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到劍橋通用五級英語KET、PET的火熱。
剛過去不久的9月報名盛況,是這樣的:
關注這個考試的家長,我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噢,當然,還有娃已經順利拿下了KET、PET,正在向FCE甚至CAE進發的超級牛媽牛爸們...
不過我想,能順著標題點進來且讀到這裡的同學,多半是C,正在觀望,不明覺厲型。
多個證書在手肯定是好事,但現在孩子的時間已經緊張得不行,這個KET、PET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到底要不要考?
今天,咱們就來把這件事捋清楚!
首先,我覺得沒有什麼考試是非得要考的。但家長們眼光雪亮,能火成這樣,肯定有它的道理。
劍橋英語的火熱,幾乎是伴隨著奧數的淡落而起,「此消彼長」一詞用在這裡最合適不過。
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數學,看起來完全不搭,卻因「小升初」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畢竟名校、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總得需要某種方式來進行生源篩選。奧數淡落後,劍橋英語成了很多優質名校的敲門磚。一些一線城市的重點中學在收簡歷時,如果學生PET成績優秀可直接免試。在北京,PET證書被稱為「名校通行證」、「小升初第一證書」。
這個原因,我想大家已經從很多教育類公號中讀到過。
但依我看,更積極的一面是,劍橋通用英語的火熱代表了一種外語學習和考核的趨勢和態度。
不知大家留意到沒有,最近日本有個新聞。文部省決定對日本大學招生考試進行改革,從2020年起將不再有專門的英語高考。取而代之的是託福、雅思等7種國際通用英語考試成績。
不知具體執行情況會怎樣,也不知會不會擴散波及到其他亞洲國家。但我覺得,至少是個好的方向。
很長一段時間,非英文母語國家的英語學習是這樣的,自己編教材,自己出題自己考。學習的是非英文母語的孩子,出題的是非英文母語的大人。
這就難免導致一種情況,學生學了些不太地道的東西,也參加了不太地道的考試,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時間,還是出題的人力物力資源,都被浪費了。
這種情況下,應試和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背的。
多年前我曾請一位美國朋友做了份我們大學的四級考試試題,結果他只拿了70來分。
真心覺得,既然有國際通用的標準考試,為什麼不直接借用。
現在「小升初」火熱的劍橋KET、PET,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因為它往上可對接託福、雅思,我敢大膽地預測,未來的英語考核趨勢,肯定也會逐步向這類國際通用的標準考試上去靠。
因為這樣,應試和能力就完全統一起來了,考得好,能力就強。準備考試的過程,就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過程。
所以,如果你問,劍橋英語到底要不要考?
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自然無需猶豫,因為它就是小升初的「剛需」。
即便在尚不需要用KET、PET證書作為「小升初」籌碼的地區,其實也完全可以通過這個考試來階段性檢驗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對照著它對聽、說、讀、寫四個層面的要求,就是一個很科學很完整的學習體系。
OK,解釋了它的合理性之後。下面,來和大家科普一下:
1) 什麼是劍橋通用五級考試?
2) 考什麼,怎麼考?
什麼是劍橋通用五級考試?
要搞清楚這個劍橋考試,得先了解一個背景知識——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它是一個被國際認可,全球通用的描述語言能力和水平的標準。
CEFR把語言能力分為Basic基礎、Independent獨立和Proficient精通3個等級。每個等級又細分為1、2兩個級別,所以從低到高共有A1, A2, B1, B2, C1, C2 這6級。
每一級,都對應著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以下是維基百科中對CEFR每一個級別的能力說明,大家可以對照著看一下。
比方說小明的英語達到CEFR的A1水平,那麼他就應該具備這樣的英語能力:
「能理解並運用每天熟悉、與自己喜好有關且具體的表達方式和非常基礎的語句,可以介紹或詢問、回答自己或他人有關個人的訊息,例如居住地、人際關係、所有物,對於他人緩慢而清晰的對談,能以簡單的方式回應。」
搞清楚CEFR之後,劍橋通用五級考試就很好理解了。
劍橋通用五級考試,英文全名為Main Suite Examinations,簡稱MSE,是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專為非英文母語人群而設計的5級英語能力測評考試。
CEFR有6級,MSE卻只有5級,搞什麼鬼?
原來,MSE是從A2級開始對應的,A1太基礎,留給另一個低幼系列「劍橋少兒英語」去管,MSE只管A2及其以上的級別。
所以,MSE的5級和CEFR相對應,每一級的名稱和難度如下:
KET,對應CEFR A2到B1級別;
PET,對應CEFR B1到B2級別;
FCE,對應CEFR B1到B2級別;
CAE,對應CEFR C1到C2級別;
CPE,對應CEFR C2級別。
大家常常聽到哪家的牛娃考過了KET、PET,甚至FCE,就是指上面的前3級。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家長圈內,小學低年級過KET/PET,小高過FCE,已經成為很多英語牛娃的標配!
這3級都有標準版和校園版之分。校園版考試在試題難度上與其對應的標準版完全一致,但試題內容更貼近青少年的生活經歷。比如在學校裡的學習、活動、課外興趣等等。
名稱縮寫一抹多,還分版本,真是夠複雜的!
而且,如果現在你上劍橋英語的官網上查看,會發現這5級考試的名稱都改了,原來的KET標準版和校園版,現在叫A2 Key 和 A2 Key for Schools,原來的PET標準版和校園版,現在叫B1 Preliminary 和B1 Preliminary for Schools……
好處是從名字就能直接看出考試的等級難度,壞處是,更複雜了~
從官網上找到一張對應表,我把原來的名稱KET、PET也標註進來,這下應該就一目了然了。
從A2級別中間的那條虛線往下,
PreA1 Starters, A1 Movers,A2 Flyers,這3個屬於「劍橋少兒英語」考試系列。
而虛線往上的5個考試,就屬於劍橋通用五級考試MSE系列。
更名主要是為了明年(2020年)的題型改革做準備,2020年的劍橋英語KET和PET,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難度都會加大!
考什麼?怎麼考?
MSE之所以被國際認可,證書含金量高,也受到眾多家長的熱捧,跟它科學、全面的考核方式有很大關係。
每一級考試,都包括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比如最低級別的A2 Key(KET),每部分的考核標準是:
聽——能與說話緩慢、清楚的英語母語者互動。
說——可以進行自我介紹並回答有關個人詳細信息的基本問題。
讀——能閱讀短篇、大眾文章,能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提取細節信息;可以運用基本的短語和詞組。
寫——可以進行文章填空,完成表格,並且書寫簡短的便條、信件。
這意味著,要通過考試,孩子的英語水平也需要立體全面,在平時的學習中就得注重訓練這些內容,啞巴英語行不通,記憶性的學習也是搞不定的。
在保證科學系統的考核上,MSE還有個最大的好處是,它的所有考試話題內容,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非常實用。
劍橋英語官網上有各個級別的樣題,我看了一下最低級別A2 Key(KET)的,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真心不簡單。
比如下面這道「找配對」,右邊的6條信息都是平時在街頭商店門口可看到的小告示。它們長得很類似,都是關於音樂類的產品、課程,孩子必須得搞清楚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且,同一意思往往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例如左邊第3條的」you do not have to pay…」和右邊的第4條「get your free ticket today!」,孩子必須得看懂理解,靠蒙是不行的。
比如下面的選詞填空,候選的幾個單詞有一定難度,而且還都是過去式, 「thought」、「felt」還是不規則變化的過去式,要做對,孩子不但需要具備一定的詞彙量,對英文語法也得非常熟悉。
再比如下面這道閱讀填空題,填空題的難度比選擇題要大很多。不但要找出正確的單詞,而且單詞要拼寫正確,時態單複數什麼的也都得注意。
填空題在聽力部分也有出現,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可以看到,依然是非常實用的話題,比如下面這個關於「學校露營活動的通知」,正是孩子們很熟悉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MSE每個級別必考作文,即使是最低的KET也不例外,KET考試2020年還新增了看圖作文。而且,注意下圖的要求,35個單詞以上,篇幅上不封頂,這能讓牛娃們盡情發揮,也能最大程度地拉開考生之間的水平距離。
拋開「小升初」應試的因素,MSE本身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英語水平衡量標準。考級有助於家長和孩子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在同齡人中大概處於什麼位置?和自身比較,是否在逐步提高? 聽、說、讀、寫哪個環節比較薄弱,需要加強……等等。
即使沒有升學的壓力,也不想去湊這個熱鬧的話,我個人建議,MSE的考核標準,家長們還是多加關注。
原因是它本身的考核設置足夠科學,等於給孩子設立了一個合理、全面的學習目標。反正英語也是要學的,比著這個標準來學習,聽、說、讀、寫全面提高,就不會有什麼差錯。
總之, 考試只是一個評測自己,或是升學的手段而已。
孩子的水平、能力到了,考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