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ATX3.0機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對就是鑫谷出品的開元系列,全新設計的結構,最大的亮點就是對硬體的散熱很友好,水平風道散熱外加顯卡垂直安裝,讓鑫谷開元系列機箱一直備受玩家的喜愛。
經過不斷的發展,鑫谷最近又上線了全新的開元T1「超大杯」機箱,顏值更高,體積更大、用料更足,當然在售價方面也相應提高了一些。那麼這款機箱到底如何,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鑫谷開元T1機箱篇】
外包裝不就展示給大家了,直接來看鑫谷開元T1機箱的真容吧!作為ATX3.0家族的超大杯(開元G中杯、開元K大杯)開元T1的顏值還的非常不錯的。整機的尺寸為500mmx240mmx550mm對得起超大杯的標準。機箱的前置面板使用的是一個3-D Stereo立體三維面板設計,可以大大的增加進風量。前置可以安裝14cm的風扇,不過遺憾的機箱並沒有自帶,需要單獨購買。另外在前面板底部有鑫谷的LOGO,辨識度還是非常高的。
開元家族的側透面板都被放在了右側,如果你喜歡右置機箱,那麼這個設計還是非常適合你的。這款側透面板採用優質的鋼化玻璃,裁邊工藝還是很優秀的,全面提升了面板的防爆係數。為了進一步美觀,機箱底部直接使用了金屬面板來遮擋,如電源,3.5英寸硬碟你是看不到的。
左側面板為鍍鋅鋼板,這個比較常見。
機箱的IO控制區設在了機箱頂部,由左向右依次為:開關鍵、重啟鍵、2個USB3.0接口、2個USB2.0、C口和耳機麥克風接口。
什麼是ATX3.0架構,平時我們接觸的機箱,頂部一般是安裝水冷和風扇的,尾部設計有主板接口和PCI固定槽。而鑫谷ATX3.0架構的機箱完全改變了這一設計,把原本應該在機箱尾部的設計直接放到了機箱頂部,這樣讓機箱內的風道更加的合理,前進後出可以這樣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散熱效能。這就是全新的ATX3.0架構。
8個PCI擴展槽,而且在尾部還設計了一個理線夾。簡單說,你的滑鼠線材,電源線、HDMI、DP線等等,都會出現在這裡。
機箱的尾部最高支持360mm的冷排或者3支14cm的風扇,右上角黑色膠套部分就是穿線孔,底部依舊是熟悉的電源安裝位置。如果第一次看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有點彆扭,其實我也是,不過在使用後才知道,這種設計對散熱真的是太友好了。
機箱的底部四個邊角都設計有防滑腳墊,在電源位還有個抽拉式的防塵網,拆裝清洗都很方便。
【拆解和內部】
拆開前置面板,你可以看到內部還有一個磁吸式防塵網,拆卸十分的方便,打開後就可以順利的安裝風扇了。機箱前端支持3個120mm風扇或3個140mm風扇,當然支持同規格的水冷也是沒有問題的。對了,這個前置面板的風扇直接是可以拆卸的,我是後來才知道,鬱悶。
再來看內部,鑫谷開元T1 機箱支持E-ATX(30.5x33cm)ATX/MATX/ITX規格的主板,支持顯卡最長為345mm,可以說目前主流的旗艦顯卡都是沒有問題的。
鑫谷開元T1機箱設計有8個PCI擴展槽,如果需要雙卡橋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通過圖片也可以看到頂部還可以安裝一個12cm的風扇。
再看機箱的背板和常見的機箱區別並不是很大,底部支持220mm的電源,一個字形容,真長,哈哈!底部可以安裝2個3.5英寸的硬碟,背面可以安裝4個2.5英寸的硬碟或者2個2.5寸和2個3.5英寸的機械硬碟。底部可以安裝2塊3.5硬碟的機械硬碟。3.5英寸的硬碟座也支持2.5英寸硬碟。這個盤位設計即便是工作室使用也已經足夠了,不要忘了,主板還有兩個m.2盤位。此外,機箱還設計了多個外部接線束線孔,方便用戶的走線。
配件盒裡比較簡單,安裝螺絲、綁線、合格證。
說到鑫谷開元T1機箱,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且比較吸引我的。這款機箱的顯卡安裝方式支持兩種:一種是標準的垂直安裝,讓顯卡和機箱的風道保持同一個水平,前置風扇向後吹,把顯卡的熱風由後窗排出。二種是藉助專用PCIE顯卡延長線,把顯卡正面面向我們,也就是帶有風扇的一面。兩者比較下來我推薦後置,因為這樣的風道更加的合理,空氣更加的流通。不過遺憾的是這兩個套件(顯卡直接和PCIE顯卡延長線 )是需要自己單獨購買的,原機箱是不標配的哦。
這是我選購的鑫谷BF-14 ARGB散熱風扇,原計劃打算用12cm的,不過感覺前置既然支持14cm直接一步到位就可以了。支持5v 3針。額定轉速為1200rpm,噪音為29.8db(A),工作電壓為12V,運行電流為0.18A(FAN)/0.29A(LED)。
ok,機箱和配件先介紹到這裡,下面到了水冷出場了!
【海盜船360水冷篇】
這次使用的是美商海盜船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型號為-iCUE H150i ELITE CAPELLIX(簡稱:海盜船H150i),是一款360MM尺寸的高端旗艦產品。美商海盜船這個品牌想必不用在介紹了吧,如果你是一位DIY玩家,相信沒有不知道這個品牌的,作為一個高端外設和DIY配件品牌,一直以來都是玩家比較嚮往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水冷、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包裝風格,海盜船也不例外,畢竟時間長了玩家通過外包裝就可以知道是誰家的產品。海盜船H150i包裝盒正面採用黑色設計,中間就是水冷的渲染圖, 黑色搭配黃色看起來還是很養眼的。在包裝盒的左上角是海盜船的logo,底部是這款水冷的型號。
來看看海盜船H150i的全家福:水冷主體,風扇、 集成控制器、說明書,安裝配件等等,配件還是很全面的。此外,海盜船還提供了一個可更換冷頭蓋,如果自己有動手能力也可以DIY一個。
集成了調速和燈光系統的控制器,支持6支風扇,如果想要同樣的效果,那麼還是選購海盜船的風扇比較方便。
來看海盜船H150i水冷頭,採用方形設計,而且還支持更換水冷頭蓋。中間部分的海盜船的logo,亮起後燈光效果非常的漂亮。CAPELLIX系列水冷採用了高效靜音的離心泵,既保證了水冷的散熱性能,同時也提升了冷頭的低噪音效果。
此外,水冷頭採用模塊化的扣具,全面支持應對AMD和intel平臺的安裝。安裝前還是要仔細的閱讀一下說明書,這對你還是有幫助的。
純銅大面積底座,內部擁有128個高密度微流道鰭片,可以更好的帶走CPU熱量,最大化的起到導熱效果。此外,出廠前已經把矽脂塗在了底座上,這樣又省掉了我們裝機的一步。
海盜船H150i水排採用低阻力結構設計,有助於提高水流量,均勻密集的鰭片更利於熱量的快速傳導,提高散熱效率。其實這款H150i 水冷採用的是全球著名水冷散熱器廠商CoolIT的方案,在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還是不用多慮的。
高性能磁懸浮風神,支持ARGB燈光,通過PWM控制可以智能在400-2400轉的區間運轉,實現靜音和效能的平衡。風扇的工作電壓為12V,運行電流為0.225A(LED)。
【安鈦克電源篇】
安鈦克HCG X 1000金牌全模組電源,100%全日系電容、優於金牌的轉換效率、全模組化線材、持續功率穩定、DC—DC全橋式LLC設計、16CM的短機身、提供10年換新的質保服務。
電源尺寸:160*150*86mm 淨重 2.46kg、毛重3.77kg +12V輸出 高達996W。
電源通過80PLUS金牌認證,實際轉換效率已經接近白金牌了。主動式PFC,全日系電容,LLD+DC-DC的結構,是高轉換效率和輸出品質的質量保證。另外,電源採用120mm的FDB液態軸承靜音風扇,使用壽命更長。風扇可啟用無扇模式、安靜模式以及強勁模式。
【十銓內存篇】
十銓內存,3200頻率,16G的容量暫時是夠用了,支持ARGB燈光,支持燈光同步,日常使用足夠了。
【索泰3070】
索泰(ZOTAC)RTX3070 X-GAMING OC 8G採用了前衛大膽的粉色和藍色撞色設計,相比以往黑色的外觀要漂亮的多。顯卡長度為 31 釐米,佔據 2 個 PCIe 卡槽位,不貴這一代的顯卡普遍的厚,所以選擇機箱的時候儘量的買大一些的中塔或者全塔機箱。
風扇方面採用了3個盾鱗風扇,採用仿生結構可以在低噪音情況下高效散熱。風扇支持 PWM 自動調速和 Freeze 風扇啟停技術。日常使用中風扇的不會轉動的,只有在遊戲或者其它使用顯卡的時候才會啟動。
索泰(ZOTAC)RTX3070 X-GAMING OC 8G顯卡的散熱模組採用 3+2 複合熱管設計,散熱鰭片覆蓋面積基本上佔滿了整張顯卡。這一代的顯卡大家都知道要比之前的每一代都厚,其實原因很簡單,性能提升了,發熱也高了,所以散熱模塊就要給力,加厚加大顯然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索泰(ZOTAC)RTX3070 X-GAMING OC 8G包含了 5888 個流處理器、184 個紋理單元、184 個第三代張量核心、46 個第二代光追核心、96 個光柵單元,核心頻率在 1500Mhz-1750MHz 之間。在計算能力上,RTX 3070 單精度運算速度可以達到 20.4 TFLOPS,而上一代旗艦產品 RTX 2080 Ti 單精度運算速度為 13.4 TFLOPS。這次 RTX 3070 在顯存上採用的是上一代 RTX 2070、RTX 2080 相同的 GDDR6 顯存,顯存容量為 8GB,顯存位寬 256 bit,顯存帶寬 448GB/s,顯存頻率為 14GHz,就性能來說還是非常強悍的。
【微星主板】
手中拿的出手的只有這塊微星的MEG Z490 UNIFY暗影主板了,這款主板支持10代英特爾和傲騰技術,以及剛剛流行不久的wifi6。作為MSI高端MEG系列的產物,Z490 UNIFY暗影主板的配置和附件也是相當的奢侈或者說是豪華。標配WIFI天線支架、5V ARGB轉接線、RGB一分二線、M.2安裝螺絲三顆 以及慣例的MSI龍盾金屬貼。
Z490 UNIFY暗影主板使用了獨有的金屬遮罩+擴展性散熱模塊,金屬遮罩和供電散熱模塊完全一體化設計,通過這樣大幅增加散熱模塊,來提供更高效的散熱。
Z490 UNIFY暗影總共配備了3條PCIE X16長度的插槽,而且三條插槽都做了鋼鐵盔甲強化;其中第一條速度為PCIE 3.0 X16,第二條和第三條為PCIE3.0 X8,另外還配備了2條PCIE3.0 X1方便設備拓展。這款主板已經提前預置了PCIE4.0的設計,升級新的CPU就不用再更換主板了。為不久將來的新一代做好了準備。
最後寫著寫著發現文章實在是太長了,如果在加上裝機測試,一定會讓小夥伴的閱讀體驗,所以這裡直接給大家展示裝機後的效果。至於裝機細節和測試我留到下一篇,仔細和大家說說這款鑫谷開元T1的優勢所在和其它硬體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