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舉行「問題童書」檢察公益訴訟聽證會,邀請市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家長代表、專家學者代表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對「問題童書」泛濫現象發表意見,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少兒圖書中存在的諸多亂象。
深圳檢察機關:
對「問題童書」立案調查
隨著國內兒童閱讀需求上升,童書市場逐漸擴大,部分粗製濫造、內容失格的「問題童書」流入市場。近期有人大代表和家長投訴稱,部分正規出版的兒童文學或漫畫作品內容失格、三觀不正、情趣低下,甚至存在情慾、暴力和粗口等情節描寫,比如《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兩本童書內容涉及自殺情節,對少年兒童產生不良影響。基於輿論壓力,兩本內容不當的「問題童書」已經下架。深圳檢察機關對「問題童書」亂象高度重視,全面排查深圳市線上線下流通的部分少兒圖書。
在聽證會上,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棟華表示,深圳檢察機關通過排查發現,目前少兒圖書讀物存在內容血腥,渲染暴力;情慾描寫,少兒不宜;三觀不正,情趣低下;傳播謬誤,違背科學;童書「不童」,定位混亂;虛假宣傳,不當營銷等六個問題,且眾多少兒圖書冠以「學校推薦」「學校共讀書目」「老師推薦讀物」等名目進行銷售,誤導廣大學生與家長,導致一些粗製濫造、格調不高的圖書流行於市。
比如某童書多處內容渲染「有錢、有權、長得漂亮才是成功」等庸俗價值觀;某童書借主人公之口稱「大齡產婦生傻子」。「孩子的人生觀尚未建立,是非鑑別能力差,問題童書所灌輸的扭曲三觀可能會引發孩子的模仿行為,後果不堪設想。」王棟華說。
少兒圖書的內容質量關係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問題童書」亂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回應社會和人民群眾關切,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呈報廣東省人民檢察院並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與《出版管理條例》對「問題童書」予以立案審查,督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未成年人開展課外閱讀,出版主管部門負起監管職責。
市人民檢察院希望通過此次案件聽證會,和與會單位形成合力,有效解決少兒圖書中存在的諸多亂象。
人大代表:
需狠抓源頭,分級審查
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何解決「問題童書」亂象,還給兒童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十分重要,其中文化與教育部門需要肩負起重大責任。聽證會上,八位市人大代表對「問題童書」亂象各抒己見,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深圳市人大代表甘照寰表示,「問題童書」問題已波及社會各個階層,他建議檢察部門加強「問題童書」源頭的審查力度,摸清少兒刊物的發行來源,設好市場準入底線,嚴格把關內容審查;同時出版社也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引導他們了解「問題童書」流入市場的嚴重性,從而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工作。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家祿談到童書分級歸類的問題,他表示學校推薦書目是否需要經過教育部門或相關機構審查,檢察機關面對界限模糊的童書實施行政檢察時是否能進行精準依法檢察,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相關職能部門:
加強合作,聯動監管
「問題童書」亂象的整治需要全社會的關注、支持和參與,也需要圖書出版、文化執法與閱讀促進等多部門加強合作、有機聯動。會上,各職能部門代表結合工作經驗,對如何監管兒童圖書紛紛支招。
深圳市委宣傳部出版和電影處處長譙進華從出版資質、出版機構、書號、選題管理、審核機制等環節,分析「問題童書」的源頭。譙進華認為出現「問題童書」,與對出版審核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壓實不夠有一定關係,建議針對相關業務部門進行法律法規培訓,發現「問題童書」及時下架,並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淨化圖書市場。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李桂娟認為,「問題童書」缺乏有效監管,應和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深化校園管理,落實教材主審責任,落實第一責任人,確保童書市場不受汙染,還兒童閱讀一片淨土。
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實習生 陳心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