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基礎「系列,我們介紹了《什麼是外匯》,提到了外匯的概念,以及什麼是外匯即期、外匯遠期、外匯掉期、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實盤交易、外匯期貨等概念問題,今天和大家聊聊外匯市場的一些內容。
【什麼是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Foreign Exchange Market)是指進行外匯交易的場所或網絡。
國際外匯市場是一個24小時全天候運行的全球一體化的市場;參與者主要有:中央銀行、外匯銀行、經紀商、客戶;主要是進行本幣與外幣之間、不同幣種的外匯之間的買賣。
外匯市場可以分為橫向和縱向,橫向主要是全球市場的概念,倫敦市場、紐約市場、東京市 銀行和交易商手中進行外匯的購買,而銀行和交易商則會向更高一層的市場進行外匯購買,然後到達銀行間市場,這裡的主要區分在於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
【橫向的全球市場】
橫向的外匯市場主要以地域和世界各金融中心為劃分,現代國際外匯市場一般分布於世界各國主要中心城市,如倫敦、紐約、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惠靈頓、東京、新加坡、香港等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和外匯中心,這些中心的相互聯繫和影響形成了覆蓋全球的外匯網絡,其中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法蘭克福、瑞士、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外匯中心是最具代表性的。
而且由於時區、時差的關係,這樣一個橫向的全球市場幾乎是次第的接連開市閉市,構成了一個循環的24小時的外匯交易市場。
我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個幾個主要的市場。根據2016年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顯示,2016年每天全是OTC市場的外匯交易量為5.1萬億美元,比2013年調查的每天5.3萬億美元有所下降。
在全球市場中,其中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的外匯交易量佔據了全球外匯交易量的77%。
場外外匯交易的地理分布
Country
2001
2007
2013
2016
Amount
%
Amount
%
Amount
%
Amount
%
英國
542
31.8
1,483
34.6
2,726
40.8
2,406
36.9
美國
273
16.0
745
17.4
1,263
18.9
1,272
19.5
新加坡
104
6.1
242
5.6
383
5.7
517
7.9
香港
68
4.0
181
4.2
275
4.1
437
6.7
日本
153
9.0
250
5.8
374
5.6
399
6.1
法國
50
2.9
127
3.0
190
2.8
181
2.8
瑞士
76
4.5
254
5.9
216
3.2
156
2.4
澳大利亞
54
3.2
176
4.1
182
2.7
121
1.9
德國
91
5.4
101
2.4
111
1.7
116
1.8
數據來源:國際清算銀行3年調查2016.4版
一、英國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是歷史悠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其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都是國際化的市場。其外匯的成交額一直佔據全球市場的1/3左右,2013年的成交量在40.8%,2016的成交量在36.9%。儘管英國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失去了二戰前的輝煌,英鎊的地位也不如以前,但是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沒有削弱。
主要的原因:
1.倫敦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中心,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英國實施了外匯管制,倫敦各大商業銀行成為了最早開辦境外美元存貸業務的機構,歐洲美元市場在倫敦形成。
2.倫敦地處世界時區的中心,倫敦外匯市場在其營業時間內,和世界其他一些重要的外匯市場形成銜接。首先在歐洲市場採用歐洲大陸標準時間,與歐洲各大市場形成一個大的市場,在東京、香港、新加坡下午閉市時,倫敦市場開盤,午後,紐約市場開盤,與倫敦市場同時交易半天。
因此,倫敦市場的交易時間,流動性較為充足,從時區上考慮,倫敦市場是比較好的選擇。
3.倫敦外匯市場具有全球最先進的交易設施、擁有一大批專業的金融人員,同時監管的體系也比較完整和健全。
二、紐約外匯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是世界第二大外匯市場,主要是建立在美國的綜合國力以及美元的地位之上的,2016年BIS的調查顯示,美元的交易量在所有的貨幣中佔據87.6%(200%制),美國的外匯成交量在全球市場中佔據19.5%。
紐約市場的外匯交易特點主要是:
1.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中,美國企業通常以美元報價,並用美元支付款項。
2.紐約外國商業銀行本身為了扎平外匯頭寸而進行交易,90%以上的交易是銀行間的交易。
3.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與外國中央銀行聯合幹預外匯市場,這是紐約外匯市場的一大特色,因為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機構在紐約聯儲銀行存有數千億的美元資產,這些資產主要是做外匯平準基金。
同時紐約市場也有自身的一些局限性,比如說國家貿易在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較小,只佔15%左右;美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交易時區也影響了外匯交易量。
三、新加坡外匯市場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初亞洲美元市場成立後,才成為國際外匯市場的。2016年BIS的調查顯示,新加坡的交易量在全球市場中排名第三,佔全球市場交易量的7.9%。
新加坡外匯市場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新加坡卓越的地理和時區位置。新加坡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上午可與香港、東京、雪梨等市場進行交易,下午可與倫敦、蘇黎世、法蘭克福等歐洲市場進行交易,中午可與中東的麥納麥進行交易,晚上同紐約進行交易。
新加坡外匯市場除了擁有現代化的通信設備外,還直接同紐約CHIPS系統和歐洲的SWIFT系統連接,貨幣結算非常方便。(CHIPS和SWIFT系統是全球主要的外匯交易清算系統)
新加坡外匯市場的交易以美元為主,佔據85%左右,而且大部分即期交易,外匯資銀行比較多。
四、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國際性外匯市場,自1973年香港取消外匯管制以後,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經營外匯業務的機構不斷增多。到2016年BIS調查顯示,香港的外匯交易量的比例為6.7%,排在新加坡之後,日本之前。
香港歷來是東南亞華僑資金的避風港,同時後來也成為了石油美元的流入地,外匯市場結構比較特殊。
一類是傳統的外匯市場,主要是港幣與外幣的兌換,外幣包括了美元、日元、英鎊、歐元、加拿大元以及大部分東南亞國家貨幣,交易量最大的為港幣兌美元。
另一類則是海外美元市場,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是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市場,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境外機構和在港外資金融機構對美元的需求。
五、日本東京外匯市場
日本東京外匯市場的快速發展歸因於1964年日元的自由兌換。日本於1946年宣布接收」IMF第八條款「,原則上取消外匯管制,使日本外匯市場交易量與日俱增。BIS的2016年調查顯示,日本的外匯交易量佔全球外匯市場的6.1%,排在香港之後。
日本外匯市場的交易主要是以美元兌日元,日元是全球第三大的交易貨幣,佔據21.6%的份額(200%制),而且在亞洲外匯市場上,日元的佔據重要的投機份額。
日本市場在早上開市之後,品種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日元兌美元和日元兌歐元上,同時,日本由於進出口貿易的收付比較幾張,所以具有易收到幹擾的特點。
除了上述我們所介紹的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東京外匯市場以外,還有法國巴黎、瑞士蘇黎世、德國的法蘭克福、澳大利亞的雪梨等等重要的外匯市場。
【縱向外匯市場】
如果說橫向外匯市場就是全球市場的分布情況,那麼縱向的外匯市場則是整個外匯市場的成交架構體系,從客戶、投機者到商業銀行、交易商再到ECN系統、對衝基金、做市商銀行、中央銀行。
外匯市場是有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組成的,我們一般說的外匯市場通常都是指銀行間市場,因為零售市場的體量相對於銀行間市場是比較小的。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整個市場的運作體系。也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寫的《外匯市場層級》。
最下層的是:客戶
這裡的客戶是指外匯銀行的客戶以及經紀人的客戶,包括三類:交易性的外匯買賣者,如進出口商、國際投資者、旅行者等;保值性的客戶,如套期保值者;投機性外匯買賣者,比如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交易者,炒外匯者。
客戶層往上面:這一層主要是中小型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客戶、外匯經紀人
外匯經紀人和中小型銀行主要的功能是在客戶和外匯銀行之間其聯絡作用,嚴格意義上並不以自有資金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匯經紀人紛紛開始自營業務,同時還通過替客戶與銀行間聯絡,安排創新的外匯業務收取佣金或點差。
做市商銀行和多交易商平臺:
在上一層是頂級的做市商,他們會以做市的模式,源源不斷的向市場提供自己的報價(這部分可以參考我國國外的做市商模式),
目前電信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做市商與做市商之間有了新的網絡技術ECN系統,這個系統是多交易商平臺,比如說湯森路透、彭博FXGO、EBS這樣的系統,相當於一個淘寶。
這些多交易商平臺可以列在頂級做市商銀行的下面。
中央銀行:
最上面的是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除了擔任傳統市場監督者的角色外,還必須幹預市場,以實現其控制貨幣供應、平穩利率和匯率的目的。
外匯市場的縱向市場是一個有層級的市場,這個層級主要是由交易對手的實力大小所決定的,一般來說,地處客戶的單子是很難放到銀行間市場的,基本上你的對手方都是和你相同等級和實力的人,所謂的STP、ECN都只是技術上的東西,做市商才是這個市場上要求最高的巨頭,當然做市商模式也只是一種模式而已。
換句話說,所有的環節都是半賭場半中介的角色,銀行、交易商把這個稱為拋單或者對衝。
【小結】
外匯市場的介紹暫時就到這裡,橫向市場代表著24小時的全球市場,縱向市場代表著這個市場的具體訂單的執行之地,你的對手可能是誰。
關於外匯市場層級、市場的交易對手是誰、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我們會在下面的內容裡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