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排版:妮子小菇涼
昨天被IG奪冠的新聞刷了一整晚的屏。
不知道的朋友我稍微說一下。在最新結束的電子競技遊戲英雄聯盟S8全球比賽中,來自中國的IG 戰隊以3:0 的比分打敗歐洲強隊Fnatic 戰隊,贏得了這個世界性賽事的全球總冠軍。
它的意義,不亞於中國男子足球隊衝進世界盃。
這個結果剛公布時,我還在和朋友們吃雞,微信群裡就已經炸了。然後朋友圈裡陸陸續續地開始刷「IG牛逼」。我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人都在默默關注著他們。
我不打英雄聯盟,但以前也是打DOTA打到廢寢忘食的人。再往前數,CS和魔獸爭霸也打得有聲有色。作為一個電競遊戲年齡長達10多年的人,真的是有感而發,這一路太不容易了。
80後玩遊戲的人,應該對中國電子競技的發展歷史有所了解。從一開始被定性為「電子海洛因」導致全社會批判,到中間偶有媒體開始正面宣傳的起起伏伏,然後再到中國隊開始在世界大賽上嶄露頭角,SKY蟬聯WCG魔獸爭霸世界冠軍......
基本上這個過程就是劣勢路被壓著打,每次稍微有點成績就被各種力量按壓下去。再加上海峽對岸還有一個將電子競技作為支柱產業的強敵韓國存在,內憂外患之下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而我身邊那些因為IG奪冠而瘋狂刷屏的人,其實真正玩英雄聯盟的玩家並不多。
他們一部分也是80後,因為熱愛投入自己的青春,因為遊戲找到一幫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拼搏,共同熱血。可是因為大環境的原因,最後不得不妥協放棄。如今他們許多都已經娶妻生子,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向前。當時隔多年後看到曾經熱愛的東西被自己人拿下世界冠軍,就如同自己的夢想終於實現一樣。
另一部分人更加年輕,更有主見。他們剛踏入社會和職場,不遵循這個世界的既定規則,所以一貫以來都被社會媒體批判成「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的典型,就好像當年批判80後是「垮掉的一代」一樣。然而,他們用各種方式堅持自己的選擇,在各自領域裡一點點做出成績來讓那些「大人們」刮目相看。
IG奪冠就是他們的證言書:
你們看,電子競技也能為國爭光!
真的是壓抑多年,昨晚終於出了一口氣。而這背後,更代表的是一種新舊價值觀的碰撞與崛起。
實際上無論哪一代年輕人,他們都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和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做對抗。不僅是電子競技,衣著打扮,生活方式,擇偶選擇,人生規劃,哪一項拿出來,都是一部足以寫成小說的「血淚史」。
我記得以前給客戶做過一次市場調查,探討中國年輕人對夢想的態度。收到的問卷回覆中,有超過70% 的人表示父母和老師的不理解,同齡人之間的嘲諷是阻礙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們曾經採訪過一個想當歌手的女生,她把自己的錄音Demo 發到社交網絡上,收穫了數以萬計的點讚,自己還偷偷去參加當地的歌唱比賽,拿了個亞軍。
然而,這一切她都不敢告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對她的規劃是「以後回老家當個老師,女孩子就該穩定點」。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很火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
可惜,她不像電影女主角那樣,有一個在背後默默支持她的媽媽,也沒有遇到一個慧眼識才的伯樂。最後她放棄了當歌手的想法,回老家參加了考試。
我還認識一個打DOTA的孩子,在大學期間就是他那個區有名的王牌中單。後來一心想去打職業隊,結果一去才知道人家一個月就給1500塊,沒出成績之前每天只能吃盒飯。後來他想了想也放棄了,乖乖回去讀他那個一點都不喜歡的專業。
雖然這都是個例,但足以讓人了解現狀。年輕人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想要實現,可因為不被包容和理解,他們連想要證明自己一次的機會都很難獲得。
所幸如今有了資本的入局,政策的放鬆,而且越來越多社會的中堅力量變成了當年那些不被理解的80後們,大環境總歸是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在發展。
如今國家陸續出臺了許多支持電競發展的政策,許多高校也都已經開設了電競專業。2022年電競還有望加入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終於從起初被認為是危害青少年的罪魁禍首,逐漸進入了主流公眾視野,成為了一項真正的運動。
而這些,如果沒有當年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們不斷前赴後繼地抗爭和爭取,我們很難享受這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好時代。
老一輩電競玩家都還記得當年人皇SKY奪冠之後,全中國的魔獸玩家奔走相告。當看到五星紅旗第一次在異國他鄉冉冉升起的時候,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時隔多年之後,我們已經能夠一次又一次站在國際賽事的冠軍臺上。這次再看到IG在韓國奪冠,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競技比賽範圍。
連央視新聞昨晚都在微博發布祝詞,祝賀IG奪冠。這要放在十多年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引用我一位從事遊戲行業多年的朋友說的話:
這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幸運的是,我們終究是挺過來了。
此刻站在冠軍臺上的不僅是IG的6個人,更是千萬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共同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IG 牛逼,中國的年輕人牛逼!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本文由大牙的設計筆記(ID:gh_6f7bc1512561)發布,授權網際網路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