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學生跨越從模仿到自由開放地創作的關鍵一步,這是科技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當開展創客課程時,我們往往會從讓學生從模仿已有的作品開始。但讓學生依樣畫葫蘆地製作一個已有的作品是不夠的,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還要學會作品背後的科學原理,思考同樣的原理和創意在什麼地方也會應用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最終,學生發揮創意,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創造活動,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
我們可以將創客課堂劃分為案例介紹、案例分析、認識工具和材料、動手實踐、展示分享與評價5個環節。其中,案例分析是學生從模仿到創作的關鍵環節。在案例分析環節,學生要對看到的案例成品進行觀察和思考,並對作品的用途、原理進行解析,思考生活中與案例相同特徵、相同功能和相同作用的事物,從而構思出自己的創客作品。
在這個環節,我們可能會用到SCAMPER、頭腦風暴法等思維技巧讓學生觀察作品,學生可能會形成數十個不同的想法。當我們把想法堆滿腦子,不進行及時的整理時,創意就會像沒有收拾的房間一樣亂七八糟,難以找到清晰的創作思路。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高效地管理自己的「知識資產」,使學生把創意整理得井井有條。使用思維導圖還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案例分析中,並可以幫助我們評價學生在這個環節的表現,判斷學生是否進行了充分的觀察和分析。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腦圖,是英國的託尼·布詹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的方法。思維導圖最大的特點是從一個核心概念出發,再延伸出與之關聯的子級概念或內容,再由子級概念延伸出下一個子級,最後形成樹狀或網狀的圖結構。這種繪製的原理是基於語義學的研究,心理學家發現,當我們說出或寫下一個詞語時,大腦中會激發起與這個詞相關的其他詞語,這個概念被稱為「語義場」,而思維導圖將語義場具象化。
思維導圖被廣泛應用於頭腦風暴活動中,通過思維導圖,我們能更好地梳理腦海中繁雜的知識和創意,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創客作品中的知識,整理我們的思路,最終形成自己的創客作品。
怎樣在創客活動中應用思維導圖呢?科技學堂「創客動手做」以創客作品「貝殼小夜燈」為例,分析創客課程中思維導圖應該如何繪製。思維導圖可以用紙筆繪製,也可以用計算機軟體繪製。紙筆繪製思維導圖只需要為每位學生準備1張A4紙(當然更大的也可以)、筆和不同顏色的彩筆。繪製時將A4紙橫置繪製,有助於我們更發散思維的空間。
首先,我們將核心概念「貝殼小夜燈」畫在A4紙中間,還可以在核心概念附近畫上貝殼小夜燈的簡筆畫。在思維導圖的繪製中,圖像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圖像的第1個作用是裝飾畫面,如果我們將思維導圖應用於作品講解,圖文並茂的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展現概念,更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第2個作用是繪製簡筆畫的過程更有助於激發我們的想像和聯想,有時候創意就是在繪畫的過程中產生的。
第2步是繪製思維導圖的一級節點,這一步我們要對作品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這個環節我們將貝殼小夜燈的概念、功能、用途和原理進行定義,並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框出思維的概念。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更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梳理各個概念的關係。思維導圖中連接不同層級節點的線條應有粗細變化,連接核心概念的線條最粗,隨著節點的擴張,線條越來越細。
第3步,繪製二級節點。二級節點是對一級節點的概念演繹。在這一步,我們只需要將概念的關鍵詞畫上去,不需要有詳細的解釋。例如,貝殼小夜燈的類型屬於燈也屬於創意產品,我們可以聯想到檯燈、車燈等;用途是幫助孩子黑暗中安心睡覺,類似的產品還有抱枕,當我們懶得開大燈的時候,它還可以替代房間主燈的功能,並可以通過遙控或聲控操作;原理是根據環境光線變化調整燈光,智能路燈也用到了類似的原理;功能是照明,也應用到光線感應器,生活中類似的產品有手電筒、火把等。
通過這3個步驟,我們關於「貝殼小夜燈」的思維導圖就畫好了。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真正學習到知識,就必須自己發現和轉換複雜的信息。通過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看到的案例中打開思路,展開聯想,在腦海中勾勒出創造和設計,跳出固有的思考模式,找到事物的關聯,並產生新的想法,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建構起自己知識的體現。
思維導圖是一項通用技能,不僅應用在創客教育,還被廣泛應用於知識學習、知識梳理等眾多學習領域。有研究發現,思維導圖對學生的知識記憶有顯著的影響。與傳統的讀書記筆記方式的學生相比,在學科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於幫助學生在繁雜的資料中提取關鍵詞,梳理各個概念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創客活動著手,逐步引導學生將這項技能延伸到其他學科。
除了手繪,我們也可以通過軟體製作數位化的思維導圖。現在,有很多思維導圖軟體可供選擇,這些軟體都同時具備了電腦、手機、平板跨平臺展示,有些軟體還能讓你通過雲端和朋友共享繪製思維導圖,這些數位化工具對於學生的學習非常方便。著名的思維導圖軟體如XMind、Mind Meister等。即使是大家熟悉的PowerPoint,也可以用它自帶的SmartArt功能繪製思維導圖。
計算機軟體繪製思維導圖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更美觀漂亮,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作為方便的展示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大量信息交流。例如,進行項目式學習時,學生往往要查找和閱讀大量資料,有時候我們會讓小組內不同的學生在課後查找不同方面的資料,並在小組會上進行統一的信息交流和匯報。在這個環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所查閱的資料整理成思維導圖,並在小組會上向其他同學匯報。運用計算機軟體繪製思維導圖比傳統的幻燈片報告製作更快速和簡單,更能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在提煉關鍵詞上,而非大段文字的鋪陳和圖片的裝飾。通過這種方式,每位學生能夠清晰地介紹自己找了哪些資料,這些資料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它們是怎麼被關聯起來的。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導圖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
試一試,把思維導圖運用在下一次創客課堂吧,讓學生的創意思維變得井井有條。
(來源:本文原載於《中國科技教育》2020年第4期「新技能」欄目,作者陳染。中國青輔協會員可點擊「閱讀原文」登錄雜誌官網免費瀏覽全文。)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教師也創客] | 思維導圖:讓創意的思路變得井井有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