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創事記 祁萌
在9月7日雲棲大會組委會已經公布的信息中,定於9月17日~18日舉行的2020雲棲大會,將首次在線舉辦。
我很好奇,當這家中國網際網路的「鼻祖」級公司,把它那場年度規模最大的科技會議「搬回」網際網路後,會呈現怎樣別致的效果?
現有公布信息看,今年雲棲大會將發布在雲計算和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而為了更好了解所有自己關心的「突破」,按習慣,我還是會像去年一樣認真對待大會議程。
畢竟對於這種動輒百場以上分論壇和專場的會議安排而言,一次沒有日程規劃的參會,是沒有靈魂的。
你可以從網頁搜索進入今年雲棲大會的議程列表。如果你有釘釘和阿里雲的帳戶,你還可以更方便的了解並規劃會議訂閱。
2019年時,阿里成立了阿里巴巴信息無障礙委員會。在了解和規劃今年線上雲棲大會日程的時候,最讓個人感動的一點,就和這個委員會相關。
在參會群體中,受線上展廳影響最大的將是視力障礙群體。阿里的工程師們為此搭建了一條「信息盲道」,它將讓視障人士可以順利參加所有「雲上科技展」內容。
除了保證所有文本信息都可以被讀屏軟體朗讀,阿里的工程師攻克了3D界面無法適應與視障人士交互的難題。這讓各類3D引擎繪製出的canvas界面,都能和讀屏軟體進行交互。
這不是雲棲大會的重點,但我很樂意先為這一細節點讚——對弱勢群體的尊重,是考察科技文明程度的重要維度,也是科技向善的應有之意。雲棲大會12年,這一點值得被銘記。
和這一點相關,「Tech for Change」是這次雲棲的一個亮點主題。秦昊、馬未都、陶虹、鄒市明等知名人士會亮相此次雲棲大會,講述科技力量在智慧防汛、文物保護、視聽障礙人士協助、鄉村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和支持。
在看到會議資料之前,媒體描述雲棲大會的習慣用詞是——「上百場」分論壇和專場;但今年不一樣了,它的規模變得更加「可怕」,尤其是對於關注云棲的科技媒體人而言,更是如此。
今年的雲棲大會內容場次設置號稱「3+300」,內容覆蓋了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晶片、AIoT、組織協同、新零售、新金融、數字政府等領域。
除3場主論壇和展廳、以及常規的100場分論壇專場外,另外的200,分別指向了100個城市站點線上線下聯動的「百城匯」,和100大新品發布。
後者從一個角度彰顯了規模,而前者,更像是線上會議模式和阿里雲業務策略風向的結合。
「百城匯」將和區域經濟和產業進行深入互動——這也是雲計算進入所謂「下半場」時,雲服務商早已鎖定的戰略重點。從這個角度看,百城匯或許會是今年雲棲大會改為線上後的一個別致的創新。
在已經公布的信息中,百城匯將在杭州、上海、鄭州、墊江等城市和縣區,講述當地數智建設;
圍繞製造業的數智新引擎,百城匯將聚焦兗礦集團、東華水泥等大型工業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發生的新變化;
還能看見的是阿里雲的數智金融雲,如何為眾多金融機構提供雲資源和雲技術層面的支撐。此外,百城匯將走進良渚遺址、峨眉山等景區,幫助人們了解數位化如何影響文旅行業,並打造出新的商業生態的。
「百城匯」將和分論壇同期舉行,所以在更多信息公布之前,我已經先把既定分論壇中感興趣的專題活動挑選出來。
對於專注行業領域的觀眾而言,兼顧百城匯和分論壇作出選擇,收穫應該會是最豐富的。
這個選擇可以藉助官網的會議篩選功能完成。它相比往年更具「電商風範」——分類更加細緻。除領域外,今年還加入了「以客戶為中心」式的,「面向人群」的選項。對於選擇困難戶而言,這會是一個不錯的功能。
你可以從右上角調出篩選頁面,按照職業定位,直接篩選出和自己相關的分論壇和專題。我以「企業決策者」的身份選擇「智能製造」時,就被推薦了以下論壇,方便了很多。
當然,我不會缺席兩天上午的主論壇部分,畢竟那是了解科技前沿大勢的主場。
17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和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將發表演講的主論壇,肯定不能錯過。
儘管演講主題都還沒有公布,但就像已有信息透露的那樣,阿里雲在雲計算和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應該是兩天上午時段值得特別關注的內容。
除選擇好主論壇和分論壇外,我還會重點關注「走進數字樣板間」這項活動,它會以新基建為核心展開敘事,聚焦例如紅蜻蜓、光明乳業,和良品鋪子等優秀行業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探索。根據經驗,這些樣板間在行業內會有相當示範價值。
根據個人喜好,類似的活動你還可以選擇如雲棲數字風雲榜、達摩院和TA的朋友們,以及雲棲青年檔案等。
無論如何,這是雲棲大會的第一次線上。往年裡,我會希望這兩天的精彩能一如既往;而今年,我更希望它能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