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雲合
編輯:電商君
2020年,是從一場疫情開始的。
一月下旬,隨著確診人數快速飛漲,人們紛紛意識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性。由於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到位,所有人都知道了出門在外戴醫用口罩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於是,平時不起眼的口罩成為了當下最熱賣的商品,一時間線下各大醫院和藥店的口罩被一搶而空,紛紛斷貨。
在這個節骨眼上,有一批線上口罩賣家坐地起價,把口罩的價格哄抬了數倍。查看某N95口罩的歷史價格,發現其竟然從最低價49元暴漲到235元,漲幅令人咂舌。
幸好,他們賣了沒多久,淘寶官方就決定重拳出擊,明令所有口罩商家不準漲價銷售,同時發放口罩補貼,保證消費者買到價格實惠的正品口罩。
顯然,靠投機倒把是很難一夜暴富的,但聰明人很快發現了致富的捷徑:找貨源。當物資供不應求之時,誰第一時間拿到工廠的訂單,誰就掌握了財富密碼!
要知道,一月到二月上旬,即使是普通的醫用外科口罩也要3元/個,成本不到一塊錢,簡直是200%的暴利生意!有些找不到貨源的賣家,甚至跟人合夥開起了口罩工廠,自產自銷。
然而,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大量廠商和賣家入局,整體產能大幅提高,口罩價格從2月下旬開始暴跌,到了三月已經沒有太多利潤可言。
眼看勢頭不對,一部分賣家選擇及時收手,另一部分則選擇押寶國外市場。三月國外疫情開始爆發,正是急缺防疫物資的時候。
當時投身跨境電商的賣家有兩種,一種走海外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lazada、shopee等,按照國外的規定申請店鋪、找貨源、發貨,和國內的天貓和京東差不多,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另一種,則是做更加自由的「獨立站」。獨立站需要自購伺服器,找技術人員寫代碼,還要進行「店面裝修」,不可謂不麻煩。但它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不會被平臺抽成,上架商品也不會受平臺限制。
不管是選擇哪種渠道,只要入局早就有充分的利潤空間,三月賺10萬美金的大有人在。但某些入局較晚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五月份開始,國外產能跟了上來,出口市場也已經飽和,投入重金買機器開廠的老闆們,一個個都覆水難收。
還有更不幸的賣家,在亞馬遜等平臺封禁違規帳號時被「誤傷」,資金被凍結,一度投訴無門,血本無歸。
此番場景,不禁令人想起了行業裡的那句老話:「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
在疫情期間火起來的,除了口罩,還有直播。
直播行業這幾年來本就蒸蒸日上,年初幾個月居高不下的宅家率更是讓其愈發紅火。直播,就像一頭巨鯨一樣吞食著網際網路上的流量。
我們知道,光有流量是沒用的,流量變現才是直播的關鍵環節。而在遊戲、秀場、帶貨三大直播細分領域中,帶貨直播的效率又是最高的。
首先,直播帶貨的變現流程最為直接,不像其他的直播那樣靠禮物和廣告收入,而是計件賺取提成,賣出多少貨就拿多少錢,簡單粗暴。
其次,直播帶貨的入行門檻最低,不需要掌握過硬的技能,只要能說會道即可。更何況這還是一個不太依賴顏值的行業,非常接地氣,順應當前「下沉」的趨勢。
最重要的是,直播帶貨的受益周期很短,可以按場結算佣金,也就是所謂的賺快錢,符合人們的暴富心理。
除了直播帶貨自身的優勢,一些名人的示範作用也是為它的熱度添柴澆油。
4月1日羅永浩抖音首播,總成交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過4800萬人,創下抖音直播帶貨的新紀錄。直到現在,這個「半路出家」的業餘主播依然是抖音「帶貨一哥」。
5月10日的快手首秀中,董明珠憑藉3小時帶貨3億的佳績一戰成名。這還不算完,五天後的京東直播間裡,董明珠又以3小時7個億的可怕成績,刷新了家電行業直播帶貨史上最高成交記錄。
這一個個誇張的數字,刺激著無數觀望者的眼球。當按奈不住暴富的欲望時,他們行動了。有人交錢報名參加了網紅培訓班,學習漲粉、賣貨的技巧;也有人相當自信,直接從了解的領域入手,邊開網店邊帶貨。
真正反映直播帶貨火爆的,當屬「網紅直播第一村」義烏北下朱。數據顯示,北下朱的直播帶貨從業者達2萬餘人,平均年齡26歲左右,他們為北下朱及周邊創造了日均60萬件的新零售訂單,年交易規模近百億元。
這裡的每一個主播,都做著同一個暴富夢,他們有的曾是廚師,有的曾是司機,也有的曾是小店主,只因不願意過那種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來到了這裡。
他們也清楚,可能100個人裡只有1個能火,但哪怕是1%的概率,他們也願意為此傾注心血,完成一場豪賭。
如果說口罩和帶貨賺錢的原因一目了然,那麼「JK制服」的暴利則有些讓人看不懂了。
所謂JK,就是日語中「女高中生」的簡寫,JK制服,也就是仿照日本校服款式的衣服。由於過於燒錢,它和「漢服」「Lolita」並稱為「破產三姐妹」。
JK制服按照價格和「正規」的程度,可分為四個檔次:校供、日牌、國牌、山寨。
校供,就是正經的日本高中校服。日本每所學校的校服都不一樣,因此每款校供JK制服都能追溯到它的出處,品牌效應強烈。而又因為日本只有在校學生才能買到校服,因此校供基本都是二手,且相當稀有。從閒魚上可以看到,四五千元一套都屬於正常價位。
日牌,則是一些日本廠商推出的校服風格的普通制服。雖然它們沒校供那麼「原汁原味」,但至少日本品牌商的設計實力是在線的,且只有在日本能買到,因此價格依舊偏高,一般在500-1000元之間。
國牌,顧名思義就是國產JK制服,雖然也是仿造日本校服的款式,但設計、做工參差不齊,再加上一定的本土化,檔次自然就低了。不過由於JK制服的主要受眾是學生,購買力有限,國牌才是銷量最高的一檔。
至於山寨,則是未經授權的仿製貨,一般只有不懂行的新人才會購買。
從溢價的角度看,校供和日牌無疑利潤最高,但從整體收益看,更為親民的國牌才是JK制服真正的暴利點。
不同於漢服和Lolita,JK制服看上去沒有那麼複雜,更接近於我們日常穿的衣服。因此它的製作成本和製作門檻都相對較低,受眾面也更廣。
有給日本學校代工的工廠老闆透露,一件成本100塊錢的JK制服,放在淘寶上能買三四百元。今年年初,更是有淘寶店創造了半小時售出30萬件的記錄。無論是單價還是銷量,JK制服都可謂十足的暴利。
另外,JK制服的購買方式也比較另類,並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而是採用「開團」的模式,同一款式湊夠了一定的人數,交完了定金才能開工製作,從下單到收到貨快則一兩個月,慢則長達半年。
因此,JK制服賣家既不用擔心資金不足,又不用擔心庫存的問題,簡直是賣家中的「婆羅門」。
不過,隨著一些大品牌自行設廠,再加上時尚風向的轉變,JK制服市場的火爆能持續多久就不得而知了。現在入局,已為時太晚。
總而言之,想在電商行業實現暴富,不僅入局要早,而且運氣要好,還要懂一定的門道。最後真正一夜暴富的,總是很少一部分人。
所以,也不用為錯過這些機會懊悔。就像吳曉波說的那樣,商業就本質而言,就是一個關於倖存者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