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在 深 圳 LIVING IN SHENZHEN
時光荏苒,現如今,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結晶,坪山麒麟舞。現已在坪山,深圳,香港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從上世紀 80 年代 30 多人發展至今已有上千人,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坪山麒麟舞這棵大樹愈來愈枝繁葉茂。
▼麒麟舞
麒麟是中國古代中一種代表吉祥的神獸,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居"四靈"之首。最初麒麟是一種圖騰,當它從一種神聖的信仰發展成為一種造型藝術或是表演藝術時,它逐漸走進人群,貼近民生。而麒麟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就是其中的代表。
而在現在化都市深圳,作為傳統藝術的麒麟舞能在這片物質文化豐腴的土地上蓬勃發展,追本溯源,它的根脈正是在深圳坪山。
坪山麒麟舞,源於明末清初山西五臺山竹林寺,最早李觀清禪師在少林寺掛單高僧三達祖師南下江西龍武山時學會了螳螂拳,後在螳螂拳的基礎上創作了坪山麒麟舞,成為麒麟舞的創始人。
縱觀麒麟舞傳承譜系,像一棵大樹根脈延神,清晰地展露出它的發展史跡。現如今麒麟舞的第四代傳承人正是,光武堂的會長黃耀華先生。黃師傅掌握了麒麟的七種舞步,以此展現坪山麒麟內柔外剛、陰陽八卦步法的特點,將麒麟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武術方面,他掌握的正是 「江西竹林寺真傳螳螂拳」, 在兵器方面,棍、刀、劍、槍等均掌握,同時他也習學了坪山麒麟舞的 7 種伴奏樂調 4 種樂器。
中國民間美術圖案大都是"有圖必意,有意必吉",舞麒麟分為頭套和尾套,統稱麒麟套,而麒麟頭套為整個工藝中最為複雜之處,頭上雕刻龍、鳳、八卦、祥雲等約十多種民間傳統圖騰圖案,觀賞性強,這不僅反映了民眾的信仰觀 念,也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據黃師傅介紹,舞麒麟主要分為兩種顏色一主青色,一主黃色。
而這兩種顏色的劃分都有著具體的現實意義。麒麟舞作為傳統文化,每逢年過節坪山客家人便會舞起麒麟,以表達人們祈求風調雨順、迎祥納福,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這一天將迎來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而它則代表著一年初始,大地歸春的新興氣象。而今年在深圳市坪山區馬東村球場正如火如荼的舉辦一場大型麒麟獻瑞賀元宵活動。圓桌特取團圓之意,人們圍坐在被披上紅色桌布的圓桌,在紅色帳篷的映襯下人們的臉上顯得更加紅潤光彩,無論是男女老少,婦孺兒童滿面洋溢出喜悅的笑容,現場的氣氛變得更加喜慶非常。
當麒麟舞者瀟灑靈動地舞動於臺上,臺下觀眾嘉賓亦隨著臺上各隊麒麟的舞動也動了起來。麒麟套在眾弟子的演繹下變得極為有趣,各只麒麟風姿綽約,被演繹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霎時間你會覺得各只麒麟活了起來。而隨著各種樂器的演奏,起承轉合的音律變動,舞麒麟的一招一式都變的格外鏗鏘有力,來到現場觀看後你會發現這不是舞麒麟,而是 「武」麒麟。
時光荏苒,現如今,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結晶,坪山麒麟舞。現已在坪山,深圳,香港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從上世紀 80 年代 30 多人發展至今已有上千人,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坪山麒麟舞這棵大樹愈來愈枝繁葉茂。而這種融合民俗,體育、武術、娛樂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藝術形態,現已成為坪山一道亮麗的名片,並成為坪上土地上迴蕩不絕的生命之歌。
▼
撰文 / 王呂方田
編輯 / 我在君
紅 貓 設 計
▼
我在好視頻
歡迎分享 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