培養和崗位成才平臺。一是省級勞動模範朱權華領軍,建立項目建設技術管理人才培養平臺。依託新壩二線船閘項目,開展重大項目技術攻關和創新研究,大力培養工程領域技術人才。二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林祥領軍,搭建水運保潔服務人才梯隊培育平臺。
  • 艾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勞模創新平臺
    ,「艾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 領導重視,搭建勞模創新平臺2015年7月,英創力電子「艾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主要由艾克華任組長,公司特聘專家何為教授、研發總監曾海峰任副組長的20多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下設研發設計部和工作室管理部兩個核心部門。
  • 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近日,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公布了《關於命名「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的決定》,其中武漢大型養路機械運用檢修段「大機帶頭人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武漢大機段地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的關鍵位置, 立足湖北、豫南,服務全路工務設備修理。
  • 廣東新增6個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1月6日獲悉,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文命名第三批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廣東省共有6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上榜。其中,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鄧豔梅創新工作室名列其中。 據悉,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命名活動自2014年開展以來,每3年一次,每次命名100個。
  • 踏實邁步 行穩逐夢——淮南移動宋立芳勞模創新工作室再獲殊榮
    10月22日,全國深化電信行業創新工作室建設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宣讀了《決定》,共命名10家「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淮南移動宋立芳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列其中,成為中國移動全集團獲得該稱號的三家工作室之一,這也是該工作室繼「安徽省勞模創新工作室」、「中國移動勞模創新工作室」之後,再次獲得高級別命名表彰。
  • 臨汾市人民醫院「景文記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
    11月9日,臨汾市人民醫院景文記勞模創新工作室接受了臨汾市總工會的現場評審驗收。近日,臨汾市總工會對該院景文記勞模創新工作室予以命名。創建「景文記勞模創新工作室」是臨汾市人民醫院拓展弘揚勞模精神,展示勞模的時代風採,增強勞模的感召力,讓職工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的新途徑。下一步,院工會將繼續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新活力,把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臨汾市人民醫院的一面旗幟,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 獲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稱號
    本網訊 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文命名了第三批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浙高運公司麗水管理中心劉松榮創新工作室光榮上榜。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引導廣大職工積極參加群眾性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中華全國總工會每三年開展一次命名活動,每次命名100個,經過層層選拔,浙高運公司麗水管理中心劉松榮創新工作室做為浙江省三家工作室之一獲此殊榮。
  • 光大「新園丁」 薪火相傳——光大銀行北京分行舒昕勞模創新工作室...
    近日,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舒昕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中國金融工會命名為「全國金融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這份殊榮來之不易。2018年12月28日,北京分行「舒昕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這支以推動金融科技和業務創新為目標的創業創新團隊是在光大集團工會和總行工會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由分行工會、零售金融條線相關部門共同發起創建。該團隊由「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光大銀行「陽光金牌理財師大賽金獎」榮譽獲得者段浩舒帶頭,多名業務骨幹和技術能手傾力加盟,先後獲得集團、總行、北京市金融工會命名。此次再獲中國金融工會所頒發的榮譽,無疑為工作室的「履歷」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總:把勞模創新工作室建在重點項目一線
    中工網訊 12月17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中建五局海灣大道項目部,以「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偉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這是臺商投資區總工會在重點項目一線打造的首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泉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江永清為劉偉勞模創新工作室揭牌。
  • 從一個人的拼搏到一群人的奮進——記遼河油田趙奇峰勞模創新工作室
    作為一名採油工人,趙奇峰擁有35項國家專利,出版過6本教材,還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技師、首批遼寧工匠等十幾項榮譽。2012年,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趙奇峰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
  • 總書記一貫倡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
  • 大足區賀小琴創新工作室獲命名「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傳來喜訊,大足區雙錢集團(重慶)輪胎有限公司賀小琴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第三批「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本次命名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進一步發揮工作室示範引領、集智創新、協同攻關、傳承技能、培育精神等功能,激勵廣大職工勤於創造、勇於奮鬥,努力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創造新業績、展現新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共計命名100個工作室為第三批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賀小琴創新工作室就是重慶市唯三獲此殊榮者之一
  • 草街電廠陳平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市交通建設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
    1月7日上午,市交通建設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授牌儀式在草街電廠陳平勞模創新工作室舉行。市總工會一級巡視員鞠飛為工作室授牌並講話。授牌儀式由市交通建設工會主席杜曉南主持。參會領導現場聽取了草街電廠黨支部書記、廠長羅大海關於陳平勞模工作室創建工作情況的匯報,對電廠黨支部大力發揮黨建引領,著力打造人才培養、技能提升、技術創新工作平臺並結出碩果表示讚賞。
  • 獲評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這群刑警有點「匠」!
    獲評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這群刑警有點「匠」!爭當勞模,爭創匠心,這就是渝北分局陳德林勞模創新工作室!近日,重慶市總工會在全市範圍內評選25家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渝北分局陳德林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列其中。
  • 湖北省2838個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投身技術創新
    ……這些成果,均來自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職工搭建創新平臺,讓更多創新成果從生產一線走向社會。2013年開始,省總工會在全省範圍內創建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全省2838個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積極投身技術創新、崗位練兵。一個個職工創新平臺的搭建,成為萬眾創新的聚集地和激情迸發的源頭。
  • 新疆(含兵團)新增3個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天山網訊(記者王娜 通訊員李雙行報導)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第三批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新疆(含兵團)新增3個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1月8日,記者從自治區總工會、兵團總工會獲悉,新疆(含兵團)入選的3個工作室分別是海仁沙·艾海提創新工作室、劉洪濤創新工作室、楊建立創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