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11月26日訊(侯豔寧)以培養「最優秀的本科生」為己任的山東大學,在本科教育方面有著怎樣的培養體系?取得了怎樣的教育成果?記者從11月24日舉行的全國主流媒體走進山東大學的活動上了解到,山東大學44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6個項目入選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構建了「通識教育、拔尖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各類辦學優勢向人才培養匯聚和轉化。堅守為國育賢初心,辦好一流本科教育,是山東大學的立校之本和重要底色,更是建校120年來的堅持和守望。
「三全育人」「五育並舉」 推進本科生鑄魂育人工程
培養一流的本科生,立德樹人是基石。在「育人」方面,山東大學明確了「堅定舉旗、用心鑄魂、嚴謹治學、精準助困」的工作思路,構建了德育為綱、文化為本、學習為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現「小思政」到「大思政」轉變,以「三全育人」推進本科生鑄魂育人工程。
為了做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2019年12月山東大學召開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推進會上,黨委書記郭新立對推進「三全育人」破題落地指明方向,不僅要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工作協同,樹立「一盤棋」思維,更要彰顯山大特色,創建具有山大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
「目前,歷史學院入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全國首批重點馬院,首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這些都為鑄魂育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山東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本科招辦主任劉傳勇介紹,通過重心下移,落實學院育人主體地位,進一步夯實學院工作基礎,通過試點學院建設總結經驗,努力開創育人工作新局面。
不僅如此,山大還強化「五育並舉」:體育教育全員化,打造全員性「體育大課堂」品牌;美育教育普及化,建設「雅樂」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打造「藝術審美」必修特色通識課程,公共藝術課程選修本科生全覆蓋;勞動教育多元化,實施拓展培養計劃,實現人人擁有社會實踐經歷,倡導人人都做志願者。
「專業現代化工程」促進本科專業建設發展
2020年,山東大學高考錄取數學類最高分667分,在山東省排名1692位;臨床醫學(5+3)最高分666分,山東省排名1821位……在每年的高考季,山大錄取的高分考生頻頻刷爆朋友圈。山東大學更是深知專業建設對培養本科生的重要性,歷來重視專業建設。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統籌推進一流專業和「四新」建設,構建「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特色鮮明、優勢凸顯」的新專業體系,新增人工智慧等14個本科專業,整合撤銷老化碎片化本科專業38個,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30個。學校還構建了「3M」交叉複合培養新模式(主修Major,輔修Minor,微專業Micro),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百年山大,文史見長。山大牽頭制定了新文科建設指南,首推新文科建設方案,構建「新理論、新專業、新模式、新課程」四位一體新文科建設模式。11月3日,在山東大學舉辦了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上,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這個全國新文科建設的「施工圖」的繪就,標誌著新文科建設進入新階段,「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也正式落地山大。
除此之外,山大為了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實施新工科建設工程成效顯著。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在各方擇優推薦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議及公示,最終845個項目被認定為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山東大學推薦的6個項目全部入選。
專業的發展還離不開課程的建設和教材的示範引領。在課程上,積極推進示範課堂建設,實施「課程+」工程,設立智慧教學創新專項,開設SPOC 519個,推廣混合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建成古典文學、高等醫學等一批特色課程群和全英文課程628門,加強精品課程和國際化課程建設。在日前教育部公示的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名單中,山東大學以44門的成績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而通過開展卓越教材建設,年均出版教材專著200餘本,在國學、醫學、工學等領域形成一批特色經典教材。主持和參與編寫《公共財政概論》等14種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其中7位專家擔任6種教材編寫首席專家。
「拔尖人才」助力培養品質卓越的本科生
不少考生報山大,就是衝著「學堂」去的,更是吸引了不少「學霸」報考。考生秦小婷從4歲開始上小學,並多次跳級,14歲就被山大泰山學堂物理學科錄取。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己任,堅持開展基礎科學領域領軍人才培養。山東大學持續30年建設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孕育了拔尖培養優良傳統與基因。
學校打造「四大學堂」品牌,堅持「奇正相輔」選才理念,探索「高考提前批招生、一年級自主選拔、二年級教授推薦」相結合的拔尖人才選拔模式,創辦泰山學堂、尼山學堂、齊魯醫學堂、崇新學堂,打造文理工醫拔尖人才培養四大高峰。其中,數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繼續探索拔尖人才培養。
此外,學校與中國科學院持續合作,深入推進科教協同育人。加強11個菁英班建設,推進科研和育人深度融合。加大科研平臺開放力度,推動一流科研成果、典型案例進教材、進課堂。
「生源質量提升工程」保障本科生培養質量
山東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一共9496人,本科生境內外深造比例達到 51.59%,境內籤約工作的比例是 43.67%。其中,86.46%的升學畢業生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深造,43.58%的留學畢業生進入世界TOP前50的高校深造……
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本科生,優質生源是強有力的保障。山東大學實施「生源質量提升工程」,推進本科大類招生,整合推出43個優勢特色招生專業(類),推進優秀人才培育前移,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未來山大人」系列項目。在國家戰略關鍵領域,山東大學著力實施「強基計劃」,在數學等7個學科專業首批招收180名優秀學生,量身定製本碩博貫通培養方案,採取「3+1+X」銜接式培養模式,培養一流後備人才。
優質生源進入山大後,學校重視培養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有強有力的專業做後盾,有「四大學堂」創品牌,學校還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惠及更多學生。山東大學出臺創新創業行動方案,建設「一街一園一平臺」,建立「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等20個創新教育平臺,構建「課程與項目開發、訓練、創客與創業孵化、導師+、保障和支撐」五大支撐體系,增設4個創新創業榮譽必修學分,打造「稷下創新講堂」、「齊魯創業講堂」系列品牌課程。學校獲評國家「雙創」教育示範基地,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學院聯盟,被李克強同志譽為「打通了就業、創業、創新全渠道」。全國高校學科競賽排名連續4屆穩居前8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受益學生超過41萬人。
不僅如此,學校全面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監控,健全課程-專業-學院-學校「四層次、全方位」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落實本科專業國家教學質量標準,牽頭起草教育部人文社科類專業認證標準,11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和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實行學生、教師、同行、社會、校友多元評價,每年發布專業狀態、教學質量、就業質量報告,構建了「招生-培養-畢業」閉環式、高效能質量保障體系。
本科人才培養,是高校綜合實力最集中的表現。正如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所言,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必須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基本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紮實辦好一流本科教育。未來,山東大學將深刻把握「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思想內涵,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賢的辦學初心,繼續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大力加強課程建設、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推動人才培養質量再上新臺階,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