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破解「執行難」問題,多地法院聯合相關部門,各出奇招懲治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那麼,面對全國法院已公布的700餘萬人次「老賴」,哪些治理方式備受關注?是如何讓「老賴」寸步難行的?
資料圖:民眾圍觀被曝光的「老賴」 劉林 攝
購買機票、報考公務員等受限
近年來,全國法院通過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使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解決「執行難」被外界稱作其中的一場「硬仗」。
201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了對失信被執行人乘坐火車、飛機的限制。
據媒體報導,今年8月,河南「老賴」李某的孫子在廣西出生,他打算乘坐高鐵去看望,但當他前往高鐵售票點購買車票時,被告知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已被納入失信人員名單,被限制乘坐高鐵。
此外,上述意見還提到,「限制招錄(聘)失信被執行人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諸如「老賴」考公務員政審受限主動現身還錢、兩千多元債務「賴掉」公務員政審等,由於當事人「失信」導致公務員招錄政審受阻的新聞也屢屢出現。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法院已公布失信被執行人749萬人次,限制其中728萬人次購買機票,274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10%以上的失信被執行人懾於威力自動履行義務。
在公共場所曝光「老賴」信息
除了限制購買機票、高鐵票等一般措施之外,各地方法院還創新性地通過一些方式加大對「老賴」的威懾、懲戒力度,在公共場所公開被執行人信息成為其中的一種方式。
據媒體報導,今年8月,濟南火車站廣場大屏幕上,24小時循環播放著失信被執行人信息,使得許多旅客駐足觀看。
據了解,這是濟南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首次藉助火車站電子屏推送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督促「老賴」履行法律義務。
而在廣西,據媒體報導,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曾在該市的5條公交線路中設置了「興寧區法院流動曝光臺」,失信「老賴」的相關信息被公布於眾,這也引起了很大反響。
而這些被曝光的內容包含了失信被執行人的姓名、照片、身份證號、執行標的、履行情況等信息,並被公布在公交車車廂上,畫面大而醒目。
資料圖:接打「老賴」電話時提示。手機截圖
接、打電話都提示「失信」
儘管「老賴」的個人信息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得到公開曝光,形成輿論壓力,但仍然難以讓所有人都知曉其失信行為。那麼,以電話號碼標註的方式對「老賴」身份進行公布則更具威懾力。
今年8月,北京朝陽法院針對171名被執行人,與360公司達成技術合作,通過360公司旗下累計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360手機衛士」APP,協助法院以電話號碼標註的方式對述被執行人進行公布。
據媒體報導,凡安裝360手機衛士APP的用戶,無論是撥打還是接到「老賴」的電話,均會在手機屏幕上顯示「某某已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提示字樣。
據了解,這在全國法院尚屬首次。失信被執行人履行債務後,法院將聯繫360公司取消相關標註。
資料圖:法院執行人員在現場搜查「老賴」財務帳本。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失信彩鈴」讓「老賴」直呼太丟人
除了接、打電話提示「失信」外,山東、河南、貴州等地方法院還與當地有關部門合作,為「老賴」定製「失信彩鈴」,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讓其顏面掃地。
今年7月,山東萊州法院給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信公司下發協助執行通知書,挑選22名失信被執行人,將他們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被叫語音改為「老賴」彩鈴——「萊州市人民法院溫馨提示,您撥打的機主已被發布為失信被執行人……」
而在河南,鄭州市二七區法院今年與當地工信委聯合下發的一份文件明確,通過為失信被執行人定製「失信彩鈴」,將失信人的失信信息公之於眾。
據報導,「失信彩鈴」成功定製僅3個小時,便有一名被執行人聯繫承辦法官稱,「實在是太丟人了,這樣下去生意都沒法做了,我要還錢。」
資料圖。 程春雨 攝
未來——探索在QQ、微信中標註「失信」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有網友在最高法官網的院長信箱中建議,將「老賴」失信信息在QQ、微信中予以標註,標註內容為——你所添加的好友已被某某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請確保交易安全,請敦促該被執行人儘快履行義務。
記者登錄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現,最高法在回信中答覆稱,在失信被執行人的QQ、微信中標註其失信信息不在懲戒範圍之內,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探索該項懲戒措施。
最高法還表示,將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建設,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體制機制,維護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
(摘自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