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手機行業裡面,基本上所有的手機處理器晶片都要靠進口,基本上是妥妥的拿來主義,高端晶片找高通,而低端晶片就找聯發科。但目前就算是個外行人都清楚,國產手機品牌這種高度依賴國外進口的情形已經不可取了,中國打造屬於「中國芯」的行為已經迫在眉睫了。
在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未來在中科院將會集中全院的科研力量去攻克被美國卡脖子的技術,而光刻機技術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光刻機作為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一種設備,它的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公司牢牢把控著,特別是5nm、7nm這種高精度的光刻機,全球範圍內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可以生產。而因為美國封鎖的原因,進口ASML高精度的光刻機一直受到了阻攔,
相信未來在中科院的引領之下,中國研發光刻機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從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上海中芯國際已經擁有了生產14nm製程晶片的技術,而上海另一家華虹半導體公司也能夠生產28nm製程晶片。
在中科院正式宣布好消息之後,臺積電、ASML也紛紛發聲了,在9月17日,ASML的副總裁沈波表示: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合作夥伴,未來ASML將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無獨有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參加活動時也表示:臺積電對世界最大的創新貢獻是晶圓代工商業模式。
臺積電和ASML的相繼發聲,這結果是中科院也沒料到的,這兩位一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另一個則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兩者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每年ASML生產的一大半光刻機都要被臺積電買走。
在中科院宣布要入局光刻機後,ASML和臺積電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畢竟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特別是對於晶片的需求更是非常之大,據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在進口晶片上就花費了3000億美元,這麼一大塊蛋糕不管是臺積電還是ASML都不想放棄。
所以在中科院還未研發出高精度光刻機之前,它們要做的就是刷存在感,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但不管怎樣,研發光刻機的行動還是不能停下,有些東西我們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