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500億「區塊鏈」騙局:傳銷老套路 穿區塊鏈新「馬甲」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打著「幣圈第一大資金盤」的幌子,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進行網絡傳銷。短短一年時間,發展會員200餘萬人,層級關係高達3000餘層,涉案金額500多億元……

江蘇省鹽城經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起披著「區塊鏈」外衣的網絡傳銷案,9月22日有了一審結果: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陳某、丁某、彭某等16名被告人二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涉案贓物、贓款及孳息、犯罪工具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據記者了解,這是國內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絡傳銷犯罪案。

傳銷老套路,穿上區塊鏈新「馬甲」

2019年初,鹽城市公安局在日常網絡巡查中發現一個名為「PlusToken」的平臺疑似搞網絡傳銷,隨即成立專案組。

警方查明:自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陳某、丁某、彭某等人架設搭建「PlusToken」平臺,發展會員200餘萬人。除境內會員外,還有不少境外會員,層級關係高達3000餘層。在一年時間裡,這個平臺吸收會員比特幣、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948萬餘個,按當時市場行情計算,折合人民幣總值500多億元。其中大部分數字貨幣被用於發放會員「拉人頭」獎勵,還有部分被變現用於陳某、丁某、彭某等人日常開銷和個人揮霍。

「PlusToken」平臺為什麼能吸收這麼多會員?該案承辦檢察官、鹽城經開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負責人徐玉潔介紹,該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打著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的幌子,承諾高額返利,吸引不明真相的群眾參與。

陳某等人將平臺包裝成跨國企業;而彭某有傳銷犯罪前科,傳銷推廣經驗豐富;丁某在區塊鏈領域「有身份、有資源」,熟悉區塊鏈技術。

陳某、丁某規定:會員必須由上線推薦,併購買至少500美元的比特幣、以太坊幣等主流數字貨幣,再以數字貨幣入會,即可每月獲得6%至18%的收益,即靜態收益。

會員推廣會員還能獲得動態收益。動態收益又分為直接連結收益和間接連結收益兩種,直接連結收益即第一層級下線每個帳戶靜態收益的100%;間接連結收益是第二層級至第十層級下線每個帳戶的靜態收益的10%。

為了鼓勵會員發展更多下線,「PlusToken」平臺推出「高管佣金」獎勵模式。根據發展下線數量和投入資金數量,將成員分為會員、大戶、大咖、大神、創世等五個等級,並按照等級高低疊加下線靜態收益作為獎勵和返利。

該平臺自創「Plus幣」作為會員收益的結算方式。「Plus幣」沒有任何價值,其發行數量、價格、漲跌都由陳某掌控。會員賺取的「Plus幣」可以賣給下線,也可以通過平臺變現成為主流數字貨幣,但兌現需要後臺人工審核。

「PlusToken」平臺的靜態、動態獎金制度設置與以往傳銷平臺類似,只是加入了區塊鏈、數字貨幣概念,沒有任何實體經營活動,都是依靠包裝,不斷發展下線維繫平臺運轉,其實質仍是「寵氏騙局」。

引導偵查,追蹤450個比特幣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鹽城經開區檢察院成立專案組,及時介入,引導偵查。

不同於以往辦理過的網絡傳銷案件,「PlusToken」平臺收取會員的「門檻費」均為主流數字貨幣,數字貨幣與人民幣流轉方式截然不同,不存在交易帳號和交易流水,參與人員是誰、在其中起什麼作用?涉案資金流向何處?承辦檢察官圍繞證據要害、涉案金額審計等重點問題提出了10餘條補充偵查意見。

眾多涉案者如何區分行為性質?承辦檢察官緊扣「傳銷」本質,對涉案人員在組織架構中的作用、發展層級數量、涉案金額等方面,將其分為發起策劃者、對組織建立擴大起關鍵作用的人員兩個層次,分別按照該角色在「PlusToken」平臺中具體所起的作用,嚴格按照司法解釋規定,從嚴認定組織者、領導者。檢察機關引導公安機關通過技偵手段鎖定境外伺服器,固定電子證據,再結合相關證人口供形成了有效證據鏈,充分證明發起人陳某、「軍師」丁某、「運營」彭某等人在傳銷組織中起到的組織、領導作用,尤其是用證據將一直自稱只是一名普通會員的丁某鎖定為主犯,他在傳銷組織中打著區塊鏈幌子、僱用外國人做「傀儡」、偽造海外背景等,起到了「軍師」的作用。

如何查清資金流向?承辦檢察官根據犯罪嫌疑人口供和公安機關提供的審計報告,再結合鑑定報告,逐一核查涉案數字貨幣去向。在這一過程中,承辦檢察官發現有450個比特幣不知去向。而這450個幣的原始持有者——陸某某始終辯稱「助記詞忘記了,無法找回」。經過全面梳理陸某某、陳某某、劉某等人口供,發現450個幣的最終去向均指向了一個人——陸某某的弟弟陸某龍。

陸某龍在幣圈有一定知名度,曾是「幣知財經」的創始人。由丁某推薦加入,負責平臺推廣、對外宣傳。按照2019年6月市值來算,這450個比特幣合計人民幣4000餘萬元。

承辦檢察官分析,陸某龍姐弟「玩轉」幣圈多年,深諳幣圈之道,加之價值之大,不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遂引導公安機關以陸某龍為中心,輻射其周邊人,對他們的通訊設備以及錢包帳戶地址進行實時監控。

後經多次審查,成功追回200多個比特幣和10萬多個柚子幣(由其轉移的249個比特幣兌換而成),合計價值人民幣近3000萬元(行情變化)。

面對翻供,公訴人從容應對

由於涉案人員多、金額大,證人證言縱橫交叉,為了實現精準打擊,鹽城經開區檢察院積極聯合上級院、公安、法院進一步統一執法尺度,凝聚辦案共識;同時,在庭前圍繞案件定性和主從犯地位區分兩個方面,形成3萬餘字的出庭預案材料,準備了60多項應對意見。

今年7月2日,該案開庭審理,3名公訴人出庭,而辯護律師有14名。

庭上,丁某面對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全盤翻供:「我對指控我策劃品牌有異議。陳某隻是跟我諮詢App信息,沒有告訴我層級模式,我不知道這是傳銷。」

公訴人結合案件事實,運用精心設計的訊問提綱,與丁某當庭質證:「你帳號下面的336個會員是誰發展的?這336個帳號就沒有一個人投錢嗎?」「我不知道。」

公訴人繼續問道:「鄭某、王某虎、陸某龍他們在平臺裡具體分工是什麼?」「鄭某負責平臺維護、技術開發,王某虎後來接替鄭某做技術開發,陸某龍負責推廣Plus。」「 他們是怎麼加入的?」「 是我介紹給陳某的。」

……

公訴人又出示了丁某與陳某的微信聊天記錄,證實「PlusToken」平臺名稱、組織架構、獎勵機制、運營機制等關乎發展的關鍵部分均由丁某和陳某商議策劃。

丁某仍堅持辯稱「我只是普通成員」,但隨著庭審的推進,他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犯罪事實暴露無遺。

公訴人對丁某和另外4名翻供的被告人的量刑建議刑期,均被法院採納。丁某最終被判處八年零八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人民幣400萬元。(記者 盧志堅 伏晶 周雨晴)

原標題: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10餘條補充偵查意見——揭開500億「區塊鏈」騙局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焦點

  • 用區塊鏈養虛擬豬?警惕披著區塊鏈馬甲的詐騙套路
    新華社上海12月4日電題:「炒幣」「挖礦」再度火爆,警惕披著區塊鏈「馬甲」的金融詐騙「重出江湖」「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XX幣躺著也能賺大錢」「礦機一響,黃金萬兩」……早在2017年,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和相關交易所就被監管叫停,但「新華視點」記者發現,隨著近期國家明確提出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渾水摸魚,推出各種所謂
  • 區塊鏈90%都是騙局!3大套路全揭秘,不要再受騙了
    然而,和炒作財富深度掛鈎,也讓區塊鏈逐漸變成了傳銷組織、龐氏騙局加以利用的工具。前不久,廣州市天河區警方以涉嫌詐騙罪刑事拘留了三名涉及光錐LCC的人員。LCC及其衍生的多種「數字貨幣」投資者約為5至8萬人,涉及的資金總額可能高達49億元。「老套路」披上區塊鏈的「新馬甲」,立刻就成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捷徑,而這其實只是一個騙局。
  • 偽裝成區塊鏈的傳銷盤《騙局》
    據不完全統計,16年初至今天,我國利用區塊鏈概念的傳銷平臺就已超過5000家。涉案總金額高達數千億人民幣,區塊鏈與詐騙的結合引人深思。這些打著區塊鏈旗號進行的傳銷盤、資金盤和莊家盤,以高額回報引誘用戶上鉤,且伺服器設立在國外,隨時有跑路風險,用戶卻有苦說不出,維權極為困難。
  • 什麼是區塊鏈?如何防止被「區塊鏈」炒作騙局套路?
    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本質上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如何謹防炒作「區塊鏈」的騙局套路?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
  • 披著區塊鏈的「馬甲」捲土重來一起「挖礦」騙局圈錢超13億
    7000多人上當「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XX幣躺著也能賺大錢」「礦機一響,黃金萬兩」……早在2017年,海內虛擬錢幣生意業務和相關生意業務所就被禁錮叫停,但記者發明,跟著近期國度明晰提出對區塊鏈技能的支持,一些非法分子乘隙乘虛而入,推出各類所謂「幣」「鏈」類高收益科技投資項目,大舉舉辦傳銷
  • 為什麼看起來套路明顯的「區塊鏈挖礦」騙局,屢屢有人上當?
    新一代的區塊鏈騙局,如今正在「去區塊鏈化」。從早年炒作空氣幣、傳銷幣、搬磚套利,到現在賣弄環保、挖礦、點讚賺錢等噱頭,連模式都不改一下,不得不說區塊鏈圈的騙子越來越懶了。為什麼看起來套路明顯的「區塊鏈挖礦」騙局,屢屢有人上當?
  • 「趣步」套路深!本質還是披著「區塊鏈」外衣的傳銷騙局
    這就是趣步體系裡高明的地方,趣步的騷操作是掛上區塊鏈概念,讓用戶需要先把糖果兌換成區塊鏈數字貨幣GHT,用戶只有在GHT盤裡賣了虛擬貨幣,才可以提現。另外,用戶入門的1元參與費用雖然很低,但是用戶量大了,收益必將對每一個參與者都是一種誘惑,讓很多人走上了傳銷道路。‍顯然,趣步本質上又是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龐氏騙局。相比很多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龐氏騙局資金盤項目,趣步打的「網際網路健康」牌的玩法看上去比較複雜,即便是多重外衣的包裝,傳銷的本質是確定的。
  • 20億投放市場?當心,這個區塊鏈數字貨幣騙局不能信
    20億投放市場? 當心,這個區塊鏈數字貨幣騙局不能信!20億投放市場? 當心,這個區塊鏈數字貨幣騙局不能信!20億投放市場? 當心,這個區塊鏈數字貨幣騙局不能信!20億投放市場? 當心,這個區塊鏈數字貨幣騙局不能信!
  • 正宇傳銷團隊5億暴力拉盤騙局,傳銷幣正在毀掉區塊鏈!
    這時兩個字漸漸浮現在筆者腦海中——傳銷。從各大群搜集的消息來看,此次doge的拉升,正是這個披著「正宇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大型傳銷團夥搞的鬼。「區塊鏈+傳銷」新模式傳銷的套路,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即使這些年傳銷越來越高級隱蔽,其本質即盈利方式還是不變的。
  • 曝光:傳銷組織又拿「區塊鏈挖礦」騙人,帶你識破金融騙局本質
    曝光:傳銷組織又拿「區塊鏈挖礦」騙人,帶你識破金融騙局本質99ex曝光:傳銷組織又拿「區塊鏈挖礦」騙人,帶你識破金融騙局本質曝光:傳銷組織又拿「區塊鏈挖礦」騙人,帶你識破金融騙局本質曝光:傳銷組織又拿「區塊鏈挖礦」騙人,帶你識破金融騙局本質這個資金盤是怎麼運作的?
  • 新華網:「炒幣」「挖礦」再度火爆,警惕披著區塊鏈「馬甲騙子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區塊鏈旗號推廣宣傳虛擬貨幣、資金盤,將區塊鏈技術等同於虛擬貨幣,甚至出現「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政策已過時」等言論,有的用「鏈」「挖礦」「IMO」「ST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披著區塊鏈的「馬甲」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有各種傳銷組織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大肆行騙。
  • 又一區塊鏈傳銷資金盤爆雷,趕緊撤退
    隨著區塊鏈技術宣傳火熱,有關概念也多次登上熱搜排行,頻頻製造著資本市場熱點。但市場的發展跟不上泡沫的發展,於是大批資金盤湧現,騙局叢生,被騙者則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又一區塊鏈傳銷資金盤爆雷,趕緊撤退!「動物世界」這個盤子大概是在今年6月份時突然火爆起來的,APP的基本玩法就是通過搶動物來賺錢,但並不是完全免費的,需要用戶有一定的投入。雖然打著「區塊鏈」的幌子,但實際用的還是傳銷模式的洗腦套路。
  • 區塊鏈丨 又一數字貨幣傳銷盤關停,牽扯會員無數
    年關將近,各大騙局紛紛步入了最後收尾階段,其中區塊鏈行業猶為嚴重,騙局泛濫成災。由於「區塊鏈」是一個目前最熱地概念,所以騙子常常會狐假虎威的打著前沿概念的旗號行騙,並為自己的騙局設置了一套光彩照人的身份!
  • 區塊鏈緣何成傳銷詐騙推手
    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藉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 「Utopia烏託邦」借「區塊鏈」噱頭斂財 涉傳銷和非法集資
    傳銷概念層出不窮,手段紛繁複雜。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熱,以「區塊鏈」、「虛擬貨幣」為噱頭的傳銷騙局層出不窮。近日,鷹鑑發現一家叫做「Utopia」(烏託邦)的平臺就假借「區塊鏈」噱頭,以「存幣生息」的模式,大肆拉人頭,發展下線,涉嫌傳銷和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建議大家遠離。
  • 區塊鏈新騙局,你了解嗎?
    最近有一個詞在網絡上出現頻率很高看到這個詞會讓人覺得很厲害但經常不確切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叫區塊鏈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其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 區塊鏈最新騙局曝光 這項技術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幾年區塊鏈概念十分火,那麼什麼叫區塊鏈呢?據悉,有犯罪分子利用這項技術來行騙,關於區塊鏈最新的騙局曝光引發關注,這些騙局讓人防不勝防,大家一定要小心了,如果你遇到以下這些騙局,千萬不要上當了。許多不法分子使用區塊鏈的名稱進行傳銷欺詐,其實犯罪分子沒有實際的項目,濫發空氣幣,拉攏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進場,並保證高回報,鼓勵投資者進場繼續發展下屬,形成龐大的傳銷網絡,後來無法兌現承諾,便攜款跑路。另一種騙局方法是,騙子利用投資者渴望賺錢的心理,並告訴投資者:區塊鏈是時代的技術變革。
  • 區塊鏈養雞?擁德科技涉嫌傳銷騙局
    反傳銷網10月8日發布:近幾個月,微信朋友圈正在瘋傳一款名叫「尋山農場區塊鏈養土雞」的APP,該APP的開發者是貴州擁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宣稱:該系統是一個可溯源的「預售平臺」,將網際網路與生態養殖相結合,以客戶下單訂購數量確定土雞投放量,並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溯源,實現訂單管理和供應商管理。
  • 現場直擊:區塊鏈傳銷盤內幕曝光,200萬人被騙,捲走5億財產
    捲走5億財產的「數字貨幣」傳銷案終於出結果了8月21日,廣西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披露了該起「金豬下崽」特大傳銷案的二審判決書,包含背後操盤手在內的15人團夥分別收到了應有的懲罰。實際上,這個項目宣傳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所謂的app下載賺錢的目的。只要有用戶完成下載,就可以得到平臺獎勵發行的「金豬」幣,並且可以進行內盤交易。
  • 區塊鏈最新騙局來了!有人一下被騙走14萬!
    最近有一個詞在網絡上出現頻率很高看到這個詞會讓人覺得很厲害但經常不確切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叫區塊鏈最近,珠海一女子在某理財直播間的「老師」指導下,投資區塊鏈理財,先後充值了近14萬元,結果才發現自己誤入了騙局,這到底是什麼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