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基建狂魔」美稱的中國,近年來迎來了新一輪的工程機械增長紅利期,國內的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聯重科等重工企業巨頭在此時期表現的也相當出色。近期,根據英國KHL集團發布的2020年全球起重機製造20強榜單《ICM20》顯示,中國有4家企業上榜,分別是中聯重科、徐工機械、上海振華重工和三一重工,分別位列第3、4、6、8位。排名第1和第2的分別是德國的利勃海爾和芬蘭的科尼。
此次榜單排名,中聯重科超越了國內知名度較高的三一重工和徐工,成功鎖定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中聯重科還是榜單前十名中年度銷售額增長幅度最大的企業,同比增長高達87.5%,增長態勢極為亮眼。同期的徐工機械、上海振華和三一重工分別增長39.7%、16.3%和57.9%,而排名第一、第二的利勃海爾和科尼的銷售增長幅度僅為21.2%和9.8%。若能趁此工程機械福利時期,中聯重科持續發力,保持增長態勢,登頂榜首將指日可待。
其實論知名度,中聯重科在國內不及徐工和三一重工,而此次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專業領域的優勢所在。事實上,起重機械一直都是中聯重科的優勢業務,中聯重科也一直專注於起重機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2019年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銷售規模就已經實現了全球第一,而工程起重機械市場份額也已達到近五年最好水平。2020年中聯重科深入推進智能製造、持續加強產品技術創新,起重機械的優勢進一步強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在9月份的出貨量已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提前三個月完成目標;而工程起重機械也是再創新高,前三季度出貨量也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且部分產品訂單排貨量已到2021年下半年,市場供不應求。
但是,同期的徐工和三一重工的業務涉及範疇則較廣,它們不僅僅在起重機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其它重工領域(比如挖掘機、路面設備等市場)也有相當不俗的實力。而這可能就是兩家企業在起重機市場被中聯重科反超的原因。雖然徐工和三一重工涉及業務範圍較廣,在挖掘機、路面設備等領域可能會領先中聯重科,但是,單就起重機技術而言,中聯重科仍然是行業的佼佼者,即便放眼全球也鮮有對手。而且在起重機市場,中聯重科一直是國際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不過,起重機械雖然是中聯重科的核心業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只有起重機業務。為了不被市場淘汰,中聯重科還在城市環衛領域和農業領域一直積極拓展業務,尤其是農業領域,該市場有著巨大的可發掘空間,而中聯重科已經在該領域捷足先登。
行業專業人士表示,在市場景氣和中聯重科起重機械優勢強化的背景下,中聯重科可能會繼續保持攀登裝備製造世界最高峰的動力,未來的國際地位將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