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江西省鷹潭市委、市政府將食品安全城市創建作為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的抓手,全面加強食品安全治理制度建設,積極構建食品安全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和保障體系,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共管新格局,切實增強群眾食品消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黨政同責 食品安全城市責任體系日益健全
食品安全城市創建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關乎城市發展的大事、民生福祉的要事。堅持全面落實創建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統籌協調、聯合聯動、同步推進。
一是高層統領,高位推動。鷹潭市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親自對創建工作進行調度,開展食品安全工作調研,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將食品安全作為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頭等大事來抓,並對照創建指標,持續加大推進力度,實現了城鄉同創、全域共創;
二是壓實責任,協同推進。出臺《關於深化該市食品安全改革發展推進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的工作方案》,強化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部門監管、行業主管責任。夯實基層監管基礎,鄉鎮(街道)、村(社區)配備了兼職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
三是強化考核,提升效能。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綜合考核、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將「食品安全治理示範縣」創建納入各區(市)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形成了鷹潭市級統籌領導、縣級具體實施、鄉鎮(街道)落實執行、村(社區)協同配合的創建責任體系。
強化難點攻堅 食品安全補短板強弱項亮點紛呈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切實解決影響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推進源頭治理、風險防控、協作聯動,嚴厲打擊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努力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一是加大源頭治理。開展產地環境汙染整治,完成2個涉鎘汙染源整治銷號;狠抓農業綠色生產,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利劍」行動;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開具江西省第一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該市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總數達131個,安全優質農產品比重大幅提升。
二是突出問題整治。市場監管、農糧、教育、公安、檢察等多部門聯動,先後開展食品安全「護校行動」、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保健食品專項整治「百日行動」等20餘個專項整治,共檢查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萬餘家次,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383起,取締「黑作坊」「黑工廠」6家、私屠濫宰「黑窩點」8個,銷毀罰沒物品12餘噸;偵破食品犯罪刑事案件7起(其中省督辦案件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對4起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形成了強大震懾效應。
三是聚焦精準發力。針對食品小作坊「多、小、散」問題,開展了小作坊三年提升行動,成功打造鷹潭市豆製品米粉集中加工區和餘江特色食品集中加工區。
2019年,江西省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現場會在該市召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紅黑榜」等措施積極推動小餐飲提升改造,解決小餐飲「髒、亂、差」等問題。以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等為重點,加大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和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推進贛追溯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疫情預警和防控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時刻守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實施風險防控,食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穩步提升
技術支撐體系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基礎,依託檢驗檢測和信息化技術強有力的支持,有效識別出製售假冒偽劣、非法添加等各種違法行為,精準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築牢抵禦食品安全風險防線。
一是健全檢測體系。該市已建設市級綜合檢驗檢測中心1個、縣級食品檢測中心1個、食品快檢中心4個、各類快檢室(站)50餘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3個,農產品快檢設備實現鄉鎮全覆蓋;組建了食品抽樣快檢專業化隊伍,「全域一體、上下聯動」的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
二是加強抽檢監測。2020年完成食品抽檢6030批次、食用農產品1000批次,抽檢量達到5.82批次/千人,食品評價性合格率為98.5%。
三是打造追溯體系。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生產經營記錄製度,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信息可查詢、過程可控制、責任可追究的追溯體系和責任機制。
四是實施分級管理。科學劃分食品安全風險等級、實施精準監管,食品行業風險分級信息化系統上線運行,該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餐飲服務單位風險分級率達100%。
創新監管方式,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複雜龐大的工程。堅持創新食品監管方式,注重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通過「放管服」改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一是推進智慧監管。平臺涵蓋雙隨機抽查、消費維權、指揮調度、應急處置、安全保障等功能,將問題發現、線索上傳、分派處理、及時反饋等有機結合,形成工作閉環,構建起線上線下一體化新型智慧市場監管機制。推進該市餐飲單位「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建設,實現餐飲單位後廚監管智能化。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行政許可實施「網上辦、不見面、快遞送」和「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全面開展「一照含證」改革,對低風險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推行「承諾制」「備案制」「證後核查」,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時限再壓縮1/3。
三是促進產業發展。制定《烘焙產業鏈實施方案》和《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助力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持續加快周塘特色小鎮建設,進一步擦亮「中國桃酥之鄉」和「中國中式糕點之鄉(桃酥)」品牌,積極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產業。該市食品產業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個、省著名商標17個。
四是完善基礎建設。一批城區大、中型老舊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菜市場「髒亂差」「破爛舊」等突出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總投資5100餘萬元的市餐廚垃圾處理廠正式運行,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達100噸,其中地溝油處理能力5噸。貴溪市陽揚畜禽屠宰有限公司通過環評並正式運營,年屠宰能力達15萬頭;貴溪市農業生態科技產業園集中簽約,籤約食品生產項目共18個總投資17.5億元;鷹潭精氣神·京東AI有機田園綜合體項目預計年底完工,群眾的「菜籃子」「肉盤子」得到保障。
加強宣傳引導,食品安全全民參與熱情持續高漲
堅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強調「食品安全人人有責」,讓社會各界參與到食品安全工作中來,成為食品安全工作的參與者、認同者、支持者、監督者,共創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
一是營造良好氛圍。鷹潭電視臺播放《食安鷹潭》27期,宣傳該市食安城市創建工作。舉辦「3.15」大型網絡直播活動,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五進」活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傳進村入戶,「你點我檢」「你送我檢」實驗室開放日和快檢進市場、商超活動群眾參與度高,反對鋪張浪費、倡導「光碟」行動家喻戶曉。
二是引導誠信自律。開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公開承諾活動,「曬」出企業責任,「亮」出企業承諾。深入開展「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創建和放心食品超市承諾活動,已創建「放心肉菜示範超市」10家,1000餘家食品超市作出了放心承諾。
三是暢通投訴渠道。整合12315五線合一熱線、國家12315網絡投訴平臺、微信投訴舉報、12345熱線轉辦、來人來信反映的投訴舉報情況,切實抓好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對涉及的投訴舉報,及時受理、及時處置、及時反饋,有力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回應社會關切,形成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付象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