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木離 | Wu MuLi
吳木離,曾用筆名墨漓。1960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城。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首屆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師從賴少其、黃雲、羅鏡泉等名家。現為國家文化部特聘畫家、新加坡妙華藝術家協會中國區水墨畫顧問、新加坡宣和文物、大唐藝苑中國畫首席畫家。
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傑出藝術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大陸「船王」;曾獲「廣東省群眾藝術突出貢獻者」稱號、"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稱號、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用筆墨寫自然之詩情
——讀畫家吳木離的山水畫
評論:饒佳 (廣州藝博會媒介總監 青年策展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靈性,一方水土養一方藝術的詩情畫意。畫家吳木離先生的山水作品,就是這方水土養育出來的藝術華章。
吳木離作品《春夏秋冬四條屏》64x248cmx4
品吳木離先生的作品,一種靜謐的詩意充盈其間。這是一位嶺南畫家對家鄉的熱愛,是一位畫家詩意筆耕和精神的旅行,是一位行吟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熔冶與重塑,也是吳木離先生對藝術的追尋與思考。
古往今來,大自然的生命韻律和精神氣度一直為文人墨客所追崇與熱愛。畫家吳木離先生的山水畫創作就多以南方地域大自然景致為主。山清水秀、簡括疏朗的礁石、緩坡、丘陵及低緯度高山都是其筆下所描繪的對象。
在他的山水畫中,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南方丘壑中風的溼潤,雲的軟綿,木秀於林之形態萬千,水倚山傍海行而豐富多樣,天地之大美與山川之性靈。更為可貴的是,這種美與性靈,不是通過傳統筆法中的「層巒疊嶂」、「溝壑萬千」的大山大水來表現,而是取局部小景、概括取捨構圖來實現美學上的平易和樸素,這一點,對於個性化的創新來說尤為珍貴,也就成為其藝術個性特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因它經歷了千萬年的生息和蒙養,而我們人類自身則不能,這也正是人們喜歡寄情於山水的哲學根源。畫家吳木離先生很多作品就是描繪四季山水的詩意變化。如畫作《春夏秋冬四條屏》、《北秋喜》、《待到山花爛漫時》、《秋到山村》等作品中。尤其是春夏秋冬四條屏;遼闊蕭瑟的秋之落葉,賞讀之後,讓人心曠神怡、無比愜意,其疏朗的筆法和獨特的筆墨運用得自然貼切,在當前的山水畫創作中並不多見。
北宋郭熙有「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的性格概括,揭示了四季山水的情感傾向和移情規律。而吳木離先生的山水倒不盡然,也無如此「程式化」。他獨特的思考和表達,使其筆下四時的山川草木和屋舍湖海有了個人化的形態和超越常態的純淨,草木枯榮、生機盎然,這也許就是超然的自然之物對於畫家自身的蒙養吧!
值得一提的是吳木離先生多年往返新加坡、法國等國家,這些經歷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中西方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碰撞,使他獲益匪淺,在他創作的《出土文物》、《無聲》、《靜靜的小漁港》、《工地夜雨》、《汕尾港口》、《夏日的漁村》、《小布達拉宮》中,就很好的融合了西畫構成的元素,這種東西方藝術的融合也成了吳木離先生特有的繪畫意味,因此觀者也能感受到他作品中總是隱隱飄忽著哲學的韻味、歷史時空的浩然正氣,流露著冷靜達觀的空明和悠遠深邃的氣質。
我們無法選擇時代,但不能沒有對一個時代的立場和態度。畫家吳木離先生的山水畫,通過他審美經驗的概括提煉、點線面的重構,營造出了他對藝術的極致錘鍊,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抉擇。而這種帶有審慎的詩情和冷凝的抉擇,正是他人生藝術追求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