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原理|生活中為什麼有無處不在的人情債

2020-12-18 紅小霓

假期和朋友自駕去草原天路。一路疾馳,心情雀躍。看著手機裡風景如畫的圖片,想著後備箱裡精心準備的零食,期待著在青青草地上來一頓野餐,拍幾張美美的照片……然而幻想在草原天路的入口處被無情地打斷了。

幾匹瘦馬,幾個老人,塵土飛揚的泥路,光禿禿的野山。入口處遮擋著柵欄,上面寫著幾個大字:「疫情期間,入口關閉」。

我們正傻愣著不知如何是好時,車窗被人敲了敲。一位老奶奶連比帶劃地和我們說,入口因為疫情關閉了,這裡上不去。如果想到山上去,可以走其他的路。並且很好心地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

我們千恩萬謝正打算離開時,老奶奶將一個花環伸進了窗戶。「你們買一個花環吧,不貴才十塊錢,買個給孩子戴著玩兒。」看著花環上劣質的假花,我正打算拒絕,老奶奶又說:「價格很便宜的,你們就當扶貧了吧。」

朋友趕忙掏出錢包,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路上我好奇地問他:「你買花環打算自己戴,還是給你孩子戴?」

朋友說:「都不戴啊。」

「那你為什麼買?」

「老人家好心地告訴我們怎麼走,總得感謝人家吧。再說花環也不貴,買一個就當是謝禮了。」

我那幾天正好在讀《影響力》,發現這個事情簡直就是書中提到的一個原理的完美應用。

這個原理的名字叫做「互惠原理「。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這樣解釋這條原理:當別人主動給了我們好處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個微小的好處,我們就會想辦法儘量回報他。

就像在這件事情當中,老奶奶主動告訴我們入口不開放,但是有其他的方法上山,並且告訴了我們方向。朋友作為接受幫助的一方,在老奶奶提出買一個花環的時候,欣然掏出了錢包。即使那個花環看上去並不值十塊錢,並且他也並不需要花環。

圖源網絡

互惠原理為什麼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提到:眾多社會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互惠原理在人類社會中是一個被普遍認同的原理,並且從遠古時代起就已經在人類族群中出現了。甚至有人類學家認為,正是因為互惠原理帶來的虧欠感,使人類實現了勞動分工,通過交換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務,才讓人類之間相互依存聯繫,從而實現了人類種族的發展。

可以說互惠原理從很早以前就存在於人類社會當中,並形成了普通文化認同。從小我們就被教導,當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時,我們要感謝和回報他們。

文化的教育傳承讓互惠原理更深刻地融入我們的骨血,像膝跳反射一樣遵循著它的影響。所以在我們的觀念裡,會喜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討厭那些只接受饋贈卻沒有任何表示的人

當一個人接受了他人的幫助時,恨不得立刻馬上就回報回去,並且是給予更多的回報。很多人認為這是強迫症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互惠原理帶來的虧欠感在作祟。互惠原理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之大,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界限。

圖源網絡

《影響力》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83年-1985年衣索比亞大饑荒,僅北部就有超過40萬人死於這次饑荒及其帶來的災禍。但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衣索比亞向墨西哥捐贈了5000美金,用以幫助地震中的災民。當被問到這樣做的原因時,衣索比亞人民的回答讓記者震驚了: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的時候,墨西哥向我們提供了幫助。就算是條件如此艱難,我們依然要幫助墨西哥,回報當年的恩情。

鐫刻在人類基因中的互惠原理,跨越了年代、地域、文化……在人類社會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最近幾天有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上周去食堂吃飯的時候我的飯卡餘額不足,結帳時排我後面的同事主動幫我刷了卡。我原本想使用微信支付,但是他速度太快,我沒來得及謝絕。我說轉帳給他,他表示只是一頓飯不用客氣,但我卻一直在想用什麼其他辦法將這個人情還上。食堂三塊一瓶的綠茶飲料不足以還這頓人情,還是要再買一些其他的東西,至少要能抵上或者超過這頓飯錢。

瞧,互惠原理在這件小事上又發揮了它的作用。明知道這是個圈套,可就是逃脫不掉。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徐鶴寧:做銷售不懂互惠原理,最後吃虧的是自己!什麼是互惠原理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你的心裡就會有一種負債感,這種負債感會促使著你要把這種人情儘快地還回去,從這種負債感中解脫出來。互惠原理就是這樣一種心理。互惠原理有三個最主要的特性。互惠原理第一大特性是你可以強加給別人某種實惠,然後由你來選擇回報方式。
  • 《影響力》:當心職場套路,不懂「互惠原理」,白被壓榨勞動力
    原因可能在老闆先下手為強,使用了互惠原理。01「互惠原理」,正發生在你的生活裡1.「互惠原理」的本質、發生場景及過程《影響力》一書中指出,所謂「互惠原理」,指的是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我們或許可以用「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諺語來概括這個詞的含義。
  • 獅子座一生背負的情債!
    獅子座一生背負的情債 1、不管是人情債還是愛情債,獅子都不想虧欠別人,哪怕自己吃點虧都完全ojbk。 2、可讓獅子頭疼的是就算自己不主動,也無法阻止自身魅力而帶來的億萬感情債...」
  • 別說什麼無私,愛情同樣需要互惠原理!
    《影響力》中談到互惠原理,說要是別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故此,依照互惠原理,我們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別人的好意,禮物,邀請等。在中國禮尚往來也是從古至今的人際交往準則,但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人可以在朋友,同事,或者親戚間實行互惠原理和禮尚往來,而和戀人之間卻很少採用。為什麼?
  • 分享的本質是互惠而非失去,了解「互惠原理」,讓孩子學會分享
    帶領孩子了解"互惠原理",孩子更樂於分享。 何為「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當他人為我們所做的某一種行為(多為積極、正面的幫助),我們便儘可能採用相同的方式予以回報。
  • 普遍存在的互惠原則
    互惠是人際關係的基石今天早上與朋友討論到一個詞語,叫做「互惠原則」。這個詞語有點學究,說得直白點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這是中國人在找人辦事的時候為什麼總喜歡送給對方禮物的心理。更早的時候看電視劇《少帥》,裡邊李雪健老師飾演的老帥張作霖很有魅力。裡邊有句印象很深的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 互惠原則,「我讓步,你付出」
    中國有句古話:「禮多人不怪,禮尚要往來。」對於熟識或不熟識的人,彼此打交道時,只要態度和藹客氣,對方也會同樣地回報你。在人們內心深處都有一桿公平秤, 「你敬我一分, 我讓你三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在親朋好友之間,這種心理現象表現得最為明顯,即怕欠人人情債。
  • 互惠原理:學會送人情,投資不大卻管用
    人際關係是一種可以感知的心理關係,實際上也蘊涵著一種價值與交換,因此,在此過程中互惠、互利也就成為了必然。這種由來已久的交往之道有著異常強大的行為支配力,無論你是否願意,都會在無形中被他所影響。我們將這種心理作用稱之為「互惠原理」。人際交往中,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好處而不做出積極的回報,就會被人認為不通人情,也不會受歡迎。因此,迫於心理壓力,一旦我們接受了他人的什麼東西,就勢必會予以回報的。假如你接受了超市的某種免費品嘗的食品,就無法做到吃完後立馬走掉。因為,那個笑盈盈的服務員正在友好地看著你,讓你禁不住會買點什麼東西,即使你並不需要。
  • 什麼是工作中人際交往的互惠原則?會產生哪些意想不到的成果
    工作中人際交往的互惠原則大白話指就是互相幫助。人是社會的產物,整個社會之間是相互依賴共存的,誰都需要互惠原則。互惠原則也解釋成給予,索取,在索取這樣的概念。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接受了別人好處或幫助,就會盡力補償對方,否則就會產生歉疚感。
  • 心理學:你覺得哪個香爐比較有靈氣?測你前世欠了什麼情債?
    答案分析: A.前世你出身貧苦,但是你卻有一個非常好的大哥哥,他永遠把最好的東西讓給你,而自己卻永遠拿著最差的東西,你們兩個從小一起長大,
  • 心理學互惠定律:助人即助已
    我發覺互惠定律用得最好的就是賣保健品給孤寡老人的推銷員,他們把老人的心理需求研究得透透的,客戶需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客戶滿足了,產品也就順理成章的賣出去了。互惠定律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喜的人,如果先施予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後再提出自已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 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
  • 沙子換金子的智慧,「互惠效應」產生的源頭
    心理學關鍵詞:互惠效應如果有人問:「沙子」換「金子」,你換嗎?相信多數人面對這樣的問題,答案都是肯定的。這種不公平的交換,其實是一種人際間的相互滿足,心理學上稱之為互惠效應或互惠原則。互惠效應能夠引發不等價交換,是因為人們習慣於對他人的某種行為,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對方。由於回報方式多種多樣,所以回報對方的方式也因為靈活性而產生最大利益。在通常情況下,誰先施人以恩惠,誰就越能夠從這種交換過程中受益,這些人往往能夠通過「沙子」般的恩惠,有效地影響他人為自己服務,最終獲得他人「金子」般的回報,進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 曾經遙遙領先的互惠,為什麼最後被紅旗收購?商人該如何抓住商機
    而互惠的老闆潘世偉也不甘示弱,公開宣布:「2013年開始,互惠會爭取每年新開700家直營店。」是錯失資本進入的良機,還是不願自己一手打拼起來的商業帝國和人「共享」?或者,潘老大還有其他想法?時間來到2014年年中,有不少敏感的業內人士,發現互惠關掉了大量超市門店。
  • 互惠效應|提高情商第一步
    互惠效應的由來: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實驗:聖誕節快樂他在一個陌生人的名單中隨機選擇了一些人,並在聖誕節前夕為他們每一個人寄去了一張明信片,沒有想到的是其中92%的人都給他回寄了一張。在後期的跟進了解中,這些回寄明信片的人沒有一個認識這個寄明信片的人,也沒有打聽這個人是誰,接受回訪的人認為可能是之前認識的哪個人自己給忘了,也可能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但他們都表示應該回寄一張。這就是補償作用的來源,也叫作互惠效應。
  • 哪個星座最容易欠下情債?惹不起!
    你是這樣的人嗎?? 獅子座 獅子座天性高調,自信熱情,天生自帶放電屬性,主角光環罩身,能自動聚集人們的眼光,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收穫一波迷弟迷妹。追求獅子座的人並不少,但是感情對於獅子座來說是不能勉強的事情。
  • 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為什麼無處不在?
    據說全日本大約有550萬臺販賣機,平均每23人就擁有一臺,這個比例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由於佔用空間少、24小時營業、運營成本低等優勢,自動販賣機在日本幾乎無處不在。大橋英児在一次採訪中解釋過他拍攝自動販賣機的初衷:「我曾住在日本最北邊的稚內市,有一次暴風雪籠罩大地,當時我只能靠自動販賣機的燈火確認自己身在何處。
  • 撫順超薄鋼化玻璃價格互惠互利
    龍達玻璃為您搜索撫順超薄鋼化玻璃價格互惠互利,歡迎洽談.撫順超薄鋼化玻璃價格互惠互利,玻璃這也說明使用不同的調光玻璃需要配相應的電源變壓器。一般調光玻璃使用的電壓都在65V左右,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是跟調光膜中聚合物液晶分子的物理特性有關。玻璃玻璃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用電來控制透明與不透明狀態的玻璃。調光玻璃雖然外觀相同,但內部結構卻並不一樣。
  • 盤點澳大利亞華人圈五大人情債:幫代購費力不討好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對於一些華人移民來說,澳洲華人社會在人情往來方面似乎要比國內簡單一些。但是中國人歷來講究禮尚往來和人情世故,身處雪梨的華人,無論是新老移民或者是留學生,同樣也都面對著各自逃不掉、躲不開、或多或少的人情債,有時只好嘆一聲「人情猛於虎」。
  • 生活中的「催眠」無處不在,利用好簡單的「催眠」,改善生活
    催眠實質上是一種人為的,介於覺醒與睡眠之間的心理狀態,催眠者的暗示誘導使被催眠意識處於積極而活躍的狀態,使潛意識中的大量信息被重新組合,提取並與催眠者的意識發生連通產生的反應。催眠並不局限於統一的形式,上面的案例只不過是催眠的一種最基礎的形式罷了。有人感覺,催眠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過於遙遠了,其實這樣的一種觀點是錯誤的。催眠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