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喬治·R.R·馬丁:
「首先我要澄清,《血與火:坦格利安王朝史》不是傳統的小說,我不希望大家購買它的時候,以為在購買另一本《權力的遊戲》或《魔龍的狂舞》。它是一部虛構歷史,類似你們讀過的關於某國的通史……」
當你展開《冰與火之歌官方地圖集》時,你可以試著把維斯特洛大陸的地圖旋轉180°,然後你會得到一個近似英國的輪廓。
如果你仔細閱讀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你甚至能夠在小說建構的那個奇幻世界裡找到一些現實中英國歷史的影子。
而當你翻開《血與火》的時候,你幾乎是在閱讀一部像來自平行世界的《金雀花王朝》那樣的歐洲封建史。
世上本無鐵王座
坦格利安王朝發生在《冰與火之歌》時間線的三百年前,這個王朝由坦格利安家族的「徵服者」伊耿一世開創,如果不算上美劇《權力的遊戲》「龍媽」的復闢,王朝先後經歷了17位國王,前後283年的歷史。
這個王朝的開創者為後世留下了兩樣重要的東西,一是尹耿紀年法,二是鐵王座。
在《冰與火之歌》的世界裡將伊耿一世加冕為王的那一年作為「徵服元年」,類似在我們現實世界中將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鐵王座同樣來自伊耿一世,他用龍焰將敵人和臣服者的刀劍鑄成自己的王座。不同於美劇裡面客廳沙發的造型,小說中的鐵王座要猙獰得多,它像一座布滿荊棘的怪物,有著千刃山一樣的臺階,連椅背上都有許多尖刺,讓人坐立不安,提醒君王江山難坐。
伊耿紀年法和鐵王座都是統一的象徵,紀年法類比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鐵王座則更像是「既壽永昌,受命於天」的傳國玉璽。伊耿一世融合了英國諾曼第王朝「徵服者」威廉一世的部分形象,他們都是從另一片大陸而來的徵服者。坦格利安家族是來自瓦雷利亞帝國的貴族,與維斯特洛大陸並非同一個文明和信仰。在他們登陸這片大陸前,這裡有七個國家、七位國王,他們的王朝將這片大陸第一次合併成了一個國家,之前那七位國王都變成臣服在鐵王座之下七位公爵。
遙遠的東方來了三條龍
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的七大王國主要是安達爾人,他們帶來了鐵器文明、七神信仰、騎士制度。坦格利安家族卻是來自東方的厄斯索斯大陸的瓦雷利亞人,他們帶來了瓦雷利亞帝國的「黑科技」——魔龍。
瓦雷利亞人原本是遊牧為主的小型文明,後來因為在火山中發現了龍和龍巢,並掌握了養龍和御龍的本領而崛起。徵服前114年伊納爾·坦格利安的女兒預見了「末日浩劫」,於是變賣了家產舉家遷往了維斯特洛大陸南邊的龍石島,十二年後瓦雷利亞帝國在突然的火山爆發中滅亡。
坦格利安家族是血統純正的瓦雷利亞貴族,有著近親通婚的家族傳統,或許正因如此坦格利安家族的人很容易變得瘋魔。但他們容貌都是極美的,無論男女一般都是銀金或白金的發色和紫羅蘭色的眼睛。龍石島上的人稱他們為「天人」,一些島上的女子會獻上自己的初夜,因此島上有不少不為所知的「龍種」。
經過幾代人之後,到了伊耿一世時龍石島上只剩下了三條龍,幸運的是尹耿和他姐妹也是他的妻子——維桑尼亞和雷妮絲——都是御龍的騎士。坦格利安家族並非所有的人都擁有御龍的天賦,而且即使是御龍者也只是對熱有極高的忍耐性,絕非能夠免疫火的傷害。
憑藉龍的力量,尹耿和他們姐妹在很短的時間就徵服了多恩王國以外的其他六國。為了順利統治這片異族文明的土地,伊耿皈依七神信仰,在繁星聖堂加冕為王,以黑底紅色噴火三頭龍作為其家徽,分別代表了徵服者伊耿和他的姐妹維桑尼亞和雷妮絲,族語為「血火同源」。
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
如同所有的歐洲封建王朝一樣,王位繼承權、王權與教權都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冰與火之歌》裡七神信仰就如同現實歷史中的基督教,教會擁有自己的封地、財政和武裝力量,在王權的角力的過程中努力保持平衡。在伊耿一世憑藉強大的武力統一六國後,教會對於國王的重婚和近親婚姻的事實選擇性的遺忘,國王與主教彼此保持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坦格利安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伊尼斯一世繼位後,教會對於龍家的「家族傳統」越來越難以忍受。伊尼斯的弟弟梅葛王子因為妻子沒有為他生下任何子嗣,於是偷偷娶了第二個老婆。教會藉此事煽動民意向國王施壓,伊尼斯一世不得不罷黜了弟弟的首相之職並流放了他。徵服41年,伊尼斯一世將自己的女兒雷妮亞嫁給自己兒子伊耿,這件事最終導致了全國虔誠敬神的貴族與平民都敵視王室,教團武裝起事徹底爆發。
伊尼斯一世在舉國反叛中病逝,他弟弟梅葛趁機奪取了鐵王座並殺死了伊尼斯一世年長的兒子。坦格利安家每一次內訌都不是單純兩軍廝殺而是龍與龍之間的戰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血龍狂舞」。
坦格利安王朝的第五位君主韋賽裡斯一世駕崩後,他的女兒雷妮拉與兒子伊耿爭奪王位,爆發了家族最慘烈的一次內戰,後世稱作「血龍狂舞」。這場內戰幾乎出動了家族中所有的龍,以雷妮拉公主為首的一方稱為「黑黨」,以伊耿王子的母親阿莉森太后為首的一方稱為「綠黨」。在黑黨一方擁有更多的龍,但是缺少御龍的騎士,為此號召龍石島及附近島嶼的那些不為所知的「龍種」們嘗試馴服他們的龍,最終找到四個騎士。
絕大部分坦格利安家族成員和龍都在「血龍狂舞」中死去,雖然還有四條龍在內戰中倖存,但坦格利安家族最終還是失去了所有的龍。沒有了龍的「龍王家族」與凡人無異,在之後的一百年裡他們也試圖重新孵化龍蛋,最後卻是以更大的悲劇收場。
坦格利安諸王
1.「徵服者」伊耿一世
2.「孽物國王」伊尼斯一世
3.「殘酷的」梅葛一世
4.「人瑞王」傑赫裡斯一世
5.「少主」韋賽裡斯一世
6.「篡奪者」伊耿二世
7.「龍禍」伊耿三世
8.「少龍王」戴倫一世
9.「受神愛護的」貝勒一世
10.韋賽裡斯二世
11.「庸王」伊耿四世
12.「賢王」戴倫二世
13.伊裡斯一世
14.梅卡一世
15.「不該成王的王」伊耿五世
16.傑赫裡斯二世
17.「瘋王」伊裡斯二世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