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圖書編輯
11月23日下午,一位豆瓣ID為「。」的圖書編輯,發布了一篇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豆瓣日記。
該文控訴了某流量粉絲,為該藝人將上映的作品打分作準備——在豆瓣「養號」,而對相關作品胡亂打分、複製粘貼毫無疑義的評價等行為。該編輯還統計了11月22日新增的部分「讀過」和莫名其妙短評的來源,以論證是王一博粉絲群體的養號行為。
(截圖來自豆瓣)
因涉及到王一博粉絲與飯圈養號等議題,該日記迅速在豆瓣以及各大社交媒體引起關注和討論。
年初,飯圈與同人創作那一場衝突,硝煙仍在,如今,又再度捲入入侵豆瓣文化生態的糾紛之中,飯圈入侵的故事,何時能了?
昨日晚間,豆瓣讀書立刻就發布了公告,稱平臺將加大人工審核力度,並將這項工作加入持續在進行的「反水軍機制」,嚴肅打擊「養號」及組織行為,清除垃圾數據,異常的用戶將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但,能有多大效力?
豆瓣養號:養的什麼號?又有什麼用?
很明顯這一切的根源來自於:為即將上線的作品打出漂亮的分數,做準備。與宣傳期,各大博主底下的控評類似。
根據11月23日,貝塔減發布的《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一文,其參與編輯的首本書籍評論區,在20日被200條無關的評論刷屏。
姑且不談,如該編輯說的:這本二三十萬字的冷門文藝新書在在一周不到的閱讀周期裡就有了上百條「讀過」是一件多麼不正常的事情;僅從時間上來看,這本書,11月6日入庫,11日之後才有現貨,十幾天,這麼多讀過並標記也確實不符合常理。
而據該編輯的統計,大批量出現的短評主要有兩類,一是複製粘貼的,一是莫名其妙不知所言的。
比如該圖書評論首頁依然存在的明顯地複製粘貼文本:
這些行為的目的很簡單——為了在豆瓣算法的機制下,能打出有效的好分數。大段複製粘貼以及參與書影音作品的評分,是做出一個假活躍豆瓣號的好辦法,能夠迷惑算法,跨過豆瓣評分的門檻,進行滲透。
養的是一個能夠打出有效分數的豆瓣號,用處,當然是其愛豆新作豆瓣評分高達8、9的大字報成績單。
養號,這件事在微博並不新鮮,各種控評和打榜背後都是海量的數據帳號在支撐。飯圈大佬手中,都掌握著不止一個微博帳號。他們可以通過發布原創微博、參與平臺活動、評論等等方式來提高帳號的權重,增加活躍度,以提升相關內容的影響力。
那些加v的粉絲大號比比皆是。
而在豆瓣,注水與養號也並非第一次被提及。
月初,豆瓣電影官方曾發文回應過「不再顯示全部短評,影響電影評分的公正性」的質疑:調整早在3年前已經開始,自2017年起,豆瓣電影不展示全部短評,自2020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也已不展示全部短評,並非豆瓣電影獨有。
豆瓣官方解釋稱,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前提下,不提供超量數據展示,是反水反爬的通行做法。
「反水」這件事,如豆瓣官方的回應,早在2015年,豆瓣創始人阿北就曾發表過一篇《豆瓣電影評分八問》,這八問裡提到過豆瓣評分的算法:會將「非正常評分」排除在外,其中就包括「註冊/收購帳號刷高分的,註冊/收購帳號刷低分的,明星粉絲團「進攻豆瓣」的」等等。
(截圖來自阿北豆瓣日記)
伴隨著豆瓣評分參考價值的不斷提升與不斷被引用,豆瓣也成為了各大流量粉絲關注的重要陣地。
至於大面積入侵之後,豆瓣公告裡說的加大審核力度,能在多大程度阻擋住飯圈的「水」行為,我們不得而知。
畢竟如貝塔減提到的「新出版的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因現在位於新書推薦第一,大有成為下一個陣地的架勢。」也很快就成為了現實:
事實上,刷榜、控評等手段,即便是在飯圈內部,其合理性也有被討論過。但群體行為盲目大於理智,他們在基本默許刷數據的平臺肆意妄為,幾乎將自己和飯圈這個群體推向了負面。
即便被掛的粉絲已經發布道歉聲明,也有粉絲提示不要再進行相關行為,但這依然無法阻止為此上頭他們自以為是的「為了偶像好」。
一邊是圖書編輯痛心疾首真書粉的交流空間被壓縮,一邊是飯圈手掌無止盡地延伸,甚至連《紅樓夢》等經典名著區都開始出現了水評養號痕跡。飯圈行為,如今再度侵犯了其他圈層的合理要求區域,難道真要發酵到自家偶像賠上前途買單,才夠各家粉絲提高警惕嗎?
管控不住的魔幻現實主義飯圈
危言聳聽一點,如果豆瓣都被控評,其他評分都將失去意義。
不信的話,反問自己一句,除了豆瓣,目前還有哪些國內平臺的評分可以用來參考評判作品的好壞?你見過真好劇和真好電影,拿出豆瓣評分以外的分數當成績單的嗎?
公平地為阿北說一句:就目前市場上的評分機制和各大社交媒體的算法而言,市面上相對脫水,最具說服力的評分,有且僅有豆瓣。
簡單來說,目前為止,豆瓣的算法機制下,一部作品的評分,數據工蜂粉絲們是無法照搬在微博的玩法,用海量機械式控評和刷分,把低分刷成漂亮數字的。
換言之,只要有真實的觀影人群參與評價,飯圈再怎麼發揮數據工的做法,再怎麼有組織有紀律的刷分,也很難大限度左右最終的分數。
除了算法,這當然也得益於豆瓣長期的社區建設。
都是社交平臺,豆瓣與微博有很大的差異,與此前引發熱議的AO3、lofter類似,豆瓣也有其固定的用戶圈,依靠喜好和興趣組建起的社區文化,與飯圈靠數據的玩法完全不兼容。
而在管控層面,近年來,應援打榜、刷量控評、惡意攻擊等「飯圈」亂象頻發,網信辦光是去年年底至今,發布的相關治理規定、通知就多達3條。
從《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提出的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明確指出通過技術實施數據、流量造假的違法性;
到7月,發布的《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強調的「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整治刷量控評行為。」
再到,一個多月前發布的消息: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針對虛假流量的問題,徵求意見稿規定。
「在帳號層面,平臺應當建立公眾帳號監測評估機制,防範帳號訂閱數、用戶關注度、內容點擊率、轉發評論量等數據造假行為。」
只要飯圈一直執著於假數據,打假與反水的抗爭就會一直在。而通過大面積的養號,去幹擾正常的價值評價體系,苦的何止是為圖書付出心力的圖書編輯?
收手吧,別等到作品真上線時被「以牙還牙」又喊冤賣慘,也別讓你家偶像矜矜業業的工作和付出,背上「流量」等於「水份」的罵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