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行業喜歡扎堆,比如配自動擋都是一窩蜂ZF,輕卡配萬裡揚,重卡發動機喜歡濰柴、康明斯,然而,也有些企業喜歡玉柴,它們都是誰呢?
最有名的當屬柳汽了吧?由於都在廣西,柳汽當仁不讓地選擇玉柴作為主打動力,而實際的結果也是兩者互相成就,柳汽銷量攀升的背後有玉柴的貢獻,玉柴在重卡行業逐漸打開市場也一定程度上源於柳汽口碑的形成,在兩廣地區,玉柴也是捨我其誰般的存在。
玉柴在柳汽H7上的配套比較齊全,柴油、天然氣機都有,說到天然氣機,從國六排放實施以來,玉柴也算是乘上了東風,在重卡市場也是混個風生水起,這不,以前沒有合作的企業也找上門來。
這些企業中最出乎意料的就是三一重卡,眾所周知,三一重卡對供應商選擇那是相當苛刻的,不但要提供最好的產品,還要給出最低的供貨價,不過人家三一也不是不講道理,供應商做到位了,三一給現金結算,這對於那些急於打開現金流的企業可是難得的「恩賜」啊。
但玉柴不同啊,玉柴不差錢,而且玉柴還給柳汽、福田等企業供著發動機呢,怎麼能給三一獨家而且最低價供貨?如果真這麼幹,那一定是不想混了。但偏偏兩家就合作了,不用想就知道,這裡面三一做了讓步,因為那時他的處境很尷尬。
怎麼個尷尬法呢?就是康明斯給三一斷供了,表面上的理由是疫情,生產跟不上,背後的原因則是福田不幹了,福康給你三一供貨,價格比福田還低,鬧呢?結果就是梁林河之前拍著胸脯說的和康明斯高層私交甚厚,結果仍舊擺脫不了被斷供的悲催。
怎麼辦?自己造唄!這也就有了三一動力的裝車。但明白人都知道,這就是趕鴨子上架,這預計兩年後才會落地的發動機有沒有經過三高試驗此時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先裝車別耽誤銷售再說吧。好,柴油機解決了,天然氣機怎麼辦?找現成的吧,這不就找到了玉柴嘛!
時勢造英雄。市場形勢的成就讓三一和玉柴走到了一起,一下子還成了戰略合作。市場就是如此,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有利益,誰和誰都能成為朋友。
對於玉柴來說最鬱悶的事情也許就是當年投資了聯卡吧,怎麼說呢,這個聯卡就是扶不起的阿鬥,握著一手好牌愣是打臭了,如果不是一開始高傲地賣50多萬,如果不是賣了這麼多年也沒在哪個細分市場突破一下,如果不是在品牌打造上的三天打魚兩日曬網,或許聯卡也有成長起來的機會,就像大運,做摩託起家的,一個不懂什麼是卡車的遠勤山愣是打進了行業前七,這不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嗎?
玉柴和當時的中集、富華等企業一樣,都在聯卡項目中賠了夫人又折兵,也沒什麼,誰還沒個判斷失誤的時候,正常人在面對一套豪華陣容描繪出的光輝前景時都會有錯覺,只能說聯卡自己不爭氣,玉柴都把最優勢的產品給了它結果還是賣不出去,這就像給一個沒上過戰場的士兵一把AK47,他估計會當刺刀用。
陝汽商用車的組建成功可以說給玉柴以另一種希望,畢竟陝汽的口號是再造一個陝重汽,如果真實現了,那一年也是一二十萬輛的配套呢!但陝汽商用車就沒那麼「專一」了,康明斯有、玉柴也有,分明就是誰好用主推誰的架勢,想獨吞,沒門兒!
其實,盤點一下重卡行業前五,解放、東風、重汽、陝汽、福田,只有東風柳汽大量配、福田小批量配玉柴發動機,足以看出玉柴在重卡行業話語權還不夠,什麼時候解放和東風及重汽主動找玉柴合作的時候,玉柴在重卡市場的春天才算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