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我國古典文化的隗寶,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世代相傳綿延不絕。人們吟詠著古詩,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教孩子背誦古詩,這些足以說明了古詩的藝術魅力。
詩,當然各有各的藝術風格,各有各的精彩,正因為這樣,古詩才經久不衰,深得人們喜愛。比如同樣是寫雨,杜甫直接道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直接點出「雨」,成了千古名篇。但是,有的詩人,寫雨時,全詩不出現一個「雨」字,只通過其他的事物和詩人的感受,讓人感知到雨,知道是什麼樣的雨。
同樣,寫風的詩,不出現「風」字,寫雪看不到「雪」字,這麼詩寫的很巧,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百讀不厭。
寫風不帶「風」字的詩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李嶠《風》
全詩20個字,沒有一個風字,但讀了這首詩,我們分明感受到了風的無處不在。寫了什麼風呢?有秋風,把樹葉都吹落了;有春風,吹綻了二月花;有江風,平靜的江面湧起千尺浪;有吹過竹林的風,竹子都被吹傾斜了。
真是太有趣了,詩人太有才了!
寫雪不帶「雪」字的詩詞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寫雪的詩(詞):
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燻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孫道徇《清平樂雪》
這是一首詞清平樂,寫的是雪,但是找不到「雪」字,但我們讀了以後,就看到了輕舞飛揚的雪,看到了聽到了窗外雪花的聲音,看到了雪花在飛舞,落在了開放的梅花樹上,落在了美人的頭髮上。
這是什麼樣的雪呢?小雪,輕雪,悠悠飛舞,飄飄的雪,似乎有著聲音,又似乎聽不到,只有在半夜的寂靜裡,才聽到。天亮了,看到了雪花,太可愛了,六角的雪花飛啊飛。屋內的熱氣把她們融化了,但在帶著金釵的美人頭上,又看到了調皮的她們,太有趣了!
寫雨不帶「雨」字的詩
寫雨的呢?寫雨不見雨的詩就更多了,杜牧李商隱等大家都有這樣的詩,我們選幾首來欣賞一下: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李商隱《微雨》
共20字的詩裡面,沒有一個雨字,但字字都在寫雨。寫的是什麼雨?濛濛細雨,剛開始下的時候,就像山林裡的霧氣,都感覺不到是雨,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體驗。這是白天,晚上呢,就感覺到有絲絲涼氣落到身上了,這時候真切覺得下雨了。
這雨很小,但持續在下,窗紙被這濛濛細雨打溼了,窗臺上的燈也搖擺不定。如果仔細去聽,還能聽到院子裡淅淅瀝瀝的雨聲。
李商隱這首詩,把濛濛細雨寫的如此形象生動,令人一下子就好像置身這微雨的環境中了。這首詩,是他又一次落第後所寫,這微雨,何嘗不是他此時的心緒呢?
跟李商隱並稱小杜的杜牧也有一首寫雨不帶「雨」字的詩,我們也一起來欣賞一下:
連雲接塞添迢遞,灑幕侵燈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杜牧《雨》
杜牧筆下的雨,跟李商隱的雨不一樣了吧?但全詩一樣沒有一個《雨》字。杜牧的雨,是迷迷濛蒙,天天地間好像變成一體了,給人以遙遠的感覺。天地間又好像掛上了簾幕,燈好像也受到了侵襲而黯淡,人呢,感到更加寂寥了。
孤身在外,一夜難眠,雖然從未出門,也知道下了一夜的雨,因為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從未間斷。
寫雨而不帶「雨」字的詩要比寫風寫雪的要多得多,各位朋友可以把這些詩寫在留言裡,大家一同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