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氣象站是如何推動氣象科普的?

2020-12-14 山東仁科

「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在我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有關氣象變化的知識,知道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

隨著人類對大氣科學研究、使用和掌握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對於全社會,尤其是廣大中小學生的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就成為了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氣象局頒發的《氣象科普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要實施校園氣象科普活動提升工程,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自辦校園氣象站,把校園氣象站建設與學校氣象科技教育相結合。

我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歷史悠久,上個世紀校園氣象站就相繼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園中建立,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些年來,校園氣象站再度興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建有數千所校園氣象站,全國通過校園氣象站接觸到氣象知識的青少年約有66萬人。校園氣象站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氣象觀測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學生們對自然地理的興趣,同時也為安排師生們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依據。

校園氣象科普的意義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本身就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責任,通過氣象知識的科普工作,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氣象科學的興趣,傳播氣象科學思想,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監測天氣的意義,掌握觀測氣象要素的正確方法,並認識大氣層所面臨的危機和空氣汙染所造成的的危害,樹立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校園氣象站的應用

1.實時監測:校園氣象站可以實時監測校園的溫溼度、風速、風向、PM2.5、PM10、噪聲、大氣壓力等多種氣象要素信息,能夠更準確及時的提供校園氣象信息,數據詳實可靠,具有較高的保存和教學使用價值。

2.遠程查詢:氣象站所採集的數據能夠通過網絡或RS485等方式上傳至遠端監控軟體平臺,可以在手機APP和網頁端登錄,進行數據的查看、存儲和分析導出,可供隨時查閱各時間段的氣象資料,增強學生的地理實際觀測能力,同時也滿足了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

3.大屏顯示:環境監測平臺可以搭配通訊伺服器連接到學校LED屏,實時顯示校區內的各環境要素的數據,提醒學生關注校區內氣象環境變化,合理安排鍛鍊和休息,學校也能夠根據氣象數據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普宣傳教育工作。

總而言之呢,校園氣象站的建立優化了校園科技環境,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科技意識、活躍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有重要意義,激發了學生對氣象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提高了學生對防災減災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學生將更多地氣象科學知識傳播給父母以及身邊的其他人,推動氣象科普的發展,推進社會共同來關注氣象問題。

相關焦點

  • 龍州:建設科普氣象站 提升校園科普內涵
    陸維 攝影12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氣象局聯合縣教育局、縣科協、北耀小學為龍州首個校園科普氣象站揭牌,北耀小學校園科普氣象站建成並投入使用,當天共有71名學生到現場參觀學習。氣象站由氣溫、雨量、風向、風速四要素的自動觀測設備和氣溫、淺層地溫、雨量、日照、風向、風速六要素的人工觀測設備組成。
  • 江西:校園科普氣象站建設地方標準出臺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鄒琳報導 江西省南昌市氣象局起草的校園科普氣象站建設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經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發布,將於2021年3月1日開始實施。  規範沿襲了氣象部門觀測站的建設方式,對校園科普氣象站的選址、大小、規格、儀器等均做出要求。  根據標準,校園科普氣象站觀測場分為I型、II型兩種類型,由自動觀測區和人工觀測區組成。自動觀測區配備太陽能供電的自動氣象站,相應地開展氣溫、相對溼度、氣壓、風向、風速、雨量和能見度等氣象要素觀測。
  • 校園氣象站建設方案
    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氣象科普中來,更深刻地體會氣象科學方法,學習氣象科學的嚴謹和探索精神,一些學校建立了校園氣象站,在學生中開展氣象觀測活動,不僅深化氣象科普內容,也培養了他們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校園氣象站從原先使用簡易器具的簡單觀測發展成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範》建設的地面氣象人工觀測站、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地面氣象綜合觀測站、大型校園地面氣象觀測站等四大規模類型,呈現出適應現代教育和現代科技發展要求的格局態勢。
  • 蒼南縣獲「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稱號
    溫州網訊  12月24日,蒼南縣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論證會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主持會議。通過觀看視頻、聽取匯報、舉行專家質詢與論證,最終蒼南縣獲得"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稱號。
  • 實施「1234" 走在全省前列 蒼南縣榮獲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
    通過觀看視頻、聽取匯報、舉行專家質詢與論證,最終蒼南縣獲得"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稱號。  近年來,蒼南縣堅持以創建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範縣為抓手,通過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方式,整合各類資源,構築城鄉綜合減災服務平臺,形成了政府為主導、制度為支撐、學校為平臺的城鄉綜合減災格局,在學校氣象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 校園氣象監測系統
    校園氣象監測系統由校園氣象站、人工觀測儀和氣象哨(氣象工作室)等構成。校園氣象站可以通過遙測手段將風速、風向、溫度、溼度、氣壓、雨量、輻射、日照、土溫、土溼等12種氣象要素的全天候自動記錄並輸入計算機,每分鐘匯報一次,還可以通過特製軟體與校園網聯機。
  • 氣象科普進校園——山東省氣象專家走進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傳授...
    為豐富校園文化,普及氣象科學知識,1月5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特邀全國優秀預報員、山東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張颯,山東氣象學會副秘書長任年民親臨學校,多種形式為全校師生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 中小學校園氣象站如何搭建?關鍵看這幾點!
    那麼中小學校園氣象站如何搭建呢?一、什麼是校園氣象站?校園氣象站是指以校園所在範圍為監測區域,以智能環境在線監測設備為基礎,通過雲伺服器構建數據管理平臺,從而集成整體的校園環境質量在線系統。校園氣象站可以進行空氣品質各項指標檢測(溫度、溼度、噪聲、PM2.5、PM10、CO2、TVOC、HCHO、CO、NO2、SO2、O3等),對各項數據實現實時可視化收錄,形成專門的資料庫,可實現環境治理效果的數據分析,也能與國控站環境監測數據比對,同時在環境監測展示屏幕實現寓教於樂,讓孩子看得到學得到。二、校園氣象站如何建設?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今年3月18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更是進一步推動了自動化氣象觀測的歷史進程。          目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儀器包括氣溫測量儀器、空氣溼度測量儀器、氣壓測量儀器、風向風速測量儀器、降水測量儀器以及雲和能見度測量儀器等。自動化氣象觀測實現的基礎在於電測氣象傳感器的發展以及數據採集系統在這些儀器中的應用。
  • 學校氣象站設備有哪些
    氣象科普進校園一般來說是學校和氣象部門通過各種科普手段教授氣象相關科學知識,有條件的學校會配置相應的氣象觀測器材,通過實地教育使學生了解氣象觀測儀器,並開展一定程度的氣象觀測活動。校園科普增長了學生的氣象科學知識,不僅通過紙媒接受氣象科學知識的課堂教育。
  • 祿勸:小學生走進氣象站 學習氣象知識
    12月14日,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屏山小學100餘名師生來到縣氣象站開展氣象科普實踐活動。在觀測場,氣象科普員分別從氣象要素、天氣現象形成條件、氣象觀測設備、氣象對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影響、天氣預報的基本流程和作用等方面給學生們講解。
  • 學校小型氣象站-專業為學校服務的氣象監測系統
    提起「學校小型氣象站」有的家長會問,學校裡有安裝這個嗎?其實有的學校是有安裝氣象站的,當然,並沒有普及到每一所學校,但氣象站的安裝對於學生來說,是很有好處的,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這種專業為學校服務的氣象監測系統。
  • 這個國慶,氣象界首個熱門:我國6個氣象站新入選WMO百年氣象站
    世界氣象組織(WMO)百年氣象站—— 跨越百年 記錄風雨 ——今日重磅9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72次屆會通過決議,由中國申報的北京、蕪湖、青島、南京、齊齊哈爾和澳門大潭山等6個氣象站,因建站歷史悠久、多年致力於持續觀測及推動探測環境保護,被認證為WMO百年氣象站。
  • 金華市江濱小學開啟「氣象+農耕」課程模式
    「江鯉氣象」已經試播三周了,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採集數據、策劃播報,在周一早上8:20與大家準時相約在校園上空。學校綜合樓樓頂創設「萬物氣象生態園」,建設氣象知識科普館和氣象監測區,為隊員們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科普教育陣地。氣象知識科普館主要由兩大主題區域構成:其一是氣象觀測工具、學生氣象作品的展示區;其二是氣象信息的播報區。
  • 氣象監測系統中氣象站故障分析
    氣象站作為一種先進的地面遙測設備,投入使用以來,它不僅提高了觀測的準確性和精度還大大減輕了業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氣象站投入使用以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為保證氣象站的正常運行、提高採集資料的準確性,氣象站的日常維護、常見故障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 小小校園氣象站 學科學會勞動——廈門翔安區雙滬小學:「校園氣象...
    廈門翔安區雙滬小學位於廈門的大嶝島上,學校與翔安區氣象局合作,在校內開闢「校園氣象觀測站」,引導學生觀測氣壓、風向、風速、溫度、溼度和降水,以此來了解海島特殊的氣象現象。
  • 關於氣象監測系統中氣象站故障的原因分析
    打開APP 關於氣象監測系統中氣象站故障的原因分析 建大仁科_ 發表於 2020-12-11 15:47:58 但氣象站投入使用以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為保證氣象站的正常運行、提高採集資料的準確性,氣象站的日常維護、常見故障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氣象站的故障一般分為三類:一是採集器運行不正常。二是氣象要素測定不準確。三是網絡原因造成的數據傳輸異常。
  • 河源: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精彩紛呈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徐明唐 黎洛絲報導 3月21日至23日,廣東省河源市氣象局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主題,舉辦校園科普講座和臺站開放活動,面向學生、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零距離」普及傳播氣象科學知識  科普講座進校園,讓青少年掌握防災減災知識。3月21日,河源市氣象局聯合源城區科協到河源市文昌中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氣象知識及氣象災害的應對》科普講座。講座從世界氣象日的由來、源城區氣候變化趨勢、極端天氣、主要氣象災害、惡劣天氣的危害和氣象災害防禦常識等方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常實用的防災避險知識。
  • 淺談小型自動氣象站-小型農業氣象的應用
    打開APP 淺談小型自動氣象站-小型農業氣象的應用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2-18 15:22:48 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NL-5G小型自動氣象站又稱小型農業氣象站 ,該儀器是常用的農業氣象站,專業用於採集農林小氣候信息,如空氣中溫溼度、光照強度、風速風向、降雨量等氣象參數。
  • 氣象站之變:從默默陪伴到遙遙守望——新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
    該站是從2019年7月1日起新疆正式開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單軌試運行的50個站點之一。作為第一批全國試點省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抓住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契機,通過現代化建設推動綜合觀測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以最大限度釋放科技創新動能,開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