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2020年已然過半,全球疫情的蔓延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復工進程持續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逐步復甦。隨著邁入疫情「新常態」,人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思考未來經濟的走向、外貿的發展等話題。浩方軟體科技為大家分析一下跨境電商為什麼會被時代所選中?
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因為疫情的影響,傳統外貿遭受重創,舉步維艱。而此時的跨境電商卻利用自身的特殊性和靈活性形成的獨特優勢,在前幾年進出口規模快速增長的基礎上,赫然成為疫情下外貿發展的閃亮點。據統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9.1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12萬億元,達12.7萬億元。
一、跨境貿易逆勢增長
今年以來,跨境電商增長迅猛。據海關數據顯示,截止6月16日,僅金義綜保區跨境郵包出區量達170萬單,貨值超3.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8%和168%。
為備戰今年的首次電商大促,綜保區的跨境電商企業提前一個多月開始備貨。網易考拉口岸事務總監陶濤表示,估計「618」單日最大出貨量可達30萬單,差不多是平時一個月的量,「這對電商、通關,還有物流,都是一個大考。」
事實上不止金華市,外貿重鎮義烏市今年以來跨境電商也突飛猛進。數據顯示,1-5月,義烏市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1.2億元,增長290.3%,其中保稅電商(1210)進口10.2億元,增長310.8%。而同期,一般貿易出口247.9億元,增長29.9%,但市場採購出口710.4億元,下降了20.3%。
疫情發生以來,傳統貿易受到嚴重衝擊,跨境電商以其獨特的優勢打破時空限制,避免物理接觸,成為境外防疫物資傳遞、貿易市場開拓的重要渠道,跨境電商物流和海外倉成為了「穩外貿」重要支撐,可以說是疫情催生跨境電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快了跨境電商等新生業態的創新步伐,推動跨境電商進一步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方式。
而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跨境電商企業近年來形成的渠道優勢在物資採購、端到端配送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發揮,將跨越關境的供求兩端高效連結起來,保證了供應鏈的完整。
但是在跨境電商「風口」下,很多傳統外貿企業盲目轉向跨境電商,並沒有針對跨境電商制定清晰的運營模式,「只是簡單的把固有的銷售模式搬到網上,甚至看到什麼賺錢就一窩蜂上馬,無論是打開電視的電視購物頻道,還是很多團購網站,商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致使各平臺經營毫無新意,價格大戰頻頻上演。
因此,跨境電商企業應根據所專注的行業及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展服務,準確定位個性化業務,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模式,在優質化、個性化、多樣化、品牌化的「新消費」觀念帶動下,逐漸完善適合自己發展的跨境電商供應鏈。
二、不確定因素增多是危機還是機遇
然而,同樣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國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在這大背景之下,跨境電商的不確定性因素也隨之增多。
1、美國牽頭,打壓中國企業
為了遏制中國發展,美國等西方政客可謂不擇手段。從2018年3月起,美國就開始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摩擦,今年5月22日,美國又把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對華為為代表的迅速崛起的中國企業更是圍追堵截,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打壓。
市場的聲音永遠不可能一致,有高壓就有反抗。越來越多西方政府、媒體、民眾則在對華問題上發出了理性、正義的聲音,部分國家、組織還公開強調了與中國的創新合作政策。
這,便是國家的機遇,更是跨境電商的機遇,不妨以與我國友好相處的國家市場為核心對象,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做大做強中國品牌。
尤其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增加進出口量,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的機遇!
2、疫情之下,全球大部分國家產業鏈受損
全球資源供應與市場需求協同密不可分
疫情蔓延,全球供應鏈面臨斷裂危機:供需兩端疲弱,很多產業的供應鏈、產業鏈處於斷鏈無序狀態。
但我國本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受疫情影響相對較低,中國跨境電商不妨抓住全球產業鏈斷裂的機遇,為各國提供各類剛需性、緊缺性產品,滿足疫情之下消費者的需求。
當然,挑戰之下亦有機遇。
1、新基建推動數字貿易高速發展,為中國跨境電商搶佔先機
全球正式跨入5G時代,電商平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服務……5G產業鏈企業呈現逆勢增長的趨勢,其迅猛發展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我國的5G建設,在全球處於5G領先的「第一梯隊」。我國跨境電商正可乘上這趟便車,利用新型網際網路技術與數據化運營服務,通過多樣化營銷方式與各國的消費者對話,實現多元化發展。
2、中國電商體系高度成熟,為跨境貿易提供豐富的經驗支持
這次疫情,反應了全球化中傳統市場產業鏈的脆弱。疫情期間,眾多企業艱難生存,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這類電商企業反而逆市上揚,充分證明了電商的生命力。
從2015年中國第一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杭州設立,至今已有105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區域),形成1+12+22+24+46格局,覆蓋30個地區。尤其是在疫情期間,4月7日,還新增了46個試點城市,數量之多前所未有。
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跨境電商也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跨境電商連續多年被提及,表述從完善、設立到加快發展,說明跨境電商的重要性愈加明顯。
在配套政策層面,我國正在逐步增加和放寬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鼓勵搭建服務跨境電商發展的平臺,建立配套物流等服務體系,支持建設和完善海外倉等等,從國務院到相關部委陸續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意見,為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撐。
三、風口之下,蛋糕在哪裡?
以國內最大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為例,國內貿易總體規模全國第一,超過80%的業務量都是國內貿易,國際貿易只佔全部貿易量的10%左右。
國內市場已被商業巨頭劃分清楚,一畝三分地的商機,市場分級已然穩定,大頭之外無非是小利可圖。
但是,電商巨頭都只佔國際貿易量的10%左右,可想而知,跨國電商市場未來可期,發展空間巨大,未來必將搶佔更大的國際市場,拉動對外貿易經濟的增長。
據浩方軟體科技分析,十年後,全世界的貨物貿易量三分之一是傳統貿易的形式,三分之一是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加工貿易,還有三分之一會是通過跨境電商的貿易,跨境貿易市場潛力巨大。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了阿里巴巴和京東,17年後全球性疫情使跨境電商受到巨大的衝擊,也將成就它的逆勢崛起,各大跨境電商利好政策頻頻發布,讓跨境電商的發展如虎添翼,可以預期的是,跨境電商大潮已被激活,逆風翻盤,順勢而上的大船已經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