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巨頭貝殼上市:970億元估值背後投訴不斷,賺得多虧得也多

2020-12-23 正商參閱

作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和服務平臺,2.13萬億元的交易額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阿里巴巴。北京時間7月25日晚,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紐交所遞交IPO招股書。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這家脫胎於中國最大地產經紀的公司,終於邁出了首發上市的臨門一腳。之前,無論是老對手我愛我家,還是新「冤家」房天下,以及因為收購安居客而間接成為競品的58同城,都先於其上市。

貝殼最新一輪融資在2019年11月,軟銀、騰訊、高瓴、紅杉參與此次D+輪融資,合計超過24億美元。華爾街日報稱,此輪融資對貝殼的估值超過140億美元。

貝殼的IPO估值取決於投資者定價,更取決於其商業模式——它不是一家普通的中介領頭羊,更像是居住領域的網際網路平臺巨頭。

創始人左暉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8.9%,馬化騰最看好貝殼

左暉這位爭議頗多的創業者,此前曾坦言,房地產經紀業門檻不高,從業人員往往不受尊重,因此,他發誓:要讓每一個從業的屌絲,擁有屬於自己的職業尊嚴。

問題是,經過近3年的脫胎換骨後,從鏈家轉型為貝殼找房,現在馬上要上市了,鏈家從屌絲企業變得更高大上沒有?員工從屌絲變成金領沒有?左暉自己擁有其他成功企業家所享有的職業尊嚴沒有?

在首次公開募募股前,貝殼集團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公司676,432,875股A類普通股,以及885,301,280股B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51.0%。其中,公司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左暉持有885,301,280股B類普通股,並代表特定股東持有547,348,915股A類普通股,共佔總股本的46.8%。其中,左暉個人持股佔總股本的28.9%。

公司董事兼執行長彭永東持有110,116,275股A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3.6%;聯席營運長徐萬剛持有54,272,705股A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1.8%。

在機構類股東裡,不是軟銀不是高瓴,騰訊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軟銀10.2%、高瓴5.3%緊跟其後。軟銀還是一如既往的重倉地產科技賽道,高瓴則是按照產業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豪賭賽道頭部。

誰也比不過馬化騰對於左暉的親睞。

據故事硬核報導,2016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正在糾結To B戰略之際,他去拜訪了鏈家CEO左暉,了解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樣本:一個線下傳統中介機構不僅沒有被網際網路企業入侵、顛覆,還倒攻線上,成功逆襲,「最終成了老大」。從那之後,騰訊開始接連下注鏈家和貝殼。

2019年3月,貝殼D輪融資啟動,騰訊領投8億美元。在當時,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就已經了解到騰訊這8億美元其實早在2018年上半年就敲定了。騰訊對於貝殼、鏈家的態度十分堅定,不僅重金投資,甚至還給貝殼找房開通了微信九宮格的重要流量入口。

直至本次招股書出來,我們才看到,騰訊到底給了貝殼些什麼?

據了解,貝殼找房於2018年12月與騰訊籤署業務合作協議,騰訊將向貝殼找房提供廣告資源、市場營銷和雲服務,作為對價,貝殼找房向騰訊發行價值5億美元的D類優先股。

招股書則披露,2018年12月28日,騰訊以現金和實物等價物認購了貝殼找房D類優先股。

隨後的2019年11月29日,騰訊又在貝殼找房D+輪追加了1.14億美元。

招股書披露,在2018年和2019年,貝殼找房分別向騰訊控股預付了約27.45億元和1.46億元的廣告費,累計近30億元,這裡包含部分股份置換。

在這樣的深度捆綁之下,於2019年2月,貝殼找房擠走騰訊另一個親兒子58趕集入駐微信「九宮格」,拿到了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

賺得多虧得也多,持續虧損能否轉正

招股書數據顯示, 2020年第一季度總淨營收為71.20億元人民幣(約合10.06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人民幣81.60億元人民幣。

其中,二手房交易服務營收為33.75億元人民幣(約合4.77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60.19億元人民幣;新房交易服務營收為34.53億元人民幣(約合4.88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9.65億元人民幣;新型和其他服務營收為2.92億元人民幣(約合412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76億元人民幣。

過去三年,公司的淨虧損分別是5.38億元、4.28億、21.8億元。由於尚處於平臺建設期,貝殼集團對於人力投入成本較高,因此尚未盈利。這也與貝殼轉型平臺,加大投入獲取市場有關。

投入的效果也很明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平臺上有超過42000個門店和456000名代理商,而截至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24000個和250000名,幾近翻倍。

貝殼有底氣用虧損來換取規模,背後是強大的資本能力。

極強的融資能力讓貝殼找房囊括了市面上大多數頂級投資機構與騰訊這樣的資源「深口袋」,因而,即使業務虧損,貝殼集團並不缺錢,2017-2019年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2億元、128億元和319億元。

如今的貝殼集團,旗下擁有45.6萬中介員工,在全國擁有4.2萬家門店,入駐了103個城市。

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到:「我們是一個18年(鏈家)和2年(貝殼)組織的結合體,多年來我們深深意識到,房地產服務業作為一個『前工業化』的行業,卻有著大量的機會和空間被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行深度重構。」

他坦言,房產經紀行業長期缺乏基本的規範和標準,基礎設施完全不具備,從業人員行為不規範且大量流失,消費者怨聲載道。而他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最困難的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往往帶來的不是收益的增長而是下降,當然這種下降是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自然會進入長期增長的通道,但是就是這個下降的階段使得組織面對大量的考驗,也就是「無產出期」。

「我們不僅僅對企業短期財務表現有信心,我們更關注長期能力的培養和建設,哪怕這些能力得到財務的回報很漫長,我們甚至對越困難和越漫長的回報越有興趣。」左暉說。

970億元估值背後投訴不斷:「拖欠押金」、「管理混亂」

如今雖然駕馭著估值970億元的獨角獸,但消費者投訴依然是貝殼找房面臨的棘手問題。房子成交後發現有問題,貝殼找房往往開始推卸責任,甩鍋踢球,類似的投訴案例比比皆是。

在21聚投訴上,多名用戶投訴貝殼找房惡意洩露個人信息、虛假房源、欺詐消費者、服務爭議等等。

而在新浪黑貓投訴上,貝殼找房的投訴量為59個。

用戶投訴稱,「2月4日退租貝殼找房以疫情影響不能按時到崗為由違規拖欠押金。」

一名用戶匿名投訴貝殼找房,要求「疫情後儘快維修、免除租金、道歉、賠償。」除了房屋質量問題急需維修,他還稱,「該託管房權責極度混亂,首先是鏈家中介帶領看房籤約告知為自如公寓,後發現籤約方為上海生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房租支付又是通過貝殼找房,所以該房屋管理極度混亂,完全找不到直接負責企業。」

還有用戶投訴「貝殼找房app數據造假虛假宣傳」,「貝殼找房app,虛假宣傳二手房朝向問題,造成二手房交易之後實際朝向不正確,造成嚴重後果,貝殼找房app推卸責任不承擔自己虛假宣傳造成的後果。」溝通過程中,貝殼找房「號稱交易完成就鎖了的後臺數據都改了」,「又是貝殼內部處理,算了沒意義,他們根本不承認數據造假,損害消費者利益,他們還是一句話自己找律師。」

除了這些公開的投訴帖,貝殼找房還曾捲入了甲醛超標聯合投訴。其客服彼時回應,火災隱患和甲醛問題,都不在他們的預審範圍內,他們只是平臺方,可以與出租人協調解決問題,但具體責任可能仍需由出租人承擔。

對於貝殼來說,為了成交量而傷害客戶、拖累口碑,長遠來看並不是好事。

資料整理自:騰訊科技、燃財經、和訊網、公司研究室等

相關焦點

  • 德佑投訴糾紛不斷 貝殼的加盟模式靠譜嗎?
    記者在網上發現,關於德佑的類似投訴還很多,消費者「忠肝義膽範廚師」7月7日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德佑利用貝殼品牌招攬業務,在沒有進行調查客戶是否具備貸款資質的情況下,提前收取中介費用。  對於德佑,不是地產圈的人,有人對它可能不是很了解,但談起鏈家、貝殼很多人想必知道。其實,這三家企業有著莫大的關係,或者說,背後實際控制人為同一個主體,即貝殼。  企查查顯示,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德佑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而貝殼(天津)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 德佑投訴糾紛不斷,貝殼的加盟模式靠譜嗎?
    記者在網上發現,關於德佑的類似投訴還很多,消費者「忠肝義膽範廚師」7月7日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德佑利用貝殼品牌招攬業務,在沒有進行調查客戶是否具備貸款資質的情況下,提前收取中介費用。截圖自黑貓投訴「籤訂合同費用約定居間服務費為33000元,合同上金額為29700元,我懷疑另3300元由私人收取。」
  • 貝殼找房上市,市值排百度之後
    上市後,股價大幅高開,截至當日美股收盤,貝殼報每股37.4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87%,市值達422億美元,在中概股中,僅排在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網易、百度之後。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認為,貝殼的上市,是房地產+網際網路的一個大事件了。而貝殼真正上線是在2018年4月,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緣何擴張如此迅猛?商業模式有什麼可取之處,背後又面臨著怎樣的質疑?
  • 貝殼找房市值比萬科高逾100億元 市值排名躋身中概股前十
    剛剛踏上美股市場不到十天的貝殼找房,就以4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65億元)的市值超越了房地產龍頭企業,比萬科高出逾100億元。然而,記者注意到,儘管自該公司開始運營以來,業績經歷了可觀的增長,但淨利潤虧損在逐年擴大,2020年上半年,貝殼找房更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住房交易需求下降,導致營收增速放緩。北京時間8月13日,貝殼找房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87.2%,盤中最高價為37.49美元/股,市值較上市前225億美元的估值大漲200億美元至422.13億美元。
  • 阿里眼紅騰訊的「貝殼」?
    蘑菇租房 "," 蘑菇租房 " 也成為首家入駐支付寶租房頻道的租房平臺。至此,國內網際網路兩大巨頭均踏入了房地產的傳統各領域,由騰訊投資的貝殼與阿里和易居領銜的兩大 " 網際網路 + 房產 " 正式開啟對壘模式。
  • 阿里眼紅騰訊的"貝殼"?
    至此,國內網際網路兩大巨頭均踏入了房地產的傳統各領域,由騰訊投資的貝殼與阿里和易居領銜的兩大&34;正式開啟對壘模式。這一現象的背後,市場也開始關注博得資本玩家爭相湧入的一些原因。巨頭加速入場的算盤房地產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期,目前的整體房市可以說仍處於陰跌綿綿無期的狀態。不過,即便如此,房產服務領域似乎依舊有故事要說。
  • 復盤2020:5家酒旅和租賃公司上市背後…
    Airbnh開啟「終極自救」:上市融資 12月10日,全球共享住宿行業迎來高光時刻,Airbnb強勢登陸納斯達克,總市值最高達到865億美元,一舉超過旅遊巨頭Booking。
  • 軟銀又「撒幣」了:自如和貝殼喜提20億美金
    2018年,自如曾經宣布完成了4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華平投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騰訊3家機構領投;2019年6月進行了B輪融資,估值約50億美元,由泛大西洋資本領投,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天圖資本等跟投,合計募資約5億美元。在去年自如完成B輪融資之後,有消息稱,自如正考慮2020年赴美上市,預計籌集5億至10億美元。
  • 一腳踏入巨頭戰場,AI晶片最大獨角獸寒武紀能否延續高估值?
    踏入巨頭的戰場後,寒武紀需要做的更多。 7月20日,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漲幅近230%,7月21日午後因漲幅超過30%觸發臨停。與64.39元的發行價相比,其股價一度推高至295元,市值也瞬間超過千億元,隨後股價開始下跌。第二個交易日收盤時市值為1096億元。 寒武紀此前預計2020年實現6億至9億元的營收。
  • 「反貝殼聯盟」土崩瓦解,貝殼「霸權」
    與「反貝殼聯盟」開成鮮明對比的,是貝殼找房的日漸壯大。不僅2020年成功上市,市值更是屢創新高。2020年8月份,貝殼找房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開盤總市值即達233億美元。截至2021年1月5日,貝殼找房以4686億元(約727.8億美元)的市值排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前十位,甚至一度超越百度。而在房地產上市公司中,萬科和恆大兩家的總市值加在一起也才4800億元左右。
  • 貝殼找房APP-租房模塊分析
    功能分析貝殼租房有三個主要功能:找房、出租、租呀貸款。1. 找房從找房類型、找房方式、查詢條件的不斷豐富和優化來看,找房的設計是一個不斷挖掘用戶需求並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即「想用戶所想」。設計風格分析貝殼找房APP最突出的設計風格就是採用了卡片式設計,租房模塊也不例外。當內容和圖片都比較多的情況下,卡片式設計就像收納,能夠將雜亂無章的內容、模塊分門別類。
  • 貝殼暴漲背後:市場高地還能佔據多久?
    所以,貝殼對中介管理的方法論和信息化能力無疑是其高估值的由來。實際上,貝殼很早就明白了管理經紀人隊伍的重要性。畢竟貝殼從 2008 年開始打造的樓盤字典是公司最大的護城河,樓盤字典目前涵蓋了中國332 個城市,超過54.9 萬個社區的近 2.26 億處房產,是全國範圍內最大的住宅資料庫。相較而言,字節跳動則低調得多,背後隱含著張一鳴放不下的房地產情懷。
  • 「獨夫」貝殼:利益面前 「反貝殼聯盟」不堪一擊
    與「反貝殼聯盟」開成鮮明對比的,是貝殼找房的日漸壯大。不僅2020年成功上市,市值更是屢創新高。2020年8月份,貝殼找房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開盤總市值即達233億美元。截至2021年1月5日,貝殼找房以4686億元(約727.8億美元)的市值排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前十位,甚至一度超越百度。而在房地產上市公司中,萬科和恆大兩家的總市值加在一起也才4800億元左右。
  • 為什麼貝殼、百度、蔚來值得放在一起研究?
    之後貝殼順利上市,上市首日收漲87%,市值突破400億,今天貝殼的市值超過了700億。還有一則小故事:據章澤天回憶,李斌在說服劉強東投資蔚來時,用15分鐘闡述了蔚來的理念,而劉強東只思考了十秒,就說了「Yes」。2018年,蔚來登陸紐交所,發行價6.26美元,當時高瓴是蔚來的第三大股東。之後蔚來一路暴跌至一塊多,2019年四季度,高瓴清倉蔚來。
  • 貝殼的上市答卷:一年賣房2萬億,三年虧損30億
    雖然到現在為止,除了房地產和中介行業的從業者,很多人都不知道貝殼和鏈家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非要大費周章弄個貝殼來上市。但在貝殼的話語體系裡,創始人左暉創建貝殼,是鏈家由中介走向平臺的關鍵,其目的在於打造一個房產經紀的合作網絡,撮合聯合成交。這段話的背後,藏著左暉的巨大野心。
  • 貝殼找房上市:居住巨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貝殼找房於2018年4月成立,脫胎於中國最大地產經紀公司鏈家,由鏈家網升級而來。在鏈家18年線下發展的基礎上,貝殼找房一路狂奔,短短兩年,即拉開了赴美上市的徵程。也許很多人會對貝殼找房上市前的成長速度感到驚訝。然而,仔細研究過貝殼找房上市前的經營模式和相關財務數據就會發現,此刻上市對貝殼找房來說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
  • 拆解貝殼找房:ACN經紀人網絡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
    文 / 美股頻道出品 / 節點財經上市四個多月,房產交易及服務平臺貝殼找房的股價已經翻了一番。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報約3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75.3%。公司上市融資21.2億美元,是2018年3月愛奇藝IPO以來中資公司在美國最大規模的IPO。
  • 傳估值500億美元謀上市 快手光鮮背後藏陰影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月活人數下降的快手,不斷加碼電商業務謀求發展。今年9月16日,快手電商宣布2020年8月訂單量超5億單。值此之際,快手被傳出即將赴港IPO的消息。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短視頻軟體快手正在尋求香港IPO機會,最早將於明年1月在香港上市,估值或高達500億美元,約人民幣3400億,是去年同期估值近兩倍。
  • 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前瞻: 200億元估值「穩」嗎?
    2019年6月,傳其完成最新依輪融資,投資方不詳,不過,據傳其估值達到了230億元。此後,雲從科技開始了股份制改革,這也讓雲從科技的上市進程成為既定事實,何時上市只是時間問題。據GPLP犀牛財經查閱天眼查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2月10日,廣州雲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變更為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從科技」)。
  • 貝殼找房入駐百度地圖,估值逼近1000億,三年內「一統江湖」?
    鏈家成立於2001年,主營業務包括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租賃、還有裝修服務,鏈家一共完成了多輪融資。其中,2011年完成來來自鼎暉投資的9400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2014年完成來自鼎暉投資和復星銳正的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2016年4月,鏈家完成64億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華興資本旗下華晟資本,高瓴資本、百度和騰訊等眾多機構跟投,投後估值3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