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選擇陸續收購八家公司股權的國瑞置業,面對現金壓力,不得不選擇放棄增資,與8家子公司分道揚鑣。
撰文/ 廖凱
編輯/ 盧泳志
11月23日,國瑞置業發出公告表示,擬終止對旗下八家持股公司的增資安排。對於這樣的安排,國瑞置業對外表示,如果完成終止協議將錄得虧損5.54億元。
不惜虧損,也要選擇放棄,這是要斷臂求生?
01
"攜手"三年,放棄增資8家子公司
公告顯示,國瑞置業與8家子公司的增資協議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年前。
2017年8月,國瑞置業籤署七份協議收購目標公司各自10%股權,其中包括廣東宏泰國通、廣東國廈、天津天富融盛、三亞景恆、邯鄲國夏、重慶國廈、江門映暉灣。2018年4月,又向七家目標公司做出了進一步增資,與目標公司的房地產項目進行合作。2018年11月,再次籤署增資協議認購了石家莊國廈51%股權。
圖片來源:國瑞置業公告
根據協議的安排,始於三年前的增資認購,將於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對8家公司的現金支付,涉及金額17.93億元。國瑞置業透露,在公告之前,並未就增資安排支付任何代價。
沒花一分錢的協議,卻已納入到了公司財務業績當中。
按照國瑞置業公告的說法,終止協議完成後,國瑞置業不再持有目標公司的任何股權,各目標公司財務業績將不再併入本集團的財務業績,公司的資產淨值和盈利將由於目標公司終止並表有所減少。
因為不再並表的緣故,國瑞置業於2020年上半年所持有8家目標公司的資產淨值總額達到23.47億元,預期完成終止協議,將錄得虧損約人民幣5.54億元。
協議終止後,國瑞置業還表示,不再承擔有關目標公司及其他現有股東增資安排的責任,此前安排在各個目標公司的行政總裁和財務總監,也將辭任。
對於放棄增資,國瑞置業認為,終止協議增資符合業務發展策略,對該公司而言終止增資安排相對於向第三方出售目標公司屬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法。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對風雲地產界表示,當前房企大環境面臨資金壓力,對於國瑞置業這類中小房企來說,增資子公司數量較多,是有一定壓力的。從企業運作角度來看,部分子公司如果項目不多或者開發前景不好,那麼選擇轉讓比直接增資或更有效。
02
業務受困,現金短債比不足0.5
近年來業績並不突出的國瑞置業,1994年成立於廣東汕頭,是一家近30年的老牌房企。
深諳"舊改"撈金之道的國瑞置業創始人、董事長張章筍,1999年從北京崇文區舊城改建中看到了商機,北上淘金。在北京打造了多個項目,其中國瑞城項目,是一個北京二環內最大的城市綜合體。
因此,國瑞置業在北京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北京二環內第二大物業開發商。
一時風光的國瑞置業在官網資料中對外展示,"起步於廣東汕頭,壯大於北京,闊步於全國"。
然而,在千億房企扎堆的時代,國瑞置業2018年銷售規模才突破200億元,2019年銷售規模為239.15億元。
目前來看,壯大於北京的國瑞置業,目前主要銷售業績來源依舊還是北京,闊步全國的效應並不明顯。
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國瑞置業今年上半年銷售規模為74.78億元,其中北京為40.57億元,佔比54.3%。
過於依賴於北京市場的國瑞置業,今年業績目標降為200億元,較去年目標下降80億元,縮減規模的意圖明顯。
對於這個目標,張章筍在今年年初業績會上表示,"相對穩健、能夠實現"。可是今年上半年,國瑞置業僅完成目標37.39%,下半年銷售壓力明顯。如果按照國瑞置業2019年的下半年的表現狀態,今年目標或許會跟去年一樣,最終作古。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國瑞置業的銷售業績為97.3億元,完成仍然不到一半。
業績受困的國瑞置業,目前面臨的資金壓力也不小。南方產業智庫統計顯示,國瑞置業貨幣短債比小於1,僅為0.26。
風雲地產界通過查詢財報發現,截至今年上半年,國瑞置業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和信託借款為60.48億元,現金、受限制銀行存款及銀行結餘為29.54億元,淨負債比率為132%,資金需求明顯。
在今年出臺的"三道紅線"加碼之下,國瑞置業的資金壓力,更是難上加難。
在2019年的一場活動中,張章筍曾明言:"對於負債率高的中小型企業,目前關鍵不是規模,而是忙於去庫存,回籠資金,爭取活下去。"
如今放棄增資,選擇留下現金,或許是張章筍心中的最優解。
對此,風雲地產界聯繫了國瑞置業,詢問關於放棄增資8家子公司是否與目前資金面臨壓力有關等相關問題,截至發稿前,還未得到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